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錄
古時候誅九族,到底會誅哪些人
誅殺九族的概念有多種說法,其中一種解釋是說“上自高祖,下至元孫,凡九族”;另一種是指“父族四、母族三、妻族二”。
父族四:自己的全家老少,出嫁的姑母及其兒子的一家老少,出嫁的姐妹及其外甥的一家老少,出嫁的女兒及外孫一家老少;
母族三:母親的父親一家,母親的娘家一家,母親的兄弟姐妹及其兒子全家;
妻族二:嶽父全家老少;嶽母娘家全家老少。
具體來說包括:自己、父母、祖父母、曾祖父母、高祖父母、兒女、孫子孫女、曾孫曾孫女、玄孫玄孫女、兄弟姐妹、叔伯姑姑、叔伯爺祖姑、叔伯曾祖曾祖姑、親侄侄女、叔伯孫子孫女、叔伯曾孫曾孫女、堂兄弟姐妹、堂叔伯姑姑、堂爺堂祖姑、堂侄侄女、堂孫子孫女、從兄弟姐妹、從叔伯姑姑、從侄子侄女、族兄弟姐妹。
封建統治者沒有指定明确同意的範圍和标準,這樣他們可以靈活的解釋要殺得人,一般都是甯可錯殺一千,不能少殺一個,斬草而除根,更有甚之連門生、親密朋友、師生都會受到牽連,隻為把所有隐患全部都消除掉。
古代遭受誅殺九族的記載并不多,首先誅殺九族并不是一個容易的工作,其次是沒有明确的界定,最後這是一個容易讓自己備受譴責的工作,所以既少有人記載,又沒人願接這個差事。古往今來,有記載的有秦朝的嫪毐,漢朝的晁錯,西晉的賈南風,西漢的王莽,西漢的名将霍光,唐代的來俊臣,明代的胡惟庸。清代的呂留良遭受了誅殺九族的極刑。
曆史誅九族
一、古代的誅九族是指哪九族
九族指的是高祖、曾祖、祖父、父親、自己、兒子、孫子、曾孫、玄孫這九代直系親屬。
二、誅九族,九族指什麼
關于九族的定義有多種說法。一種是指父族四、母族三、妻族二。父族四包括姑母及其兒子、姐妹及其外甥、女兒及其外孫;母族三包括外祖父一家、外祖母的娘家、姨母及其兒子;妻族二是指嶽父的一家、嶽母的娘家。另一種說法是上自高祖、下至玄孫,即玄孫、曾孫、仍孫(古時稱從本身下數第八世孫為仍孫)、子、身、父、祖父、曾祖父、高祖父;或指父族四、母族三、妻族二。
三、曆史上的誅九族是哪九族啊
曆史上的誅九族通常是指父族四、母族三、妻族二這九個族群。但具體到每個朝代和案件,可能有所不同。例如,明成祖朱棣誅殺方孝孺時,就采用了誅十族的做法,除了九族之外,還包括了門生這一沒有血緣關系的族群。
四、斬草除根古代誅九族的“九族”都包括哪些人
古代誅九族的“九族”通常是指父族四、母族三、妻族二這些人。父族四包括姑母及其兒子、姐妹及其外甥、女兒及其外孫;母族三包括外祖父一家、外祖母的娘家、姨母及其兒子;妻族二是指嶽父的一家、嶽母的娘家。這些族群都是基于血緣關系建立的。在古代刑法制度中,誅九族的目的在于斬草除根,防止複仇勢力死灰複燃。
曆史上被誅九族的人有哪些
秦:李斯;
西漢:韓信,灌夫,主父偃,李陵家人,衛青家人,霍光家人,王莽,霍光;
東漢:窦憲,鄧鹭,梁翼;
唐:徐敬業,來俊臣;
明:胡惟庸,李善長,方孝孺,黃子澄,齊泰,連子甯,卓敬;
株連九族是古代刑罰族誅的一種,從古代族誅的實際情況看古代九族應包括父族四、母族三、妻族二。(這裡的族人指直系親屬和配偶)
1、父族四:指自己一族。出嫁的姑母及其兒子一家、出嫁的姐妹及外甥一家、出嫁的女兒及外孫一家。
2、母族三:是指外祖父一家、外祖母的娘家、姨母及其兒子一家。
3、妻族二:是指嶽父的一家、嶽母的娘家。
古代誅九族的範圍到底是哪些人呢
答:
1、滅三族的範圍其實比滅九族要大的多。
2、滅三族是指父族母族妻族,基本上沾親帶故的都得殺光了。
3、滅九族是指上自高祖、下至玄孫,即玄孫、曾孫、仍孫、子、身、父、祖父、曾祖父、高祖父九代,實際上隻是滅掉原來三族中的父族而已。
4、隋代以前一般是實行滅族和滅三族兩種族誅方式,滅族隻是滅父族,滅三族就是沾親帶故全殺光。隋代後采取了減輕刑罰的措施,滅三族也就變成了滅九族,後來基本上族誅就很少牽連到母族妻族了。
拓展資料:
1、誅九族來自秦變法後的夷三族法。“九族”指親屬。“九族”是上自高祖、下至玄孫,即玄孫、曾孫、仍孫(古時稱從本身下數第八世孫為仍孫)、子、身、父、祖父、曾祖父、高祖父。“九族”一說的出現,與古代社會的刑法制度有很大關系。古代社會實行殘酷的株連法,一人犯法,尤其是犯大法,往往要被滅“九族”,即“株連九族”。
2、随着時代的變遷,今日“九族”之意有了很大變化,其親屬之意已經淡出,變成了對與之有關的一切人的泛稱。
3、中國古代「抄家」和「滅族」經常是伴随使用的,目的在斬草除根--完全除去複仇的實力和人脈。少康中興「有田一成,有衆一旅」就是除之不盡的後果,伍子胥與吳伐楚是滅族不徹底的結果。因此,秦始皇開始有「族誅」的酷法,先是「夷三族」,後來越來越殘酷,由三族、五族到九族--父三族、母三族、妻三族。
資料來源:百度百科:誅九族
曆史上的“誅九族”包括哪些人
“九族”是上自高祖、下至玄孫,即玄孫、曾孫、仍孫(古時稱從本身下數第八世孫為仍孫)、子、身、父、祖父、曾祖父、高祖父。包括父族四、母族三、妻族二。
1、父族四:指自己一族。出嫁的姑母及其兒子一家、出嫁的姐妹及外甥一家、出嫁的女兒及外孫一家。
2、母族三:是指外祖父一家、外祖母的娘家、姨母及其兒子一家。
3、妻族二:是指嶽父的一家、嶽母的娘家。
“九族”一說的出現,與古代社會的刑法制度有很大關系。古代社會實行殘酷的株連法,一人犯法,尤其是犯大法,往往要被滅“九族”,即“株連九族”。随着時代的變遷,今日“九族”之意有了很大變化,其親屬之意已經淡出,變成了對與之有關的一切人的泛稱。
擴展資料:
景清被滅九族
明成祖朱棣起兵謀反,篡奪了侄子建文帝朱允炆的皇位。建文帝舊時有很多忠臣都拒不投降,其中有個叫景清的左佥都禦史,其忠烈事迹感天動地,被譽為像戰國時的義士荊轲一般的英雄人物。
景清平時倜傥灑脫,但最注重名節,燕王朱棣攻破南京,登基稱帝之後,聽說景清的名氣大,威望高,就讓他官複原職。沒想到景清毫不猶豫地就答應了。以前的同僚們都大惑不解,更有人嘲笑怒罵他貪生怕死,但景清卻對此毫不介意。
不久之後,宮中的欽天監夜觀星象,發現天象有了異變:有一顆星星發生異常現象,發出耀眼的紅色光,而且直朝帝星而來。于是就趕緊把這個異象報告給了明成祖。明成祖也非常害怕,就對身邊的人格外留意。
某天,明成祖上朝時,遠遠的就看見景清穿着一身大紅色的衣服迎面走來,馬上就起了疑心。果然在殿上朝見時,景清忽然一躍上前,沖向坐在龍椅上的皇帝。成祖心中早有準備,馬上起身閃開,命令身邊的護衛将他拿下,一搜身,果真藏着一把利刃。
成祖震怒地質問他想幹什麼,景清慨然答道:“我本來想為先帝報仇,可惜沒有成功。”成祖聽後大驚失色,竟然命人把他的皮剝下來,懸挂在長安門上示衆。
有一天,明成祖出巡,正巧路過了長安門下,本來吊在城門上的皮,竟然自斷繩索,撲向成祖,成祖大驚失色,命人将景清的皮用火燒了。但到了夜裡,明成祖剛剛睡着,就夢見景清手中提着一把長劍向他走來,明成祖從夢中驚醒之後,吓得再也無法安睡。第二天一上朝,明成祖就命人把景清夷滅九族。
參考資料:百度百科-景清
參考資料:百度百科-誅九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