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錄
在家休息文言文
1.讓我休息一會在古文裡怎麼說
容我小憩片刻。休,一個人靠在樹木上歇一會兒。《爾雅》解釋:休,息也。息,《釋言》解釋:息,休也。兩個字在這個義項上是一樣的,都是休息的意思。文言文表示休息,隻需要用其中一個字。如“日出而作,日入而息”;或“景公獵,休,坐地而食。”
在文言文中,休息還可以用以下字表示:
1、憩 qì
例:「有一客姥居店賣食,帝過憩之。」
意思是:有一外鄉老婦在店裡賣小吃,晉明帝經過那裡停下來休息
出自: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假谲》
2、愒qì同「憩」
3、怬 xì
例:「怬河林之蓁蓁兮,偉《關雎》之戒女。」
出自:《文選•張衡〈思玄賦〉》
4、塈 jì
例:「百辟卿士,媚于天子,不能于位,民之攸塈。」
意思是:天下諸侯大小臣工和士子,也都熱愛擁戴着周王天子。正因為您勤于政事不懈怠,使天下百姓得以休養生息。
出自:《詩·大雅·假樂》
5、歇xiē
例:前蜀韋莊《秦婦吟》「路旁忽見如花人,獨向綠楊陰下歇。」
擴展資料:
讓我…(做某事)在古文中慣用的詞彙是“容我”(前面也常常加一個“且”字,用于表示自己提的這個要求很小,不過分)。或者将第一人稱“我”用其他的單數第一人稱來替換,諸如“某”、“咱家”、“吾”、“某家”、“在下”等。
休息在古文中,一般用“小憩”、“假寐”、“稍歇”等詞語來表示。意思是不像夜晚睡覺那樣,會脫衣服長時間睡眠,隻是和衣短時間的休息,恢複精神緩解疲勞。
一會在古文中,一般以“片刻”、“少頃”、“許時”等詞語來表述。“一會兒”是一個比較模糊的時間概念,将古代的時間單位換算過來,可以明确“一會兒”的時間範圍是,大于一刻鐘小于2小時。
将這三部分随意結合使用,都可以表達同一個意思。
參考資料:搜狗百科詞條--休息
搜狗百科詞條--小憩
2.文言文中“歇”的意思◎歇 xiē〈動〉(1)(形聲。從欠。曷( hé)聲。歇息與出氣有關,故從“欠”。本義:休息)(2)同本義(側重于放松身體的緊張狀态以消除疲勞) [rest]歇,息也。——《說文》牛困人饑日已高,市南門外泥中歇。——唐·白居易《賣炭翁》彼時黛玉自在床上歇午,丫環們皆出去自便,滿屋内靜悄悄的。——《紅樓夢》(3)又如:歇泊(休息);歇子(小歇;稍憩);歇午(歇中,歇晌。皆指午間休息);歇夏(歇伏,伏天休息);歇晚(晚上休息);歇熱(乘涼)(4)停止,中止活動 [stop work]餘韻徐歇。——宋·蘇轼《石鐘山記》聲暫歇。——唐·白居易《琵琶行(并序)》驟雨初歇。——宋·柳永《雨霖鈴》要歇業的店鋪,暫時不準歇。——茅盾《動搖》(5)又如:歇令(停止,住手);歇浪(關掉;打烊)(6)睡眠,躺下來休息 [sleep]。如:他在朋友家裡歇了一夜(7)留宿 [lodge]。在旅店等處住宿張主管閑坐半晌,安排歇宿。——《京本通俗小說》(8)又如:歇家(旅舍;住宿處;兼搞跑腿、牽線的客店;客店主人);歇卧(睡覺,過夜);歇店(住客店;客店)(9)竭,盡,到了盡頭 [e to an end]難未歇也。——《左傳·襄公二十九年》燈青蘭膏歇,落照飛蛾舞。——李賀《傷心行》(10)又如:歇絕(消失);歇微(衰退消失);歇滅(息滅,消失);歇落(消失)(11)凋零,花、木、草枯萎 [wither]春木有榮歇,此節無凋零。——陳子昂《與東方左史虬修竹篇》(12)氣味散發;消散 [diffuse]歇,氣越洩。——《說文》
編輯本段詞性變化
◎歇 xiē〈名〉曾經 [once]我屋裡家主婆從來勿曾說歇,耐倒要管起我來哉。——《海上花列傳》◎歇 xiē〈量〉(1)表示動作次數,相當于“番”、“次” [time]又囑咐兩三歇。——《西廂記諸宮調》(2)表示一段時間,相當于“一會兒” [a moment]老身直去縣前那家有好酒,買一瓶來,有好歇兒擔閣。——《水浒傳》好半歇到岸。——《反美華工禁約文學集》(3)又如:歇歇(一會兒,形容時間短);歇子(一會兒)
3.求5篇簡短文言文原文】
司馬溫公幼時,患記問不若人,群居講習,衆兄弟既成誦,遊息矣;獨下帷絕編,迨能倍誦乃止。用力多者收功遠,其所精誦,乃終身不忘也。溫公嘗言:“書不可不成誦,或在馬上,或中夜不寝時,詠其文,思其義所得多矣。”
【譯文】
司馬光幼年時,擔心自己記誦詩書以備應答的能力不如别人。大家在一起學習讨論,别的兄弟已經會背誦了,去玩耍休息了;(司馬光卻)獨自苦讀,像董仲舒和孔子讀書時那樣專心和刻苦,一直到能夠熟練地背誦為止,(由于)讀書時下的力氣多,收獲就長遠,他所精讀和背誦過的書,就能終身不忘。司馬光曾經說:“讀書不能不背誦,在騎馬走路的時候,在半夜睡不着覺的時候,吟詠讀過的文章,想想它的意思,收獲就多了!”
原文
孔文舉年十歲,随父到洛。時李元禮有盛名,為司隸校尉。詣門者,皆俊才清稱及中表親戚乃通。文舉至門,謂吏曰:“我是李府君親。”既通,前坐。元禮問曰:“君與仆有何親?”對曰:“昔先君仲尼與君先人伯陽有師資之尊,是仆與君奕世為通好也。”元禮及賓客莫不奇之。太中大夫陳韪後至,人以其語語之,韪曰:“小時了了,大未必佳。”文舉曰:“想君小時必當了了。”韪大踧踖。
《小時了了,大未必佳》譯文
孔融十歲的時候,随父親到洛陽。當時李元禮名氣很大,做司隸校尉。到他家去的人,都是那些才智出衆的人、有清高稱譽的人以及自己的親戚才被通報。孔融到了他家門前,對下邊的人說:“我是李府君的親戚。”已經通報上去,一起坐下來。李元禮問:“您和我有什麼親戚關系?”孔融回答說:“過去我的祖先仲尼曾經拜您的祖先伯陽為師,所以我和您是世世代代友好往來親戚關系。”李元禮和他的那些賓客沒有不對他的話感到驚奇的。太中大夫陳韪後來才到,别人就把孔融說的話告訴給他聽,陳韪說:“小的時候很聰明,長大了未必很有才華。”孔融聽後說:“我猜想您小的時候一定很聰明吧。”陳韪聽了感到非常不安。
【原文】
司馬溫公幼時,患記問不若人,群居講習,衆兄弟既成誦,遊息矣;獨下帷絕編,迨能倍誦乃止。用力多者收功遠,其所精誦,乃終身不忘也。溫公嘗言:“書不可不成誦,或在馬上,或中夜不寝時,詠其文,思其義所得多矣。”
【譯文】
司馬光幼年時,擔心自己記誦詩書以備應答的能力不如别人。大家在一起學習讨論,别的兄弟已經會背誦了,去玩耍休息了;(司馬光卻)獨自苦讀,像董仲舒和孔子讀書時那樣專心和刻苦,一直到能夠熟練地背誦為止,(由于)讀書時下的力氣多,收獲就長遠,他所精讀和背誦過的書,就能終身不忘。司馬光曾經說:“讀書不能不背誦,在騎馬走路的時候,在半夜睡不着覺的時候,吟詠讀過的文章,想想它的意思,收獲就多了!”
原文
孔文舉年十歲,随父到洛。時李元禮有盛名,為司隸校尉。詣門者,皆俊才清稱及中表親戚乃通。文舉至門,謂吏曰:“我是李府君親。”既通,前坐。元禮問曰:“君與仆有何親?”對曰:“昔先君仲尼與君先人伯陽有師資之尊,是仆與君奕世為通好也。”元禮及賓客莫不奇之。太中大夫陳韪後至,人以其語語之,韪曰:“小時了了,大未必佳。”文舉曰:“想君小時必當了了。”韪大踧踖。
《小時了了,大未必佳》譯文
孔融十歲的時候,随父親到洛陽。當時李元禮名氣很大,做司隸校尉。到他家去的人,都是那些才智出衆的人、有清高稱譽的人以及自己的親戚才被通報。孔融到了他家門前,對下邊的人說:“我是李府君的親戚。”已經通報上去,一起坐下來。李元禮問:“您和我有什麼親戚關系?”孔融回答說:“過去我的祖先仲尼曾經拜您的祖先伯陽為師,所以我和您是世世代代友好往來親戚關系。”李元禮和他的那些賓客沒有不對他的話感到驚奇的。太中大夫陳韪後來才到,别人就把孔融說的話告訴給他聽,陳韪說:“小的時候很聰明,長大了未必很有才華。”孔融聽後說:“我猜想您小的時候一定很聰明吧。”陳韪聽了感到非常不安
哈哈,可以吧?
古人問家裡人的情況用什麼詞
•終日兩相思.為君憔悴盡,百花時-溫庭筠(唐)-《南歌子四首·其二》
•思君如流水,何有窮已時-徐幹(魏晉)-《室思·其三》
•相思相見知何日,此時此夜難為情-李白(唐)-《秋風詞》
•曉看天色暮看雲,行也思君,坐也思君-唐寅(明)-《一剪梅》
•相思本是無憑語,莫向花箋費淚行-晏幾道(宋)-《鹧鸪天》
•凄涼别後兩應同,最是不勝清怨月明中-納蘭性德(清)-《虞美人》
在古代什麼詞代指家鄉
在古代,指代家鄉的詞有:桑梓、鄉井、故裡、梓裡、鄉國、鄉關、鄉裡
桑梓
讀音:sāng zǐ
詞義:桑樹和梓樹。古時住宅旁常栽種桑樹以養蠶,種梓樹以制作器具。語本《詩經·小雅·小弁》:「維桑與梓,必恭敬止。」後借指故鄉家園。亦作「梓裡」。
例句:唐.柳宗元.聞黃鸝詩:「鄉禽何事亦來此?令我生心憶桑梓。」
鄉井
讀音:xiāng jǐng
詞義:古制八家為井。引申為家鄉、故鄉。亦作「鄉國」、「鄉關」、「鄉裡」。
例句:宋·蘇轼《清遠舟中寄耘老詩》:「清遠聊為泛宅行,一夢分明堕鄉井。」
故裡
讀音:gù lǐ
詞義:舊時的門巷故居。指故鄉,老家。
例句:《文選·江淹·别賦》:「視喬木兮故裡,決北梁兮永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