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錄
關羽真人屍骨複原圖片
關羽真人屍骨複原圖片
關羽真人屍骨複原圖片,一部《三國演義》,就是一部英雄史詩,也是我國的四大名著之一,在當時的三國是一個亂世,但也正是亂世出英雄,出來了很多的大将和枭雄。以下分享關羽真人屍骨複原圖片。
關羽真人屍骨複原圖片1關羽出土後的死屍照片
據說,青龍偃月刀是關羽最喜歡的武器,它是偃月刀的一種,據說這刀剛開始流行的時候,是從宋朝開始的,當時這把刀的作用就隻是為了聯系臂力,但是後來慢慢的開始變成了武器,還是關羽的最愛。
在中國小說《三國演義》中,青龍偃月刀為關羽所使用的兵器,書中描述青龍偃月刀重八十二斤,又名冷豔鋸,關羽用其斬殺了不少武将,所以後世也稱青龍偃月刀為關刀。
在關羽被殺後,青龍偃月刀被東吳将領潘璋奪走。後來,關羽的兒子關興殺潘璋為父報仇,奪回青龍偃月刀。因此,關羽和青龍偃月刀被互相視為象征。
傳說在兩座關于墓中都有一名年輕貌美的女子,大約是怕關羽寂寞給他配的陰婚。陽城墓中女子身份已經不可考證,但當陽墓中的年輕女子被懷疑是貂蟬。
關羽是愛美人的代表,據說關羽對美人很有自己的一套,據說當年有人将貂蟬送給了關羽,當時關羽百般哄她都沒有得到她,最後關羽“月下斬貂蟬”一代美人就這麼凋零了,專家懷疑墓中的女屍是貂蟬。
關羽曆來被國人所推崇,尤其是關羽手中的那柄青龍偃月刀,更是被傳為神奇,早先有傳聞稱在探索關羽墓的時候出土了青龍偃月刀,其實這是一個虛假新聞,在曆史考察後我們發現,關羽的兵器,其實并不是青龍偃月刀
早先,有人傳言關羽墓出土了青龍偃月刀,引起國内網友轟動,不過事實證明,這個消息是假的,關羽墓裡根本沒有青龍偃月刀,而且,考古人員和一些古學專家也明确的表示,這是一個不可能的事情,因為在真正的曆史中,關羽所用的,并非是青龍偃月刀。
根據考古研究發現,其實偃月刀到宋代才出現,也叫“掩月刀”,偃月,即半月的意思。宋代《武經總要》中就有這種刀的繪圖。這種寬刃大刀的制造工藝在三國時還不成熟,很難造出。
三國時的刀為窄而直的刀,長度在1米左右,東吳的刀長60多厘米,蜀國的刀則長1.2米以上,有堅厚的刀背和單側刃,不再有銳利尖鋒,而且一般都有環首,環首上的`布條纏在手腕上,可以防止格殺時刀從手中脫落。
宋代的長柄大刀形制多樣,有掉刀、屈刀、筆刀、眉尖刀、戟刀、偃月刀等五花八門的名稱和樣式。
關羽的三個墓分别在什麼地方?
關羽退走麥城後,為孫權部将潘璋、呂蒙殺害。孫權将關羽首級獻給當時在洛陽的曹操,曹操敬重關羽忠義,刻沉香木續為軀,以王侯之禮厚葬關羽于洛陽。在洛陽,葬關羽首級之冢稱為關林,中國古代隻有聖人的葬地才能稱為“林”,如孔林、孟林等。洛陽關林占地130餘畝,位于洛陽市南7公裡,是我國唯一的冢、廟、林三祀合一的古代建築群。
此外,在湖北當陽,有葬關羽身軀之冢,稱為陵,而古代帝王墓才能稱為陵。山西解縣修建了葬其魂之冢,在四川成都也修建了葬其衣冠之冢。首、身、魂、衣冠冢俱全,在中國墓葬史上實屬罕見。
關陵,坐落在當陽城西2.5公裡處。陵廟坐西朝東,面臨沮水,與景山遙遙相望。宋代以前,關羽古墓隻是一座林木掩隐的土丘,南宋淳熙十五年(公元1188年),襄陽太守王铢對關羽墓培土加封,并“始建祭亭,環以垣牆,樹以松柏”。元代至元十二年(公元1275年),玉泉寺主持僧慧珍,派僧人到關羽墓地,修葺山門,看管陵墓。
明成化三年(公元1467年),當陽知縣黃恕上書朝廷,請為關羽墓地建廟。得憲宗恩準,才大興土木,形成廟院,建築群體落成于明嘉靖十五年,目前占地達98畝。
那麼既然關于用的不是青龍偃月刀,那麼關羽用的是什麼兵器呢?回答是:槍或者矛。
專家介紹,掩月刀一類的長杆大刀需要雙手握持劈砍,是典型的步戰兵刃。從尚存的宋、明掩月刀實物來看,其杆、刃總長在250厘米左右,這個長度顯然不适合馬戰。關羽生活的年代馬镫隻有單側且僅為上馬器具,完全不能起到騎乘後協助平衡的作用。如果放棄持缰雙手握刀,穩坐就成了個大問題,在急速奔跑中很可能會墜馬,還何談持刀殺敵!
那麼關羽的兵刃到底是什麼呢?《三國志·蜀書六·關張馬黃趙》載:“羽望見(顔)良麾蓋,策馬刺良于萬衆之中,斬其首還,紹諸将莫能當者。”
作者陳壽在這段文字中用了兩個重要的字“刺”和“斬”。“刺”表明關羽第一個動作是直線形進攻,其兵器鋒刃穿刺進入顔良的軀體,導緻其落馬,能完成這種進攻動作最合理的兵刃是直兵或刺兵。三國年間的馬上長杆直兵或刺兵主要有矛、矟和少量的铍、铩,所以基本可以确定,關羽擊殺顔良的兵器是矛或矟!
關羽顯靈鎮日寇
在當地,還流傳着一則“關公顯神威,吓死小日寇”的故事。1937年12月,日軍經安徽宣城水陽鎮侵入高淳,瘋狂燒殺掠搶,使小城陷入腥風血雨之中。某日,日軍一少佐率隊砸開關王廟大門,沖進大殿,哄搶了供桌上的銀燭台、銅香爐等祭器。
一個小鬼子爬上神座,想扯下關羽塑像盔甲上的貼金飾片,手剛搭上神像膝蓋,原本坐着的關公像突然站立起來,兩眼怒視、炯炯有神,又煙塵飛揚、呼呼作響。小鬼子吓得兩腿一軟,仰面跌下,後腦砸在殿柱石墩上,腦漿迸出,當即斃命。
原來這座關公神像是民國初年高淳著名木匠李先春,用沉香木雕刻而成。關節伸曲,活動自如。還有,廟裡多年香火,神像積滿塵埃,故煙塵飛揚有聲。關羽顯靈吓死鬼子的故事也在當地傳為趣話。
此人曾活捉關羽,去世1700多年後,墓中出土一件文物轟動日本
多人對于三國那段曆史的了解,主要來源于小說《三國演義》,而《三國演義》中關于蜀魏兩國的描寫相對較多,關于吳國的描寫則比較少。
今天要說的這件事,就與一位吳國名将有關,他便是朱然。
朱然,今浙江安吉人。東吳時期,朱然屢立戰功,深受孫權的信任。在呂蒙死後,朱然代替呂蒙鎮守江陵,是東吳的重要将領。朱然做過最有名的事,應該就是與潘璋擒殺關羽了,“從讨關羽,别與潘璋到臨沮禽羽”(《三國志·吳書·朱然傳》)。可能正是因為這個原因,後世非常崇拜關羽,對朱然卻不以為然,所以朱然這個人在曆史上有些默默無聞。
249年,朱然病死,享年68歲。孫權“素服舉哀,為之感恸”,将這位功臣予以厚葬。可是誰也沒有想到,1700多年後,朱然的墳墓會重見天日。而且墓中出土的一件文物,更是轟動了日本。
1984年6月,在安徽馬鞍山市雨山區的安民村發現了一座古代墓葬,經過對墓葬的考古發掘,最終确認墓主為三國時的東吳名将朱然。朱然墓是一座規格較高的大墓,雖然早年已經遭到盜掘,但是仍然出土了珍貴文物140多件,其中大部分是漆木器。
墓中最讓人吃驚的一件文物,是一雙漆木屐。這雙漆木屐雖然有些風化,但是仍可看出式樣,與現今的木屐大緻相同。
衆所周知,日本人對木屐情有獨鐘,并聲稱木屐是他們發明的。
其實,我們中國的很多古代文獻中都記載過木屐,比如《後漢書·五行志》記載“延熹中,京師長者皆着木屐。婦女始嫁至,作漆畫屐,五彩為系”,可是卻一直苦于沒有實物證明。而這雙1700多年前的漆木屐,則以實物證明了被日本視為國粹的木屐,本來就是源自中國的。
因此,日本人對于這雙漆木屐的發現,既感到很尴尬,又産生了濃厚的興趣。
1987年,日本國家電視台先後兩次來到朱然墓園拍攝大型紀錄片,部分出土文物還應邀赴日本進行了巡展,其中最重要的就是這雙漆木屐,在日本國内引起了不小的轟動。
如今這雙漆木屐收藏于馬鞍山市博物館,因其獨特的曆史、文化價值,2002年時成為了中國首批禁止出境展覽文物。
關羽真人屍骨複原圖片2關羽屍身葬于哪裡(關羽墓出土後屍骨照片)
關羽是三國時期蜀漢的“五虎上将”之一,不過自關羽敗走麥城之後就被東吳的大軍給殺害,盡管如此,在很多人的心目中關羽的地位依舊是很有英雄氣概的,尤其是在關羽死後,東吳的孫權和魏國的一代奸雄曹操都擔心死後關羽會來尋仇于是紛紛厚葬關羽,而關羽墓室被發現之後,卻在墓室中驚現兩具詭秘女屍。
這不禁使人産生疑惑,為什麼關羽的墓室中會有兩具女屍?專家自發現之後其實以為這兩具屍體一男一女,其中一具屍體保存較為完整性别也比較明顯,而另一具女屍則連性别也難以辨認。這也使人開始好奇這兩具女屍的身份到底是哪位。
首先這關羽的墓重要分為兩部分,因為關羽被殺之後,孫權割下關羽的頭顱獻給一代奸雄曹操,以防報複他将關羽的身軀厚葬,而一代奸雄曹操當然也效仿孫權将其頭顱厚葬。不知不覺關羽就有兩個墓。在這兩個墓室中都有一名年輕貌美的女子,有人說是為了排解關羽的寂寞而挑了兩個美女陪葬。
除了這個傳說之外,能夠知道女屍身份的就是關羽貂蟬這一說法。很多人都知道呂布死後貂蟬被送給了關羽,貂蟬向關羽哭訴說出了自己的悲慘遭遇,關羽為了讓她證明自己于是讓她自盡,貂蟬含淚自盡之後便陪葬在關羽的墓室之中。
也就是說本來這個詭秘女屍的其中一個身份就是貂蟬,至于這具屍體到底是不是關羽月下斬殺的這個人我們已經不得而知,自這件事之後貂蟬就消失在人們的視野之中,無人知曉蹤迹,所以說即使有人說墓室中有一具是貂蟬的屍體也會有人信,那麼你信不信呢?
關羽真人屍骨複原圖片3一、關羽出土陪葬的兩個女性到底是誰
關羽是古代十大戰神之一,他得墓地也是很出名得。如果挖掘關羽墳墓可以發現很多特别得,首先兩個女的屍體,第一個毋庸置疑就是關羽的妻子關夫人,關夫人曹月娥和關羽兩個人感情一直很好,關羽演對自己的老婆很專心,這兩個人死後合葬在一起是很正常的現象,但是關羽的墓中還出現另一個女人的屍體就不正常了。
很多人推測關羽陵墓中另一個人的屍體是貂蟬,原因是,呂布在白門樓被斬後,貂蟬流落到了曹操的手中,曹操想借助貂蟬對關羽實施美人計,其實就是降解貂蟬的美色打敗關羽。
因此,貂蟬就順理成章地變成了關羽的小妾,其實這種推測是很不準确的,許多人都深知關羽的品性為人,關羽是不可能背叛自己的主公,背叛自己的妻子的,怎麼可能讓貂蟬變成了自己的小妾,在死後還與貂蟬合葬,這是一個不負責任的說法,所以關羽陵墓中的另一座女屍是誰,人們不得而知。
二、關羽古屍出土發現的武器
在《三國演義》中記載關羽使用的是青龍偃月刀。據說,在關羽的陵墓中也挖出了青龍偃月刀,經曆了幾千年風霜洗禮的青龍偃月刀,依舊充滿着殺氣,給人一種敬畏凝重的感覺。
古書上記載,青龍偃月刀重量達到了82斤,一個重達82斤的鐵物,關羽還能夠運用自如在戰場上骁勇殺敵,可見關羽武力的高強,關于高強的武力,正直的人品,幫助劉備戎馬一生,盡忠盡力地輔佐劉備為蜀國的建立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夏姬古屍容貌複原圖,為什麼容顔不老
說到夏姬,大家應該都比較熟悉了,她可是春秋時期公認的四大美女之一,而且是屬于那種妖淫成性的,各種和諸侯,大夫通奸。這樣的女人确實是一個禍害啊,但是相貌好!那麼曆史上這個夏姬到底是張什麼樣呢?關于她的古屍容貌複原是什麼樣的呢?她為什麼容顔不老呢?下面就和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1、夏姬古屍容貌複原圖
春秋時期的第一豔婦,當數夏姬。夏姬自幼生得杏臉桃腮,蛾眉鳳眼。長大後更是體若春柳,步出蓮花,具骊姬、息妫之美貌,更兼妲己、褒姒之狐媚,人稱一代妖姬。史書上說公侯争之,莫不迷惑失意。她曾三為王後,七為夫人。可謂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首先,作為一個稱職的紅顔禍水,長得好看那是最基本要具備的素質。毫無疑問,她是擁有的,而且還是登峰造極的那種地步,甚至人家都五十歲了,面容還是長得和十六七歲的小姑娘一樣。當然了,這保養的秘方還是要從她年少時期說起。她本來是個公主,從生下來家裡就有礦的那種。但是她也是作的一把好死,還沒等嫁人呢就和自己的哥哥在一起了,這事兒還沒等解決呢,哥哥就撒手人寰了。
她父親看着這姑娘是越來越大了,也越來越好看,得嫁人啊!于是,千裡迢迢把她給嫁到了陳國。毫不意外,這個倒黴丈夫也死了,然後,這就像是個死亡日記一樣,凡是和她在一起的男人,基本上就沒有能安享晚年的,不是逃亡了,就是被殺了,最後留下了她自己在這個孤獨的人世間。這些男人加起來,她一共是當了六回寡婦。
2、夏姬為什麼容顔不老
傳說夏姬會采補術和永保處女之身的内視法。這些方法可以使人童顔不改,青春常在,不論歲月怎麼增加,她都照樣美麗窈窕,妩媚動人。凡與她發生關系的男人都當她是處女,隻是,凡與她發生過關系的男人都不長壽,原因是她的采陽補陰青春不老術損傷了男人,使他們體衰而亡。可盡管如此,一些男人仍貪戀她的美色和不同一般的妙處,紛紛與她往來,因而發生多起争風吃醋殺人的事件。夏姬一生,與陳靈公等三個國君有不正當關系,故稱三代王後;她先後嫁了七次,又稱七為夫人;有九個丈夫死于她的采補之術,又稱九為寡婦。
傳說依然是傳說。
有生必有死,如果成長必然衰老。
3、夏姬是紅顔禍水嗎
夏姬是曆史上最妖豔魅惑的一位美女,她将女人的性感和妩媚發揮到了極緻,她對男女歡愛的事情又非常的有研究,所以當時很多的男人對夏姬都是愛到不能自拔,都想要和夏姬春風一度,而夏姬也是個來者不拒的人,她先後嫁過多次,男人為了她都争風吃醋,甚至有兩個國家都是為了夏姬而毀滅的。夏姬是個當仁不讓的紅顔禍水。
甄宓古屍容貌複原圖 甄宓是誰的妻子
甄宓古屍容貌複原圖
大家對古代美女到底長什麼樣永遠都有好奇之心,網上很多曆史愛好者描繪出衆多甄宓古屍容貌複原圖,事實上都是人們的想象。并沒有什麼古屍容貌複原圖出現,現在網上能看到的隻能叫做是容貌想象圖罷了。
甄宓是誰的妻子?
衆所周知,曹丕的弟弟叫曹植,但很少有人知道曹丕老婆叫甄宓。
甄宓妃,世稱甄洛、甄姬,女,漢族,公元182年12月18日生,河北無極人。甄宓妃是中國曆史上有名的才女,她九歲就能識文斷字,聰明絕頂,過目不忘,有《甄皇後詩選》存世。甄宓妃還是三國時代著名的美女,她的美貌讓、曹丕、曹植父子三人為之傾倒,留下了正史和演繹的許多故事。甄宓妃更是一位中國傳說中的仙女,曹植因她而寫下千古名篇《感甄賦》,後改名為《洛神賦》,甄宓妃在此篇中飄忽若神,淩波微步,讓人遺情想象,思緒綿綿。
甄宓原是袁紹的兒媳婦。官渡之戰後,曹操早就聽聞甄宓的美麗,并在戰後派重兵包圍府邸。但曹丕卻喝退士兵,進入帶走甄宓,并護其安全。戰後,向曹操請求迎娶,曹操見後,不好與其子争妻,便順水推舟送給曹丕。甄宓是位賢淑的女人,從不和曹丕争執,并對其妻妾以禮相待。
三國是一個男性英雄的世界,從攻城拔寨的體力活,到運籌帷幄的腦力活,都是男性們在操作。在這幅宏偉絢爛的時代畫卷旁邊,會有一些無足輕重的花邊、流蘇,那就是女性們擔當的角色。這些女性沒有為曆史建功立業、出謀劃策,卻那麼龐大而真實地存在着。就拿曹操家的媳婦們來說吧,《三國志》給曹家的媳婦蓋上幸福的棺材蓋,說曹家的媳婦們很幸福很經典,她們的風範“于斯為美”,是值得學習的榜樣,“足以為百王之規典”。總之,曹家媳婦的幸福是一種不能說的秘密。其實,嫁入曹家的女人,真不容易,她們在三國男人們的萬丈雄心之外經曆着非同一般的人生和步步驚心的“僞幸福生活”。
甄宓是怎麼死的?
甄宓,在三國女性當中是個人物。甄宓一生和曹氏三個男人密切相關,甚至有人認為曹操父子三人都鐘情于甄宓,曹植的《洛神賦》更是把曹植想吃葡萄但又吃不到葡萄的苦悶抒發的淋漓盡緻。而在甄宓傳奇的一生中,最具有悲劇色彩的就是甄宓的死了。在曹丕登基的第二年,曹丕下令賜死甄宓,并且用糠塞住嘴巴,讓甄宓披散頭發蒙住臉,好讓甄宓做鬼之後也沒臉見人,見人也不能分辯自己的冤屈。
甄宓從23歲跟随曹丕,到39歲去世,兩人做了前後十六年的夫妻,可最後關系竟然如此惡劣!想當年曹丕初見甄宓,是多麼激動,堂堂曹操的大公子竟然為甄宓把門,保護甄宓家人的安危。人們都說人死燈滅恩怨兩清,可是曹丕折磨甄宓連死都不讓她安生。那麼,究竟是誰害的一代美人甄宓如此不堪呢?在《三國志》的記載中,造成甄宓不幸的主要原因是曹丕的另一個女人郭女王。郭女王這個人非常有心計,在曹丕争奪魏王世子中出謀劃策,讓曹丕刮目相看。
曹***後,曹丕即位為魏王,就封郭女王為夫人。郭女王要更上一層樓的話,就必須搬掉前面的絆腳石、當時的魏王王妃甄宓。郭女王耍了不少手段,讓曹丕更加厭惡甄宓,而甄宓也經常發牢騷,埋怨曹丕。然後,在得到曹丕的首肯下,郭女王出面執行甄宓的死刑,逼迫甄宓自盡。當然,多年之後,甄宓的兒子魏明帝曹知道了母親被冤殺的真相,氣得發瘋,就找郭女王算賬。當時郭女王是魏國的皇太後,面對氣勢洶洶的曹,郭女王心中害怕,可是嘴上還很硬氣,說:“你母親是先帝殺死的,和我有什麼關系?何況你做兒子的,總不能找死了的父親報仇吧?也總不能為了以前的母親,殺了現在的母親吧?”
本來,為了掩蓋真相,曹丕讓曹認郭女王為母親,想拉攏曹。可是,甄宓去世時,兒子曹已經十八歲,哪裡是那麼好哄騙的。曹對自己的母親死亡的真相一直有所懷疑,一直到登基稱帝十年後,有一位和甄宓關系不錯的的告訴了曹真相。此時的曹早就完全掌控的曹魏政權,就算是太後又怎麼樣!曹下令賜死郭女王,并且賞賜給郭女王和自己母親一樣的待遇,在嘴裡塞上糠,把頭發披散下來遮住臉。朝中大臣沒人敢站出來說話。當然該演戲的地方照演不誤,曹在正式公布的死訊時,一臉悲傷,沉痛悼念皇太後郭女王。昔日整人,今日被人整,世事無常,就算是太後也無法掌控自己的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