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錄
劉邦被圍白登山,最後能全身而退靠的是什麼
白登山之圍劉邦之所以能脫身,常規的說法就是陳平的妙計,受賄了匈奴冒頓單于的妻子,讓冒頓的妻子設法說服了冒頓單于,說漢軍有援軍,說漢朝皇帝有神靈保護,說匈奴占領漢地會水土不服,等等原因,讓冒頓把包圍圈撤了一個角,然後劉邦從這裡逃走。
這個說法不太靠譜,冒頓可是出動了四十萬大軍,而且是清一色的騎兵,包圍了劉邦的一萬多人,如此大動幹戈,幾句話就撤退了,況且冒頓這個人可是心狠手辣的人,弑父上位的,連自己的妻子都毫不猶豫地射殺,不太可能幾句話就聽老婆的。
那麼劉邦能全身而退靠的是什麼呢?
一、漢軍戰鬥力。
劉邦被困白登山時,匈奴可不是光包圍沒有進攻呢,而是多次進攻被劉邦的漢軍打退,匈奴不是有40萬人嗎,為何無法攻上山呢?
當時是冬季,普降大雪,匈奴的騎兵如果往山上進攻,是不占優勢,騎兵在平原地帶沖鋒是有優勢的,但朝山上攻真的沒有任何優勢,而且可能還要棄馬以步兵進攻,而漢軍占據了山上的高地,再加上漢軍這批人都是在反秦戰争和楚漢戰争中成長起來的老兵,戰鬥力是相當強悍的。
另外,漢軍的兵器遠遠優于匈奴,這個時候的匈奴甚至還沒有鐵器,弓箭也不如漢軍先進,而且漢軍的優勢是強弓硬弩,劉邦手下當時還有一萬多漢軍,匈奴人雖然包圍了劉邦也沒能把白登山給攻下來,如果匈奴真有實力的話,不會攻不下,但當時的情況是漢軍與匈奴多次對戰,匈奴人就是攻不下白登山。
二、漢軍有援兵。
劉邦率領的一萬多漢軍是先頭部隊,後續還有周勃率領的32萬主力部隊,劉邦隻是心急了,中了匈奴人的計謀,現在劉邦雖然被包圍了,但匈奴人也擔心漢軍的32萬主力部隊,現在匈奴把白登山圍了七天七夜都沒攻下來,當時山上有雪,不擔心飲水會斷,食物也是有,雖然不是很多,但餓不死人。
匈奴這樣堅持下去,等到漢軍主力到來就會處于不利地位,這個冒頓單于的妻子也說了這個情況,這個才是打動冒頓的原因之一,到時候漢軍就會裡應外合,吃虧的還是匈奴,别以為匈奴有40萬軍隊,人數上占優勢就一定能打赢漢軍了,漢軍的武器、戰鬥力都優于匈奴人,真打下來,誰勝誰負還不一定呢?
三、韓王信的部下沒有來接應。
冒頓單于這次的軍事行動,原本還和韓王信的部下王黃、趙利等人約定了會師,匈奴人不是單獨行動的,但是韓國王信手下的王黃和趙利卻沒有率軍前來,這也讓冒頓産生了懷疑,如果韓王信手下也被策反的話,那對自己來說,将是滅頂之災,所以冒頓接受了劉邦的求和,接受了漢朝的和親等有利條件,後就撤退了。
這三個原因才是冒頓單于撤退的真正原因,匈奴是遊牧民族,本來就是以搶物資為主要目的,并不想和漢人拼命,匈奴也不會占領漢地,他們又不會耕種,也不想耕地,所以選擇解圍,得到好處就收手。
白登山之圍,匈奴人為什麼不殺了劉邦滅亡漢朝
白登山之圍,劉邦雖然中了匈奴人的計謀被圍困在山上,但是匈奴人根本吃不掉劉邦在山上的漢軍,換句話說,劉邦雖然被困,但并沒有被匈奴吊打,反之,匈奴單于冒頓也是殺不了劉邦的。
可以這麼說,白登山之圍,漢朝與匈奴雙方實力是勢均力敵的,誰也吃不了誰。
劉邦對于匈奴這個外族的了解更多是來自于同時期的秦國将軍蒙恬,劉邦隻比蒙恬大三歲而已,當年蒙恬将軍在秦始皇的命令下率領30萬秦軍,北擊匈奴之時,劉邦還是秦帝國沛縣下屬的一個亭長。
估計這事就是劉邦對匈奴的最初印象難以磨滅了,劉邦統一天下後,韓王信與匈奴的作戰中落敗後投降匈奴後,成為匈奴入侵中原的幫兇,這成為劉邦發兵讨伐匈奴的起因。
經過三年反秦戰争、四年楚漢戰争,以及剿滅諸侯王的戰争後,劉邦率領了當年與蒙恬出征匈奴同樣數量的軍隊,想徹底重複一次當年蒙恬北擊匈奴八百餘裡的輝煌。
冒頓雖然是匈奴曆史上最強大的單于,但并不代表匈奴就能輾壓大漢,在漢軍與匈奴軍及叛變的韓王信軍隊作戰節節勝利的同時,也給了劉邦對解決匈奴事件絕對的信心,雖然漢軍的這個勝利也有匈奴人放水示弱的原因。
而正是前期漢軍進展順利,所以讓劉邦産生輕敵自滿的情緒,這是人之常情,劉邦也會犯錯,所以劉邦率領漢軍前鋒輕敵冒進,當漢軍進到白登山時,劉邦的軍隊被40萬匈奴騎兵團團圍住,這一圍就是七天七夜。
冒頓單于有40萬精銳騎兵,而且東、南、西、北四個方向匈奴騎兵的馬匹顔色都能做到清一色的青、紅、白、黑,泾渭分明、兵強馬壯。
但是白登山之戰,劉邦不僅是被圍了七天七夜,而且身在白登山上的漢軍已經與匈奴騎兵交戰無數次,劉邦有多少人馬?史書沒有記載,劉邦是皇帝,又充當先鋒,漢軍的人數不會少,而且應該有一部分的騎兵,估計劉邦在白登山的軍隊是步騎混合,人數至少有一萬餘人。
冒頓單于如果真有實力吃下劉邦的話,在這七天七夜的時間裡,為什麼拿不下漢軍的陣地?反而無數次的沖鋒被漢軍擊退,史書記載了漢匈雙方的傷亡都比較大,而且當時正值隆冬時節,漢軍還有一部分的非戰鬥減員,比如凍死、凍傷的,史書記載是十之二三,如果劉邦有一萬人,那麼二千到三千人被凍傷失去戰鬥力,另外隻有八千漢軍戰鬥部隊。
匈奴卻是有備而來,作好了相當的準備,就是這樣,匈奴仍然沒有攻下漢軍的陣地,冒頓又是哪來的勇氣有能力殺死劉邦呢?更不用說滅亡漢朝了。連白登山上的一萬漢軍都吃不下,還想滅亡漢朝?這可是40:1的比例。
匈奴是遊牧民族,不論科技、文化、裝備、還是戰鬥力,匈奴都不比漢軍強多少,即使是西漢時期,李廣的長孫李陵曾以五千步兵力戰匈奴八萬匈奴騎兵,打得全軍覆沒,匈奴人也沒有擊敗李陵,還是李陵主動投降。
匈奴的特長是騎射,是遊擊戰,是打了就跑,搶了就溜,擅長騎兵作戰,與漢軍打陣地戰,匈奴遠不是一個檔次,所以就解釋了匈奴雖然有40萬精銳,仍然拿不下小小白登山的一萬漢軍,就更别說後續源源不斷開到前線的30萬漢軍了。
戰場上打不下來的,談判桌上永遠也争不來,如果不是戰場上劉邦頂住了匈奴人的進攻,與匈奴軍隊打成平手,又何來陳平的計謀會成功?
冒頓是什麼人?是将匈奴從弱小帶到強大的匈奴曆史上最偉大的單于,心狠手辣、足智多謀、雄才偉略、無所不用其極,連劉邦這樣的人,都中了冒頓的計,陳平能靠冒頓的老婆說服冒頓退兵?我反正是不信的。
再說了,從事後雙方的地盤占據來看,漢軍基本上收複了當初韓王信與匈奴人合謀占據的土地和城池,将邊界線推進到雙方的傳統邊界線,漢朝一寸土地也沒有失。
正是因為劉邦率領的漢軍在白登山與匈奴人打成了對峙,誰也吃不了誰,而劉邦作為一國之君,長期被困在山上會導緻國内局勢動蕩,因此雙方各讓一步,劉邦以巨大的錢财、物資換取匈奴人的網開一面,雙方達成政治協議,包括後來的每年進貢金錢、财物,以及和親的政策。
劉邦并非打不赢匈奴人,隻是大漢朝剛剛建立,經過多年征戰,國内百廢待興,戰争打的是經濟,國内沒錢,拿什麼支撐劉邦對外戰争,況且劉邦還有不少内部問題急需解決,比如異姓諸侯王問題,比如接班人問題,都不能支撐劉邦對匈奴開戰,這長遠來看,劉邦的眼光是正确和長遠的。
而冒頓明明可以殺了劉邦滅亡漢朝這種說法,純粹就是無稽之談了。
劉邦被圍白登山,匈奴為何沒有一鼓作氣消滅劉邦
漢高祖劉邦當年被匈奴人圍困在白登山上,匈奴人并未一鼓作氣擊殺漢高祖劉邦,原因有二。其一,劉邦絕非冒頓能夠輕易擊殺的,其二,冒頓也沒有膽量擊殺劉邦。
首先,白登之圍并沒有大家想象中那麼簡單,劉邦雖被圍困,但絕未到達冒頓可以被冒頓輕易擊殺的地步。
與很多人想象的不一樣,劉邦是主動帶兵上白登山的。當初,劉邦輕敵冒進,誤入匈奴包圍圈的地方,并不是白登山,而是平城。平城不利于劉邦抵禦匈奴,故而,劉邦迅速調整思路,率兵上白登山,依照白登山的地形,阻擊匈奴騎兵。當時,劉邦所率的騎兵應該隻有幾萬人,而冒頓所率領的匈奴騎兵号稱四十萬,四十萬騎兵圍困幾萬漢軍騎兵,漢軍騎兵因缺衣少糧而凍傷手指腳趾的,十之二三,即便如此,匈奴騎兵用了長達七天七夜的時間,仍舊沒能在漢軍面前占什麼便宜。
其次,冒頓并沒有膽量擊殺劉邦,以小博大,最終的結局很可能是身死人手,這一道理,冒頓是清楚的。
冒頓對匈奴的控制,與劉邦對漢地的控制,是不一樣的。劉邦是漢軍的最高統帥,漢軍唯劉邦馬首是瞻,而冒頓隻是匈奴的單于,其下還有很多山頭,那些山頭隻是礙于冒頓的實力,方才尊冒頓為首,一旦冒頓的實力不足以壓制匈奴的各諸侯,就像當年的項羽不足以壓制十八路諸侯時,冒頓就會被人從單于的位子上拉下來。對冒頓來說,與漢硬拼,最終隻有失敗這一條路,在未徹底失敗之前,冒頓就會因為實力不濟而被拉下馬。冒頓并非項羽那樣的莽漢,冒頓并不會貪天之功而擊殺劉邦。
綜上,冒頓沒有擊殺劉邦的實力,冒頓也沒膽量擊殺劉邦,所以劉邦輕輕松松地從白登之圍中出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