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錄
紫砂壺的器型種類
中國人喜歡喝茶,也講究喝茶,一般來說,中國人喝茶除了要講究茶的品類,更要講究喝茶的器具。在衆多茶具中,不得不提到的要屬于紫砂壺。紫砂壺是中國傳統的一種手工制陶藝制品,曆來為曆屆茶友們所喜愛。紫砂壺自古以來就有泡茶“蓋既不奪香,又無熟湯氣”之稱,上乘的紫砂壺更是收藏良品。紫砂壺的器型也花樣繁多,在衆多器型中,最為經典流行的要數以下這三款。
首先是有着紫砂壺中的“王者器型”之稱的石瓢壺。石瓢壺最早由陳曼生依照元代器型設計,後又為顧景舟以“弱水三千,隻取一瓢”命名。石瓢壺廣受歡迎的原因大概要歸因于它簡約不簡單的外形。石瓢壺初看來或許平淡無奇,但越看越能發現它獨特的美,這是由于石瓢壺在形态比例上符合黃金比例的标準,可謂簡約而不簡單。
其次要介紹的是以春秋時期戰國美女西施命名的西施壺。衆所周知,傳說中沉魚落雁的西施,是中國古代著名的四大美女之一。以西施命名的西施壺也自然是以美著稱。西施壺的蓋體和壺身都有着圓潤的弧線,兩者結合一體,呈現出極為圓潤優美的球體形狀,整體看來十分柔美秀氣。除此之外,西施壺還以壺身容量小而著稱,通常來說,西施壺的容量隻有150~250毫升,于是在長期的喝茶把玩中,西施壺的壺身越發光滑勻稱。
最後要介紹的是由清代紫砂巨匠邵大亨所創的著名紫砂壺器型——仿古壺。仿古壺最初意為仿鼓,顧名思義,它的壺身仿造戰場上擂鼓的外形制成,而後才演變為仿古,仿古壺的外形極為大氣,結構嚴謹典雅,壺身的線條收放自如,尤其是壺柄的線條,呈弧形垂耳狀順勢而起,更是為仿古壺增添幾分靈動之氣。
紫砂壺的經典器形有哪些
紫砂器的造型,主要分為幾何形體、自然形體、筋文形體三大類。這是曆代紫砂藝人,細心觀察和研究各種物象的形态,吸取了中國傳統工藝品的藝術特點而創作的。
幾何形體分為圓器和方器二種。這兩種造型都是以幾何形的線條裝飾壺體的,甚至有的器形本身就是一種幾何圖形。
圓器
圓器造型主要由各種不同方向和曲度的曲線組成。紫砂圓器講究珠圓玉潤、骨肉亭勻、比例協調、敦龐周正、轉折圓潤、隽永耐看。掇球壺、仿鼓壺、漢扁壺是紫砂圓器造型的曲型作品。圓器的造型規則要求是“圓、穩、勻、正”。它的藝術要求必須是珠圓玉潤,口、蓋、的、嘴、把、肩、腰的配置比例要協調和諧,勻稱流暢,達到無懈可擊,緻使器型上的标準要求為“柔中寓剛,圓中有變,厚而不重,穩而不笨,有骨有肉,骨肉亭勻”。
方器
方器造型主要由長短不同的直線組成。如四方、六方、八方及各種比例的長方形等。方器造型方中藏圓,線面挺括平正,輪廓線條分明,給予人們幹淨利落,明快挺秀之感。曆來有很多出色的方器造型。如四方壺、八方壺、傳爐壺、觚棱壺、僧帽壺等造型。方器造型規則要求為“線條流暢,輪廓分明,平穩莊重”,以直線、橫線為主,曲線、細線為輔,器型的中軸線、平衡線要正确、勻挺、富于變化。方器除口、蓋、的、、把、嘴應與壺體相對稱外,還要求做到“方中寓圓,方中求變,口蓋劃一,剛柔相稱”。使壺體不論四方,六方、長方、扁方為壺型,其壺蓋方向均可任意變換,并與壺口嚴密吻合。方器既為幾何形體,也屬筋紋形體。
自然形體
塑器造型一般稱為“花貨”,是對雕塑性器皿及帶有浮雕、半圓雕裝飾器皿造型的統稱。将生活中所見的各種自然形象和各種物象的形态透過藝術手法,設計成器皿造型,如将松竹梅等形象制成各種樹樁形造型,或者是在圓器及方器選型上運用雕、镂、捏塑等手法,将自然形體變化為造型的部份,如壺的嘴、把、蓋、鈕,或者是在造型的顯見部位施以簡潔的堆雕裝飾。壺體上這些堆雕,總是要求甯簡勿繁,做到主次分明,以達到視覺上的和諧與平衡。這種壺藝造型規則是“源于自然,而高于自然,造型不僅應具有适度性的藝術誇張,又應着意于風格潇灑”。例如此類壺藝以松竹梅為裝飾題材時,勁松要刻劃出枝幹勁拔,針葉挺秀,氣勢铿锵;秀竹則要求娴靜有緻,俊逸潇灑;冬梅又須主幹蒼勁,寒中獨俏,素枝閑花,以簡為主,達到疏中見密,少裡寓多,富有活力氣息的藝術效果。所以,紫砂塑器不僅應形象生動,構圖簡潔,而且應巧妙地利用紫砂泥料的天然色澤來增強其藝術效果。
筋紋形體
筋紋器造型的特點是将形體的俯視面作若幹等份,把生動流暢的筋紋,組織于精确嚴密的結構之中。這是從生活中所見的瓜棱、花瓣、雲水紋等創作出來的造型樣式。因此筋紋器選型不僅在造型側視面上尋求變化,其俯視面上的形象更吸引人。筋紋器造型紋理清晰流暢,口蓋準縫嚴密是藝術與技術的高度統合。筋紋器形體是從砂器早期的六方形壺的基礎發展而來的。筋紋器壺藝造型規則是“上下對應,身蓋齊同,體形和諧,比例精确,紋理清晰,深淺自如,明暗分明,配置合理”。大多數這類壺藝均要求口、蓋、嘴、的、把都必須作成筋紋形,使與壺身的紋理相配合。這也使得壺藝和壺體與壺蓋結合上要求有如精密之機械。每一等份、每一壺口半圓線、弧線等都要計算得十分精确。其工藝手法的嚴謹程度,達到了無比嚴密的程度。近代常見的筋紋器造型有合菱壺、半菊壺等。
紫砂壺這三類造型的形制,幾乎包羅了自然界與世間各類可創性的形體。這也是紫砂器形制特别豐富的重要原因。目前,有的砂壺兼有兩種甚至三種形體造型,這種造型方法就是在圓形、方形壺上再裝飾着别的形體,如掇球壺是自然形體與幾何形體的結合;四方竹段壺既是筋紋形體又是幾何形體與自然形體的造型;六方掇球壺乃是自然形體與幾何形體和筋紋形體的統合。
紫砂器的各種形體是在方器、圓器基礎上發展而來的。所以紫砂器造型是“方非一式,圓不一相”,這就是數百年來無數藝人創作經驗的累積。現在紫砂工藝又繼續在早期砂器基礎上不斷地承襲與發展,将紫砂藝術推向更臻完美的境界,實乃當今紫砂藝術收藏家所樂見。
紫砂壺有哪些器型每種器型的代表作是哪些
紫砂壺是我國獨有用陶土制作手工藝品,創立于明朝正德年間,是在江蘇宜興丁蜀鎮發起。
這個紫砂壺必須要使用紫砂泥,如果使用其他泥土就沒有這個靈魂。而紫砂壺是一個很講究制作工藝手藝工藝品。
而一個好紫砂壺需要考慮選擇泥土質量,壺型,一個壺容量,出手是不是大師制作。
一般紫砂壺壺型有很多種,就是我們所說器型,我們從圓形開始說,圓形是所有壺最常見外形,也是紫砂壺最簡單壺型。
喜歡圓形身,小口壺嘴朋友可以先入手這個圓形,而不太會分辨紫砂好壞朋友,最好從圓形開始收集。
穩重扁形,就是壺身是扁形,而其他地方會做成其他形狀,這個壺身一般會很矮,容量不會很大。
這個還有很多大師願意嘗試在壺嘴和壺把上做些不同,可以做出一些花樣。喜歡各種造型壺朋友可以多考慮這個壺型。
還有正方形紫砂壺,就是壺身是正方形,壺嘴比較大口,壺把也會比較端正,容量會大一些,但是外觀上比較笨重。
後來有些大師會在壺身上刻些東西,加大外觀上美觀,可是依舊還是沒有圓形紫砂壺搶手。
還有一種就是奇特壺型,就是會依據樹葉,印章,水果,花卉等外形,改動後制作類似形狀出來。
這個壺型是在後來現在社會裡開始流行,在古代社會裡還是圓形和方形壺身比較受喜愛。
圓形壺裡最有代表性就是壽星壺,龍蛋壺,牛蓋羊桶壺,奇特壺型裡有合菊壺,葵花壺,獅球壺,方形壺裡就是雙竹提梁壺,四方壺,漢方壺。
每個壺型都有不同代表作品,而每一個紫砂壺都是匠人精心制作,不論是不是出自名師手裡,都是匠人費心費力制作,隻要壺是好壺,什麼都不重要了。
紫砂壺的器型種類有哪些
紫砂壺的器型種類:
1、紫砂壺按工藝可分五大類:光身壺、花果型、方壺、筋紋型、陶藝裝飾壺。
2、紫砂壺按行業可分為三大類:
(1)花貨:即自然形,采用雕塑技法或浮雕、半圓雕裝飾技法捏制茶壺,将生活中所見的各種自然形象和各種物象的形态以藝術手法設計成茶壺造型,諸如松樹段壺、竹節壺、梅幹壺、西瓜壺等,富有詩情畫意,生活氣息濃郁。明代供春樹瘩壺是已知最早的花貨紫砂壺。
(2)光貨:即幾何形,特點是壺身為幾何體,表面光素。光貨又分為圈貨、方貨兩大類。圈貨,即茶壺的橫剖面是圓形或橢圓形,如:圓壺、提梁壺、仿鼓壺、掇球壺等;
(3)方貨:即茶壺的橫剖面是四方、六方、八方等,如:僧帽壺、傳爐壺、瓢梭壺等。筋貨是從生活中所見的瓜棱、花瓣、雲水紋幹創作出來的造型樣式。這類壺藝要求口、蓋、嘴、底、把都必須作成筋紋形,使與壺身的紋理相配合。
擴展資料:
紫砂壺燒制的原料為泥土,紫砂壺泥分為三種:紫泥、綠泥和紅泥。
可以燒制紫砂壺的泥一般深藏于岩石層下且,泥層厚度從幾十厘米至一米不等。
根據上海矽酸鹽研究所有關岩相的分析表明,紫砂黃泥屬高嶺—石英—雲母類型,含鐵量很高,最高含鐵量達8.83%。紫砂壺在高氧高溫狀況下燒制而成,一般采用平焰火接觸,燒制溫度在1100-1200℃之間。
紫砂壺成品的吸水率大于2%。紫砂壺的泥原料,為紫泥、綠泥和紅泥三種,俗稱“富貴土”。因其産自江蘇宜興,故稱宜興紫砂。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紫砂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