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國用八個字怎麼解釋(愛國用八個字怎麼解釋出來)

biang 中華百科 905

本文目錄

  1. 方志敏同志的愛國八個字是什麼
  2. 十個含曆史典故的成語含解釋
  3. 愛國宣言八個字有哪些
  4. 愛國名言八個字的

方志敏同志的愛國八個字是什麼

是愛國、清貧、創新、奉獻。根據鄱陽縣人民政府官網顯示,方志敏精神包含着廣泛的内容,概括起來講,主要有四句話八個字,就是愛國、清貧、創新、奉獻。方志敏原名遠鎮,乳名正鹄,号慧生,江西上饒市弋陽漆工鎮湖塘村人,畢業于江西省立南昌甲種工業學校。

十個含曆史典故的成語含解釋

1.匡衡鑿壁(匡衡鑿壁)

【出處】匡衡,字稚圭。勤學而無燭,鄰舍有燭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書映光而讀之。《西京雜記》卷二

【釋義】後以之為刻苦讀書的典實。

【用法】作賓語、定語;指人勤學

【近義詞】鑿壁偷光

【押韻詞】舳舻相繼、舍身取義、安心樂意、英英玉立、河山帶砺、率性任意、鹬蚌相持,漁人得利、胡天胡帝、不食之地、微言精義

【成語故事】西漢時期,宰相匡衡從小因為家貧,沒有條件進學堂,他白天幫人幹活,晚上沒錢買燈油,就隻好在家裡土牆上鑿一個洞,借隔壁的燈光來讀書,甚至到有書的人家去免費幫工換取書本,他刻苦學習終于在漢元帝時期當上太子少傅

【成語舉例】因效匡衡鑿壁之義,于牆上穴一小孔,置燈彼屋而光射此房。清·李漁《閑情偶寄·居室·書房壁》

2.老淚縱橫(老淚縱橫)

【出處】請為父老歌,艱難愧深情。歌罷仰天歎,四座淚縱橫。唐·杜甫《羌村三首》

【解釋】縱橫:交錯。老人淚流滿面,形容極度悲傷或激動。

【用法】作謂語、定語;常與“泣不成聲”連用

【結構】主謂式

【相近詞】滿面淚痕、淚如雨下

【反義詞】笑逐顔開、眉開眼笑

【同韻詞】電照風行、心和氣平、兵無常形、官止神行、赫赫之名、肆虐橫行、事無二成、少年老誠、一氣呵成、便宜施行

【成語故事】公元757年,杜甫得到唐肅宗的許可回家探親,在回家途中親眼看到安史之亂所造成的種種慘境。鄰居問他戰争何時才能結束,并訴說家鄉的苦難:地沒有耕種,孩子們被逼去打仗……說到傷心處,鄉親們老淚縱橫,杜甫隻好仰天長歎

3.無中生有(無中生有)

【出處】天下萬物生于有,有生于無。《老子》

【釋義】道家認為,天下萬物生于有,有生于無。把沒有的說成有。比喻毫無事實,憑空捏造。

【用法】作謂語、賓語;指憑空捏造

【結構】主謂式

【相近詞】造謠生事、信口雌黃、捕風捉影

【反義詞】确鑿無疑、鐵證如山、事出有因

【押韻詞】眠花卧柳、齊大非耦、十字街口、霹靂手、食不充口、帖耳俯首、鲐背蒼耈、紅燈綠酒、一介不苟、引領翹首

【成語故事】春秋時期,大哲學家老子提出他的宇宙論。他認為宇宙的形成過程是道生天地,天地生萬物,循環往複是道的運動,柔弱是道的運用,天下萬物生于有形體的天地,有形體的天地生于無形體的道

4.近水樓台(近水樓台)

【典故】範文正公鎮錢塘,兵官皆被薦,獨巡檢蘇麟不見錄,乃獻詩雲:‘近水樓台先得月,向陽花木易逢春。’宋·俞文豹《清夜錄》

【釋義】水邊的樓台先得到月光。比喻能優先得到利益或便利的某種地位或關系。

【用法】作主語、賓語、定語;指優先

【結構】偏正式

【相近詞】靠山吃山、靠水吃水

【反義詞】隔岸觀火

【押韻詞】文武全才、命世之才、矜能負才、助邊輸财、土木形骸、手到拈來、杞梓之才、樸斲之材、計鬥負才、惠然肯來

【成語故事】宋仁宗時期,杭州知府範仲淹脾氣溫和,與手下人同甘共苦,很多人得到他的關心與推薦提拔,有一個外地巡檢蘇麟到杭州辦事,送範仲淹一首詩:“近水樓台先得月,向陽花木易為春”,範仲淹明白他的意思就給了他想要的東西

5.雞鳴狗盜(雞鳴狗盜)

【出處】《史記·孟嘗君列傳》載:齊孟嘗君出使秦被昭王扣留,孟一食客裝狗鑽入秦營偷出狐白裘獻給昭王妾以說情放孟。孟逃至函谷關時昭王又令追捕。另一食客裝雞叫引衆雞齊鳴騙開城門,孟得以逃回齊。

【解釋】鳴:叫;盜:偷東西。指微不足道的本領。也指偷偷摸摸的行為。

【用法】作主語、賓語、定語;指小本事

【結構】聯合式

【相近詞】旁門左道

【反義詞】正人君子

【同韻詞】文君新醮、不出所料、奪人所好、腹心相照、感恩圖報、着有成效、求忠出孝、戒驕戒躁、闳遠微妙、三星高照

【成語故事】戰國時期齊國相國孟嘗君出訪秦國,秦國的相國出于嫉妒勸秦昭王殺死他,秦昭王把他關了起來。孟嘗君的門客晚上裝成一條狗混進秦宮偷白狐袍子送給燕姬,燕姬求情放走了孟嘗君。孟嘗君一行深夜逃到函谷關,門客學雞叫騙開城門逃跑

6.破釜沉舟

【典故】項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燒廬舍,持三日糧,以示士卒必死,無一還心。《史記·項羽本紀》

【釋義】比喻下決心不顧一切地幹到底。

【用法】作謂語、賓語、狀語;形容做事的決心很大

【結構】聯合式

【相近詞】義無反顧、背水一戰、決一死戰

【相反詞】優柔寡斷、瞻前顧後、舉棋不定

【同韻詞】冥漠之都、雨歇雲收、與羊謀羞、養尊處優、一壑一丘、歸正首丘、帷幕不修、黃幹黑廋、皮裡春秋、無妄之憂

【成語故事】秦朝末年,秦王派大将章邯帶20萬大軍進攻諸侯國趙國,趙王派人向楚王求援,楚王讓宋義挂帥,項羽輔佐率軍救援,宋義故意拖延時機,項羽殺了宋義并率軍渡過漳水去援趙,他們把鍋砸了,把船沉入江底,作生死決戰,終于擊敗秦軍

7.堅貞不屈(堅貞不屈)

【出處】堅強而不屈,義也。《荀子·法行》王公束修厲節,敦樂爇文,不求苟得,不為苟行,但以堅貞之操,違俗失衆,橫為讒佞所構毀。《後漢書·王龔傳》

【解釋】堅:堅定;貞:有節操;屈:屈服、低頭。意志堅定,決不屈服。

【用法】作謂語、狀語;指意志堅定

【結構】補充式

【相近詞】威武不屈、堅強不屈

【相反詞】卑躬屈膝、奴顔婢膝

【同韻詞】批吭搗虛、穴處野居、燕雀之居、虎豹之駒、乘隙搗虛、溫恭自虛、投刃皆虛、華屋丘墟、窮大失居、丢卒保車

【成語故事】明朝末年,清豫親王多铎率軍攻打揚州,派明朝降将李遇春去揚州勸降史可法,被史可法痛罵而回。豫親王多次用書信勸降,也被史可法回書痛罵。清兵攻陷揚州,史可法自殺未遂,被清兵俘虜,他堅貞不屈,慷慨就義

8.盲人摸象

【出處】其觸牙者即言象形如蘆菔根,其觸耳者言象如箕,其觸頭者言象如石,其觸鼻者言象如杵,其觸腳者言象如木臼,其觸脊者言象如床,其觸腹者言象如甕,其觸尾者言象如繩。《大般涅盤經》三二

【釋義】比喻對事物隻憑片面的了解或局部的經驗,就亂加猜測,想做出全面的判斷。

【用法】作賓語、定語、分句;指看問題以偏概全

【結構】主謂式

【相近詞】管中窺豹、坐井觀天

【相反詞】洞察一切、仰視觀察

【同韻詞】東遊西逛、後來者居上、一瓶不響,半瓶晃蕩、詳略得當、打翻身仗、層巒叠嶂、門戶開放、一石激起千層浪、狂濤駭浪、大失所望

【成語故事】古代佛經裡講到有幾個盲人去摸大象,一個瞎子摸到大象的腿就說大象像棍子,一個摸到大象的耳朵就說大象像扇子,一個摸到大象的尾巴說像繩子。因為他們摸到的都是大象的一部分而沒有看到大象的整體形象

9.摩肩接踵

【典故】臨淄之途,車毂擊,人肩摩。《戰國策·齊策一》入城,宣布德意,不戮一人,中原歸附者踵接。《宋史·李顯忠傳》

【釋義】肩碰着肩,腳碰着腳。形容人多擁擠。

【用法】作謂語、定語、狀語;形容人多時

【結構】聯合式

【相近詞】熙熙攘攘、熙來攘往

【反義詞】地廣人稀

【同韻詞】霧興雲湧、堤潰蟻孔、血氣方勇、小怯大勇、恃強怙寵、成何體統、大智大勇、血氣之勇、貫魚成寵、北辰星拱、......

【成語故事】春秋時期,齊國相國晏嬰奉命出使楚國,楚王存心侮辱他,不給他走正門,說齊國沒人就派這個矮人來。晏嬰說齊國街上的人摩肩接踵,揮汗成雨。齊國的出使規矩就是無能的使臣隻能去見無能的國君。楚王自取其辱,隻好隆重接待

10.名正言順(名正言順)

【典故】《論語·子路》“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利。”

【釋義】名:名分,名義;順:合理、順當。原指名分正當,說話合理。後多指做某事名義正當,道理也說得通。

【用法】作謂語、定語、補語;用于說話

【結構】聯合式

【近義詞】理直氣壯

【相反詞】理屈詞窮

【押韻詞】出内之吝、情至意盡、十室之邑,必有忠信、砺世摩鈍、十年生聚,十年教訓、民保于信、言之過甚、高談弘論、黃中内潤、單傳心印、......

【燈謎】闖王登基改國号

【成語故事】孔子因不滿魯定公沉迷酒色,帶領學生來到衛國,因衛靈公言而無信,就留下子路一人,他帶領其他學生離開衛國。衛出公繼位後,讓子路去請孔子來衛國輔政。孔子說:“隻有名義正當,說話合理,才能幹成大事。”

11.名落孫山(名落孫山)

【典故】吳人孫山,滑稽才子也。赴舉他郡,鄉人讬以子偕往。鄉人子失意,山綴榜末,先歸。鄉人問其子得失,山曰:‘解名盡處是孫山,賢郎更在孫山外。’宋·範公偁《過庭錄》

【釋義】名字落在榜末孫山的後面。指考試或選拔沒有錄取。

【用法】作謂語、定語、補語;指落選

【結構】主謂式

【近義詞】一敗塗地

【相反詞】名列前茅

【同韻詞】先我着鞭、缺吃少穿、瀝膽披肝、春滿人間、陳舊不堪、鵬抟九天、窺見一斑、甕盡杯幹、粲然可觀、瀝血披肝、......

【謎語】寫中文

【成語故事】宋朝蘇州滑稽才子孫山與朋友去蘇州參加鄉試。考完以後,孫山考中但是最後一名。朋友沒考中留在省城。孫山回到鄉裡接受鄉親的祝賀。朋友的父親來打聽兒子的情況,他作詩“解名盡處是孫山,賢郎更在孫山外”來回答朋友的父親

12.孟母三遷(孟母三遷)

【出處】孟子生有淑質,幼被慈母三遷之教。漢·趙歧《孟子題詞》

【解釋】孟轲的母親為選擇良好的環境教育孩子,三次遷居。形容家長教子有方。

【用法】作賓語、定語;指為了孩子的教育

【相近詞】三遷之教

【同韻詞】學如登山、千古奇冤、坐卧不安、鬼計多端、沸反連天、陰凝冰堅、一夫得道,九族升天、衣弊履穿、呼吸之間、伯仲之間、......

【成語故事】戰國時期,孟子小時候非常聰明,經常模仿送葬人吹喇叭,孟母擔心他荒廢學業就把家搬到城裡,剛好旁邊是一個屠宰場,孟子很快就學會了殺豬宰羊,孟母隻好搬家到一個學校附近,從此孟子就開始學習孔子的思想而成為一代思想家

13.落井下石

【典故】落陷阱,不一引手救,反擠之,又下石焉者,皆是也。語出唐·韓愈《柳子厚墓志銘》

【釋義】看見人要掉進陷井裡,不伸手救他,反而推他下去,又扔下石頭。比喻乘人有危難時加以陷害。

【用法】作謂語、定語、賓語;指陷害人

【結構】複句式

【近義詞】乘人之危、趁火打劫

【相反詞】助人為樂、雪中送炭、相濡以沫

【同韻詞】擇善固執、安弱守雌、君仁臣直、史魚秉直、一資半職、一口不能着兩匙、詞正理直、船到橋門自會直、半文不值、設官分職、......

【年代】古代

【燈謎】往井下人滾石頭

【邂逅語】推人下井還要滾石頭

【成語故事】唐朝時期,禦史大夫柳宗元因為過失而被貶至柳州刺史,他在柳州憂郁不得志而死。文學家韓愈見好友被小人進讒言而替他打抱不平,為他寫墓志銘深刻揭露那幫落井下石的人,同時也提醒世人要警惕那些平時指天發誓掏心窩的人

14.勵精圖治(勵精圖治)

【出處】宣帝始親萬機,勵精為治。《漢書·魏相傳》厲精圖治,将大有為。《宋史·神宗紀贊》

【解釋】圖:謀求,設法。厲:奮勉。治:治理。振奮精神,設法把國家治理好。亦作“勵精圖治”、“厲精求治”、“厲精為治”。

【用法】作主語、謂語、賓語;用于統治者

【結構】聯合式

【相近詞】雄才大略

【相反詞】喪權辱國、禍國殃民

【同韻詞】朝三暮四、百金之士、枯槁之士、窮巷陋室、操戈同室、悠然自适、逆天行事、前塵影事、曠職偾事、少不經事、......

【年代】古代

【燈謎】醫學

【成語故事】公元前68年,大司馬大将軍霍光病死,禦史大夫魏相建議漢宣帝劉詢采取措施削弱霍氏權力。霍氏假借太後命令欲殺魏相,漢宣帝先發制人将霍氏滿門抄斬,從此親自處理朝政,振作精神,力圖把國家治理得繁榮富強

15.樂極生悲(樂極生悲)

【典故】酒極則亂,樂極則悲,萬事盡然,言不可極,極之而衰。《史記·滑稽列傳》夫物盛而衰,樂極則悲。《淮南子·道應訓》

【解釋】高興到極點時,發生使人悲傷的事。

【用法】作謂語、賓語、定語;指高興到極點就生災

【結構】緊縮式

【近義詞】否極泰來、物極必反

【反義詞】樂而忘返、樂不可支

【同韻詞】暴戾恣睢、長傲飾非、治亂扶危、蕙折蘭摧、鳳皇于蜚、招事惹非、大雪紛飛、雙宿雙飛、早出暮歸、物是人非、......

【年代】古代

【謎語】笑死人;江州司馬青衫濕

【歇後語】新媳婦流淚

【成語故事】戰國時期,齊威王很小就繼承了王位,他一味貪圖玩樂,在都城臨淄建造“稷下”宮,讓能言善辯的人陪他聊天。一次楚國侵略齊國,淳于髡憑口才請來趙國救兵解圍。齊威王擺酒慶功,淳于髡趁機給他講樂極生悲的道理,幫他成為明君

16.萬壽無疆(萬壽無疆)

【出處】君曰蔔爾,萬壽無疆。《詩經·小雅·天保》

【釋義】疆:界限。萬年長壽,永遠生存。用于祝人長壽。

【用法】作謂語、定語;用于祝人長壽

【結構】補充式

【相近詞】壽比南山、極壽無疆

【同韻詞】規圓矩方、挖肉補瘡、右手畫圓,左手畫方、惹禍招殃、濟世經邦、灌米湯、銳不可當、瘗玉埋香、鼓旗相當、自是不彰、......

【年代】古代

【謎語】最大的壽

【成語故事】我國最早的詩集《詩經》中有描寫農奴的生活圖景,農奴們一年忙到頭,過着吃不飽穿不暖的生活,而他們的主人們每天都是過着莺歌燕舞的生活。他們每年都要搞年終宴會,殺豬宰羊,登上父夜堂,端起酒杯互相祝福“萬壽無疆”

17.萬死不辭(萬死不辭)

【典故】但有使令,萬死不辭!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八回

【釋義】萬死:死一萬次,形容冒生命危險。萬一萬次也不推辭。表示願意拼死效勞。

【用法】作謂語;表示願意拼死效勞

【結構】偏正式

【近義詞】視死如歸、出生入死、在所不辭

【反義詞】貪生怕死、畏首畏尾

【押韻詞】麤衣惡食、聰明正直、攬名責實、絆腳石、纥字不識、麤袍粝食、燕岱之石、牡丹雖好,也得綠葉扶持、耳聽為虛,眼見為實、浣衣菲食、......

【年代】古代

【成語故事】東漢末年,董卓掌握朝中大權,驕橫跋扈,為自己修築宮殿,準備篡位。忠臣王允擔心漢室江山,他問自家歌妓貂禅能否幫他的忙。貂禅說她為大人做事萬死不辭,于是王允将貂禅許配給呂布後,又進獻給董卓,借呂布的手殺了董卓

18.七情六欲

【典故】七情:喜怒哀懼愛惡欲。六欲:生死耳目口鼻。《禮記·禮運》

【解釋】泛指人的喜、怒、哀、樂和嗜欲等。

【用法】作主語、賓語;形容人的感情

【結構】聯合式

【相近詞】五情六欲

【反義詞】四大皆空

【同韻詞】群分類聚、穿文鑿句、拂衣而去、言來語去、井井有序、搓綿扯絮、春秋積序、一替一句、千條萬緒、設心積慮、......

【年代】近代

【成語故事】七情按《禮記》的觀點指喜、怒、哀、懼、愛、惡、欲;而按佛教的說法則是喜、怒、憂、懼、愛、憎、欲。六欲按《呂氏春秋》指由生、死、耳、目、口、鼻所生的欲望;佛教認為是色欲、形貌欲、威儀姿态欲、言語聲音欲、細滑欲、人想欲

19.期期艾艾

【出處】臣口不能言,然臣期期知其不可;陛下雖欲廢太子,臣期期不奉诏。《史記·張丞相列傳》鄧艾口吃,語稱艾艾。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言語》

【解釋】形容口吃的人吐辭重複,說話不流利。

【用法】作謂語、狀語;形容口吃

【結構】聯合式

【相近詞】支支吾吾

【相反詞】油嘴滑舌

【同韻詞】猛志常在、飛土逐害、布衣韋帶、優勝劣汰、沉着痛快、意出言外、赤誠相待、吃糠咽菜、萬般無奈、胡孫入袋、......

【年代】古代

【成語故事】漢朝初年,汾陽侯周昌跟随劉邦打天下,劉邦寵愛戚姬,想廢太子立戚姬生的兒子趙王如意為太子。周昌不顧個人安危上殿晉見,結結巴巴不知說什麼為好,就是阻止劉邦廢太子。劉邦非常感動,再也不提廢太子之事

20.兩袖清風(兩袖清風)

【出處】兩袖清風身欲飄,杖藜随月步長橋。元·陳基《次韻吳江道中》詩

【解釋】衣袖中除清風外,别無所有。比喻做官廉潔。也比喻窮得一無所有。

【用法】作謂語、定語;指為官清廉

【結構】主謂式

【相近詞】潔身自好、一貧如洗、廉潔奉公

【反義詞】貪得無厭、貪贓枉法

【同韻詞】戰兢兢、一個蘿蔔一個坑、虎口餘生、聲價倍增、一路風清、口口聲聲、遠來和尚好看經、濟弱扶傾、畫龍點睛、身微言輕、......

【燈謎】馬蹄服

【歇後語】胳膊彎裡打涼扇

【成語故事】明朝監察禦史于謙為官十分清廉,從不收受老百姓的财物,而當時的官場十分腐敗。于謙在任巡撫期間回京什麼也沒有帶,特帶《入京》詩一首:“絹帕蘑菇與線香,本資民用反為殃,清風兩袖朝天去,免得闾閻話短長。”

21.空前絕後(空前絕後)

【出處】顧(顧恺之,晉代畫家)冠于前,張(張僧繇,南朝梁代畫家)絕于後,而道子(吳道子,唐代畫家)乃兼有之。宋·趙佶《宣和畫譜》

【解釋】從前沒有過,今後也不會再有。誇張性地形容獨一無二。

【用法】作謂語、定語;形容極不尋常的盛況

【結構】聯合式

【相近詞】絕無僅有、亘古未有、史無前例

【相反詞】比比皆是

【同韻詞】男女老幼、與天地同壽、黃幹黑瘦、無出其右、積素累舊、異姓骨肉、一蹴而就、無疆之壽、循循善誘、東挪西湊、......

【謎語】木屐;無始無終

【邂逅語】馬蹬子釘掌;女同志穿涼鞋

【成語故事】晉朝大畫家顧恺之所畫人物神态逼真,形象生動。南朝梁代畫家張僧繇善于畫山水人物,傳說他畫龍點睛。唐朝畫家吳道子集繪畫與書法于一身,讓人叫絕。後人說顧恺之的成就超越前人,張僧繇的成就後人莫及,吳道子則是空前絕後

22.曲高和寡

【出處】引商刻羽,雜以流徵,國中屬而和者,不過數人而已。是其曲彌高,其和彌寡。戰國·楚·宋玉《對楚王問》

【解釋】曲調高深,能跟着唱的人就少。舊指知音難得。現比喻言論或作品不通俗,能了解的人很少。

【用法】作謂語、定語、分句;含諷刺意味

【結構】複句式

【近義詞】陽春白雪

【反義詞】下裡巴人

【同韻詞】尻輪神馬、一定之法、披袍擐甲、舞文玩法、涉筆成雅、不變之法、束兵秣馬、半真半假、臨崖失馬、避世金馬、......

【年代】古代

【謎語】一鈎新月伴新主

【邂逅語】毛驢嗓門大

【成語故事】戰國時期,楚襄王問文學家宋玉為什麼那麼多人對宋玉有意見,怎麼沒有附和的人?宋玉回答道:有一個唱歌的人在郢都街上唱《下裡》《巴人》,很多人跟唱,唱《陽春》《白雪》,附和的人就少了,可見“其曲彌高,其和彌寡。”

23.如雷貫耳(如雷貫耳)

【出處】久聞先生大名,如雷貫耳。元·無名氏《凍蘇秦》第一折

【解釋】貫:貫穿,進入。響亮得象雷聲傳進耳朵裡。形容人的名聲大。

【用法】作謂語、定語;用于客套話

【結構】動賓式

【相近詞】名滿天下、聞名遐爾、如雷灌耳

【反義詞】無名小卒

【同韻詞】......

【年代】古代

【成語故事】東漢時期,董卓利用實力把持朝政,圖謀篡位,司徒王允和養女貂禅商定要利用呂布殺了董卓。王允先把貂禅許給呂布,然後獻給董卓,呂布見貂禅被董卓霸占,心裡十分氣憤與無奈,貂禅表示呂布名聲如雷貫耳,願意跟他共度一生

24.救死扶傷(救死扶傷)

【典故】與單于連戰,十有餘日,所殺過半當,虜救死扶傷不給。漢·司馬遷《報任少卿書》

【釋義】扶:扶助,照料。搶救生命垂危的人,照顧受傷的人。現形容醫務工作者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精神。

【用法】作定語、賓語、分句;指醫生的職責

【結構】聯合式

【近義詞】治病救人

【相反詞】落井下石

【押韻詞】桂子飄香、死而不僵、鴻案相莊、綱挈目張、歧路他鄉、以柔制剛、剜肉成瘡、直接了當、捉賊捉髒、魚米之鄉、......

【年代】古代

【燈謎】醫生

【成語故事】西漢時期,史學家司馬遷因李陵事件被漢武帝打入大牢,被處以腐刑。他的朋友任安來信要他“慎于接物,推賢進士”。任安也因事下獄當斬,司馬遷給他寫信,叙述自己是怎樣忍受痛苦活下來。他當時為李陵辯護,說他英勇善戰,使敵人無暇救死扶傷

25.集思廣益(集思廣益)

【出處】國家所以設立衙署,蓋欲諸臣共集一堂,互相商榷,佞者既明目共視,難以挾私,賢者亦集思廣議,以濟其事。清·昭梿《嘯亭雜錄·錢南園》

【解釋】指集中衆人智能,廣泛進行議論。

【用法】作謂語、定語、狀語;指博采有益的意見

【結構】聯合式

【近義詞】群策群力、廣開言路

【反義詞】一意孤行、獨斷專行

【押韻詞】出何典記、小本經濟、指天畫地、寸長尺技、上氣不接下氣、春回大地、張筵設戲、啼天哭地、陽煦山立、難兄難弟、......

【成語故事】三國時期,蜀主劉備死後,劉禅繼位,蜀國的大小政事都由丞相諸葛亮處理。諸葛亮在朝野的威望很高,但他并不居功自傲,經常注意聽取部下的意見。有部下反對他這樣做,他認為這是為了集中衆人的智慧和意見,廣泛地聽取有益的建議

26.含沙射影

【典故】其名曰蜮,一曰短狐,能含沙射人,所中者則身體筋急,頭痛、發熱,劇者至死。晉·幹寶《搜神記》卷十二含沙射流影,吹蠱痛行晖。南朝宋·鮑照《苦熱行》

【釋義】傳說一種叫蜮的動物,在水中含沙噴射人的影子,使人生病。比喻暗中攻擊或陷害人。

【用法】作謂語、定語、狀語;指人說話

【結構】連動式

【相近詞】含血噴人、指桑罵槐、惡語中傷

【相反詞】光明正大、直截了當

【押韻詞】狡焉思逞、坑灰未冷、兵強将猛、稱錘落井、多快好省、大夢方醒、大煞風景、飄萍斷梗、忠心耿耿、返躬内省

【成語故事】古代傳說水中怪物蜮,形狀像鼈,隻有三條腿,嘴裡有一條像弓的橫肉,看到岸上或水上人或人影經過時就噴射沙子,被噴之人就會生病,非常痛苦,嚴重的直到死亡。由于它很壞,人們一旦見了一般都是想辦法避開

27.畫蛇添足(畫蛇添足)

【典故】蛇固無足,子安能為之足?《戰國策·齊策二》将軍功績已成,威聲大震,可以止矣。今若前進,倘不如意,正如‘畫蛇添足’也。明·施耐庵《水浒全傳》第一百十回。

【解釋】畫蛇時給蛇添上腳。比喻做了多馀的事,非但無益,反而不合适。也比喻虛構事實,無中生有。

【用法】作賓語、定語;指多餘的事

【結構】連動式

【相近詞】徒勞無功、多此一舉、弄巧成拙

【反義詞】畫龍點睛、恰到好處、恰如其分

【同韻詞】大簡車徒、懋遷有無、烏舅金奴、煙波釣徒、華冠麗服、社鼠城狐、修飾邊幅、一民同俗、雄飛雌伏、老牛舐犢

【成語故事】楚國有個專管祭祀的官員,春祭以後倒一杯酒給手下人,因人多酒少不夠分,就想出誰先畫好蛇就喝酒的辦法,有一個人第一個把蛇畫好了,見其他人還沒有畫完,就在已畫好的蛇上加了兩隻腳,讓人啼笑皆非

28.後生可畏(後生可畏)

【出處】後生可畏,焉知來者之不如今也。《論語·子罕》

【解釋】後生:年輕人,後輩;畏:敬畏。年輕人是可敬畏的。形容青年人能超過前輩。

【用法】作謂語、賓語、分句;稱贊年輕人

【結構】主謂式

【近義詞】少年老成

【反義詞】少不更事、乳臭未幹

【同韻詞】摧折惡類、好施小惠、虧于一篑、截轅杜辔、風通道會、不進則退、木朽形穢、楛耕傷稼,楛耘失歲、阿尊事貴、倚姣作媚

【成語故事】春秋時期,孔子周遊列國時遇到幾個小孩在遊玩,他問其中一個不玩的小孩,小孩說瘋玩會有傷害的。小孩築城擋住了孔子的車,孔子問為什麼不讓車,小孩說從來都是車避讓城堡沒有城堡讓車的,孔子聽後歎息道:“真是後生可畏!”

29.禍起蕭牆(禍起蕭牆)

【典故】吾恐季孫之憂,不在颛臾,而在蕭牆之内也。《論語·季氏》

【釋義】蕭牆:古代宮室内當門的小牆。指禍亂發生在家裡。比喻内部發生禍亂。

【用法】作謂語、賓語、定語;指内亂

【結構】主謂式

【近義詞】同室操戈、蕭牆之禍、尺布鬥粟

【反義詞】敵國外患、兵臨城下、大軍壓境

【同韻詞】拘俗守常、龍飛鳳翔、紛紛洋洋、狐埋狐揚、龍戰玄黃、騎鶴上揚、愁多夜長、問道于盲、平平常常、動靜有常

【成語故事】春秋時期,魯國大夫季康子為鞏固自己的統治權力,想攻打附近的颛臾國。季康子的謀臣冉有和子路都是孔子的學生,他們問孔子該如何處理。孔子說:“治理一國不能使百姓安居樂業,國内處于分崩離析的狀态,恐怕要禍起蕭牆了。”

30.害群之馬(害群之馬)

【出處】夫為天下者,亦奚以異乎牧馬者哉?亦去其害馬者而已矣。《莊子·徐無鬼》

【解釋】危害馬群的劣馬。比喻危害社會或集體的人。

【用法】作賓語、定語;指危害集體的人

【結構】偏正式

【相近詞】城狐社鼠、殘渣餘孽

【相反詞】仁人志士、謙謙君子

【押韻詞】強不淩弱,衆不暴寡、舞文枉法、形孤影寡、添磚加瓦、雍容爾雅、熟羊胛、富商大賈、強不犯弱,衆不暴寡、片鱗碎甲、虛舟飄瓦

【成語故事】傳說黃帝軒轅氏去且茨山找神仙大隗讨教治理天下的良方,在半途中遇到一個牧馬的孩子,黃帝向他問路,孩子告訴大隗的住處。黃帝問孩子如何治理天下,孩子說:“治理天下就和放馬一樣,隻要那去其害馬就可以了。”黃帝頓悟其中道理

愛國宣言八個字有哪些

愛國宣言八個字有:

1、團結奮進,永不放棄。

2、奮勇拼搏,永創輝煌。

3、利劍出鞘,倒海翻江。

4、不見不識,不做不會。

5、格物緻知,修齊治平。

6、萬事俱備,隻欠東風。

7、同心同德,努力拼搏。

8、用心進步,奮力拼搏。

9、人而無信,不知其可。

10、莫放松點,莫輕視微。

11、光喊不動,實在無用。

12、追求卓越,争創第一。

13、學而不厭,誨人不倦。

14、安全防範,不可忽視。

15、你有需求,我有結果。

愛國名言八個字的

•人民不僅有權愛國,而且愛國是個義務,是一種光榮。——徐特立

•常思奮不顧身,而殉國家之急。——司馬遷

•一身報國有萬死,雙鬓向人無再青。——陸遊

•死去原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陸遊

•瞞人之事弗為,害人之心弗存,有益國家之事雖死弗避。——呂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