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錄
古代怎麼稱呼自己的愛人的
1.古代對心愛的人的稱呼:在古代,女子常稱男子為良人、官人、丈夫、夫君、相公或郎君。男子則稱女子為小君、細君、夫人、荊妻、荊人或荊室等。
2.糟糠之妻:這是用以表示曾與丈夫共度甘苦、同患難、彼此忠誠的妻子。此說法源自東漢宋弘的“貧賤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
3.皇後:皇帝的妻子被稱為皇後。
4.梓童:皇帝對皇後的稱呼。
5.娘子:古人對自己妻子的通稱。
6.夫人:古代諸侯的妻子才稱夫人。明清時期,一、二品官的妻子被封為夫人。近現代則用來尊稱一般人的妻子,多用于外交場合。
7.太太:舊社會一般稱官吏的妻子,或有權有勢的人稱自己的妻子。
8.渾家:丈夫對妻子的稱呼,多見于早期的白話文。
9.小君:最初是稱諸侯的妻子,後來用作妻子的通稱。
10.細君:從字面上看較為文雅,但意思與“小君”相同。
11.内子:從前丈夫對别人稱自己的妻子,這一稱呼源于舊觀念,認為男子主外,女子主内。
12.室人:多數是對别人妻子的稱呼。
13.拙荊、山荊:源出“荊钗布裙”,本是指東漢梁鴻妻子孟光樸素的服飾,後人用來作為妻子的謙詞。
14.繼室、繼弦:古人常用琴瑟比喻夫妻關系,因此将妻殁再娶稱為“續弦”。
15.内助、中饋:指家庭事務,包括飲食,均由妻子操持。因此,對人謙稱為“賤内”,這帶有封建夫權的色彩。稱“賢妻”是書信語。“賢内助”是尊稱。
16.内掌櫃、内當家:舊時代稱掌權的妻子為“内掌櫃”、“内當家”。後來作為恭維别人妻子的稱呼及自己對妻子的愛稱。
17.堂客:江南一些地方對妻子的稱呼。
18.媳婦兒:河南農村這種稱呼很普遍。
19.老婆:北方廣大農村丈夫對妻子的俗稱。
20.家裡、屋裡:是一些地區方言對妻子的稱呼。
21.妾、姬、小妻、小屋、如妻、如夫人、側室、偏房、副妻等等,均為舊時對于小老婆的稱呼。
古代人怎麼稱呼自己的妹妹
古代稱呼自己的妹妹與現在差别不大,一般都是稱為“妹”“妹妹”,或尊稱為“吾妹”等,或謙稱為“舍妹”等。
一、一般直接稱呼為“妹”“妹妹”
許慎的《說文解字》注為:“妹,女弟也。”“妹”是形聲字,其甲骨文字形的右邊是一個半跪的女子的形象,表形;左邊是一個“未”字,後來人們将“女”和“未”的左右位置換了一下,逐漸演變為今天的“妹”字形。
由此可見,“妹”的本義是“女弟”,也就是妹妹,即同父母而年齡小的女子。比如:《詩·衛風·碩人》:“東宮之妹,邢侯之姨。”意思是,太子的親妹妹,也是邢侯的小姨子。《左傳·襄公十二年》:“及姑姊妹。”意思是,還有姑姑姐姐妹妹。上述幾例說明了古代“妹”的用法。
同樣,古人在詩歌文章中,一般也都是稱呼自己的妹妹為“妹”,比如清代袁枚《祭妹文》,稱呼稱呼去世的妹妹為“亡妹”,也稱“三妹”,因為是袁枚的第三個妹妹。再如清代車鼎晉《哭四妹張節婦文》:“女子惟吾妹一人。妹幼而聰慧。”
當然,為了簡省起見,稱呼堂妹、表妹,一般也是簡省為“妹妹”,比如《紅樓夢》中,王熙鳳、賈寶玉等都是稱呼林黛玉為“妹妹”或“林妹妹”,稱呼薛寶钗為“寶妹妹”。
至于特殊稱呼很少,主要有這樣幾個:
1.戰國時的楚國人對妹妹的稱呼為“娟”。
2.“娣”字,讀音dì,這是古時姐姐稱自己的妹妹。
3.古代有稱姐為“女兄”,稱妹為“女弟”的。比如,《史記
·
佞幸列傳》:“延年女弟善舞。”黃庭堅《送薛樂道知鄖鄉》詩:“雙鬟女弟如桃李。”
二、尊稱為“吾妹”
比如:
1.宋代詩人管道杲的詩:“吾妹忽來顧,綠紗生薄寒。”
2.明代羅貫中《三國演義》:“汝二人,将這口劍去取吾妹并劉備頭來。”
3.明代馮夢龍《東周列國志》:“吾妹在宮中,失寵于主公。”
用今天的話說,“吾妹”就是“我妹”或“我妹妹”“我的妹妹”,顯得親切,屬于尊稱。同樣可以用“吾”稱呼其他親近的人,比如吾父、吾母、吾伯、吾叔、吾師、吾友、吾兄、吾姊等,都是表示尊敬的稱謂。
三、謙稱自己的妹妹為“舍妹”
古代稱呼别人的家人,都用尊稱,一般用“令”,比如,稱别人的父親叫做“令尊”,母親叫“令堂”,姐姐叫“令姊”等。而稱呼自己家人則是用謙稱,一般用家,如稱自己的父親叫做“家父”,母親叫做“家母”,姐姐叫做“家姊”,而稱自己的妹妹則習慣于稱為“舍妹”。這個“舍”與“家”一樣都是表示自己家裡,比如寒舍、敝舍、舍弟、舍妹等。
總之,與其他稱謂比較起來,古人對自己的妹妹的稱呼還不算複雜。
古代宮廷女人對自己的稱呼
1、妃子的自稱:妾身、賤妾、小妾(對皇帝)、本宮(對大臣、奴才)、在正式場合用“妾某氏等”,平時則用“我”或者“吾”。
2、嫔的自稱:妾身(對皇帝)、本宮(對大臣、奴才)。
3、太皇太後自稱:本宮(對大臣、奴才)、哀家(皇帝死後自稱)。
4、公主的自稱:對皇帝,稱“吾”或者“我”。
“妾身未名”意思就是“我還沒嫁”,放在現代來看,如果一個年輕女子和你說這句,潛意思就是“我還沒嫁,你有機會”。因為在古代使用“妾身”是一種敬語,不對被使用者有好感是不會用這詞的。
古代皇宮中有很多宮殿,隻要是一個宮殿的主人都可自稱“本宮”,比如,太子叫“東宮”,可自稱本宮,這一點很多人都不知道。皇後可自稱本宮,還有一些人,譬如公主,有正式封号的可以自稱“本宮”,否則隻能是本公主。
古人婦女以夫為綱。哀家一詞僅用于喪夫的皇後,而且僅在文學作品、影視作品裡出現,曆史真實中的皇後,無論何時都不自稱哀家。
擴展資料
古代女人的稱謂
1、“女士”,源于《詩經》“厘爾女士”,孔穎達疏“女士,謂女而有士行者”,比喻女子有男子般的作為和才華,即對有知識、有修養女子的尊稱。
2、“女流”,《儒林外史》第41回記載:“看她是個女流,倒有許多豪傑的光景。”這是對舊時女人的泛稱。
3、“女郎”,古樂府《木蘭辭》中有“同行十二年,不知木蘭是女郎”之句。寓有“女中之郎”的壯志之意,也是對年輕女子的代稱。
4、“巾帼”,源自《晉書》,是古代婦女頭上的裝飾物,借以代表女性。當時諸葛亮伐魏,多次向司馬懿挑戰,對方不應戰,諸葛亮便把婦女的頭飾遺下,以此辱笑他不如一個女人。後來,人們常把婦女中的英雄豪傑稱之為“巾帼英雄”。
5、“女史”,指古代有學問并當過掌管宮廷王後禮儀、典籍、文件工作官員的女子。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妾身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本宮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哀家
古代女子稱呼是什麼 古代女人對自己稱呼什麼
1、奴家:奴家聞道漢宮春,遙望南天拜新月。《孟孟詞》宋代:張詠;釋義:女子聽說到了漢地的春時,對着南方祈福。
2、妾:妾本錢塘江上住。花落花開,不管流年度。《黃金縷·妾本錢塘江上住》宋代:司馬槱;釋義:我的家就在繁華的錢塘江畔,花開花落,任憑歲月流逝。
3、賤妾:大王意氣盡,賤妾何聊生!《和項王歌》兩漢:虞姬;釋義:大王(項羽)您的霸王氣概都已不複存在(準備血戰而死),我還有什麼理由抛棄你而獨自苟且偷生呢。
4、臣妾:假王金盞,免公婆責罰臣妾。《念奴嬌·桂魄澄輝》宋代:竊杯女子:偷拿皇家的金杯(作為憑證),免去公婆對我(女子)的責罰。
5、妾身:一願郎君千歲,二願妾身常健,三願如同梁上燕,歲歲長相見。《長命女·春日宴》五代:馮延巳:春日宴,綠酒一杯歌一遍。再拜陳三願:一願郎君千歲,二願妾身常健,三願如同梁上燕,歲歲長相見。釋義:一杯美酒一曲歌呵,拜了又拜許三願:一願郎君你長壽千歲,二願我身體永遠康健,三願我倆如同梁上燕呀,雙雙對對,幸福無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