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民間藝術有哪些(中國民間藝術有哪些和簡單介紹)

biang 中華百科 1.2K+

本文目錄

  1. 中國十大民間藝術有哪些中國有哪些民間藝術
  2. 中國十大民間藝術有哪些
  3. 中國的民間藝術有哪些
  4. 民間藝術有哪些 有哪些是民間藝術

中國十大民間藝術有哪些中國有哪些民間藝術

1.琴棋書畫

在中國古代,彈琴(古琴)、弈棋(圍棋)、書法(毛筆)、繪畫(國畫)是文人雅士修身養性的必備技能,合稱為琴棋書畫。古琴作為中國最古老的彈撥樂器之一,圍棋由中國首創,書法和中國水墨畫也是中國獨有的藝術形式。琴棋書畫不僅體現了中國悠久的曆史,也傳承了中國的傳統文化。

2.戲曲

戲曲是中國傳統的戲劇形式,起源曆史悠久。據不完全統計,中國各民族地區的戲曲劇種約有三百六十多種,傳統劇目數以萬計。著名的劇種包括京劇、昆曲、越劇、豫劇、湘劇、粵劇、秦腔、川劇、評劇、晉劇、漢劇、潮劇、閩劇、祁劇、河北梆子、安慶黃梅戲、湖南花鼓戲等五十多個,其中以京劇最為流行,遍及全國。

3.皮影戲

皮影戲起源于中國西漢時期的陝西,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曆史。它是世界上最早由人配音的活動影畫藝術,有人認為皮影戲是現代電影的先驅。皮影戲的演出原理和表演技巧對近代電影的發明和現代電影美術片的發展産生了重要影響。皮影藝術在中國乃至世界上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

4.剪紙

剪紙是中國最普及的民間傳統裝飾藝術之一,曆史悠久。全國各地都有剪紙藝術的存在,形成了不同的地方風格流派。剪紙不僅反映了群衆的審美愛好,還蘊含了民族的社會深層心理,是中國最具特色的民藝之一,其造型特點特别值得研究。

5.泥塑藝術

泥塑藝術是中國一種古老常見的民間藝術。它使用泥土作為原料,通過手工捏制成形,或素或彩,以人物和動物為主題。泥塑藝術可追溯到新石器時期的距今四千至一萬年,是中國泥塑藝術最著名的有天津“泥人張”、無錫惠山泥人、敦煌石窟彩塑等。泥塑藝術是人們追求自然和真誠的具體體現。

6.編織工藝(中國結)

編織工藝在中國有着悠久的曆史,早在遼代一千多年前已有精美的編織生活用品。清代以後,編織工藝更廣泛應用于生活的各個領域。編織材料多樣,包括柳條編、藤條編、高粱杆編、草編、竹編、繩編、金屬編等。中國結是中國特有的民間手工編結裝飾品,起源于上古先民的結繩記事,具有獨特造型、豐富多彩、内涵深刻。

7.木偶

木偶藝術在中國有着悠久的發展曆史,最早的木偶可能與奴隸社會的喪葬俑有關。如今,木偶戲的種類繁多,包括遼西木偶戲、漳州布袋木偶戲、泉州提線木偶戲、晉江布袋木偶戲、邵陽布袋木偶戲、高州木偶戲、潮州鐵枝木偶戲、川北大木偶戲、石阡木偶戲、陽提線木偶戲、泰順藥發木偶戲、臨高人偶戲等。木偶戲的演出形式包括提線木偶、杖頭木偶、布袋木偶、鐵枝木偶、藥發木偶等。

8.雜技

雜技大約起源于新石器時代,漢代是中國雜技的形成和成長期。漢代角抵戲迅速充實内容,增加品種,提高技藝,最終在東漢時代形成了一種以雜技藝術為中心的新品種——“百戲”體系。雜技藝術具有嚴格的内向性和地域性,如中國北部的河北省吳橋縣就是有名的雜技之鄉。

9.風筝

風筝是中國人發明的,相傳墨翟以木頭制成木鳥,研制三年而成,是人類最早的風筝起源。後來,魯班用竹子改進了風筝材質,演變成了今天多線風筝的形态。放風筝活動在對外文化交流、加強與世界各國人民友誼、發展經濟和旅遊事業中發揮着重要作用。山東濰坊每年都會舉辦風筝節。

10.舞龍舞獅

舞龍舞獅是中國優秀的民間藝術,每逢元宵佳節或慶典活動,民間都會以舞龍舞獅來助興。這一習俗起源于三國時期,南北朝時開始流行,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曆史。舞龍舞獅被認為可以驅邪避邪,因此在喜慶節日如新張慶典、迎春賽會等,都喜歡打鑼打鼓,舞龍舞獅來慶祝。

中國十大民間藝術有哪些

中國十大民間藝術有彩燈、風筝、川劇變臉、民間舞蹈、戲曲等。

1、彩燈

彩燈也稱為花燈,是一種照明器具,又是傳統節日的應時之物。

在中國民間,每逢節日或婚、壽喜慶之時,人們都要張燈結彩以示慶賀。正月十五和中秋節是中國傳統的賞燈節,民間燈彩最初是東漢時由皇宮燈彩發展而來的,宮燈起源于元宵節張燈習俗。

宮燈盛行的同時,燈彩也開始傳入民間。燈彩在民間的廣泛流行大約是在隋、唐之際,至宋代達到了制作技藝的高峰。

2、風筝

風筝在全國各地随處可見,在衆多的風筝種類裡,北京、天津、山東濰坊、江蘇南通等地的風筝相對較為知名,這四個地方被稱為中國四大風筝産地。

而像河北、四川、遼甯、廣東、福建、江蘇、上海、西藏、台灣等地區,也都有地方特色濃郁的風筝品類。

3、川劇變臉

川劇變臉是川劇表演的特技之一,用于揭示劇中人物的内心及思想感情的變化,即把不可見、不可感的抽象的情緒和心理狀态變成可見、可感的具體形象——臉譜。

川劇變臉是運用在川劇藝術中塑造人物的一種特技。是揭示劇中人物内心思想感情的一種浪漫主義手法。

4、民間舞蹈

民間舞蹈是流傳于民間、具有鮮明的地域特點和民族風格的舞蹈形式。

它有别于宮廷舞蹈、專業舞蹈和宗教舞蹈,而具有原生态性狀,是原創性的民間藝術,是其他舞蹈創作的基礎和營養來源,具有民俗性、群衆性、傳承性的特點,是人民群衆喜聞樂見的一種藝術樣式。

5、戲曲

戲曲是中國人喜聞樂見的藝術,它的曆史源遠流長,經曆了孕育、形成、發展和興盛等各個時期。

早在中國遠古時代,戲曲的種子已經在歌舞中孕育了,進入階級社會後,這種歌舞藝術的傳統依然存留在廣大的農村中,并不斷的革新發展以适應人民精神生活的需要。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民間藝術

中國的民間藝術有哪些

1、東陽竹編

産自浙江東陽的地方傳統手工藝品之一,它與東陽木雕并稱為浙江東陽地方傳統工藝美術的兩朵奇葩。它在殷商時代開始問世,距今已有1200多年曆史。在宋代以編織聲元宵節的龍燈、花燈、走馬燈而著名,到了明清時期,東陽竹編已有高超的技藝和獨特的風格。

2、中國木雕藝術

起源于新石器時期,七千多年前的浙江餘姚河姆渡已有木雕品。秦漢兩代木雕工藝趨于成熟。施彩木雕标志着古代木雕工藝達到相當高的水平。唐代木雕工藝趨于完美。

3、皮影戲

又稱“影子戲”或“燈影戲”,是一種以獸皮或紙闆做成的人物剪影以表演故事的民間戲劇。表演時,藝人們在白色幕布後面,一邊操縱影人,一邊用當地流行的曲調講述故事,同時配以打擊樂器和弦樂,有濃厚的鄉土氣息。

4、中國剪紙

是一種用剪刀或刻刀在紙上剪刻花紋,用于裝點生活或配合其他民俗活動的民間藝術。在中國,剪紙具有廣泛的群衆基礎,交融于各族人民的社會生活,是各種民俗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

5、民間印染

流行于民間的各類纖維織物的染色與印花工藝及印染品。中國古代用天然染料在纖維織物上施加花紋的方法是手繪,即所謂“畫饋”,這種方法也一直在民間流傳。漢代出現用木版雕刻花型進行捺印,并兼以手繪的方法。唐代以後便用防染方法即“染缬”(蠟缬、夾缬、絞缬)。

民間藝術有哪些 有哪些是民間藝術

民間藝術有刺繡、泥塑藝術、剪紙、皮影戲、雕刻、戲曲、書法、瓷器、中國武術、年畫等。

廣義上說,民間藝術是勞動者為滿足自己的生活和審美需求而創造的藝術,包括了民間工藝美術、民間音樂、民間舞蹈和戲曲等多種藝術形式;狹義上說,民間藝術指的是民間造型藝術,包括了民間美術和工藝美術各種表現形式。按照材質分類,有紙、布、竹、木、石、皮革、金屬、棉、泥、陶瓷等不同材料制成的各類民間手工藝品。按照制作技藝的不同,又可分為繪畫類、塑作類、編織類、剪刻類、印染類等。

民間藝術是指由那些沒有受過正規藝術訓練,但掌握了既定傳統風格和技藝的普通老百姓所制作的藝術、手工藝和裝飾性裝飾物。一個國家或地區均可能産生出一種典型的民間藝術。

民間藝術往往以天然材料為主,就地取材,以傳統的手工方式制作,帶有濃郁的地方特色和民族風格,與民俗活動密切結合,與生活密切相關。一年中的四時八節等歲時節令、從出生到死亡的人生禮儀、衣食住行的日常生活中都有民間藝術的陪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