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馗哪個朝代的(鐘馗是那個時代的人)

biang 中華百科 1.2K+

本文目錄

  1. 鐘馗什麼朝代的
  2. 知道鐘馗是哪個朝代的是什麼人嗎
  3. 鐘馗 是哪個朝代人 是什麼人
  4. 有誰知道捉鬼天師鐘馗,是哪個朝代的又是誰給他封的官呢
  5. 鐘馗是哪一朝代的人

鐘馗什麼朝代的

1.鐘馗是唐朝的人物,他的形象在中國民間傳說中作為能打鬼驅邪的神而廣為人知。

2.在中國傳統文化中,鐘馗被尊稱為“唐·賜福鎮宅聖君”,是辟邪除災的象征,民間常挂其畫像以祈求平安。

3.鐘馗的出生地據古籍記載及專家學者考證,是陝西省西安秦嶺中段終南山下周至縣終南鎮終南村。現存終南鐘馗故裡廟,紀念這位曆史人物。

4.鐘馗的相貌特征是鐵面虬鬓,相貌奇異,而他内在則是才華橫溢、滿腹經綸、學富五車、才高八鬥。

5.鐘馗性格剛直不阿,正氣浩然,待人正直,是一個具有強烈正義感的君子形象。

知道鐘馗是哪個朝代的是什麼人嗎

簡單摘錄,詳細請參考:(内容豐富,值得一看)

鐘馗

鐘馗,是中國民間傳說中驅鬼逐邪之神。民間傳說他系唐初終南山人,生得豹頭環眼,鐵面虬鬓,相貌奇醜;然而卻是個才華橫溢、滿腹經綸的風流人物,平素為人剛直,不懼邪祟。在唐玄宗登基那年,他赴長安應試,鐘馗作《瀛州待宴》五篇,被主考官譽稱“奇才”,取為貢士之首。可是殿試時,奸相盧杞竟以貌取人,叠進讒言,從而使其狀元落選。鐘馗一怒之下,頭撞殿柱而死,震驚朝野。于是德宗下昭封鐘馗為“驅魔大神”,遍行天下“斬妖驅邪”;并用狀元官職殡葬。傳說唐明皇睡夢中見一小鬼偷了楊貴妃的紫香囊和唐明皇的玉笛,繞殿而奔,大鬼捉住小鬼後,把他吃了。大鬼相貌奇醜無比,頭戴破紗帽,身穿藍袍、角帶、足踏朝靴。自稱是終南山落第進士,因科舉不中,撞死于階前。他對唐明皇說:“誓與陛下除盡天下之妖孽。”唐明驚醒後得病。病愈後下诏畫師吳道子按照夢境繪成《鐘馗捉鬼圖》批告天下,以祛邪魅。吳道子揮筆而就,原來吳道子也做了個同樣的夢,所以“恍若有睹”,因而一蹴而就。

民間懸挂鐘馗圖,原來都在除夕,然而如今,卻是在端午節畫鐘馗,或贈人、或自挂。這種改變源于乾隆22年,那年因瘟疫死了不少人,在無可奈何的情況下,隻好将鐘馗請出來施威捉鬼,此後逐年相沿成俗。

鐘馗 是哪個朝代人 是什麼人

鐘馗是虛拟人物,是中國民間傳說中能打鬼驅除邪祟的神。

相傳,中國的唐朝時期,皇帝唐玄宗在一次外出巡遊後忽然得了重病,用了許多辦法都沒治好,皇帝非常着急。一天夜裡他夢見一個穿着紅色衣服的小鬼偷走了他的珍寶,皇帝憤怒地斥責小鬼。這時突然出現一個戴着破帽子的大鬼,把小鬼捉住并吃到肚子裡。

皇帝問他是誰,大鬼回答說:臣本是終南山進士,名叫鐘馗,由于皇帝嫌棄我的長相醜陋,決定不錄取我,一氣之下我就在宮殿的台階上撞死了,死後我就從事捉鬼的事。

擴展資料

春節時鐘馗是門神(道教中最出名的神仙之一)端午時鐘馗是斬五毒的天師,鐘馗是中國傳統道教諸神中唯一的萬應之神。

世界上有華人的地方,就有對“唐·賜福鎮宅聖君”鐘馗的信仰,這種信仰在東南亞地區也很普遍,在中國的陝西周至(鐘馗故裡)、江淮、閩南、台灣等地這種信仰更為盛行。

人們在春節、端午、開工、開盤、開地、開業、開廟、開台、謝土、喬遷、慶豐、婚壽、祈福以及重要慶典活動時,都會懸挂鐘馗畫像和舉行傩舞跳鐘馗表演,常會有藝師打扮成鐘馗的模樣戴傩面具、着官袍、手持蝙蝠和寶劍跳傩,有迎福納祥、人壽豐年、祈福除邪、鎮宅佑安之意。

有時也有操弄鐘馗之懸絲傀儡表演。人們祈盼:鐘馗鐘馗,賜福鎮宅,中榜得魁;鐘馗真神顯,送咱福祿壽禧安!

在日本,鐘馗的信仰非常系統,許多村子有鐘馗神社,制作鐘馗稻草人偶,許多瓦房上還會安置鐘馗瓦,跳鐘馗傩舞,挂鐘馗旗幡,家中小孩房中置鐘馗畫像,神樂社也會表演鐘馗,還曾有一款飛機稱鐘馗型。

鐘馗文化端午節與春節、清明節、中秋節并稱為民間的四大傳統節日。這一天必不可少的活動逐漸演變為請鐘馗、跳鐘馗、鬧鐘馗、吃粽子、賽龍舟、挂菖蒲、蒿草、艾葉、薰蒼術、白芷、系百索子、做香角子等活動。

端午節是一個十分隆重的節日,尤以請真鐘馗、跳鐘馗、鬧鐘馗、賽龍舟(水鄉)民衆積極參與,萬民同慶,熱鬧非凡。

端午節戶戶有請“唐·賜福鎮宅聖君”鐘馗進家門活動,人們傳說将鐘馗,請進家裡:“賜福鎮宅、唯鐘馗”,“拜請鐘馗、中榜得魁”,“鐘馗神顯,送咱福祿壽禧安。”毛澤東同志也曾于1966年7月8日緻江青的信中寫過:“為了打鬼,借助鐘馗”,賜福鎮宅請真鐘馗。

一年四季,尤其是端午節和春節人們還紛紛到“唐·賜福鎮宅聖君”終南鎮鐘馗故裡廟祈福、修身、修心、食宿、度假和遊覽,以求幸福安康。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鐘馗

有誰知道捉鬼天師鐘馗,是哪個朝代的又是誰給他封的官呢

鐘馗,是中國民間傳說中驅鬼逐邪之神。民間傳說他系唐初終南山人,生得豹頭環眼,鐵面虬鬓,相貌奇醜;然而卻是個才華橫溢、滿腹經綸的風流人物,平素為人剛直,不懼邪祟。在唐玄宗登基那年(唐先天元年八月初四,712年9月9日),他赴長安應試,鐘馗作《瀛州待宴》五篇,被主考官譽稱“奇才”,取為貢士之首。可是殿試時,奸相盧杞竟以貌取人,叠進讒言,從而使其狀元落選。鐘馗一怒之下,頭撞殿柱而死,震驚朝野。于是德宗下昭封鐘馗為“驅魔大神”,遍行天下“斬妖驅邪”;并用狀元官職殡葬。傳說唐明皇睡夢中見一小鬼偷了楊貴妃的紫香囊和唐明皇的玉笛,繞殿而奔,大鬼捉住小鬼後,把他吃了。大鬼相貌奇醜無比,頭戴破紗帽,身穿藍袍、角帶、足踏朝靴。自稱是終南山落第進士,因科舉不中,撞死于階前。他對唐明皇說:“誓與陛下除盡天下之妖孽。”唐明皇驚醒後得病。病愈後下诏畫師吳道子按照夢境繪成《鐘馗捉鬼圖》批告天下,以祛邪魅。吳道子揮筆而就,原來吳道子也做了個同樣的夢,所以“恍若有睹”,因而一蹴而就。

鐘馗是哪一朝代的人

唐朝,民間信仰稱鐘馗系唐代陝西戶縣終南山阿福泉人。

鐘馗,中國神話中的神祇,專能鎮宅驅魔,道教中稱翊聖雷霆驅魔辟邪鎮宅賜福帝君,簡稱“鎮宅真君”、“驅魔真君”、“驅魔帝君”、“鐘馗天師”、“伏魔大帝”。

中國江南的道教信仰,伏魔大帝關聖帝君、蕩魔天尊真武帝君、與驅魔真君鐘馗帝君,合稱為三伏魔帝君,為降妖伏魔的三大神祇,也是南方奉祀的家堂神之一。

鐘馗是著名的驅邪神祇,其形象大多為龍額魚眼,豹頭彪面,鷹鼻鲸口,虎背熊腰,臉上大把虬髯,威武果敢,不過穿着打扮與動作,各藝師則自有表現,朱袍抱印、黑袍握劍、綠袍搖扇、褐衣持傘,白衣讀書,甚至金甲提鞭,乘馬飛躍,種種不一。

在古代,他最經典的形象通常是穿着藍袍,戴着破帽。文獻描寫為:“頂破帽,衣藍袍、束角帶”。

相傳鐘馗獲得唐高祖賜予一件禦用綠袍,故亦有綠衣畫作。

而今日最常見的形象是:身着朱紅色官服,頭戴烏紗帽,或仗劍,或持扇,腳踏惡鬼。

有從神含冤、負屈二将軍,或有小鬼在旁為其提燈、持印、撐傘、牽馬、背葫蘆等,俗稱“五鬼搬運”,有“運财”的意味,也有人說五個鬼卒,可降伏五瘟神。身邊常随一蝙蝠,代表為其偵查邪魔惡鬼,“蝠”也象征“福”,有“賜福”的意味。

現狀

在中國的陝西周至(傳說中的鐘馗故裡)、江淮、閩南、台灣等地鐘馗信仰更為盛行。

人們在春節、端午、開工、開盤、開地、開業、開廟、開台、謝土、喬遷、慶豐、婚壽、祈福以及重要慶典活動時,都會懸挂鐘馗畫像和舉行傩舞跳鐘馗表演,常會有藝師打扮成鐘馗的模樣戴傩面具、着官袍、手持蝙蝠和寶劍跳傩,有迎福納祥、人壽豐年、祈福除邪、鎮宅佑安之意,有時也有鐘馗懸絲傀儡戲表演。

世界上有華人的地方,就有對鐘馗的信仰,這種信仰在東南亞地區也很普遍。在日本,鐘馗的信仰非常系統,許多村子有鐘馗神社,制作鐘馗稻草人偶,許多瓦房上還會安置鐘馗瓦,跳鐘馗傩舞,挂鐘馗旗幡,家中小孩房中置鐘馗畫像,神樂社也會表演鐘馗,還曾有一款飛機稱鐘馗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