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錄
為什麼說古印度文明被中斷了,是怎麼中斷的
因為戰争而導緻印度半島分裂,古印度文明就此中斷。
古印度孔雀王朝在阿育王時代發展到全盛時期。他經過多年征戰,使王朝版圖擴展到除印度半島最南端以外的整個南亞次大陸,即包括今天的印度、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國。這個龐大的帝國是依靠軍事征服建立起來的。
在阿育王死後不久便陷入分裂。公元前187年,孔雀王朝最後一個國王被推翻。此後,印度半島再也沒有統一過。古印度是人類文明的發源地之一,古印度文明以其異常豐富、玄奧和神奇深深地吸引着世人,對亞洲諸國包括中國産生過深遠的影響。孔雀王朝滅亡以後,西北印度不斷有外族入侵。
先是中亞的巴克特裡亞——希臘人在公元前2世紀初入侵南亞次大陸的西北部。接着又有安息人、塞種人、大月氏人的入侵。其中最重要的是貴霜帝國在印度的統治。在丘就卻建國後,國勢日強,侵入印度,滅大夏在印度的殘部。
擴展資料:
古印度文明的起源:
恒河文化昌盛于公元前1800~前600年間,為印度著名的吠陀時代。吠陀時代分前期和後期,前期即梨俱吠陀時期,約在公元前1800~前1000年;後期約在公元前1000~前600年。前期經典很少提到家庭,社會仍具部落性質;後期部落社會分解為4個瓦爾納的社會。
在阿育王統治期間,印度古代奴隸制君主專制的集權統治達到頂峰。為了擴大他的王國,阿育王征戰了11年,但戰争的血腥與殘酷使他悔悟了。後來阿育王皈依了佛教,并在佛教和平教義的基礎上建立了新法。阿育王在國内修築道路,擴大灌溉工程,發展國家的經濟,使國家繁榮和興盛起來。
古印度文明最早在印度河流域興起,它是人類最古老的文明之一。古印度人建立了嚴密的社會等級制度,創作了精美的繪畫和雕塑,還有世界上最長的史詩。這塊古老的土地還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的佛教的誕生地。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古印度文明
百度百科-古印度
古印度什麼時候滅亡的
公元前187年,古印度滅亡。
滅亡原因:孔雀王朝在阿育王時代發展到全盛時期。他經過多年征戰,使王朝版圖擴展到除印度半島最南端以外的整個南亞次大陸,即包括今天的印度、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國。這個龐大的帝國是依靠軍事征服建立起來的。
因此在阿育王死後不久便陷入分裂。公元前187年,孔雀王朝最後一個國王被推翻。此後,印度半島再也沒有統一過。
擴展資料古代印度是人類文明的發源地之一,在文學、哲學和自然科學等方面對人類文明作出了獨創性的貢獻。在文學方面,創作了不朽的史詩《摩诃婆羅多》和《羅摩衍那》。在哲學方面,創立了“因明學”,相當于今天的邏輯學。
在自然科學方面,最傑出的貢獻是發明了世界通用的計數法,創造了包括“0”在内的10個數字符号。所謂阿拉伯數字實際上起源于印度,隻是通過阿拉伯人傳播到西方而已。公元前6世紀,在古代印度還産生了佛教,後來先後傳入中國,越南,日本,泰國,緬甸等。
印度是一個文化的大熔爐。這個國家獨特的曆史背景使得它包含了從遠古到現代、從西方到東方、從亞洲到歐洲等多種文化潮流。
再加上它是一個由五大民族構成的國家,本身就像一個大大的文化博物館。首都新德裡西岸的孟買是文化的中心,而加爾各答則每天都有關于文化的新聞,多元化的音樂、舞蹈、舞劇和笑劇都令遊人眼花缭亂,樂而忘返。
在喧鬧的大城市生活久了,人們都向往返璞歸真。而印度傳統音樂的基礎正是“自然”。它歌頌人與人之間的關系、人與自然的關系以及人與神之間的關系。
四季的旋律都在傳統曲調“拉格”中得到體現——傳說古人從森林裡小鳥的鳴叫和樹枝燃燒的聲音獲得靈感而創造了第一首“拉格”。至于歌曲的内容,則源于北印度的宗教儀式。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古印度
古埃及和古印度是怎麼消失的為什麼中國朝代更叠不算滅亡
古埃及的文明是如何消失的,這要從著名的亞曆山大大帝說起,他帶領馬其頓的軍隊将埃及滅亡之後,逮捕和殺害了全部的祭司,而普通平民和奴隸根本就不識字也沒有學習的權利,這樣古埃及的文字再也沒有人認識,一直到近代,西方的考古學家破譯了羅塞塔石碑,這才重新誕生一門新的學問"埃及學"。同時,在現在的埃及土地上都使用的是阿拉伯語和英語,根本沒有人使用埃及象形文字。同時當地也沒有人認識象形文字。
那麼印度的文明是如何消失的,從公元前3000年,印度人就發明了印章文字,但後來大部分都失傳了,現在傳承下來的隻有誕生于北方民族入侵時期的阿育王銘文中的一個分支,我們現在把它叫做梵文,也就是現在印度的拼音文字。但是它的使用時間隻有1600年左右,還不到印度文化的一半時間,同時因為産生的較晚,也不是古印度文化的完整體現。所以也可以說古印度文化失傳了。
我們中國文化傳承5000餘年,其中不乏異族侵略,也有漢族政權消亡,但是我們能夠看到無論是蒙古還是女真多為遊牧民族,他們的社會制度、經濟水平、文化素養各方面遠遠比不上漢族。雖然他們能夠在軍事上征服漢族,但是當建立政權後又不得不重新學習漢族文化,并使用漢族的政治文化方式來管理國家,這樣就被漢族文化慢慢地同化,從而不僅沒有消滅漢族文化,還豐富了其内涵。所以隻有先進的文明才能夠滅亡落後文明。而我們漢文化一直在充實和豐富自己,所以能夠源遠流長地流傳下去,而不會随着一兩個政權地消亡而失傳,現代社會,更需要我們努力學習各種先進文化,從而使漢文明更好地流傳下去。
古印度是怎麼滅亡的
孔雀王朝在阿育王時代發展到全盛時期。他經過多年征戰,使王朝版圖擴展到除印度半島最南端以外的整個南亞次大陸,即包括今天的印度、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國。
這個龐大的帝國是依靠軍事征服建立起來的。因此在阿育王死後不久便陷入分裂。公元前187年,孔雀王朝最後一個國王被推翻。此後,印度半島再也沒有統一過。
(公元前200~公元200)孔雀王朝滅亡以後,西北印度不斷有外族入侵。先是中亞的巴克特裡亞——希臘人在公元前2世紀初入侵南亞次大陸的西北部。接着又有安息人、塞種人、大月氏人的入侵。其中最重要的是貴霜帝國在印度的統治。
在丘就卻建國後,國勢日強,侵入印度,滅大夏在印度的殘部。在閻膏珍、迦膩色伽統治時期,繼續入侵印度,從印度西部到恒河流域中部均歸入貴霜帝國的版圖。在迦膩色伽的支持與庇護下,大乘佛教在印度興起。小乘佛教流行于錫蘭、緬甸等地。
擴展資料:笈多王朝
(320~540)笈多王朝崛起于貴霜廢墟。奠基于275年,統治印度北部和西部約120年。王權縮小,官職已經世襲。外貿不斷萎縮。種姓種類和不可接觸者的名目都有所增多。偶像崇拜在寺廟裡日益普遍。
當時文化燦爛,兩大史詩(《羅摩衍那》和《摩诃婆羅多》),迦梨陀娑的《沙恭達羅》劇本和較早的《往世書》均在笈多王朝時編成,此外還編纂了一些法書。在藝術方面,中印度的阿旃陀石窟壁畫豐富多彩,代表這個時期藝術的成就。
參考資料:百度百科-古印度
古印度是什麼時候滅亡的
公元前187年,古印度滅亡。
滅亡原因:
孔雀王朝在阿育王時代發展到全盛時期。他經過多年征戰,使王朝版圖擴展到除印度半島最南端以外的整個南亞次大陸,即包括今天的印度、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國。這個龐大的帝國是依靠軍事征服建立起來的。因此在阿育王死後不久便陷入分裂。公元前187年,孔雀王朝最後一個國王被推翻。此後,印度半島再也沒有統一過。
擴展資料古印度文明起源
史前印度最重要的文化為印度河流域文化和恒河文化。印度河流域文化是青銅時代的文化,存在于公元前3200年~前1750年間,成熟于公元前2200~前2000年。恒河文化昌盛于公元前1800~前600年間,為印度著名的吠陀時代。
古印度曆史發展情況
古代印度的曆史特征在于瓦爾納制的确立及其向種姓制度的轉化,部落社會的同化及其向國家的轉化,授地制的興起及其向封建制的轉化,佛教由盛而衰,以及新婆羅門教的興起及其向印度教的轉化。
參考資料:百度百科-古印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