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錄
史記中關羽是怎麼死的
大家一定都聽到過關羽敗走麥城的故事,關羽打了敗仗之後,帶着少量的随從向蜀軍控制的上庸撤退,他們日夜兼程,連續數日未休息,十分疲累,在接近蜀境時,關羽竟被吳軍的一個小将馬忠生擒,關羽被擒後,堅決不降,被東吳斬殺,死時約五十六歲。
關羽字雲長,是東漢末年蜀國名将,早期跟随劉備輾轉各地。劉備進軍益州,派關羽留守荊州。關羽是一名非常厲害的武将,曹操聯合東吳孫權,答應将江南封給孫權為條件,讓他從背後出兵攻擊關羽。
同時曹操動員徐晃、張遼等将,及兖州刺史裴潛、豫州刺史呂貢等率軍救援樊城,更準備親自征讨關羽。而孫權命呂蒙為主帥偷襲荊州,并親自率軍為後援。荊州重鎮江陵守将麋芳(劉備小舅子)、公安守将士仁因與關羽有嫌隙,所以不戰而降。
建安二十四年十二月,關羽率數十騎出逃,一路突圍至距益州不過一二十裡的臨沮,今湖北省襄樊市南漳縣,遇潘璋部将馬忠的埋伏,被擒,和長子關平于臨沮被害。
關羽墓在中國有三座,一座在河南省洛陽市的關林,一座位于湖北省當陽市的關陵,一座位于四川省成都市的成都。
三國裡關羽是怎麼死的
三國裡關羽是怎麼死的
三國裡關羽是怎麼死的,很多人都聽說過“武聖”關羽的名字,但是大家應該也不記得在三國演義裡面關羽是因為什麼死的了,隻知道關羽的戰績斐然,下面我帶大家簡單了解一下三國裡關羽是怎麼死的。
三國裡關羽是怎麼死的1關羽是在吳國出賣,蜀軍潰敗,被擒下之後,受處決刑罰而死。
建安二十四年(219),七月,關羽不顧來自東吳的威脅,率軍攻打樊城的曹仁。并派人深入曹魏的占領地區策反,擾亂敵人後方。曹操派大将于禁助戰,關羽借漢水淹曹魏七軍,生擒于禁,威震華夏,曹操打算遷都以避關羽之銳。司馬懿等建議聯合孫權,要孫權從關羽背後襲擊。
曹操采用此策。孫權派呂蒙等做好了準備,并在十月出軍,而且将要進攻的戰略告訴曹操。但曹操的謀臣董昭卻認為,應當把東吳的打算洩漏出去,這樣可以讓關羽早日退兵,而且也可以讓關羽和東吳相鬥,曹魏作收魚人之利。
關羽的`手下守南郡的太守糜芳,将軍士人平常皆受關羽的輕視感到不滿,孫權派人來誘降,二人便投降了孫權。吳軍以蜀軍将士的家屬為人質,出兵配合曹軍,前後淹擊蜀軍,蜀軍潰敗。
關羽僅帶着少量的随從向蜀軍控制的上庸撤退,他們日夜兼程,連續數日未休息,十分疲累。在接近蜀境關羽竟被吳軍的一個小将馬忠生擒。關羽被擒後,堅決不降,被東吳斬殺,死時約五十六歲。
【文獻】三國志卷三十六蜀書六關張馬黃趙傳第六中記到:
二十四年,先主為漢中王,拜羽為前将軍,假節钺。是歲,羽率衆攻曹仁於樊。曹公遣于禁助仁。秋,大霖雨,漢水泛溢,禁所督七軍皆沒。禁降羽,羽又斬将軍龐德。梁、郏、陸渾群盜或遙受羽印号,為之支黨,羽威震華夏。
曹公議徙許都以避其銳,司馬宣王、蔣濟以為關羽得志,孫權必不願也。可遣人勸權蹑其後,許割江南以封權,則樊圍自解。曹公從之。先是,權遣使為子索羽女,羽罵辱其使,不許婚,權大怒。
典略曰:羽圍樊,權遣使求助之,敕使莫速進,又遣主簿先緻命於羽。羽忿其淹遲,又自已得于禁等,乃罵曰:“鉻子敢爾,如使樊城拔,吾不能滅汝邪!”權聞之,知其輕己,僞手書以謝羽,許以自往。臣松之以為荊、吳雖外睦,而内相猜防,故權之襲羽,潛師密發。按呂蒙傳雲:“伏精兵於之中,使白衣搖橹,作商賈服。”以此言之,羽不求助於權,權必不語羽當往也。若許相援助,何故匿其形迹乎?
又南郡太守麋芳在江陵,将軍傅士仁屯公安,素皆嫌羽輕己。自羽之出軍,芳、仁供給軍資,不悉相救。羽言“還當治之”,芳、仁鹹懷懼不安。於是權陰誘芳、仁,芳、仁使人迎權。
而曹公遣徐晃救曹仁,蜀記曰:羽與晃宿相愛,遙共語,但說平生,不及軍事。須臾,晃下馬宣令:“得關雲長頭,賞金千斤。”羽驚怖,謂晃曰:“大兄,是何言邪!”晃曰:“此國之事耳。”羽不能克,引軍退還。權已據江陵,盡虜羽士衆妻子,羽軍遂散。權遣将逆擊羽,斬羽及子平于臨沮。
蜀記曰:權遣将軍擊羽,獲羽及子平。權欲活羽以敵劉、曹,左右曰:“狼子不可養,後必為害。曹公不即除之,自取大患,乃議徙都。今豈可生!”乃斬之。臣松之按吳書:孫權遣将潘璋逆斷羽走路,羽至即斬,且臨沮去江陵二三百裡,豈容不時殺羽,方議其生死乎?又雲“權欲活羽以敵劉、曹”,此之不然,可以絕智者之口。吳曆曰:權送羽首於曹公,以諸侯禮葬其屍骸。
擴展資料:
敗走麥城
建安二十四年,關羽進攻樊城,曾水淹于禁七軍,軍威大振,曹操曾議遷都以避其鋒芒。建安二十四年(219)十月,江東大将呂蒙乘關羽與樊城守将曹仁對峙之時偷襲荊州,攻占了關羽的大本營江陵。關羽兩面受敵,急忙從樊城撤兵西還,駐紮在麥城。呂蒙采取分化瓦解的策略,使關羽的将士無心戀戰,逐漸離散。關羽孤立無援,堅守麥城。孫權派人誘降關羽,關羽僞稱投降,在城頭立幡旗,假做軍士,自己卻逃走,隻有十多騎跟随。孫權派朱然、潘璋斷了關羽各路,在臨沮捉獲關羽和其子關平,随即将其處死。
三國裡關羽是怎麼死的2關羽是在敗走麥城之後,遇到埋伏被擒,然後被孫權斬首的。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末,曹操以為漢獻帝在許,與關羽軍相近,欲遷都避其鋒芒,司馬懿、蔣濟等勸阻,認為孫權必然不願看到關羽得志,可以用答應将江南封給孫權為條件讓他從背後出兵攻擊關羽。同時曹操派遣徐晃、趙俨等率軍救援樊城,更準備親自征讨關羽。
救援樊城的徐晃因兵力不足,認為很難與關羽抗衡,不過之後曹操先後派遣徐商、呂建等将領以及殷署、朱蓋等十二營兵馬增援徐晃。關羽在圍頭派有軍隊駐守,在四冢還有駐軍。徐晃于是揚言将進攻圍頭,卻秘密攻打四冢。
關羽見四冢危急,便親自率領步、騎兵五千人出戰,徐晃迎擊,關羽退走。關羽在塹壕前圍有十重鹿角,徐晃追擊關羽,二人都進入關羽對樊城的包圍圈,包圍圈被打破,傅方、胡修都被殺死,關羽于是撤圍退走,然而關羽的船隻仍據守沔水,去襄陽的路隔絕不通。
起先,孫權曾派人為自己的兒子向關羽的女兒求婚,關羽辱罵來使,拒絕結親,孫權十分惱恨。孫權命呂蒙為主帥偷襲荊州,并親自率軍為後援。荊州重鎮江陵守将麋芳(劉備小舅子)、公安守将士仁因與關羽有嫌隙而不戰而降。
當關羽領兵出征時,由糜芳、士仁兩處負責供應糧草軍需,兩人不願全力救援關羽。關羽放出話說:“回去後就懲處他們。”糜、士二人都恐懼不安。于是孫權暗中派人去誘降糜、士二人。
此時關羽得知南郡失守後,立即向南回撤。回師途中,關羽多次派使者與呂蒙聯系,呂蒙每次都厚待關羽的使者,允許在城中各種遊覽,向關羽部下親屬各家表示慰問,有人親手寫信托他帶走,作為平安的證明。
使者返回,關羽部屬私下向他詢問家中情況,盡知家中平安,所受對待超過以前,因此關羽的将士都無心再戰了,士卒漸漸潰散,退至麥城。同年十二月,關羽率數十騎出逃,一路突圍至距益州不過一二十裡的臨沮(今湖北省襄樊市南漳縣),遇潘璋部将馬忠的埋伏,被擒,和長子關平于臨沮被害。
孫權将關羽首級送給曹操,曹操以諸侯之禮将其安葬于洛陽,同時孫權則将關羽身軀以諸侯禮安葬于當陽,即關陵,也稱當陽大王冢。蜀漢在成都為關羽建衣冠冢,即是成都關羽墓,以招魂祭祀。因此民間也稱關羽“頭枕洛陽,身卧當陽,魂歸故裡(或稱‘魂歸山西)。
景耀三年(260年)九月,蜀漢後主劉禅在追谥幾位重要大臣時,追谥關羽為“壯缪侯”。 [27]他的兒子關興繼承了爵位。
擴展資料:
關羽去世後,逐漸被神化,被民間尊為“關公”,又稱美髯公。曆代朝廷多有褒封,清代奉為“忠義神武靈佑仁勇威顯關聖大帝”,崇為“武聖”,與“文聖”孔子齊名。《三國演義》尊其為蜀國“五虎上将”之首,毛宗崗稱其為“《演義》三絕”之“義絕”。
關羽怎麼死的 曆史上關羽的死因分析
另外一種說法認為,關羽是自刎而死的。關羽在敗北後被曹操所俘虜,曹操對他十分尊敬,但是關羽不願意向曹操投降,于是他選擇了自殺。關羽自刎的地點有很多版本,有說是在曹操的營寨中,也有說是在長坂坡上。
一、關羽被曹操所殺
三、關羽被呂蒙所殺
三、關羽被呂蒙所殺
有一種說法認為,關羽是被曹操所殺的。當時關羽在樊城被圍困,曹操的将領夏侯淵率軍攻城。關羽在城中守衛了數月,食物和水源都已經斷絕,情況十分危急。曹操向關羽派遣了自己的兒子曹丕前來勸降,但是關羽拒絕了。後來,曹操親自率軍前來攻打樊城,關羽在戰鬥中被曹操的部下張遼所殺。
還有一種說法認為,關羽是被呂蒙所殺的。當時關羽在被孫權所圍困,呂蒙率軍前來支援孫權,并派人向關羽示好。關羽信以為真,不加防備地前往呂蒙的營地,結果被呂蒙所殺。
三國演義關羽是怎麼死的,第幾回
關羽攻打樊城(徐晃)的時候,呂蒙采納陸遜之計白衣渡江,成功策反糜芳傅士仁(曾因為未能及時供應糧草,害關羽無法攻克樊城,險些被關羽處斬,所以懷恨在心),斷了關羽的後路。
關羽受到吳魏夾擊,被困麥城。廖化突出重圍求救兵與上庸(劉封,孟達),孟達以關羽曾阻止劉備立劉封為後嗣的理由說服劉封拒絕派救兵。
關羽孤立無援,最後決定突圍。于途中被潘璋,馬忠用絆馬索俘獲。
最後關羽拒絕投降,被孫權斬首。
寫在《三國演義》第七十六回徐公明大戰沔水關雲長敗走麥城
關羽是怎麼死的
關羽是被孫權殺死的,在臨沮被殺害。
曆史上的關羽是被孫權下令斬殺的,當時關羽敗走麥城,之後想要帶人突出重圍,但是被孫權的手下馬忠的埋伏,因為關羽誓死不投降,于是和長子關平在臨沮被殺害,不過關羽之死卻是司馬懿出的主意。
《蜀記》中有一段話:“孫權派将軍攻擊關羽,将關羽及其兒子關平擒獲。孫權想不殺關羽,留他以抵禦劉備和曹操。
有人對孫權說:關羽像虎狼一樣,不能養着他,否則,日後必然會成為危害。曹操當年沒有立即殺他,最終留下禍患,所以才有議論遷都一事。今天又怎能讓他活着!孫權于是下令殺了關羽。”
人物經曆:
關羽早年犯事,流落到涿郡,和劉備、張飛情同兄弟。參與鎮壓黃巾起義,跟随劉備颠沛流離。雄壯威猛,号稱“萬人敵”、雅号“美髯公”。徐州戰敗後,暫時投靠曹操,親自斬殺顔良,受封漢壽亭侯。離開曹操,回到劉備身邊,赤壁之戰後,參與攻取荊州地區。
劉備入川後,奉命鎮守荊州,加号前将軍。建安二十四年,水陸并進,圍攻襄陽和樊城。水淹七軍,全殲于禁援軍,威震華夏,使得曹操一度産生遷都想法。面對孫權部下呂蒙、陸遜襲擊後方,曹操部将徐晃正面夾擊的局面,進退失據,兵敗被殺。後主劉禅即位,追谥壯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