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錄
網絡詞語怎麼出來的
語言是一種文化,一個民族要有文化前途,靠的是創新.從這個意義上說,新詞語用過了些并不可怕,如果語言僵化,詞彙貧乏,那才是真正的可悲.語彙系統如果隻有基本詞,永遠穩穩當當,語言就沒有生命力可言,因此,在規定一定的規範的同時,要允許歧疑的存在,但更要積極吸收那些脫離當時的規範而能促進語言的豐富和發展的成分.正确看待網絡語言.
随着社會的發展,科技的進步,電腦已不再戴着神秘的面紗,越來越多的人開始與電腦打交道,并且電腦已經成為很多人生活、工作、學習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伴随着一種新生事物的誕生總會産生許多附帶品,九十年代後期,電腦的附帶品網絡便像一場熊熊大火,蔓延了整個地球,似乎網絡無處不在,無處不有.網絡的虛拟性給人們帶來了巨大的自由,因而赢得了無數人的青睐.網絡的發展也産生了它的附帶品——網絡語言.高名凱先生說:“無疑地,在新的社會環境下,新的事物的産生或作為社會現象之一的人的思維活動所形成的概念的産生要求作為交際工具、思維工具的語言有所改變,有所發展.”網絡語言由于它特殊的載體和它的現實虛拟性,使得網絡用語一開始就呈現出一般語言所少有的特殊性和多元性.人們在這個虛拟世界中,除了使用那些規範的詞語之外,還創造了許多隻有經常上網的人才能理解的詞語.
一、網絡語言的成因、構成形式和特征
“如果青蛙隻有一人嘲笑,恐龍的樣子沒人知道,如果面對孤獨隻有煙酒相伴,惟有齊參與,共分享,才能超越12億倍的爽,這就是互聯網的力量.網戀、網聚狼的力量.”這是近來在網上頗為流行的網絡搞笑篇.但是如果你不了解其中的一些“網絡語言”的含義,你恐怕就不明白有什麼搞笑之處.因為在聊天室裡、BBS、OICQ上,大家把“青蛙”比作長得很醜的男人,把“恐龍”比作長得很醜的女人,而把“狼”比作在網上的壞人.諸如此類,在網絡上産生且具有特殊含義的詞彙就是網絡用語.在于根元主編的《中國網絡語言詞典》中,對“網絡語言”提出了如下定義:“‘網語’是互聯網的産物.在網絡日益普及的虛拟空間裡,人們表達思想、情感的方式也應與現實生活中的表達習慣有所不同,于是有的人創造出令人新奇也令人憤怒和不懂的‘網語’.大部分‘網語’是網民為提高輸入速度,對一些漢語和英語詞彙進行改造,對文字、圖片、符号等随意鍊接和鑲嵌.從規範的語言表達方式來看,‘網語’中的漢字、數字、英文字母混雜在一起使用,會出現一些怪字、錯字、别字,完全是病句.但是在網絡中,它卻是深受網民喜愛的正宗語言.”網絡語言的成因一是為了輸入方便,上網是需要花錢的,而上網費是通過單位時間來計算的.如果一個人的打字速度快,那麼無疑在單位時間内輸入的内容也會較多,所以有的人為了提高速度難免會不顧“質量”,在輸入的文字中帶有錯字、别字、怪字等.“在書面上,如果某人辦一個雜志、一個版面,那時叫版主.在網上要講求效率,可能會打錯,上網要花錢,而且你就算有錢,你打得慢一些,對方可能就不搭理你了,所以一打出來,有可能就是‘斑竹’了.用就用着吧,後來一想又有道理,在古代就是竹子流淚,其實斑竹也是很辛苦的,聊天他也得陪着聊,這也是很形象的,挺好的.”(于根元)
網絡語言形成的第二個原因是因為微軟操作系統上多使用智能全拼輸入系統.由于網上會使用五筆打字的人很少,所以大家普遍采用全拼輸入,由于上面的字詞有很多不是按照使用頻率排列的,很多人就沒有耐性保證打字的準确性,所以大量使用同音字代替,直到形成公認的新詞彙.例如剛才提到的“斑竹”,有經驗的人一定知道當你輸入BANZHU時,首先顯示的便是“斑竹”.“這個客觀原因的深層次問題是由于漢字與電腦的瓶頸問題,漢字進入電腦并沒有解決漢語能夠在電腦上暢通無阻的問題.成千上萬的漢字是無法與幾十個字的音素文字相比的.電腦處理外語比處理漢字要快捷的多.因此,網絡上出現五花八門的詞語是目前必然會出現的問題.網絡迫切要求人們設計出更加方便快捷的漢字處理軟件.”
網民的心理也是網絡語言形成的一個原因.運用網絡語言的主體是年輕大學生、中學生、技術人員等,這個群體受過良好的文化教育,他們活潑好奇,充滿了創新意識.網絡語言不僅代表了高效率,而且充滿着一種求新求變、不斷突破陳規的潮流感和前衛感.這種充滿創造、突破傳統的語言自然而然流行于年輕人之間.
網絡語言的構成形式多種多樣,基本上可以概括為以下幾種:
1、語音諧音型.諧音型網絡語言又可以分為數字型諧音和文字型諧音兩
種.
(1)數字型諧音:通常是指根據10個阿拉伯數字的發音,組合成為一系列簡單易記、輸入便捷的字詞.比如:“7758”指“親親我吧”;“886”表示“BYE-BYE喽,再見”;“7456”表示“氣死我了”,這是通過漢字的讀音與數字的讀音相近,由數字的讀音來諧漢字的讀音,來達到意到而速度快的效果.“7758”隻需要敲打四個數字鍵即可完成,而“親親我吧”則需要敲打七到八下才能完成,在效率上遠遠落後于前者.又比如:“9494”表示“就是就是”;“8錯”表示“不錯”;“1314520”表示“一生一世我愛你”;“7456”表示“氣死我了”,這一類諧音并不是通過普通話的讀音來相諧的,而是根據方言來諧音的.在中國很多地方,特别是南方,S和SH是不分的,因此會出現以4諧SHI的現象.
(2)漢字型諧音:這種方式除了出于便捷輸入的考慮外,更多的則具有調侃、幽默的意味.比如:“大蝦”是“大俠”的諧音,指計算機高手;由于一些水平較高的電腦愛好者因長期沉迷于電腦而彎腰駝背,形似大蝦,因而經“大俠”的諧音“大蝦”的出現,憑空多了些诙諧幽默.還比如“闆斧”是“版副”的諧音,“斑竹”“闆豬”是“版主”的諧音.
2、文字轉義型.在網絡上,網民給一些詞語又增加了一些這些詞語本身不
具備的含義,但這些含義與詞語的搭配又是非常形象的.例如“灌水”本指将水倒進或裝進容器中,在網絡上是說在聊天室或BBS上的發言随意寫,是BBS上的常用詞彙;“造磚”指用心寫,指上帖者比較用心寫的東西.一個好的BBS是即要有磚還要有水的.灌水和造磚對于活躍一個BBS各有千秋;“樓上樓下”是BBS上常用的詞語,用來指上面的帖子和下面的帖子.
3、符号象形型.網民們利用鍵盤上的各種符号加以排列組合,造出了許多全新的象形表達方式,或以形會意,或象形隐喻,其表意效果常常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以“笑”作為例子,“:-”這是最普通的、最基本的一張笑臉,“:-D”表示非常高興的張開嘴笑;“:-)”表示微笑“8-)”這是眼鏡一族的專用笑臉;“;-)”指抛媚眼的笑;“1-D”哈哈的笑;“l-P”是捧腹大笑,此類網語還有:用“:-(”表示悲傷難過;“:-!”表示不屑一顧,等等.
4、英漢簡縮型.英漢簡縮型多是英語常用詞的縮寫.使用這種縮語的網民
多少知道一些常用英語.常見的英語縮略語有:AFAIK(as far as I know)據我所知;BTW(By the way)順便問一下;JAM(Just a moment)等一會兒;CU(See you)再見;OIC(Oh,I see)哦,我明白了;R U THERE(Are you there?)你在那裡嗎?英語減縮型可以分成兩種,一種是用每個單詞或詞組的首字母來表示整句話,例如AFAIK、BTW、JAM;另一種是用字母和單詞之間相近的讀音來減縮單詞或詞組,例如CU、OIC、R U THERE,有時這兩種方式會同時使用,例如CUL(See you later)再見.當然也有不少漢語縮略語,例如:“MM”即妹妹;“GG”哥哥;“BB”寶寶.這是利用漢語拼音中的聲母來表示一個詞.詞語簡縮以後,比起規範的漢語或英語其輸入速度肯定是快了很多.
通過對網絡語言的類型的粗略分析,我們不難看出網絡語言與規範語言是有很大區别的.總體看來,網絡語言主要具有以下一些特征:
1、創造性.這一點上文的舉例已經非常鮮明,在介紹符号象形型網絡語言中,關于笑的例子估計讀者已有所體會,對此不必做過多分析.網絡語言中的奇思異想可謂多如牛毛,不勝枚舉.也許網民們覺得網絡是一個虛拟的空間,表達思想、情感的方式與現實生活中人們表達習慣有所不同,于是挖空心思創造出令人感到新奇的網語,大有“語不驚人死不休”的勁頭.
2、方便性.使用上的方便是上述三種類型的網絡語言得以形成并發展的一
個重要原因.其既可以提高交流速度,又可以節省輸入的時間和上網的花費.
3、娛樂性.網民上網的一個重要動機就是“找樂”,而網民在互動過程中形成别具一格的語言無疑增加了交流的樂趣,使上網成了一件輕松而又有趣的事情.反過來,衆多網民在找樂的過程中,又創造了大量新鮮的網語,不斷豐富着網絡語言的詞彙.
4、不規範性.這是前三個特點的必然後果.從規範的漢語表達方式看,網絡語言中漢字、數字、英文字母,以及文本符号混雜使用,怪字、錯字、别字層出不窮,完全是病句.有關專家認為,這種語言随意性太大,不穩定,隻是年輕人時髦的文字遊戲.
5、鍵盤特征性.利用計算機鍵盤上的特殊字符表情達意也是網絡語言的一個特點.這種鍵盤表情符号的曆史可追溯到1986年,日本一位網民在網絡留言的尾端加上了一個“^_^”符号,像一個眯起眼在笑的人臉,至此這一表情開始風靡全球.受此啟發,網民們創造出一系列有鍵盤特點的網絡語言符号.鍵盤符号的運用使得在網絡對話中電腦屏幕上出現了一個個卡通式的形象,不僅更加傳神,同時也體現了網絡傳播“超文本”的特點.
6、主觀性.網絡語言更富于主觀色彩,它無視傳統語法,随心所欲,而且有越來越随意、越來越試圖沖破束縛的傾向.一篇網絡文章中有這樣的句子:“隻有愛上之後,才發現有點雞肋.”“有點雞肋”這種反常搭配善于從常用詞語中翻出新意,是網絡語言經常使用的手法.
7、雜糅化.網絡語言在一定程度上把不同的民族語言雜糅在一起使用,在形式和表情達意上呈現了網絡語言詞彙的創新性、随意性和簡便性.例如:“3Q”(THANK YOU)謝謝;“B4”(BEFORE)之前;“ME 2”(ME TOO)我也是,等等.
8、形象性.我們剛才提到的鍵盤特征性能夠體現網絡語言的形象性,除此之外,網絡語言的形象性還表現在一些形象的網絡語言上.如把網民稱為“網蟲”,于是初級網民是“爬蟲”,高級網民是“飛蟲”,把“這樣子”連為“醬紫”(受到港台腔的影響),既有視覺效果,又隐含了味覺效果.
可以說,網絡語言的這些特征與網民群體的社會學特征是相吻合的.根據以往的調查我們知道,網民中30歲以下的約占80%,大專以上學曆的比例也在80%左右(見《社會》1999年第二期,汪勇剛《誰在網上》).這足以說明網民這個群體的特征:一是年輕化,二是有文化.這些人思想活躍,喜歡新鮮事物,崇尚創新,而且不願意承受現實生活中太多的束縛.另外,他們不僅在上網的時候使用這種語言,甚至在生活中,學習中也開始使用這些語言,特别是學生群體.
二、網絡語言對人的學習、生活的影響
青少年學生是網蟲一族的主要群體,在一些中小學,網絡語言已經成為很多學生的口頭禅,甚至在課堂上也經常聽到學生在使用.網絡語言究竟是新新人類的文字遊戲,還是現代漢語的積極發展?社會各界人士對其有怎樣的态度呢?
1、學生覺得有趣、時尚、方便.
(1)一些學生說,語言的使用本來就應該不拘一格,生動有趣的網絡語言活潑幽默,用起來非常方便也很時髦,很受同學們的歡迎.誰要是在網上一本正經的和别人說話聊天會被人挖苦取笑的.
(2)還有一些學生說,生動有趣的網絡語言其實和相聲、小品一樣,也是語言魅力的體現,很多暢銷的網絡小說如《第一次親密接觸》、《豬八戒日記》裡充斥了“美眉”、“青蛙”這樣的網絡語言,讀起來讓人耳目一新,如果把這些詞換成正統的表達,它的可讀性就差很多.
(3)一個有六年網齡的男生說:“我從高一就開始上QQ聊天,現在每天上網的時間都超過六小時.網絡語言用慣了,生活中還真不好改.”
(4)蘭州某中學的一位初三的學生說,學生之間使用網絡語言感到很親切.老師雖然不贊成學生使用這種語言,但是自己仍然情不自禁的想寫,因為覺得用這種語言寫出來的東西,說出來的話很生動.
(5)蘭州某中學的一位高二的學生說,網絡語言是一種以漢語語系為基礎派生出來的适應高速運轉的社會的一種語言,可以增加交流時的親和力和新鮮感,但如果将其亂用,并脫離網絡這一載體使用,将是對語言文字的亵渎.
(6)蘭州某中學的一位高三的學生說,網絡語言很形象,很方便,而且很多符号在手機上也很适用,這為發短信帶來了很多好處.
2、老師認為網絡語言沖擊語文教學
(1)蘭州市某高級中學的一位語文教師說,因為受到網絡語言的影響,有學生在作文裡會冷不丁地冒出個網絡上的詞語.一些年紀大的老師根本搞不懂是什麼意思.在平時的教學中,我們要求學生寫作文盡量用口語化的語言,可将學生的作文收上來一看,還是有些學生會使用諸如“酷畢”、“卡哇依”之類的詞.他認為,對此若不加以引導,學生極有可能會養成不規範使用語言文字的壞習慣.
(2)蘭州某中學的一位語文老師說,學生面臨考試、升學的壓力,在這樣的現實條件下,如果一味使用網絡語言隻會給自己帶來“不安全因素”.閱卷老師對網絡語言一般都不會買帳,這樣會影響他們的考試分數.
(3)蘭州市某中學語文老師說,我不鼓勵學生用網絡語言寫作文.每次看到學生在作文中使用網絡語言都想去制止,因為它不符合語言規範.有時候,在人物對話中引用符合其身份的網絡語言會給文章增色,這是一種語言活用,但不可濫用.
3、家長認為網絡語言使他們與孩子形成代溝
(1)有位家長說在無意間發現女兒的日記中有這樣的文字:“……沒想到我最要好的朋友竟欺騙我,TMD,7456,我恨不得一腳TST.”這位家長看後不知所雲,直到孩子給她解釋了一番她才明白.她說:“這是什麼話啊,日記本成了密碼本,根本看不明白.看來我和孩子之間已經有了‘網絡溝’.”
(2)家住城關區的小楠在上小學的時候擅長寫作文.入中學後,小楠開始迷上了網絡.近日,老師在一次家長會上說小楠寫的作文她有些看不懂,什麼“PF”、“BT”、“4242”都用進去了.小楠的母親翻開女兒的作文本一看,到處是老師用紅筆寫的圈圈,都是看不懂的網絡語言.
(3)也有家長認為,要讓孩子不受網絡語言的影響,就要讓孩子們遠離網絡.可孩子們都反映,網絡世界豐富多彩,利用網絡可以獲得很多知識,這令家長們左右為難.
4、專家認為寬容比扼殺更重要
(1)有關專家表示,網絡語言也是一種語言實踐,能在學生中間風靡,就說明它是有生命力的.但是,如果用網絡語言寫出來的東西大部分人看不懂,影響了溝通,也就失去了語言的意義.同時,家長和老師應該用寬容和理解的态度看待這一現象.
(2)天津師範大學中文系教授湯吉夫認為,社會發展越快越迅猛,語言就會不斷的被豐富被更新.對于出現的網絡流行語言不能簡單的判斷對錯,它進入人們生活需要一個逐步被接受的過程,因此對網絡語言寬容比扼殺更重要.現在很多老師和家長會擔心作文中大量使用網絡語言會影響孩子的考試成績,這種想法其實是不科學的.在我國大力提倡全面進行素質教育的今天,素質教育取代應試教育是一個必然趨勢,一些有鮮活生命力的語言将不再成為高考作文的禁忌.
(3)廈門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朱冬亮認為,這些年輕人使用的是一種網絡簡約化交流方式,網絡語言是這一群體的特定語言和代碼.家長的擔憂有一定的道理,值得語言學家關注,但目前還不能斷定因為使用網絡語言而使得代溝加深.
(4)南京一位從事語言學教程的王教授說,在語言的長期發展中會出現一些新的詞彙,有一部分有生命力,有一些會被淘汰,這些新出現的網絡詞彙中有些可能成為漢語的新詞彙.網絡語言是年輕人的一種調侃語言,它也有個生命力的問題.對網絡語言要有個去僞存真、去粗取精的過程.對網絡語言的出現不要大驚小怪,不要視為洪水猛獸,應當客觀地來看待網絡語言對學生的影響,不能将網絡語言一棍子打死.網絡語言反映了一定的社會現象,在一定的人群中得到了公認,目前也沒有必要人為地去阻止它.比如說一些大衆俚語、俗話就有很強的生命力,事實證明,這些語言對社會隻有好處而沒有弊端.倘若是些類似江湖黑話等不健康的語言,就應當堅決制止.
三、對網絡語言所持有的态度
對于網絡語言,專家們的态度經曆了一個從不屑一顧到探讨研究的過程.網絡語言詞典的出現使人想到了1958年的文字改革,當時文字改革的主要任務就是:簡化漢字,使它更容易為廣大人民掌握和使用,以便在廣大人民中更多、更好、更快、更省的掃除文盲,普及和提高文化;推廣普通話,以消除方言的隔閡,促進漢語的進一步統一,使我們的語言能夠更好的為我國的社會主義建設服務.而今,白話文又在電腦網絡和多媒體的激勵下,派生出了新穎的網語,它的出現在語言史上具有劃時代的意義.
語言是一種文化,一個民族要有文化前途,靠的是創新.從這個意義上說,新詞語用過了些并不可怕,如果語言僵化,詞彙貧乏,那才是真正的可悲.語彙系統如果隻有基本詞,永遠穩穩當當,語言就沒有生命力可言,因此,在規定一定的規範的同時,要允許歧疑的存在,但更要積極吸收那些脫離當時的規範而能促進語言的豐富和發展的成分.在2001年12月舉行的“全國漢語詞彙規範問題學術探讨會”上,40多位專家學者的共識是:不能用一般詞語規範的特點來要求新詞彙.對待新詞彙要寬容,要有“詞彙保護”意識,也要有“品位”意識和“規範度”意識.具體到“網絡語言”,專家認為網絡詞語是新詞語中的另類,是否現在就去規範,以及如何去規範還有待時日.語言是不斷發展,不斷演變的,魏晉南北朝佛教語言大量被應用在漢語中,五四時期,大量西方語言的進入推動了今天白話文的形成.而網絡語言是電腦是網絡的衍生品,它是科技進步的一種表現,當然其中也有許多不文明的内容,因此我們在使用的過程中應該取其精華,去其糟鉑.網絡興起的時間畢竟還不長,随着時間的推移,符合語言規範的詞語會留下來,而那些不符合規範的則會自然而然的淘汰掉.語言是時代的反映,網絡語言在一定程度上也是當前網絡時代的反映,與現代人的生存方式和思維狀态密切相關.複旦大學的顧曉鳴教授說:“網絡語言及其書寫方式正深刻的影響着當前年輕人的日常生活.本世紀初因廣播電影和近代印刷術等傳媒的普及而産生的白話文是語言史上最具革命性的.現在,在新世紀即将到來之際,白話文又在電腦網絡和多媒體的激勵下,派生出了新穎的‘網語’及‘網話文’,它與新一代青少年的語言緊密相連,将成為新世紀的語言方式.”另外,網絡語言在某些方面也符合漢語和語言發展的規律和趨勢.比如它通過諧音的方式的确使漢語從表形語言向表音語言邁出了一步,通過簡略等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中文在電腦上輸入速度上的一些不足.在日常生活和網絡交流中,使用一些欠規範的但是生動的語言,并無大礙.正如一位作家所說的:“如果一個小學生寫的作文中使用的一些網語同學們都看得懂,而隻有老師看不懂,那大家都知道問題出在了誰的身上.”在語文教學的過程中,老師應該正确引導學生正确規範的使用語言文字,但是并不應該堅決制止學生使用新鮮活潑文明的網語,而是應該使學生明白什麼是規範的用法,在什麼樣的場合使用什麼樣的語言.于根元說:“規範是要推動發展,限制了發展的不是真正意義上的規範”.對待網絡語言我們不應該急着對它進行這樣那樣的規範,更不應該敵對,應該采取一種寬容的态度,在時間中淘金.
古代女人做這種事是因為寂寞
女人天生就有對性的需求,但在中國古代封建社會,女人在性方面受到嚴重的壓抑和剝削。
對于那些在閨閣裡呆了十幾二十年的孤獨女子,喪夫或被丈夫抛棄的寡婦,那些對性有着強烈渴求的古代女子,面對漫漫孤獨夜,她們該何去何從?古代女性孤獨了怎麼辦?
是繼續壓抑還是想辦法釋放身體需求?很多人選擇了後者。我們來看看古代這些饑渴的女人選擇的“釋放”方式。
1.和同樣饑渴的女人搞同性戀。
由于中國古代女性生活的封閉性,女性大多局限于婦婢之間的活動。于是,女同的現象曆代都有,有的是上層社會有精神戀愛的同性戀,比如小姐和丫鬟、閨蜜之間。
比如明代文學家李漁的劇本《憐香伴》,就描寫了一個女性同性戀的故事。這是關于一個年輕的女孩,石雲,誰遇到了一個聰明和美麗的女孩名為玉華。
他們彼此相愛了。石雲答應玉華,她會盡力讓她成為丈夫的妾,這樣他們就可以在一起很長一段時間。後來,她如願以償。
在很多古代小說和史書中,對女同性戀有一種包容甚至欣賞的觀念。人們認為女同性戀是閨房中不可避免的習俗。隻要不違反“男女大防”,女人之間談戀愛是無傷大雅的。
還有,在《紅樓夢》這樣的經典精華裡,有很多關于同性戀的故事。
比如,就像明清時期大男子主義盛行一樣,廣東順德也有很多蠶女不嫁,願做一輩子處女。他們被稱為“老阿姨”,一起住在一個叫“阿姨家”的地方。
傳統上,養絲的地方被視為聖地,男性不得入内,所以“姨媽家”也禁止男性入内。這些蠶女都是結盟的,絕對不會嫁到外面去。他們成為姐妹,像夫妻一樣親密,同甘共苦,一生一世。
2.用假陽具之類的器具手淫。
在古代,女同性戀也有性關系。比如互相安慰,手淫,口交等等。
年有一種“雙頭娼妓”,是一種短棍,邊緣用木頭或象牙制成,用兩根絲帶系住。
一個女人把這種妓女放在自己的陰道裡,用類似男人陰莖的帶子綁在身上,讓另一個女人通過摩擦獲得性滿足,獲得快感。
,還提到了女性用于自慰的性裝置。明代文學家陶在《秘戲圖考》卷十中對壯陽植物和女性生殖器的描述是:“鞑靼地野馬或蛟龍交好,遺精來地。
長久以來,始如筍,儉于上,鱗有筋,形絕陽剛陰,謂之鎖陽。即肉從榮等。或者“妻中奸夫出嫁,得了陽氣,勃然大怒。”挖土、洗地、剝皮、削薄、曬幹、去填藥,比從容容強一百倍。"
當時民間流行一種叫“蓮藕”的自慰工具,價格便宜,用起來很舒服。先将食用蓮藕去皮,然後烘幹成白色圓柱體。因為蓮藕的優點是摩擦後會自然滲出一層粘液,不會損傷女性嬌嫩的下半身,所以很受江戶女性的喜愛。
蓮藕和各種情趣用品在中國或其他國家的曆史上或許都有記載,但說到開放,相信日本是榜上第一。
,描述了女性自慰用的東西——“綿鈴”,即放置在陰道内的一個空心小銀球。
3.用“磨鏡”來緩解自己的性困擾。
古代宮女多以“磨鏡”來解決自己的性孤獨和壓抑,民間也有不少“磨鏡”的女性。最多最高級的是古代尼姑和道姑。
大多數女性自慰是為了安慰對方,但也有一種性行為叫做“磨鏡”,即兩個女性互相摩擦陰蒂和陰唇。
中有這樣一個圖文:“魚躍式。讓兩個女人身體上下傾斜,互相摟抱,以為交接了。當各家各戶和諧自摩擦時,魚嘴就會張開,會以魚唰的形狀遊動”
同性戀女性在劣等妓女中也很受歡迎。“姐妹”生死與共,日夜奮鬥。也許是因為妓女長期從事賣淫活動,對男人的性交已經麻木,精神上渴望同舟共濟的溫柔。
也記載了清末民初上海有一個所謂的“磨鏡黨”,是一個女同團體。本書第38卷《醫心方》,胡雲妓女,姓名不詳,住在公共租界恩慶裡,是上海八怪之一.男人很少,但女人很少。
洪是首席,兩個女人相愛,比男女更親密;不時因嫉妒發生争執,由洪判斷黨員服從命令,不敢違背。
4.與狗和其他野獸性交。
在古代,也有很多女性與猛獸性交的記載。比如《辍耕錄》引用清朝的楚人說“潘玄之妻與狗交媾。漢王廣川與裸宮人交朋友。皇帝在西園弄狗來配人。最好有個帶羊的老婆。沛縣磨女驢。杜修的妻子石雪和她的狗。
宋文帝,孟慧,吳興,和狗做愛。安史殺女與鵝為友。土耳其人和狼交朋友。的女配應和。陝西販夫走妻與馬交朋友。王的妻子和猴子交朋友。"
又說:“臨安有妻有狗。首都有女人,還有驢。一個來自楚國的女人和一隻狐狸交朋友.這世界怎麼了?"
5.性快感不足時選擇虐待。
從古籍和色情小說中,很少記載男性在性交過程中虐待女性。有時會記錄下性交過程中的一些“撕咬”和“扭打”,男女雙方同時有快感。
在中,寫的是男人如何在性交前在女人身上放三根香,一根在她的乳房之間,一根在她的腹部,一根在她的陰阜上,然後點燃。
但這是關于女性是否願意這樣做,它增加了性快感。也許,這就是女性性變态中的受虐狂。但女性對女性實施性侵的例子很多,大多是嫉妒和對對手的報複,以及滿足自己的快感。
據公元《金瓶梅》年的記載,廣屈有兩個最寵愛的妻子和王弟玉。在他生病的時候,有一個叫趙鑫的女孩照顧他,很疼愛他。
從那以後,趙鑫就開始嫉妒其他姬飛。她曾經诽謗和中傷一個叫王慶的姬,說她在畫師面前赤身裸體,用皮鞭抽打王慶,以至于朱姬用燒紅的鐵簽燒她,王慶逃走,跳井自殺。
趙鑫讓人把她拉起來,用木棍捅她的陰道,然後割掉她的鼻子、舌頭和嘴唇,把她的屍體煮熟。趙信先後殺了十幾個女人,還經常暴飲暴食,讓藝妓裸舞,完全是一種變态的虐戀。
清代小說《秘戲圖考》中,也有一個宋夫人發現丈夫在外偷偷養小三的故事。宋夫人帶着仆人去找那姑娘,把她帶回家,叫人把她脫光了衣服,在課堂上露了臉,用鞭子抽打那女人,還剃了她的頭發。宋太太從虐待中感受到了性的滿足。
女性虐戀、虐戀在古籍中相當常見。很多怕老婆的故事,比如《吼河東》,其實都是女性虐戀的表現。
6、采取肛交等非正常性交方式。
古代女性性手段和方式的變态現象,在色情小說中可見一斑。
比如《清稗類鈔》中經常提到女性給男性口交,稱之為“品笛”。還有喜歡肛交和自慰的女性:“本來,一個女人就有問題。每當她性交時,她隻需要教一個男人幹她後院的花,在下面摩擦她的核心,否則,她會問為什麼她不适合。”
“先令女人的馬倒下了,工作被放到了後院的花裡
另外,其他情色小說,比如《洪奶奶與婦女昵》等。經常提到喜歡肛交的女性的例子。
而古代女性的性變态,大多是因為心理異常和環境閉塞。女性對男性或女性的性虐待,大多來源于不寬容,害怕失去自己的性對象。至于肛交等不正常的性方式,也是因為性刺激,獵奇,或者淫蕩變異。
尤其是同性戀,不能不說與中國女性的特殊禁锢和傳統偏見認為男女性交是犯罪行為有很大關系。
男人為什麼老打女人
這世上沒有無緣無故的打,也沒有無緣無故的挨打。
我覺得,打女人大概一般可能也許沒準差不多就這麼幾種原因。
一、SM。
SM意思就是性虐待,說白了是一種性變态。
SM不是洋玩意,在中國也是有傳統的,比如宋,趙德麟《侯鲭錄》:“宣城守呂士隆,好緣微罪杖營妓。後樂籍中得一客娼,名麗華,善歌,有聲于江南,士隆眷之。一日,複欲杖營妓,妓泣訴曰:‘某不敢避杖,但恐新到某人者,不安此耳。’士隆笑而從之。”
如果一個男人要靠對女人的暴虐才能勃起,既可憐又可恨。
如果一個女人碰到這樣一個男人,除了離婚,也就隻能選擇“夜深人靜的時候是屠夫的時候”。具體操作手法詳見台灣女作家李昂的《殺夫》或電影版(身材一流的夏文汐主演,邵氏出品的)。
不過,SM也分施虐狂和受虐狂,如果一個施虐狂的男人碰到和受虐狂的女人,那就象SHE所唱的:
痛快去愛痛快去痛
痛快去悲傷痛快去感動
生命給了什麼我就享受什麼
每顆人間煙火全都不要錯過
痛快去感受
二、女方不孝順。
女方若對公婆不孝順,男方就有了動手的理由,貌似正義凜然。這個也有傳統的,有一個“醉打金枝”的典故。
唐,大将郭子儀的兒子郭暖娶了升平公主為妻,這公主嫁人之後,依舊擺着金枝玉葉的氣派,對公婆頤指氣使,公公婆婆反而要向兒媳婦跪拜,終于,郭暖氣不過,借酒壯膽大打出手,結果打出了一個賢惠媳婦,夫妻雙方感情反而越來越深。
連公主都敢打,這典故确實挺鼓舞士氣的。不過,在我看來,這典故多半是男人意淫出來的。
據我所知,古代驸馬日子并不好過,比如想和媳婦行房,都得給侍侯公主的老媽子上銀子。
就算真有此事,我看也沒有那麼邪呼。升平公主和郭暖結婚的時候,兩人才13歲,可以想象一下,13歲就結婚。初戀時連愛情都不懂,别說性知識了,沒有高質量性生活的滋潤,将軍府也不比皇宮舒服,這公主難免會耍些小脾氣。
“打金枝”是發生在兩人婚後兩年的事情,那時二人不過15歲,兩個孩子之間口角很正常,動動手也難免。即便郭暖打了公主,皇帝怎麼會怪罪孩子呢,加之,郭子儀有保住江山之功。
至于說,升平公主因為這次挨打變得孝順賢惠,純屬一廂情願的推測。
我覺得,
人是慢慢懂事的,逐步成熟起來的。
随着郭暖性經驗的豐富,升平公主逐漸體味到了夫妻生活的妙處;
随着在老郭家的日子漸久,升平公主也明白了要想日子過得舒坦,要學會哄老公公老婆婆高興。女人啊,适應環境的能力最強。
而郭暖逐漸明白了娶了公主意味着什麼,這世上,沒有一個男人會跟榮華富貴過不去,甚至有的男人你讓他賣身,他都願意。
因此,我認為“醉打金枝”這事編成電視劇賺點銀子或許不錯,但是對男人沒有什麼現實的指導意義,如果現在哪位男人以為打了女人,女人就會孝順,簡直是大錯特錯。
女人能對公婆孝順,多半看男人面子,如果男人對女方不錯,對老丈人老丈母娘不錯,正常的女人當然就會投桃報李。男人千萬别指望,結婚之後,女人就會想當然的孝順你爸你媽。
憑什麼要孝順公公婆婆,又不是親爸親媽,正如西方人所說:僅僅是father in law,mother in law,而law這東西多冰冷啊。所以我們想通這一點,就好處理這矛盾了。
夫妻之間孝順各自父母,首先盡量都别依靠對方,自己的爸媽,自己都不上心,還盼着别人想着,那你是假孝順。
其次,要做到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有些男人混社會混江湖,就講究這個,怎麼在外面一套,在家裡又是另外一套呢。
再次,别斤斤計較,你給你媽買了啥東西,也得給我媽買啥,孝順不是買菜,不是讨價還價,重要的是通過孝順的舉動讓雙方老人心理滿意就得了,而不是讓自己滿意,否則就成孝順自己了。
打女人能打出賢妻良母嗎?能打出孝順嗎?
我看不能,你要是男人,打你兩個嘴巴子,你就能孝順老丈人老丈母娘了?
有一種孝順,是我們夢寐以求的,就是女人對公婆發自内心的喜歡和尊重,但是這個能打出來嗎?
喜歡和尊重如果能被打出來的話,我們談戀愛的時候,就别花前月下了,幹脆直接上大刑侍侯吧。
即便把女人打得對公婆唯唯諾諾了,那麼也隻是一時的屈服和妥協,男人的報應遲早會來的。
(男人總有老的一天,打不動的時候,大小便需要女人侍侯,NND,老娘就不給你收拾,憋臭你丫的。)
三、女人有外遇了。
這事的确挺丢人,足可以讓男人達到憤怒的極限。
護着自己的配偶,是動物的本能。看《動物世界》,無論是獅子還是老虎或者豹子等,一旦碰到其他意圖染指配偶的,都變得異常兇猛,甚至因為這個,草食動物麋鹿每年都成了角鬥士。
不過,在動物世界裡,還沒看到因為出牆而撕咬自己配偶的,都是沖入侵的雄性使勁。可是,聰明的人類,進化了的人類,卻把拳頭揮向了女人,
四、言語不合,一時沖動。
男人和女人拌嘴在所難免。
男女人之間不僅可用嘴帶來吻的甜蜜,也能用嘴帶來語言的傷害。
就打嘴仗這件事來說,男人多數處于劣勢。
口角中,女人能用其聯想式、跳躍式的思維,類比、拟人、排比等多種的修辭,以及追憶、倒叙、大段落獨白、蒙太奇閃回、非正常情緒意識流等多種手法,形成了足可以讓男人窒息的打擊,我稱其為語言暴力。因此,一些男人會難以控制自己的情緒,以肢體暴力對抗語言暴力。
這種情況發生的最多,後果很難收拾,女人傷心之餘,往往會想到結束關系,而男人多數是追悔莫及,事後需要用很大的心思和精力來彌合感情。
這樣的情況,聰明的男人其實有兩種選擇。
一是做一隻沉默的羔羊,你說你的,我做我的,左耳朵進,右耳朵出。不表态也是一種态度,自以為占盡道理的女人,往往見此狀會自感心虛,進而偃旗息鼓,免戰高懸。
二是做一貼沉默的膏藥,做虛心狀,假意迎合一番,沒等女人使出必殺技,就腆臉貼将上去,用嘴唇暴力化一場血雨腥風為一段溫玉軟香的豔情.......吵架能比這個更快樂嗎?
五、不打女人打什麼?
這個花花世界裡,有很多的事情等着我們去打,
打電話、
打遊戲、
打麻将、
打撲克、
打籃球、
打台球、
打網球、
打保齡、
打招呼、
打哈欠、
打瞌睡、
打呼噜、
打飽嗝
打飛機、
打豆豆、
打台灣、
打日本、
甚至還可以學學劉翔同學嘗試打破啥世界記錄,
為啥要打自己的女人,不心疼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