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怎麼想出來的酷刑(古代是怎麼刑罰人的視頻)

biang 中華百科 730

本文目錄

  1. 古代處罰犯人的十大酷刑,是由誰提出來的
  2. 古代酷刑淩遲,缢首,烹煮,宮刑等這些都是怎麼樣的
  3. 請問古代淩遲酷刑是什麼樣的刑法
  4. 古代的諸多酷刑,都是哪些官員想出來的

古代處罰犯人的十大酷刑,是由誰提出來的

是朱元璋提出來的。古代的十大酷刑是剝皮,腰斬,車裂,俱五刑,淩遲,缢首,烹煮,宮刑,刖刑,梳洗,在這十大酷刑之中最狠的就是淩遲,其中剝皮這一酷刑的受罰的人就是明朝的将領藍玉,而腰斬的受罰達人就是秦朝時期的李斯左丞相,車裂的受罰的人是秦國時期的商鞅,俱五刑的受罰的人是劉邦的戚夫人,她是劉邦的妾室,淩遲的受罰人是明朝時期的有名将領袁崇煥,缢首的受罰者是南宋時期的嶽飛,烹煮的受罰者就是大商的伯邑考,宮刑的受罰者是司馬遷,刖刑的受罰者是戰國時期的孫膑,梳洗的受罰者是唐朝的恒彥範。

古代的十大酷刑,每一個酷刑都是特别折磨人的存在,讓人聽到都很怕。這些酷刑的存在都是不正常的存在,而發明這些酷刑的人也都是心狠手辣,這麼多的酷刑,無論是哪一個單獨拿出來都是讓人聽而生畏,剝皮這一酷刑的名字與刑罰很貼合,就是剝掉犯人的皮,腰斬就是用特别重的大斧頭将犯人從腰中間斬斷。

車裂這個刑罰還有一個很形象的詞語,就是五馬分屍。五馬分屍就是用五匹馬拉扯犯人的頭和四肢,俱五刑一聽并不能理解是什麼意思,換個成語就是大卸八塊,就把犯人砍成多塊,而淩遲在電視劇中我們都聽的很多,但是并沒有真正見到過是什麼樣子的,其實淩遲用一個成語就是千刀萬剮。

缢首就是将犯人綁了,用弓套套在犯人脖子上,也就是窒息而死。說到伯邑考我們都知道伯邑考被做成了丸子,而伯邑考受的刑罰就是烹煮,而宮刑就是所謂的閹割刑罰,刖刑就是将犯人膝蓋一下部分砍掉,梳洗這個刑罰聽着像是女子們梳頭發的感覺,而事實上是用鐵梳子在犯人身上梳。古代這十大酷刑每一個都是特别殘忍的。

古代酷刑淩遲,缢首,烹煮,宮刑等這些都是怎麼樣的

剝皮:剝皮,這兩個字一聽就叫人毛骨悚然,其殘酷程度并不亞于淩遲。這種刑罰不在官方規定的死刑處死方式之列。但在曆史上确實被多次使用過,并見諸史籍記載。剝的時候由脊椎下刀,一刀把背部皮膚分成兩半,慢慢用刀分開皮膚跟肌肉,像蝴蝶展翅一樣的撕開來。最難的是胖子,因為皮膚和肌肉之間還有一堆脂肪,不好分開。另外還有一種剝法,不知道可信度多少。方法是把人埋在土裡,隻露出一顆腦袋,在頭頂用刀割個十字,把頭皮拉開以後,向裡面灌水銀下去。由于水銀比重很重,會把肌肉跟皮膚拉扯開來,埋在土裡的人會痛得不停扭動,又無法掙脫,最後身體會從從肛門“光溜溜”的跳出來,隻剩下一張皮留在土裡……皮剝下來之後制成兩面鼓,挂在衙門口,以昭炯戒。最早的剝皮是死後才剝,後來發展成活剝;

腰斬:就是避免死後身首異處而從腰部斬下,漢景帝就腰斬了他的老師——晁錯;

車裂:就是我們說的五馬分屍,用五輛馬車拴住人的頭,兩手,兩腳,向五個方向直接把人體肢解,秦始皇對嫪毐的處決就是車裂;

俱五刑:把砍頭、刖、割手、挖眼、割耳和一,即「大卸八塊」,通常是把人殺死以後,才把人的頭、手腳剁下來,再把軀幹剁成三塊。漢高祖死後,呂後把他的寵妾如意夫人抓來,剁去手腳,割掉鼻子耳朵舌頭,眼睛挖出,丢在豬圈裡喂養,取名「人彘」。結果呂後自己的兒子看到,被吓的大病一場。

淩遲:官方名字--寸磔,磔刑,就是我們說的千刀萬剮,明末崇祯時期,傑出的軍事家袁崇煥就是被淩遲1000多刀處死;

缢首:在國外,絞刑是普遍使用的刑罰。中國人的絞刑是用弓弦缢殺……就是把弓套在受刑人脖子上,弓弦朝前,行刑人在後面開始旋轉那張弓,弓越轉越緊,受刑人的氣就越來越少,最後終于斷氣……嶽飛父子就是這樣死在風波亭,(因為他是功臣,不能斬首,要留全屍)而明末流亡的桂王也是這樣給吳三桂親手缢殺……

烹煮:烹人之刑,都是用水煮,這符合“烹”字的本義,《釋名》早有“煮之于镬曰烹”的注解。但是,曆史上也有用油炸人的酷刑,這也叫烹,或者叫油烹。南朝梁時,侯景亡命東魏,後來又南奔,高澄命令部下抓到他的妻子,先剝下面皮,然後又用大镬盛油把他們煎死。清末學者俞樾講過一個故事,說四川巴縣有一名武生,自恃拳勇,武斷鄉曲,有一天他做夢被閻王抓去,讓他受地獄裡的種種酷刑,其中就有油炸。俞樾寫道:“(冥王)乃命獄卒,以鐵叉叉入油镬中,頃刻肌膚糜爛,髒肺焦灼,苦不可言。”這雖然是夢境,卻能反映出用油烹人的那種慘狀。現實中确有這樣的事例。明初燕王朱棣發動靖難之役,占領南京,大肆殺戮建文朝臣,其中将兵部尚書鐵铉割鼻之後處死,仍不解恨,又命令把鐵铉的屍體投入大鍋中,讓武士用鐵叉翻轉鐵铉使他面朝朱棣,以示謝罪之意,但怎麼也不能把他翻轉過來,正在搗騰時,突然鐵铉屍體爆裂,滾熱的油四處飛濺,武士們慌忙散開,這才作罷。鐵铉的屍體也在頃刻之間焦黑如炭了。

宮刑:就是閹割,司馬遷就是被漢武帝處以宮刑。在獄中受辱寫《史記》。在給任安的《報任安書》中說道受辱分十等,最下腐刑極矣。

其他的太多了。。。。。

請問古代淩遲酷刑是什麼樣的刑法

與其他死刑一樣,部分犯人會在被送往刑場前,先遊街示衆。到了刑場,會把犯人捆綁在刑場上,通常是一條柱子上。與其他古代死刑酷刑一樣,大部分的淩遲行刑容許百姓圍觀,有時甚至可以站得非常接近受刑者。有部分百姓更以看人受淩遲為樂。

部分受刑者,不論男性或女性會被脫下全身衣服,讓其全身,包括性器官暴露于群衆目前。隻有小部分受刑者可以保留一些衣物掩蓋重要部位。這做法的其中一個目的,是對受刑者的一種淩辱。

行刑時,施刑者多以漁網網住受刑者,再順着魚網輪廓,以小刀把受刑者身上的皮肉逐塊割下。受刑的刀數不是一個固定的數目,因受刑者而異也因朝代而異。宋朝時隻割八刀至一百二十刀。割之前會先打斷犯人四肢,防止其反抗,之後再割咽喉,防止其痛苦吼叫。

到了明朝時往往超過千刀,甚至達三千刀之說。王明德說:“淩遲者,其法乃寸而磔之,必至體無餘脔,然後為之割其勢,女則幽其閉,出其髒腑,以畢其命,支分節解,菹其骨而後已。”,“千刀萬剮”至此名實相符。

鄧之誠《骨董續記》卷二“寸磔”條有雲:“世俗言明代寸磔之刑,劉瑾四千二百刀,鄭鄤三千六百刀。李慈銘日記亦言之。”但據記載劉瑾實際上共被割了三千多刀,本計劃3357刀分三日割完,第一天357刀,割10刀休息一下,待劉瑾蘇醒後再割,但割到第二天劉瑾已一命嗚呼。

倘若割多或割少了刀數、或者死囚的斷氣時間不當,劊子手都可能會受罰。理論上淩遲要割至最後一刀時,犯人剛好斷氣;但亦有傳說家屬有時可以買通劊子手,一刀就把心髒刺破,提早結束犯人的生命以減少痛楚。

下刀次序亦有一定的限制:若果是女性犯人,先從乳頭開始,再把雙乳割下,然後才割胸肌,接着割生殖器;如果是男性犯人,割完胸肌,會接着割生殖器;然後輪到大腿、雙臂、腹肌、臀部。最後割耳、鼻、眼、唇。

下刀的時候助手負責報告刀數,割下來的皮肉,放在桌上排列出來等待驗查;但亦有丢到地上,甚至是賣給旁觀的群衆。明武宗的宦官劉瑾,受刑後割下的皮肉,便被以一文錢的價錢賣給圍觀的民衆。到了清末,殘肢會被放進一個籃内示衆。有時淩遲以後會再以利刃枭首,用巨斧锉屍。

後期,部分受刑者會先被施以鴉片,以保受刑者的清醒,延長其痛苦。清末則有“八刀刑”之方法,下面所提及的符珠哩的受刑便屬這方法。

這個方法的所有動作均由左邊部位開始,之後才割右邊相應部位。首先先割胸口,之後割肱二頭肌,接下來則是大腿,再之後是割手臂至手肘,之後則是割小腿,最後一刀是枭首。頭顱會被吊起,和放在籃内的殘肢一起示衆。

擴展資料:

現代記錄

1910年後,中國淩遲犯人的消息開始在歐洲聲名大噪,因為1904、1905年法國士兵所拍攝的照片,當時藉由明信片形式編輯成冊,開始大肆風行。1905年4月中國宣告廢除淩遲。

“淩遲”,在法國被視為“中國酷刑”的極緻代表,引發無數的作家和藝術家的靈感,甚至一直延續到1960年喬治·巴岱耶的照片集發行出版,這些照片後來曾被陳界仁重新繪制。這些圖像象征着中國及其曆史、文明,類似的風格至今仍然持續影響着西方人。

19世紀末,法國公使馬蒂尼翁博士在華親眼目睹中國淩遲刑,寫道:“按照習慣,首先是剜除雙乳及胸部的肌肉,然後是雙臂外側和臂部前側的肌肉,然後依次剔除身體其餘部分的肌肉。血淋淋的肌肉堆在專門用于此刑的柳條籃裡。幾個小時以後犯人死去時,他已經關節離斷。”

20世紀初,亨利·諾曼,德國犯罪學家羅伯特·亨德爾(1926年)都目擊并描述過中國淩遲行刑的場面。

參考資料:百度百科-淩遲

古代的諸多酷刑,都是哪些官員想出來的

酷刑,即殘酷的刑罰。酷,意為殘忍、暴虐到極點。酷刑一詞來源于拉丁文中的torquere,起初其隻用于對付奴隸,随後擴展到成為帝國專制的工具。弑君的罪犯、巫師和說謊者,都将受到最嚴苛的對待。于是酷刑就演變成了一種完完全全的司法工具。在羅馬的法典中,口供是量刑定罪的必要依據。因此,為了撬開囚犯們頑固的嘴,各種逼供手段,即酷刑就應運而生。而中國古代的諸多酷刑,都是哪些官員想出來的呢?

酷刑之一的炮烙之刑。其為用銅柱子為主體,在其上塗上油,再用火燒之,讓柱子變得通體火熱。之後把受刑之人綁在柱子上,使他們被燙的冒煙,直到死亡為止。炮烙之刑如果用在身着囚服的犯人身上,衣服的布料則會嵌進自身的皮肉之中。如果是赤裸之人,最輕其也會皮開肉綻,留下一生的疤痕。因此,但凡承受炮烙之刑的犯人,輕者會昏厥,重者則會死亡,是一種極其殘忍的酷刑。其發明者則為帝辛。帝辛(約公元前1105年——公元前1046年),子姓,名受,沫邑(今河南淇縣)人,商朝末代君主,帝乙少子,世稱殷纣王、商纣王。其沉湎酒色、窮兵黩武、重刑厚斂、拒谏飾非,是一位典型的暴君。故其典故有炮烙之刑、酒池肉林等。

酷刑之二的人彘。彘,即豬。其為把人的四肢剁掉,挖出眼睛,用銅注入耳朵,使其失聰。再用暗藥灌進喉嚨,割去舌頭,破壞聲帶,使其不能言語,然後再将其扔進廁所,任其痛苦地死去。其發明者則為呂太後。呂太後,即呂雉(公元前241年——公元前180年),字娥姁,通稱呂後、呂太後等。砀郡單父縣(今山東菏澤市單縣)人。其為漢高祖劉邦的皇後。劉邦死後,呂後怨恨戚夫人劉如意母子,便欲對兩人進行加害。漢惠帝元年(前194年)十二月,呂後将劉如意毒死。接着,呂後開始對已貶為奴的戚夫人下手。其下令将戚夫人剁去四肢、剜去雙眼、割其舌并将熏啞戳聾,做成了人彘置于廁中。因此酷刑人彘的發明者為呂太後。

總的說,中國古代的諸多酷刑,其中的炮烙之刑的發明者為商纣王帝辛,人彘的發明者為呂太後呂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