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畫有哪些分類(中國畫有哪些分類的方式)

biang 中華百科 825

本文目錄

  1. 中國花畫典範之作有哪些
  2. 國畫的分類有哪些
  3. 中國畫分為哪幾類

中國花畫典範之作有哪些

中國花畫典範之作有《荷花》《出水芙蓉圖》。

1、《荷花》

荷花是國畫精品,在中國的藝術繪畫史中,荷花的藝術精品更是豐富多彩。荷花的國畫作品把握了現實中荷花的美感并加以升華,賦予了荷花全新的美感魅力。

畫荷作品吸收了多方面的藝術元素,很多荷花作品使人在清新、明淨中體會審美的愉悅,顯示出作者對藝術的把握與領悟的能力。

2、《出水芙蓉圖》

是南宋時期院體花鳥畫的代表性畫家吳炳所繪,現藏于北京故宮博物院。盡管這幅畫很小,但卻精緻而生動。吳炳運用了沒骨法,細膩地描繪了荷花的輪廓,色彩柔美,幾乎看不到筆迹。

畫中描繪了一朵出水的荷花,淡紅色暈染,下面是綠葉,葉下是三根荷梗。通過俯視的特寫手法,吳炳完美地展現了荷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的君子氣質。

中國畫的分類:

1、寫意畫

寫意畫(freehand brush work)即是用簡練的筆法描繪景物。寫意畫多畫在生宣上,縱筆揮灑,墨彩飛揚,較工筆畫更能體現所描繪景物的神韻,也更能直接地抒發作者的感情。用中鋒側鋒逆鋒來表達。寫意人物畫大緻可分為寫意線描、寫意着色、大寫意3類。

寫意線描是寫意人物畫的重要基礎專業課,也是可獨立運用的表現形式。寫意線描,着重進行寫意型人物畫的觀察方法、表現方法的最初訓練,主要學習用筆課題,同時也研究用墨問題。寫意着色,是寫意人物畫最常見的也是最常用的形式。

2、山水畫

中國山水畫簡稱“山水畫”。以山川自然景觀為主要描寫對象的中國畫。形成于魏晉南北朝時期,但尚未從人物畫中完全分離。隋唐時始終獨立,五代北宋時趨于成熟,成為中國畫的重要畫科。傳統上按畫法風格分為青綠山水、金碧山水、水墨山水、淺绛山水、小青綠山水等。

國畫的分類有哪些

國畫分類【國畫分類依據】中國畫的“畫分三科”,人物、花鳥、山水,表面上是以題材分類,其實是用藝術表現一種觀念和思想。所謂“畫分三科”,即概括了宇宙和人生的三個方面:人物畫所表現的是人類社會,人與人的關系;山水畫所表現的是人與自然的關系,将人與自然融為一體;花鳥畫則是表現大自然的各種生命,與人和諧相處。三者之合構成了宇宙的整體,相得益彰。這是由藝術升華的哲學思考,是藝術之為藝術的國畫分類【國畫分類依據】中國畫的“畫分三科”,人物、花鳥、山水,表面上是以題材分類,其實是用藝術表現一種觀念和思想。所謂“畫分三科”,即概括了宇宙和人生的三個方面:人物畫所表現的是人類社會,人與人的關系;山水畫所表現的是人與自然的關系,将人與自然融為一體;花鳥畫則是表現大自然的各種生命,與人和諧相處。三者之合構成了宇宙的整體,相得益彰。這是由藝術升華的哲學思考,是藝術之為藝術的真谛所在。【國畫分類概況】古代國畫分科之說法畫分十門。中國畫的分科,唐代張彥遠《曆代名畫記》分六門,即人物、屋宇、山水、鞍馬、鬼神、花鳥等。北宋《宣和畫譜》分十門,即道釋、人物、宮室、番族、龍魚、山水、鳥獸、花木、墨竹、果蔬等。南宋鄧椿《畫繼》分八類(門),即仙佛鬼神、人物傳寫、山水林石、花竹翎毛、畜獸蟲魚、屋木舟車、蔬果藥草、小景雜畫等。元代有“畫家十三科”,但内容相當龐雜,作為分類标準不适宜。當代國畫分類之說法當代國畫在世界美術領域中自成體系。按其題材和表現對象大緻可分為人物畫、山水畫、花鳥畫、界畫、花卉、瓜果、翎毛、走獸、蟲魚等畫科;按表現方法有工筆、寫意、鈎勒、設色、水墨等技法形式,設色又可分為金碧、大小青綠,沒骨、潑彩、淡彩、淺绛等幾種。主要運用線條和墨色的變化,以鈎、皴、點、染,濃、淡、幹、濕,陰、陽、向、背,虛、實、疏、密和留白等表現手法,來描繪物象與經營位置;取景布局,視野寬廣,不拘泥于焦點透視;按表現形式有壁畫、屏幛、卷軸、冊頁、扇面等畫幅形式,輔以傳統的裝裱工藝裝潢之。按其使用材料和表現方法,又可細分為水墨畫、重彩、淺绛、工筆、寫意、白描等;中國畫的畫幅形式較為多樣,橫向展開的有長卷(又稱手卷)、橫披,縱向展開的有條幅、中堂,盈尺大小的有冊頁、鬥方,畫在扇面上面的有折扇、團扇等。【國畫代表種類】人物畫(1)人物畫的曆史進程:以人物形象為主體的繪畫之通稱。我國的人物畫,曆史悠久。據記載,商、周時期,已經有壁畫。東晉時的顧恺之專尚畫人物畫,在我國繪畫是上第一個明确提出"以形寫神"的主張。唐代闫立本也擅長人物畫。還有吳道子、韓斡等等。都為人物畫做出了卓越的貢獻。唐以後畫人物畫的畫家就更多了,曆代都有。徐悲鴻的《泰戈爾像》中國的人物畫,是中國畫中的一大畫科,出現較山水畫、花鳥畫等為早;大體分為道釋畫、仕女畫、肖像畫、風俗畫、曆史故事畫等。人物畫力求人物個性刻畫得逼真傳神,氣韻生動、形神兼備。其傳神之法,常把對人物性格的表現,寓于環境、氣氛、身段和動态的渲染之中。故中國畫論上又稱人物畫為“傳神”。曆代著名人物畫有東晉顧恺之的《洛神賦圖》卷,唐代韓滉的《文苑圖》,五代南唐顧闳中的《韓熙載夜宴圖》,北宋李公麟的《維摩诘像》,南宋李唐的《采薇圖》、梁楷的《李白行吟圖》,元代王繹的《楊竹西小像》,明代仇英的《列女圖》卷、曾鲸的《侯峒嶒像》,清代任伯年的《高邕之像》,以及現代徐悲鴻的《泰戈爾像》等。在現代,更強調“師法化”,還吸取了西洋技法,在造型和布色上有所發展。(2)人物畫的畫法和表現方法:要畫好人物畫,除了繼承傳統外,還必須了解和研究人體的基本形體、比例、解剖結構,以及人體運動的變化規律,方能準确的塑造和表現人物的形和神。畫人物有幾種表現方法,各有所長,如:白描法,勾填法,潑墨法,勾染法。山水畫(1)山水畫的曆史進程:描寫山川自然景色為主體的繪畫。山水畫(俗稱風景畫、風光畫或彩墨畫),是專門的藝術學科,曆史悠久。山水畫在魏晉、南北朝已逐漸發展,但仍附屬于人物畫,作為背景的居多;隋唐始獨立,如展子虔的設色山水,李思訓的金碧山水,王維的水墨山水,王洽的潑墨山水等;五代、北宋山水畫大興,作者紛起,如荊浩、關仝、李成、董源、巨然、範寬、許道甯、燕文貴、宋迪、王诜、米芾、米友仁的水墨山水,王希孟、趙伯駒、趙伯骕的青綠山水,南北競輝,形成南北宗兩大派系,達到高峰。自唐代以來,每一時期,都有著名畫家,專尚從事山水畫的創作。盡管他們的身世、素養、學派、方法等不同;但是,都能夠用過筆墨、色彩、技巧,靈活經營,認真描繪,使自然風光之美,欣然躍于紙上,其脈相同,雄偉壯觀,氣韻清逸。元代山水畫趨向寫意,以虛帶實,側重筆墨神韻,開創新風;明清及近代,續有發展,亦出新貌。表現上講究經營位置和表達意境。傳統分法有水墨、青綠、金碧、沒骨、淺绛、淡彩等形式。主要代表畫家有:明代的董其昌,清代石濤近代黃賓虹和傅抱石、李可染,當代賈又福、範揚、方駿、張凡等。(2)山水畫的組成:山水畫的組成包括:山、水、石、樹、房、屋、樓台、舟車、橋梁、風、雨、陰、晴,雪、日、雲、霧及春、夏、秋、冬氣候特征等。(3)山水畫主要代表:◆青綠山水山水畫的一種。用礦物質石青、石綠作為主色的山水畫。有大青綠、小青綠之分。前者多鈎廓,少皴筆,着色濃重,裝飾性強;後者是在水墨淡彩的基礎上薄罩青綠。清代張庚說:“畫,繪事也,古來無不設色,且多青綠。”元代湯垕說:“李思訓著色山水,用金碧輝映,自為一家法。”南宋有二趙(伯駒、伯骕),以擅作青綠山水著稱。中國的山水畫,先有設色,後有水墨。設色畫中先有重色,後來才有淡彩。◆淺绛山水蔡彥才淺绛山水畫山水畫的一種。在水墨鈎勒皴染的基礎上,敷設以赭石為主色的淡彩山水畫。《芥子園畫傳》說:“黃公望皴,仿虞山石面,色善用赭石,淺淺施之,有時再以赭筆鈎出大概。王蒙複以赭石和藤黃着山水,其山頭喜蓬蓬松松畫草,再以赭色鈞出,時而竟不着色,隻以赭石着山水中人面及松皮而已。”這種設色特點,始于五代董源,盛于元代黃公望,亦稱“吳裝”山水。◆金碧山水中國畫顔料中的泥金、石青和石綠。凡用這三種顔料作為主色的山水畫,稱“金碧山水”,比“青綠山水”多泥金一色。泥金一般用于鈎染山廓、石紋、坡腳、沙嘴、彩霞,以及宮室、樓閣等建築物。但明代唐志契《繪事微言》中另持一說:“蓋金碧者:石青石綠也,即青綠山水之謂也。後人不察,加以泥金謂之金筆山水,夫以金碧之名而易以金筆之名可笑也!”水墨畫中國畫的一種。指純用水墨所作之畫。基本要素有三:單純性、象征性、自然性。相傳始于唐代,成于五代,盛于宋元,明清及近代以來續有發展。以筆法為主導,充分發揮墨法的功能。“墨即是色”,指墨的濃淡變化就是色的層次變化,“墨分五彩”,指色彩缤紛可以用多層次的水墨色度代替之。北宋沈括《圖畫歌》雲:“江南董源傳巨然,淡墨輕岚為一體。”就是說的水墨畫。唐宋人畫山水多濕筆,出現“水暈墨章”之效,元人始用幹筆,墨色更多變化,有“如兼五彩”的藝術效果。唐代王維對畫體提出“水墨為上”,後人宗之。長期以來水墨畫在中國繪畫史上占着重要地位。院體畫簡稱“院體”、“院畫”,中國畫的一種。一般指宋代翰林圖畫院及其後宮廷畫家比較工緻一路的繪畫。亦有專指南宋畫院作品,或泛指非宮廷畫家而效法南宋畫院風格之作。這類作品為迎合帝王宮廷需要,多以花鳥、山水,宮廷生活及宗教内容為題材,作畫講究法度,重視形神兼備,風格華麗細膩。因時代好尚和畫家擅長有異,故畫風不盡相同而各具特點。魯迅說:“宋的院畫,萎靡柔媚之處當舍,周密不苟之處是可取的。”(《且介亭雜文·論“舊形式的采用”》)以張铨、江宏偉、賈廣鍵、趙蓓欣、喻慧等為代表的現代中青年畫家為現代院體畫的發展作出了一定的貢獻。文人畫亦稱“士夫畫”。中國畫的一種。泛指中國封建社會中文人、士大夫所作之畫。以别于民間畫工和宮廷畫院職業畫家的繪畫,北宋蘇轼提出“士夫畫”,明代董其昌稱道“文人之畫”,以唐代王維為其創始者,并目為南宗之祖(參見“南北宗”)。但舊時也往往借以擡高士大夫階層的繪畫藝術,鄙視民間畫工及院體畫家。唐代張彥遠在《曆代名畫記》曾說:“自古善畫者,莫非衣冠貴胄,逸士高人,非闾閻之所能為也。”此說影響甚久。近代陳衡恪則認為“文人畫有四個要素:人品、學問、才情和思想,具此四者,乃能完善。”通常“文人畫”多取材于山水、花鳥、梅蘭竹菊和木石等,借以發抒“性靈”或個人抱負,間亦寓有對民族壓迫或對腐朽政治的憤懑之情。他們标舉“士氣”、“逸品”,崇尚品藻,講求筆墨情趣,脫略形似,強調神韻,很重視文學、書法修養和畫中意境的締造。姚茫父的《中國文人畫之研究·序》曾有很高的品評:“唐王右丞(維)援詩入畫,然後趣由筆生,法随意轉,言不必宮商而邱山皆韻,義不必比興而草木成吟。”曆代文人畫對中國畫的美學思想以及對水墨、寫意畫等技法的發展,都有相當大的影響。漫畫水墨漫畫,即構思上具有漫畫的特點,題材廣泛,或諷刺或贊美,但表現手法上運用中國傳統水墨畫技巧,兼具其雅緻。較之一般的漫畫,水墨漫畫更具有觀賞價值。它的出現擴展了漫畫的表現、觀賞領域與品種。中國的水墨漫畫也湧現了很多優秀作者,如豐子恺、華君武、黃永玉、韓羽、方成、王成喜、梅湘涵、畢克官、徐鵬飛、蔣文兵、何韋、常鐵鈞、徐進、白善誠、等人,同時也湧現了許多優秀作品。花鳥畫(1)花鳥畫的曆史進程在魏晉南北朝之前,花鳥作為中國藝術的表現對象,一直是以圖案紋飾的方式出現在陶器、銅器之上。那時候的花草、禽鳥和一些動物具有神秘的意義,有着複雜的社會意蘊。人們圖繪它并不是在藝術範圍内的表現,而是通過它們傳達社會的信仰和君主的意志,藝術的形式隻是服從于内容的需要。人類早期對花鳥的關注,是孕育花鳥畫的溫床。史書記載,魏晉南北朝時期已有不少獨立的花鳥畫作品,其中有顧恺之的《凫雁水鳥圖》、史道碩的《鵝圖》、陸探微的《半鵝圖》、顧景秀的《蟬雀圖》、袁倩的《蒼梧圖》、丁光的《蟬雀圖》、蕭繹的《鹿圖》,如此等等可以說明這一時期的花鳥畫已經有了一定的規模。雖然現在看不到這些原作,但是通過其他人物畫的背景可以了解到當時的花鳥畫已具有相當高的水平,如顧恺之《洛神賦圖》中的飛鳥等。墨僧寫意花鳥畫這一時期的花鳥畫較多的是畫一些禽鳥和動物,因為它們往往和神話有一定的聯系,有的甚至是神話中的主角。如為王母搗藥的玉兔,太陽中的金烏,月宮中的蟾蜍,以及代表四個方位的青龍、白虎、朱雀、玄武等。一般說花鳥畫在唐代獨立成科,屬于花鳥範疇的鞍馬在這一時期已經有了較高的藝術成就,現在所能見到的韓幹的《照夜白》、韓滉的《五牛圖》以及傳為戴嵩的《半牛圖》等,都表明了這一題材所具有的較高的藝術水準。而記載中曹霸、陳闳的鞍馬,馮紹正的畫鷹,薛稷的畫鶴,韋偃的畫龍,邊鸾、滕昌佑、刁光胤的花鳥,孫位的畫松竹,不僅表現了強大的陣容,而且各自都有傑作。如薛稷畫鶴,杜甫有詩贊曰:“薛公十一鶴,皆寫青田真。畫色久欲盡,蒼然猶出塵。低昂各有意,磊落似長人。”(2)花鳥畫的畫法花鳥畫的畫法大緻可分為二類:工筆花鳥;寫意花鳥。昆蟲亦有工、寫之分。表現的方法有:白描(又稱雙勾)、勾勒、勾填、沒骨、潑墨等等。他和山水一樣,有悠久的曆史。花鳥畫的學習步驟不外乎臨摹、寫生、創作。表現的主題有:竹、蘭、梅、菊、牡丹、荷花等;禽鳥有:雞、鵝、鴨、仙鶴、杜鵑、翠鳥、喜鵲、鷹;昆蟲有:鹦鹉、蝴蝶、豐、蜻蜓、蟬,雜蟲有:蝈蝈、蟋蟀、螞蟻、蝸牛、蜘蛛等。新文人畫新文人畫,即“中國新文人畫”指20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中國藝術界出現的一種文化現象。 1996年北京畫家邊平山經常同福州畫家王和平、河北畫家北魚在邊平山先生的“平山書屋”聚晤聊天,由于在藝術見解和追求上有許多共同之處,故萌發了發起中國畫聯展的想法。後又與南京畫家王孟奇、方駿等商定,由天津畫家霍春陽在天津美院展覽館操辦此次展覽,這樣,便是“新文人畫”的開端。後來全國各地的畫家如:朱新建、劉二剛、王镛、徐樂樂、朱道平、陳平、田黎明、江宏偉、梅湘涵等響應并加入進來,成為一種在全國很有影響的文化現象。“新文人畫”同“’85新潮”、“星星畫展”等成為20世紀80年代、90年代中國藝術史的輝煌一頁。

中國畫分為哪幾類

中國畫通常以山水、花鳥、人物三大類劃分。

如果作進一步劃分的話,中國畫的門類就很多。曆史上不同的時期都曾對中國畫作過分類,但都難以切地表達。以下是比較流行的幾種分類:

一、宋《宣和畫譜》中分為道釋、人物、宮室、番族、龍魚、山水、獸畜、花鳥、蔬菜。

二、南宋鄧椿《畫繼》中分為仙佛鬼神、人物傳寫、山水竹石、花竹翎毛、畜獸蟲魚、屋木舟車、蔬果藥草、小景雜畫。

三、明陶宗儀《辍耕錄》中分為佛菩薩像、玉帝君王道像、金剛鬼神羅漢聖僧、風雲龍虎、宿世任務、全境山林、花竹翎毛、野驢走獸、人間動用、界畫樓台、一切旁生、耕種機織、雕青嵌綠。如果作進一步劃分的話,中國畫的門類就很多。曆史上不同的時期都曾對中國畫作過分類,但都難以切地表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