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孟頫是哪個朝代的(趙孟頫是哪個朝代的書法家)

biang 中華百科 728

本文目錄

  1. 趙孟頫哪個朝代
  2. 趙孟頫是哪個朝代的書家
  3. 孟兆頫是哪個朝代
  4. 趙孟頫,米芾。。哪個朝代
  5. 趙孟頫是哪個朝代的人,他的畫有什麼特點

趙孟頫哪個朝代

趙孟頫是元朝的書法家。

趙孟頫是元朝初期的著名書法家。他以其獨特的書法風格和卓越的書法技藝,成為了中國書法史上的一位重要人物。他的書法作品以流暢、圓潤、典雅著稱,對後世産生了深遠的影響。趙孟頫不僅是一位優秀的書法家,還在繪畫、篆刻等領域有所建樹,被後人譽為“文人畫的代表”。他的藝術成就和對文化的貢獻,使他在中國藝術史上占據了重要的地位。他對書法的研究和創新,對後世書法家産生了重要的影響和啟示。趙孟頫的作品不僅在當時備受贊譽,而且對後世的書法藝術産生了深遠的影響。

趙孟頫是哪個朝代的書家

是宋末元初的人。

趙孟頫于宋理宗寶祐二年九月十日(1254年10月20日)生于吳興(今浙江省湖州市),為宋太祖子秦王趙德芳之後。其五世祖為宋孝宗的父親、秀安僖王趙子偁、四世祖為崇王趙伯圭,因孝宗賜趙伯圭宅第于湖州,故而他的後代子孫成為湖州人。

趙孟頫的曾祖趙師垂,祖父趙希戭,父親趙與訔,亦皆仕于南宋,官銜頗高。嫡母李氏,生母丘氏。祖父早死無子,由祖母收他為後。趙孟頫為趙與訔第七子。他十一歲時,父親去世,由生母督學。

擴展資料:

作為一位變革轉型時期承前啟後的大家,趙孟頫有以下幾方面突出的成就為前人所不及:

一、他提出“作畫貴有古意”的口号,扭轉了北宋以來古風漸湮的畫壇頹勢,使繪畫從工豔瑣細之風轉向質樸自然。

二、他提出以“雲山為師”的口号,強調了畫家的寫實基本功與實踐技巧,克服“墨戲”的陋習。

三、他提出“書畫本來同”的口号,以書法入畫,使繪畫的文人氣質更為濃烈,韻味變化增強。

孟兆頫是哪個朝代

孟頫(1254—1322),字子昂,号松雪,松雪道人,又号水精宮道人、鷗波,中年曾作孟俯,漢族,吳興(今浙江湖州)人。元代著名畫家,楷書四大家(歐陽詢、顔真卿、柳公權、趙孟頫)之一。趙孟頫博學多才,能詩善文,懂經濟,工書法,精繪藝,擅金石,通律呂,解鑒賞。特别是書法和繪畫成就最高,開創元代新畫風,被稱為“元人冠冕”。他也善篆、隸、真、行、草書,尤以楷、行書著稱于世。

趙孟頫(zhào mèng fǔ),吳興(今浙江湖州)人士,故畫史又稱“趙吳興”。生于1254年九月十日(10月20日),死于1322年六月十六日(7月30日)。

宋太祖趙匡胤十一世孫,秦王德芳之後也;五世祖秀安僖王子偁,四世祖崇憲靖王伯圭。高宗無子,立子偁之子,是為孝宗,伯圭,其兄也,賜第于湖州,故孟頫湖州人。

曾祖師垂,祖希永,父與告,仕宋,皆至大官;入國朝,以孟頫貴,累贈師垂集賢侍讀學士,希永太常禮儀院使,并封吳興郡公,與集賢大學士,死後被元英宗追封為魏國公,谥文敏。

一生曆宋元之變

趙孟頫一生曆宋元之變,仕隐兩兼,他雖為貴胄,但生不逢時,青少年時期南宋王朝已如大廈将傾,他在坎坷憂患中度過。

很好的文化家庭熏陶

他的父親趙與告官,至戶部侍郎兼知臨安府浙西安撫使,善詩文,富收藏,給趙孟頫以很好的文化熏陶。但趙孟頫十一歲時父親便去世了,家境每況愈下,度日維艱。

宋滅亡後被元重用

宋滅亡後,歸故鄉閑居。元至元二十三年(1286年)行台恃禦史程钜夫“奉诏搜訪遺逸于江南”,趙孟頫等十餘人,被推薦給元世祖忽必烈,初至京城,趙孟頫立即受到元世祖的接見,元世祖贊賞其

趙孟頫畫像

[1]才貌,驚呼為“神仙中人”,給予種種禮遇,被任命為從五品官階的兵部郎中,兩年後任從四品的集賢直學士。至元二十九年(1292)出任濟南路總管府事;在濟南路總管任上,元貞元年(1295),因世祖去世,成宗需修《世祖實錄》,趙孟頫乃被召回京城。

便借病乞歸

可是元廷内部矛盾重重,為此,有自知之明的趙孟順便借病乞歸,夏秋之交終于得準返回闊别多年的故鄉吳興。趙孟頫在江南閑居四年,無官一身輕,閑情逸緻與鮮于樞、仇遠、戴表元、鄧文原等四方才土聚于西子湖畔,談藝論道,揮毫遣興,過着與世無争的甯靜生活。

被任命為集賢直學士

大德三年(1299),趙孟頫被任命為集賢直學士行江浙等處儒學提舉,官位雖無升遷,但此職不需離開江南,與文化界聯系密切,相對儒雅而閑适,比較适合趙孟頫的旨趣,他一直幹了十一年。

拜為翰林侍讀學士

至大

趙孟頫自畫像

[2]三年(1310),趙孟頫的命運發生了變化。皇太子愛育黎拔力八達在儒師太子副詹事王約的影響下對他發生了興趣,拜趙孟頫翰林侍讀學士,知制诰同修國史,次年五月,愛育黎拔力八達即位,是為仁宗。他登基後不久,立即将趙孟頫升為從二品的集賢侍講學士、中奉大夫。

榮祿大夫官居從一品

延佑三年(1316),元仁宗又将趙孟頫晉升為翰林學士承旨、榮祿大夫,官居從一品。至此,趙氏政治地位達到了一生中的頂峰。由于仁宗的青睐和趙氏藝術的出類拔萃,趙孟頫晚年名聲顯赫,夏文彥《圖繪寶鑒》盛贊他“榮際王朝,名滿四海”。趙孟頫在元朝文人中最為顯赫。

趙孟頫,米芾。。哪個朝代

趙孟頫(fǔ)(1254—1322),字子昂,号松雪,松雪道人,又号水精宮道人、鷗波,中年曾作孟俯。漢族,宋太祖趙匡胤的第11世孫、秦王趙德芳的嫡派子孫。吳興(今浙江湖州)人。元代著名詩人、畫家,楷書四大家(歐陽詢、顔真卿、柳公權、趙孟頫)之一。趙孟頫博學多才,能詩善文,懂經濟,工書法,精繪藝,擅金石,通律呂,解鑒賞。特别是書法和繪畫成就最高,開創元代新畫風,被稱為“元人冠冕”。他也善篆、隸、真、行、草書,尤以楷、行書著稱于世

米芾[fú](1051-1107),自署姓名米或為芊,芾或為黻[fú]。北宋書法家、畫家。山西太原人,祖籍安徽無為,遷居湖北襄陽,後曾定居潤州(今江蘇鎮江)。天資高邁、人物蕭散,好潔成癖。被服效唐人,多蓄奇石。書畫自成一家。能畫枯木竹石,時出新意,又能畫山水,創為水墨雲山墨戲,煙雲掩映,平淡天真。善詩,工書法,精鑒别。擅篆、隸、楷、行、草等書體,長于臨摹古人書法,達到亂真程度。宋四家之一。曾任校書郎、書畫博士、禮部員外郎。

趙孟頫是哪個朝代的人,他的畫有什麼特點

趙孟頫(fǔ)所處時代:宋末元初。

繪畫特點:

一是提出“作畫貴有古意”的口号,扭轉了北宋以來古風漸湮的畫壇頹勢,使繪畫從工豔瑣細之風轉向質樸自然。

二是提出以“雲山為師”的口号,強調了畫家的寫實基本功與實踐技巧,克服“墨戲”的陋習。

三是提出“書畫本來同”的口号,以書法入畫,使繪畫的文人氣質更為濃烈,韻味變化增強。

四是提出“不假丹青筆,何以寫遠愁”的口号,以畫寄意,使繪畫的内在功能得到深化,涵蓋更為廣泛。

五是在人物、山水、花鳥、馬獸諸畫科皆有成就,畫藝全面,并有創新。

六是他的繪畫兼有詩、書、印之美,相得益彰。

七是在南北一統、蒙古族入主中原的政治形勢下,吸收南北繪畫之長,複興中原傳統畫藝,維持并延續了其發展。

八是能團結包括高克恭、康裡子山等在内的少數民族美術家,共同繁榮中華文化。

趙孟頫(1254年—1322年7月29日),字子昂,漢族,号松雪道人,又号水精宮道人、鷗波,中年曾署孟俯。

趙孟頫博學多才,能詩善文,懂經濟,工書法,精繪藝,擅金石,通律呂,解鑒賞。特别是書法和繪畫成就最高,開創元代新畫風,被稱為“元人冠冕”。他亦善篆、隸、真、行、草書,尤以楷、行書著稱于世,創“趙體”書,與歐陽詢、顔真卿、柳公權并稱“楷書四大家”。著有《松雪齋文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