關于鲫魚背的詞語有哪些(關于鲫魚背的詞語有哪些四個字)

biang 中華百科 963

本文目錄

  1. 關于爬天都峰的詩句
  2. 描寫黃山美的詞語
  3. 有關于天都峰的詩句有哪些

關于爬天都峰的詩句

1.描寫天都峰的詩句

《送溫處士歸黃山白鵝峰舊居》

唐代:李白

黃山四千仞,三十二蓮峰。

丹崖夾石柱,菡萏金芙蓉。

伊昔升絕頂,下窺天目松。

仙人煉玉處,羽化留馀蹤。

亦聞溫伯雪,獨往今相逢。

采秀辭五嶽,攀岩曆萬重。

歸休白鵝嶺,渴飲丹砂井。

鳳吹我時來,雲車爾當整。

去去陵陽東,行行芳桂叢。

回溪十六度,碧嶂盡晴空。

他日還相訪,乘橋蹑彩虹。

釋義:

黃山高聳四千仞,蓮花攢簇三十二峰。

丹崖對峙夾石柱,有的像蓮花苞,有的像金芙蓉。

憶往昔,我曾登臨絕頂,放眼遠眺天目山上的老松。

仙人煉玉的遺迹尚在,羽化升仙處還留有遺蹤。

我知道今天你要獨往黃山,也許可以和溫伯雪相逢。

為采撷精華辭别五嶽,攀岩臨穴,經曆艱險千萬重。

歸來閑居白鵝嶺上,渴了飲丹砂井中水。

鳳凰叫時我即來,你要準備雲霓車駕一起遊覽天宮。

來往陵陽仙山東,行走在芬芳的桂樹叢中。

回曲溪流十六渡,青山如嶂立晴空。

以後我還會時常來訪問,乘着弓橋步入彩虹中。

擴展資料:

天都峰位于黃山風景區内蓮花峰東南133°,與蓮花峰直線相距1150米,北望蓮花峰,東連缽盂峰,為36大峰之一,海拔1829.5米。列為黃山第三高峰。

天都峰,峰體拔地摩天,險峭峻奇,是黃山群峰之中最為雄偉壯觀,最為奇險的山峰。其雄偉博大之氣勢,雖然高度不及蓮花峰和光明頂,但卓立地表,在黃山群峰中,最為雄偉壯麗,盡管海拔不是最高,但絕對堪稱“黃山第一峰”。

2.天都峰的詩句

《次韻公顯宮教實見天都峰》年代:宋作者:李彌遜孤峰突兀現青虛,喜若羁人望故都。

神馬已馳身尚遠,卻疑真有二文殊。2.《由湯池赴慈光寺途中望天都峰有感》年代:當代作者:董必武奇險天都著,遙觀亦有緣。

大雄無與并,蒼渾莫之先。倏忽陰晴異,逡巡起伏遷。

雲騰緻雨氣,水瀉在山泉。偃蹇非松意,因人委婉傳。

3.《畫天都峰自題》年代:作者:劉海粟九上黃山絕頂人,縱橫古今感微塵。笑煞天都峰巅客,人間咫尺數煙雲。

4.《天都峰》年代:宋作者:範成大維帝有下都,作鎮此南國。孤撐紫玉樓,橫絕太霄碧。

晶熒砂窦紅,夭矯泉紳白。晴雲無盡藏,竟日袅幽石。

諸峰三十五,離立侍傍側。會稽眇小哉,請議職方籍。

5.《遊黃山》年代:宋作者:石應孫山川形勝雄江東,九華輝映天都峰。傳聞早已湯胸臆,恨不插翼長相從。

朅來随牒官秋浦,城郭奔馳厭塵土。絜家捧檄過臨城,偷閑兩作煙霞主。

黃山登鑒原無由。何期易地太平遊。

清池軒害日舒麗,突兀樓觀撐深幽。憑高徙倚敞心目,絕壁半天橫碧玉。

回溪千裡指顧間,螺髻分明三十六。壯懷高向紫霄懸,俯視培樓真一拳。

古今秀色餐不盡,筆端收拾生去煙。萍蹤倘未逐流水,古刹相望二三裡。

暇時風月得交遊,鷗鹭同眠勿驚起。

3.《登黃山記》中描寫天都峰的句子有哪些

一、登黃山記描寫天都峰的句子:

1、我站在天都峰腳下擡頭望啊,峰頂這麼高,在雲彩上面哩,我爬得上去嗎?

2、再看看筆陡的石級,石級邊上的鐵鍊,似乎是從天上挂下來的,真叫人發顫!

3、天都峰可真險呀,路邊的石頭晃晃悠悠,像快掉下來一樣!

4、在爬山之前,望着又高又陡的天都峰,“我”心裡是怎麼想的?默讀課文,圈點勾畫,想想從哪些詞語、句子中看出“我”有害怕畏懼的心理。

二、關于黃山天都峰

天都峰位于黃山東南,西對蓮花峰,東連缽盂峰,與光明頂、蓮花峰并稱三大黃山主峰,為36大峰之一,海拔1810米。古稱“群仙所都”,意為天上都會,故取名“天都峰”。峰頂平如掌,有“登峰造極”石刻,中有天然石室,可容百人,室外有石,象醉漢斜卧,名“仙人把洞門”。

三、描寫黃山天都峰仙風景的句子:

1、天都峰上奇景很多。峰頂突然平闊,有石室嵌立,可容數十人。室外有巨石,形如醉仙斜卧,名為“仙人把洞門”。另有仙桃石、天梯、鲫魚背等奇景,以及探海松、舞松等奇松。

2、峰壁巨岩上,有“登峰造極”等石刻。文峰頭極目遠望,雲山相接,江河一線;俯瞰群山,千峰競秀,巧石獻奇。

3、若煙雲乍起,披霞馭風,如入仙境。古詩有句:“任它五嶽歸來客,一見天都也叫奇。”

4、1965年5月,董必武題詠:“奇險天都著,遙觀亦有緣;大雄無與并,蒼渾莫之先。”今有民謠:“不上天都峰,等于一場空。”意為遊黃山而不登天都,等于虛此一行。

5、1983年,浙江溫嶺石工隊又在半山寺上方,從天都的腰南側峰壁上另辟新徑至天都峰頂,全長1050米,共2175級台階。沿途風光奇絕,為黃山增添了許多新的景點。

4.登黃山記描寫天都峰的句子

早就聽人說過:“五嶽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嶽。”

又經常遇到去過黃山的人講述那裡的奇景,還看到畫家畫的黃山,攝影家攝的黃山,黃山在我的心中就占了一個地位。我也曾根據那些繪畫和攝影,再攙上點傳聞,給自已描繪了一幅黃山圖,挂在我的心頭。

我帶着這樣一幅黃山圖曾周遊國内,頗看了一些名山大川。五嶽之尊的泰山,我曾淩絕頂,觀日出。

在國外,我也頗遊覽了一些國家,徜徉于日内瓦的萊蒙湖畔,攀登了雪線以上的阿爾卑斯山,盡管下面烈日炎炎,頂上卻永遠積雪皚皚。所有這一切都是永世難忘的。

但是我心中的那一幅黃山圖,盡管随着遊覽的深廣而多少有所修正,但畢竟還是非常美的,非常迷人的。今天我就帶着我心中的那一幅黃山圖,到真正的黃山來了。

汽車從泾縣駛出,直奔黃山。一路上,汽車蜿蜒繞行于萬山叢中,我的幻想也跟着蜿蜒起來,眼前是千山萬嶺,綿延不絕;但是山峰的形象從遠處看上去都差不多,遠處出現了一個聳入晴空的高峰,“那就是黃山了吧!”我心裡想。

但是一轉眼,另一個更高的山峰呈現在我的眼前,我隻好打消了剛才的想法。如此周而複始,不知循環了多少遍。

還有一個問題一直萦回在我的腦際:在這千山萬嶺中,是誰首先發現黃山這個天造地設的人間仙境呢?是否還有另一個更美的什麼山沒有被發現呢?我的幻想一下子又扯到徐霞客身上。今天我們乘坐汽車來到這裡,還感到有些疲憊不堪。

當年徐霞客是怎樣來的呢?他隻能自己背着行李,至多雇上個農民替他背着,自己手執藤杖,風餐露宿,踽踽獨行于崇山峻嶺中,夜裡靠松明引路,在虎狼的嗥叫聲中,慢慢地爬上去。對比起來。

我們今天确實是幸福多了。……就這樣,汽車一邊飛快地行駛,我一邊飛快地幻想。

我心裡思潮騰湧,綿綿不斷,就像那車窗外的綿延的萬山一樣。汽車終于來到了黃山大門外。

一走進黃山大門,天都峰就像一團無限巨大的黑色雲層,黑呼呼地像泰山壓頂一般對着我的頭頂壓了下來,好像就要倒在我的頭上。我一愣:這哪裡是我心中的那個黃山呢?然而這畢竟是真實的黃山。

我幾十年蘊藏在心中的那一幅黃山圖一下子煙消雲散了,我心中怅然若有所失。但是我并不惋惜,應該消逝的讓它消逝吧!我現在已經來到了真實的黃山。

從此以後,真實的黃山就像—幅古代的畫卷一樣,一幅一幅地、慢慢地展現在我的眼前。出賓館右行,經療養院右轉進山。

山勢一下子就陡了起來。我曾經聽别人說過.從什麼地方到什麼地方是多少多少華裡;在導遊書上,我也看到了這樣的記載,我原以為幾華裡、幾華裡都是在平面上的,因此我對黃山就有了一些不正确的理解。

現在,接觸了實際,才知道這基本上是按立體計算的。在這裡走上一華裡,同平地上不大一樣,費的勁兒要大得多。

就是向上走上一尺,也要費上一點力氣。沒有别的辦法,隻好喘氣流汗了。

我低頭看着腳下的台階,右手使勁地拄着竹杖,一步一步向上爬行。我眼睛裡看到的隻是台階,台階,台階。

有時候,我心裡還數着台階的數目。爬呀,數呀,數呀,爬呀,以為已經很高了。

但是擡眼一看,更高、更陡、更多的台階還在前面哩。想當年登泰山的時候,那裡還有一個“快活三裡”。

這裡卻連一個快活三步都沒有。但是,既來之,則安之,爬就是一切。

我到黃山來,當然并不是專為來走路的。我還是要看一看的。

但是,在黃山,想看也并不容易。有經驗的人說:“走路不看山,看山不走路。”

這确實是至理名言。這有點像魚與熊掌的關系,不可得而兼之。

誰要想“兼之”,那就有失足墜下萬丈深澗的危險。我隻在爬到了一定的階段時,才停下腳步,小心地擡頭向身後和左右看上一看,但見峭壁千仞,高嶺入雲,幽篁參天,蒼松夾道,鳥鳴相和,蟬聲四起。

而且每看一次,眼前的情景都不一樣,撲朔迷離,變幻萬端。就連同一個地方,從不同的角度看,都能看出不同的形象。

從慈光閣看朱砂峰,看到天都峰上的金雞叫天門。但是登上龍蟠坡,再擡頭一看,金雞叫天門就變成了五老上天都,在什麼地方才能看到黃山真面目呢?我想,在什麼地方也是看不到的。

我很想改一改蘇東坡的詩:“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黃山真面目,即使身在此山中。”我有時候也有新的發現,我簡直覺得其中閃現着“天才的火花”,解人難得,我隻有自己拍手(這裡沒有案)叫絕。

比如,我看遠山上的竹石樹木,最初隻覺得—片蓊郁。但細看卻又有明暗之别。

有的濃綠,有的淡綠。經過我再三研究揣摩,我才發現,明的是竹,暗的是松,所謂“蒼松翠竹”,大概指的就是這個意思吧。

我又想改陸遊的兩句詩:“山窮水複疑無路,松暗竹明又一山。”一想到陸遊,我又想到了徐霞客。

我們且看看他們登上慈光寺以後是怎樣看黃山的:“由此而入。絕巘危崖,盡皆怪松懸結,高者不盈丈,低僅數寸,平頂短鬣,盤根虬幹,愈短愈老,愈小愈奇。

不意奇山中又有此奇品也。”他看到了奇山,又看到了奇松。

他看到的山同我們今天看到的幾乎完全一樣,這毫無可怪之處。但是他看到的松,有多少是我們今天還能看到的呢?“愈短愈老,愈小愈奇”,難道在這幾百年的漫長時間内,它們就一。

5.我能把課文中描寫天都峰高與陡的句子抄寫下來

描寫天都峰高與陡的句子:

我站在天都峰腳下擡頭望:啊,峰頂這麼高,在雲彩上面哩!我爬得上去嗎?再看看筆陡的石級,石級邊上的鐵鍊,似乎是從天上挂下來的,真叫人發顫!

《爬天都峰》

這是一篇小學三年級上冊的精讀課文,作者是黃奕波。課文描寫了在假日,"我"和爸爸去爬天都峰,路遇一位素不相識的老大爺,"我們"互相鼓勵,克服山高路陡的困難,終于一起爬上了天都峰。課文向人們揭示了在困難面前,要有戰勝困難的勇氣和信心;在與人相處的過程中,要善于互相學習,互相鼓勵,共同進步的道理。課文中以吐泡泡的形式對"終于"一詞的理解作了提示,目的是讓學生讀到這裡,能聯系上文理解"終于"的意思,體會"我"和老爺爺是如何克服了種種困難爬上天都峰的。課文中的許多兒童語言,内涵豐富,細細咀嚼,令人回味。課文中運用了大量的對話,反映了人物思想感情的變化,從這些對話中我們可以看出"我"由開始的猶豫、不自信到受到鼓舞、堅定信心,再到戰勝困難,登上天都峰的心理變化的過程。

原文

假日裡,爸爸帶我去黃山,爬天都峰。

我站在天都峰腳下擡頭望:啊,峰頂這麼高,在雲彩上面哩!我爬得上去嗎?再看看筆陡的石級,石級邊上的鐵鍊,似乎是從天上挂下來的,真叫人發顫!

忽然聽到背後有人叫我:"小朋友,你也來爬天都峰?"

我回頭一看,是一位白發蒼蒼的老爺爺,年紀比我爺爺還大哩!我點點頭,仰起臉,問:"老爺爺,您也來爬天都峰?"

老爺爺也點點頭,說:"對,咱們一起爬吧!"

我奮力向峰頂爬去,一會兒攀着鐵鍊上,一會兒手腳并用向上爬,像小猴子一樣……

爬呀爬,我和老爺爺,還有爸爸,終于都爬上了天都峰頂。

在鲫魚背前,爸爸給我和老爺爺照了一張相,留作紀念。老爺爺拉拉我的小辮子,笑呵呵地說:"謝謝你啦,小朋友。要不是你的勇氣鼓舞我,我還下不了決心哩!現在居然爬上來了!"

"不,老爺爺,我是看您也要爬天都峰,才有勇氣向上爬的!我應該謝謝您!"

爸爸聽了,笑着說:"你們這一老一小真有意思,都會從别人身上汲取力量!

課文背景

天都峰,在安徽省黃山市黃山東南。黃山主峰之一,海拔1 829米。屬金字塔形角峰,奇險陡峻,為黃山諸峰之冠。沿磴道有童子拜觀音、天上玉屏、仙人飄海、天橋諸景,以鲫魚背最為險峻。峰頂平坦,石壁有"登峰造極"大字石刻。極目雲天,風光無限。

天都峰位于黃山東部,西對蓮花峰,東連缽盂峰,海拔1810米。登山石級約有15公裡長,坡度在70度以上,最險處近乎于90度。在黃山群峰中,最為雄偉壯麗,故被視為"群仙所都",而名天都峰。峰頂有石室,可容數十人。室外有巨石,形如醉仙斜卧,仿佛"仙人把洞門"。另有仙桃石,天梯,鲫魚背等奇景,以及探海松、舞松等奇松。峰壁巨岩上,镌有"天上玉屏"、"登峰造極"等題刻。

6.《登黃山記》中描寫天都峰的句子有哪些

一、登黃山記描寫天都峰的句子:1、我站在天都峰腳下擡頭望啊,峰頂這麼高,在雲彩上面哩,我爬得上去嗎?2、再看看筆陡的石級,石級邊上的鐵鍊,似乎是從天上挂下來的,真叫人發顫!3、天都峰可真險呀,路邊的石頭晃晃悠悠,像快掉下來一樣!4、在爬山之前,望着又高又陡的天都峰,“我”心裡是怎麼想的?默讀課文,圈點勾畫,想想從哪些詞語、句子中看出“我”有害怕畏懼的心理。

二、關于黃山天都峰天都峰位于黃山東南,西對蓮花峰,東連缽盂峰,與光明頂、蓮花峰并稱三大黃山主峰,為36大峰之一,海拔1810米。古稱“群仙所都”,意為天上都會,故取名“天都峰”。

峰頂平如掌,有“登峰造極”石刻,中有天然石室,可容百人,室外有石,象醉漢斜卧,名“仙人把洞門”。三、描寫黃山天都峰仙風景的句子:1、天都峰上奇景很多。

峰頂突然平闊,有石室嵌立,可容數十人。室外有巨石,形如醉仙斜卧,名為“仙人把洞門”。

另有仙桃石、天梯、鲫魚背等奇景,以及探海松、舞松等奇松。2、峰壁巨岩上,有“登峰造極”等石刻。

文峰頭極目遠望,雲山相接,江河一線;俯瞰群山,千峰競秀,巧石獻奇。3、若煙雲乍起,披霞馭風,如入仙境。

古詩有句:“任它五嶽歸來客,一見天都也叫奇。”4、1965年5月,董必武題詠:“奇險天都著,遙觀亦有緣;大雄無與并,蒼渾莫之先。”

今有民謠:“不上天都峰,等于一場空。”意為遊黃山而不登天都,等于虛此一行。

5、1983年,浙江溫嶺石工隊又在半山寺上方,從天都的腰南側峰壁上另辟新徑至天都峰頂,全長1050米,共2175級台階。沿途風光奇絕,為黃山增添了許多新的景點。

描寫黃山美的詞語

1.形容“美麗的黃山”的四字詞語有哪些

1、“巍峨雄奇”

2、“挺拔險峻”

3、“奇峰突起”

4、“劍鋒千仞”

5、“峰巒疊嶂”

1、巍峨雄偉

讀音:[wēié xióng wěi]

釋義:1.亦作“巍峩”。高大;高大雄偉。2.傾側不穩。多形容醉态。3.比喻居高第,名列前茅。

2、挺拔險峻

讀音:[tǐng bá xiǎn jùn]

釋義:一般用于形容山峰險峻和高大挺拔的意思。

3、奇峰突起

讀音:[qí fēng tū qǐ ]

釋義:突然出現一座奇異險怪的山峰,這是字面意思。形容一個讓你鎮靜的人或事在你毫無預兆的情況下出現了。

參考資料

中文轉拼音:

2.形容黃山美的句子

1、黃山乃“天下第一奇山”.在黃山四絕中,黃山的奇松人們更為情有獨鐘,在黃山的山頂上,陡崖邊,滑坡處都有它們的身影,它們的潇灑,挺秀,優美,遒勁而飽經蒼桑,它們給人們留下了最美好的印迹.2、黃山啊黃山,你雄奇險峻,奇妙美麗,我深深地愛上了你,我希望能有機會在一次來欣賞你的風姿!

3、黃山的峰真險啊!上“天都”的山路幾乎全是直上直下,與地面成90度直角,“鲫魚背”是在兩個山頂間架起的一座天橋,它高達1800多米,兩面懸空,底下是萬丈深淵,低頭一看,不禁叫人膽戰心驚.

4、黃山的景色秀麗神奇,尤其是那些怪石,有趣極了.就說“仙女彈琴”吧,那美麗的仙女彈着琴,悠揚的琴聲在山間久久回蕩,好像在讓人們評贊她的琴聲.瞧,那陡峭的山峰上有一隻可愛的小狗,擡頭望着月亮,好像是要到月亮上去看看吧,這就是有趣的“天狗望月”.黃山的奇石還有很多,像“獅子搶球”、“猴子觀海”、“龜魚對望”等,千姿百态,惟妙惟肖.

5、黃山的石頭,奇形怪狀,千姿百态,有的像報曉的公雞,嘴巴大大的好像在說歡迎你們呢!有的像仙人指路、有的像孔雀開屏、獅子耍球……

6、黃山的石真奇啊!有的像仙人背簍,有的像八戒吃瓜,還有的像武松打虎等等奇峰羅列,形态萬千.

7、黃山的四大景觀是奇松、怪石、雲海、溫泉.可我最喜歡的還是奇松、怪石.

8、黃山的松樹千姿百态,無奇不有,它們都紮根在懸崖峭壁之上.但最著名的還是迎客松.迎客松的枝葉都朝一個方向伸展,風一吹,一根根枝幹搖搖晃晃,好像千萬隻小手揮舞着,仿佛在歡迎我們的帶來.

9、黃山的松姿态優美,枝幹遒勁,雖飽經風霜卻仍然郁郁蒼蒼,充滿生機;黃山的松姿态獨特,枝幹蟠曲,被人比作“天然盆景”,美麗而不妖,清美,挺直的身影留在心頭.黃山的松奇,秀,美而挺,看着無不讓人振奮.

10、黃山歸來已經很多天了,但那秀麗的風景猶如一幅幅美麗的圖畫,仍時刻浮現在我的腦海,我想告訴大家:黃山值得一遊,如果你不去,将是你終身的遺憾.

11、黃山可真高啊!一座座山峰連綿起伏,聳立入雲端.從山上好像仙人那樣,能騰雲架霧,悠然而去似的.

12、黃山可真險啊!我從來沒看過這樣陡峭的山峰.一座座峰危屹立,怪石嶙峋.崖峭似刀削,幾乎是九十度垂真的真梯,隔老遠也讓人心驚肉跳,好像一失足立刻就會從崖上跌下去摔的粉身碎骨似的.

13、黃山可真險峻啊!危峰兀立,怪石嶙峋.黃山上的怪石,星羅棋布,點綴在波瀾壯闊的黃山之中.這些石頭,有的大,有的小,造型别緻,有的像人,有的像怪獸,有的像物品,非常有趣.我和媽媽站在鳌魚峰往下望,太高了!如果你一動好像就會從山崖上跌落下去.

3.表達黃山美的句子

黃山雜詩

年代:【清】作者:【孫洤】

名山刻畫總支離,萬态千容到始知。

高以難窺終愛瘦,險多不測乃成奇。

雲随變幻無常緻,松不雷同總怪枝。

若結茅庵青翠處,真修何必讓安期

醉花陰兩首

1.狂壑晴岚圖

巍巍青山真如削,

登山心似火。

山外有高山,

天外有天,

勸君莫忘卻。

常念此身已許國,

何曾失本色?

人間有正氣,

揚善除惡,

風雨又大作。

登上一千八百多米的高處縱覽,山中奇峰彙聚,峭壁千仞,拔地擎天,峥嵘崔嵬。青松在懸崖上争奇,怪石在奇峰上鬥豔,煙雲在峰壑中彌漫,霞彩在岩壁上流光,自然的美在這裡彙聚,在這裡升華,賦予它超凡脫俗的品質,塑造出它威武雄壯的氣概。在黃山的面前,時空變得狹小,滄桑變得平淡,它是大自然的驕子,獨領天下奇山的***。故而當之無愧地赢得“登黃山天下無山,觀止矣”。

黃山春光

“山外春歸百卉闌,山中四月春初度。”黃山四月的平均氣溫為10℃,比三月份要升高5.6℃。這時,山麓已經芳草萋萋,野花豔人,秧苗茁壯,桃花落盡,山腰卻澗草猶短,杜鵑始華,桃花初開。大約需要推遲一個星期左右,那桃花峰迤逦十裡的桃林,才枝枝獻麗,一片粉紅。那時,正像詩人王寅春遊此峰時所吟誦的:“河風吹初服,正值桃花時,花開十萬樹,峰似绛霞披。”正是春光明媚,助人遊興。而在那時,黃山的高山峰頂,氣候尚寒,春意姗姗來遲,青草才抽芽,花卉才含蕊。但春的氣息已經來到了遊人中間。黃山春光是以妩媚動人見長。全身着綠,青翠欲滴;萬花盛開,嬌豔無比;百鳥歡唱,悅耳怡情。春季,在通往黃山的公路兩旁,田野裡滿目金黃的油菜花,山嶺上點點的映山紅,讓遊客還沒有到黃山,就已經陶醉于這自然的美景中了。春季,是遊覽黃山最佳的季節之一。

黃山的夏

盛夏的黃山,更有那看不見的飛瀑,數不清的流泉,特别在暴雨過後,黃山就成了水的世界,水為黃山譜寫了一曲曲激昂的樂章。夏日的雲海雖沒有秋冬雲海那樣沉着、渾厚,但也别有一番潇灑、清麗。在雲霧的動靜之中,有時還可以看到絢麗的彩虹,如一座七色彩橋,架在兩峰之間。日落并不比日出遜色,火紅的晚霞為夏日的黃山披上一層燦爛的暮色,令人如癡如醉。夏之黃山,是一幅幅濃綠的畫,是一杯杯清涼甘甜的果汁,更是一曲曲跌宕起伏、婉轉悠揚的樂曲。元末清初歙縣人鮑深有《祥符寺避暑》詩雲》:“森森古木覆苔陰,四顧蒼山一徑深。六月長廊不知暑,飛泉終日響潮音。”

黃山的秋季

黃山的秋季,别有種種勝景。秋高氣清,白雲碧漢,丹楓似火,草深果黃。明歙人,曾授監察禦史、河南巡撫的淩桐,做記遊詩有句:“更有秋容寫不得,白雲碧漢映丹楓。”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也因此贊賞黃山秋景:“楓林相間,五色紛披,燦若圖繡。”黃山的秋天,還因為林茂色鮮,鳥語花香,生氣盎然。竟是“秋天裡的春天”。明代大學士許國(歙縣人,今歙縣縣城有許國石坊遺迹)年輕時曾經就讀于黃山的祥符寺,他作《秋日黃山遊覽》詩雲:“秋落秋風裡,行吟逸思饒。芙蓉欹水曲,苔蔓上牆腰。酒盞黃花近,天都碧漢遙。浮丘如有待,舉手願相招”。該詩将秋日的黃山寫得衆花争豔、峰水相襯,堪與春色比高低,令常見的悲秋之情為之一掃。

黃山的冬

黃山霧凇,比任何地方更美、更奇、更絕。無愧于天下絕中之絕景。你若冬日遊山,或許于某一個早晨推窗眺望,會突然發現窗外的景緻已經面目全非,成了一片銀色的世界。茫茫群峰是座座冰山,棵棵樹木象叢叢珊瑚,令你疑惑,莫非是“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非也,這就是難得一求的霧凇!帶上拐杖,出戶登山,放眼四望,隻見群峰錯列,松林密疊,一派銀裝素裹。黃山一改往日蔥茏蒼翠的面目,到處一片潔白,天地渾然一色。從上到下,一草一木,一枝一葉都凝聚着潔白無瑕的晶體,如披銀疊疊,似挂珠串串,山風拂蕩,晶瑩耀眼,如進入了琉璃世界,似到了仙山瓊閣,令你目不暇接,又如同進入了一個童話般的夢幻之境

4.關于贊美黃山的詞語

黃山是以自然景觀為特色的山嶽旅遊風景區,奇松、怪石、雲海、溫泉素稱黃山“四絕”,令海内外遊人歎為觀止。黃山有名可數的72峰,或崔嵬雄渾,或峻峭秀麗,布局錯落有緻,天然巧成。天都峰、蓮花峰、光明頂是黃山的三大主峰,海拔高度皆在一千八百米以上,并以三大主峰為中心向四周鋪展,跌落為深壑幽谷,隆起成峰巒峭壁,呈現出典型的峰林地貌。

登上一千八百多米的高處縱覽,山中奇峰彙聚,峭壁千仞,拔地擎天,峥嵘崔嵬。青松在懸崖上争奇,怪石在奇峰上鬥豔,煙雲在峰壑中彌漫,霞彩在岩壁上流光,自然的美在這裡彙聚,在這裡升華,賦予它超凡脫俗的品質,塑造出它威武雄壯的氣概。在黃山的面前,時空變得狹小,滄桑變得平淡,它是大自然的驕子,獨領天下奇山的***。故而當之無愧地赢得“登黃山天下無山,觀止矣”(徐霞客語)的崇高贊譽。

有關于天都峰的詩句有哪些

1.有哪些關于天都峰的詩句

有哪些關于天都峰的詩句 1.描寫天都峰的詩句

《送溫處士歸黃山白鵝峰舊居》

唐代:李白

黃山四千仞,三十二蓮峰。

丹崖夾石柱,菡萏金芙蓉。

伊昔升絕頂,下窺天目松。

仙人煉玉處,羽化留馀蹤。

亦聞溫伯雪,獨往今相逢。

采秀辭五嶽,攀岩曆萬重。

歸休白鵝嶺,渴飲丹砂井。

鳳吹我時來,雲車爾當整。

去去陵陽東,行行芳桂叢。

回溪十六度,碧嶂盡晴空。

他日還相訪,乘橋蹑彩虹。

釋義:

黃山高聳四千仞,蓮花攢簇三十二峰。

丹崖對峙夾石柱,有的像蓮花苞,有的像金芙蓉。

憶往昔,我曾登臨絕頂,放眼遠眺天目山上的老松。

仙人煉玉的遺迹尚在,羽化升仙處還留有遺蹤。

我知道今天你要獨往黃山,也許可以和溫伯雪相逢。

為采撷精華辭别五嶽,攀岩臨穴,經曆艱險千萬重。

歸來閑居白鵝嶺上,渴了飲丹砂井中水。

鳳凰叫時我即來,你要準備雲霓車駕一起遊覽天宮。

來往陵陽仙山東,行走在芬芳的桂樹叢中。

回曲溪流十六渡,青山如嶂立晴空。

以後我還會時常來訪問,乘着弓橋步入彩虹中。

擴展資料:

天都峰位于黃山風景區内蓮花峰東南133°,與蓮花峰直線相距1150米,北望蓮花峰,東連缽盂峰,為36大峰之一,海拔1829.5米。列為黃山第三高峰。

天都峰,峰體拔地摩天,險峭峻奇,是黃山群峰之中最為雄偉壯觀,最為奇險的山峰。其雄偉博大之氣勢,雖然高度不及蓮花峰和光明頂,但卓立地表,在黃山群峰中,最為雄偉壯麗,盡管海拔不是最高,但絕對堪稱“黃山第一峰”。

2.描寫“天都峰”優美的句子有哪些

1.天都峰上奇景很多。峰頂突然平闊,有石室嵌立,可容數十人。室外有巨石,形如醉仙斜卧,名為“仙人把洞門”。

2.峰壁巨岩上,有“登峰造極”等石刻。文峰頭極目遠望,雲山相接,江河一線;俯瞰群山,千峰競秀,巧石獻奇。若煙雲乍起,披霞馭風,如入仙境。

3.古詩有句:“任它五嶽歸來客,一見天都也叫奇。”

4. 1965年5月,董必武題詠:“奇險天都著,遙觀亦有緣;大雄無與并,蒼渾莫之先。”

5.我為在光明頂見到它的婀娜多姿而贊不絕口,為在天都峰見到它的直鋪深谷而驚歎不已,我更為日出時那滔滔的雲海而震撼。

6.登上天都峰,極目遠望,大好河山盡收眼底。

7.天都鎮因處黃山天都峰之腳而得名,因依萬連山莊而富饒。

8.每當太陽升起,有座山峰上的幾塊巨石,就變成了一隻金光閃閃的雄雞。它伸着脖子,對着天都峰不住地啼叫。

9.黃山千峰競秀,有奇峰72座,其中天都峰、蓮花峰、光明頂都在海拔1800米以上,拔地極天,氣勢磅礴,雄姿靈秀。

10.天都峰峰頂平如掌,有“登峰造極”石刻,中有天然石室,可容百人,室外有石,象醉漢斜卧,名“仙人把洞門”。

11.天都峰,途中有一段長10餘米,寬僅1米的“鲫魚背”,兩側是千仞懸崖,深邃莫測,其形頗似出沒于波濤之中的魚之背,故名。

12.天都峰,健骨辣桀,卓立地表,險峭雄奇,氣勢博大,在黃山群峰中,最為雄偉壯麗。

3.有什麼詩句天都峰

天都峰天都峰位于黃山東南,西對蓮花峰,東連缽盂峰,與光明頂、蓮花峰并稱三大黃山主峰,為36大峰之一,海拔1810米。

古稱“群仙所都”,意為天上都會,故取名“天都峰”。古有詩贊曰:“任他五嶽歸來客,一見天都也叫奇。”

民謠有雲:“不到天都峰,白跑一場空。”幾則吟誦天都峰的詩句《次韻公顯宮教實見天都峰》【作者】李彌遜【年代】宋孤峰突兀現青虛,喜若羁人望故都。

神馬已馳身尚遠,卻疑真有二文殊。《由湯池赴慈光寺途中望天都峰有感》【作者】董必武【年代】當代奇險天都著,遙觀亦有緣。

大雄無與并,蒼渾莫之先。倏忽陰晴異,逡巡起伏遷。

雲騰緻雨氣,水瀉在山泉。偃蹇非松意,因人委婉傳。

《畫天都峰自題》【作者】劉海粟【年代】當代九上黃山絕頂人,縱橫古今感微塵。笑煞天都峰巅客,人間咫尺數煙雲。

《天都峰》【作者】範成大【年代】宋維帝有下都,作鎮此南國。孤撐紫玉樓,橫絕太霄碧。

晶熒砂窦紅,夭矯泉紳白。晴雲無盡藏,竟日袅幽石。

諸峰三十五,離立侍傍側。會稽眇小哉,請議職方籍。

4.關于天都峰古詩是什麼

天都峰

[宋 ]範成大

維帝有下都,作鎮此南國。

孤撐紫玉樓,橫絕太霄碧。

晶熒砂窦紅,夭矯泉紳白。

晴雲無盡藏,竟日袅幽石。

諸峰三十五,離立侍傍側。

會稽眇小哉,請議職方籍。

天都峰

清代:潘耒

黃山百千峰,茲何獨稱長?大巧不炫奇,尊嚴故無兩。

中天開帝廷,萬靈此朝飨。肅穆垂冕旒,森嚴排甲仗。

梯空一萬重,拔地九千丈。煙雲升及腰,日月行在掌。

群山自言尊,對之失氣象。譬如見真人,群雄自頭搶。

蒼蒼百裡外,孤标已瞻仰。即之如可親,攀之莫能上。

石阙望峨峨,天橋矚朗朗。載肉無由升,徒然結遐想

5.《登黃山記》中描寫天都峰的句子有哪些

一、登黃山記描寫天都峰的句子:

1、我站在天都峰腳下擡頭望啊,峰頂這麼高,在雲彩上面哩,我爬得上去嗎?

2、再看看筆陡的石級,石級邊上的鐵鍊,似乎是從天上挂下來的,真叫人發顫!

3、天都峰可真險呀,路邊的石頭晃晃悠悠,像快掉下來一樣!

4、在爬山之前,望着又高又陡的天都峰,“我”心裡是怎麼想的?默讀課文,圈點勾畫,想想從哪些詞語、句子中看出“我”有害怕畏懼的心理。

二、關于黃山天都峰

天都峰位于黃山東南,西對蓮花峰,東連缽盂峰,與光明頂、蓮花峰并稱三大黃山主峰,為36大峰之一,海拔1810米。古稱“群仙所都”,意為天上都會,故取名“天都峰”。峰頂平如掌,有“登峰造極”石刻,中有天然石室,可容百人,室外有石,象醉漢斜卧,名“仙人把洞門”。

三、描寫黃山天都峰仙風景的句子:

1、天都峰上奇景很多。峰頂突然平闊,有石室嵌立,可容數十人。室外有巨石,形如醉仙斜卧,名為“仙人把洞門”。另有仙桃石、天梯、鲫魚背等奇景,以及探海松、舞松等奇松。

2、峰壁巨岩上,有“登峰造極”等石刻。文峰頭極目遠望,雲山相接,江河一線;俯瞰群山,千峰競秀,巧石獻奇。

3、若煙雲乍起,披霞馭風,如入仙境。古詩有句:“任它五嶽歸來客,一見天都也叫奇。”

4、1965年5月,董必武題詠:“奇險天都著,遙觀亦有緣;大雄無與并,蒼渾莫之先。”今有民謠:“不上天都峰,等于一場空。”意為遊黃山而不登天都,等于虛此一行。

5、1983年,浙江溫嶺石工隊又在半山寺上方,從天都的腰南側峰壁上另辟新徑至天都峰頂,全長1050米,共2175級台階。沿途風光奇絕,為黃山增添了許多新的景點。

6.天都峰的詩句

《次韻公顯宮教實見天都峰》年代:宋作者:李彌遜孤峰突兀現青虛,喜若羁人望故都。

神馬已馳身尚遠,卻疑真有二文殊。2.《由湯池赴慈光寺途中望天都峰有感》年代:當代作者:董必武奇險天都著,遙觀亦有緣。

大雄無與并,蒼渾莫之先。倏忽陰晴異,逡巡起伏遷。

雲騰緻雨氣,水瀉在山泉。偃蹇非松意,因人委婉傳。

3.《畫天都峰自題》年代:作者:劉海粟九上黃山絕頂人,縱橫古今感微塵。笑煞天都峰巅客,人間咫尺數煙雲。

4.《天都峰》年代:宋作者:範成大維帝有下都,作鎮此南國。孤撐紫玉樓,橫絕太霄碧。

晶熒砂窦紅,夭矯泉紳白。晴雲無盡藏,竟日袅幽石。

諸峰三十五,離立侍傍側。會稽眇小哉,請議職方籍。

5.《遊黃山》年代:宋作者:石應孫山川形勝雄江東,九華輝映天都峰。傳聞早已湯胸臆,恨不插翼長相從。

朅來随牒官秋浦,城郭奔馳厭塵土。絜家捧檄過臨城,偷閑兩作煙霞主。

黃山登鑒原無由。何期易地太平遊。

清池軒害日舒麗,突兀樓觀撐深幽。憑高徙倚敞心目,絕壁半天橫碧玉。

回溪千裡指顧間,螺髻分明三十六。壯懷高向紫霄懸,俯視培樓真一拳。

古今秀色餐不盡,筆端收拾生去煙。萍蹤倘未逐流水,古刹相望二三裡。

暇時風月得交遊,鷗鹭同眠勿驚起。

7.天都峰詩句

一、與天都峰有關的詩句:1、唐代詩僧島雲初登天都,留下詩篇《登天都峰》:盤空千萬仞,險若上丹梯。

迥入天都裡,回看鳥道底。他山青點點,遠水白凄凄。

欲下前峰暝,岩間宿錦雞。2、明代羅洪先的《遊黃山題湯院壁》:何年白日騎鸾鶴,踏碎天都峰上雲。

欲起軒轅問九鼎,道衣重侍玉虛君。二、簡介天都峰天都峰位于黃山東南,西對蓮花峰,東連缽盂峰,與光明頂、蓮花峰并稱三大黃山主峰,為36大峰之一,海拔1810米。

古稱"群仙所都",意為天上都會,故取名"天都峰"。峰頂平如掌,有"登峰造極"石刻,中有天然石室,可容百人,室外有石,象醉漢斜卧,名"仙人把洞門"。

8.《登黃山記》中描寫天都峰的句子有哪些

一、登黃山記描寫天都峰的句子:1、我站在天都峰腳下擡頭望啊,峰頂這麼高,在雲彩上面哩,我爬得上去嗎?2、再看看筆陡的石級,石級邊上的鐵鍊,似乎是從天上挂下來的,真叫人發顫!3、天都峰可真險呀,路邊的石頭晃晃悠悠,像快掉下來一樣!4、在爬山之前,望着又高又陡的天都峰,“我”心裡是怎麼想的?默讀課文,圈點勾畫,想想從哪些詞語、句子中看出“我”有害怕畏懼的心理。

二、關于黃山天都峰天都峰位于黃山東南,西對蓮花峰,東連缽盂峰,與光明頂、蓮花峰并稱三大黃山主峰,為36大峰之一,海拔1810米。古稱“群仙所都”,意為天上都會,故取名“天都峰”。

峰頂平如掌,有“登峰造極”石刻,中有天然石室,可容百人,室外有石,象醉漢斜卧,名“仙人把洞門”。三、描寫黃山天都峰仙風景的句子:1、天都峰上奇景很多。

峰頂突然平闊,有石室嵌立,可容數十人。室外有巨石,形如醉仙斜卧,名為“仙人把洞門”。

另有仙桃石、天梯、鲫魚背等奇景,以及探海松、舞松等奇松。2、峰壁巨岩上,有“登峰造極”等石刻。

文峰頭極目遠望,雲山相接,江河一線;俯瞰群山,千峰競秀,巧石獻奇。3、若煙雲乍起,披霞馭風,如入仙境。

古詩有句:“任它五嶽歸來客,一見天都也叫奇。”4、1965年5月,董必武題詠:“奇險天都著,遙觀亦有緣;大雄無與并,蒼渾莫之先。”

今有民謠:“不上天都峰,等于一場空。”意為遊黃山而不登天都,等于虛此一行。

5、1983年,浙江溫嶺石工隊又在半山寺上方,從天都的腰南側峰壁上另辟新徑至天都峰頂,全長1050米,共2175級台階。沿途風光奇絕,為黃山增添了許多新的景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