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錄
中國有哪些沒被盜的帝王陵墓
未被盜的有大清的祖陵永陵、努爾哈赤的福陵、崇德帝的昭陵、順治帝的孝陵、雍正帝的泰陵、嘉慶帝的昌陵、道光帝的慕陵。
1、清永陵
清永陵是清朝皇帝的祖陵,位于遼甯省新賓滿族自治縣永陵鎮西北啟運山腳下,座落在呼蘭哈達(滿語,漢譯煙筒山)下,蘇克素浒畢拉(滿語,漢譯魚鷹河,今稱蘇子河)北岸。
尼雅滿山崗(今稱啟運山)南麓。東距縣城22公裡,距永陵鎮2公裡。東南距興京故城赫圖阿拉約5公裡,西距夏元行宮約3公裡。
陵内葬有努爾哈赤的六世祖猛哥帖木兒(追封肇祖原皇帝)及其嫡福晉(追封肇祖原皇後)、曾祖福滿(追封興祖直皇帝)及其嫡福晉(追封興祖直皇後)、祖父覺昌安(追封景祖翼皇帝)及其嫡福晉(追封景祖翼皇後)。
父親塔克世(追封顯祖宣皇帝)母親喜塔拉氏(追封顯祖宣皇後)以及伯父禮敦、五叔塔察篇古等人的墓地陵園。
始建于明萬曆二十六年(1598年);後金天聰八年(1634年)稱興京陵,清順治十六年(1659年)尊為永陵。從1682年到1829年,康熙、乾隆、嘉慶、道光等皇帝曾先後九次親來永陵祭祖。
2、清福陵
福陵位于沈陽東郊的東陵公園内,是清太祖努爾哈赤的陵墓,因地處沈陽東郊,故又稱東陵,為盛京三陵之一。另有努爾哈赤的後妃葉赫那拉氏、烏拉那拉氏等人葬于此處。天聰三年(1629年)選定在盛京的東北郊外營建陵墓。
同年将皇太極生母葉赫那拉氏的墓從東京尼亞滿山遷來此處。初建時,隻稱作“先汗陵”或“太祖陵”,崇德元年(1636年)定名為“福陵”,寓意大清江山福運長久。陵墓到順治八年(1651年)基本建成,後來在康熙和乾隆年間又續有增建。
整個陵園背靠山巒,氣勢宏偉,風景優美。福陵的布局嚴謹,規模宏大,總面積約19.48萬平方米。形制為外城内郭,由前院、方城和寶城三部分構成,自南而北漸次升高。這既不同于明朝的陵墓,也不同于清朝入關後建造的陵寝。
福陵自1929年起被代奉天省政府辟作公園,因其位于市區的東部而得名東陵,目前除方城明樓曾毀于雷火後又修複外,其餘皆保存完好。陵園周邊為青松古林環抱,稱“天柱排青”,是盛京勝景之一。
3、清昭陵
清昭陵,清朝第二代開國君主太宗皇太極的陵墓,位于沈陽(盛京)古城北約十華裡,因此也稱"北陵"。陵園占地面積16萬平方米。
建築的平面布局遵循“前朝後寝”的陵寝原則,自南向北由前、中、後三個部分組成,其主體建築都建在中軸線上,兩側對稱排列,系仿自明朝皇陵而又具有滿族陵寝的特點。
清昭陵是清太宗皇太極以及孝端文博爾濟吉特氏的陵墓,昭陵除了葬有帝後外,還葬有麟趾宮貴妃、洐慶宮淑妃等一批後妃佳麗,是清初關外陵寝中最具代表性的一座帝陵,是中國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帝王陵墓建築之一。
4、清孝陵
清孝陵是清東陵的主體建築。位于昌瑞山的主峰下,是清世祖順治皇帝、孝獻皇後董鄂氏(董鄂妃)、孝康章皇後佟佳氏、順治原配皇後(靜妃)博尓濟吉特氏的合葬陵墓。
陵園前矗立着一座石牌坊,全部是由漢白玉制成的。上面浮雕着“雲龍戲珠”、“雙獅滾球”和各種旋子大點金彩繪飾紋,刀法精湛,氣勢雄偉,成為清代石雕藝術最有代表性的作品。
緊靠石牌坊是大紅門。大紅門是孝陵也是整個清東陵的門戶,紅牆迤俪,肅穆典雅。門前有“官員人等到此下馬”的石碑。
5、清泰陵
清泰陵是清世宗雍正帝及其皇後的合葬陵墓。位于距易縣15公裡的永甯山下,海拔382米,始建于1730年(雍正八年),占地8.47公頃,内葬世宗雍正帝、孝敬憲皇後、敦肅皇貴妃。清泰陵是清西陵中建築最早,規模最大,體系最完整的一座帝陵。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清泰陵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清孝陵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清昭陵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清福陵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清永陵
古代被盜的帝王陵墓有哪些
從古至今,有些人為了财物而去盜别人的墓,被盜過的陵墓也是數不清了,接下來就和我一起來了解一下關于古代被盜的帝王陵墓有哪些,歡迎閱讀!
被盜的帝王陵墓有哪些
1.三皇五帝都有名義上的陵墓,但都是後世追建的紀念性陵墓。
2.夏代因争議很多而難考。如果認為二裡頭是夏都,那麼其2号宮殿遺址中的大墓不知是不是當時政治或者宗教領袖的墳墓?該墓已被盜。
3.商、周兩代,全國各地的商王陵、周王陵基本上不是後世追建,就是張冠李戴。
考古能證實的商王陵在殷墟,不過要麼被盜掘,要麼無法證明具體歸屬,不過唯一一座未被盜且能認定歸屬的大墓就是婦好墓,出土了大量的青銅器和其他文物。西周王陵在周公廟一帶,這個出了初步成果,有待進一步研究;東周王陵在洛陽周山、金村、王城三個區域,出土的王作寶尊彜大鼎、周“天子”石圭、天子駕六車馬坑都耳熟能詳了。
4.秦始皇陵在臨潼,陪葬的兵馬俑世界知名,陵墓應未被盜。
5.西漢陵寝在鹹陽塬有9陵,長安東南白鹿塬和少陵塬各1陵,可惜被赤眉、呂布和長安饑民盜空,傳說漢文帝陵因簡葬幸免,但根據《漢霸陵帝陵的墓葬形制探讨》(《考古》2015-8)的論斷,漢文帝霸陵已于不晚于2001年即被盜掘,據盜掘者述,霸陵具有三重回廊,當時被盜出文物300餘件。東漢陵寝在孟津有5陵、在偃師有6陵、漢獻帝陵在修武、劉懿、劉辨陵墓不可考,基本也被盜空。
5.曹操墓在安陽西高穴村,其實早已多次被盜,不過孑遺仍很可觀,曹丕陵傳在偃師南蔡莊、曹睿陵傳在汝陽茹店村,但都未證實,後三廢帝都未以皇帝規格起陵;劉備陵傳在成都武侯祠,未證實,劉禅墓傳在孟津翟泉村,不可考;孫堅、孫策墓傳在蘇州盤門外,宋代之前就已被盜,孫權陵傳在南京市鐘山明孝陵内,未證實,孫皓墓疑似在江甯孫家山或洛陽某地,未證實,孫休陵傳在當塗龍華村,未證實。
6.西晉4帝唯武帝、惠帝有陵,司馬懿、司馬昭、司馬師都追封有陵,皆被盜,剩餘多是塗朱陶器、塗彩蚌殼之類,偶有金葉和串珠。東晉在南京雞籠山有4陵、富貴山到紫金山有5陵、晉穆帝陵在幕府山,基本都被盜,晉穆帝永平陵剩餘的随葬品略多,有金銀飾物和玻璃器。
7.南朝19陵都被盜,隋代甚至有為報仇掘陵洩憤的情況(如陳霸先陵),出土的著名器物有竹林七賢磚畫。北朝諸陵也大都被盜,出土著名器物的多為俑陣及壁畫。
8.隋文帝陵在扶風三畤塬,未考古發掘,推測應不能幸免于被盜;隋炀帝陵在揚州西湖鎮,出土以隋炀帝牙齒、墓志銘和十三環蹀躞帶最有名,可能未被盜,但是塌陷已久。
9.唐陵在關中有18陵,昭宗陵在偃師、哀帝陵在菏澤。安史之亂之後就逐漸被盜,以唐末黃巢、五代溫韬、上個世紀90年代盜掘尤烈,除乾陵因山而建積沙防護之外,其餘19陵悉數被盜。
10.五代諸帝大半未能以皇帝形制起陵,保存最完整的後周陵墓在新鄭,民國時期和上個世紀90年代曾被盜,南唐帝陵在江甯東善橋,曆史上多次被盜,隻餘陶俑等物。
11.北宋帝陵在鞏義,被僞齊劉豫盜空,南宋帝陵在紹興,被元代僧人楊琏真伽和允澤破壞殆盡,甚至辱及屍體,宋理宗的頭骨剝下被作為飲器,直到明代才入土為安。
12.遼陵分散在巴林左旗林東鎮(耶律阿保機)、巴林右旗金溝(2陵)和王墳溝(3陵)。阿保機陵完好,金溝、王墳溝諸陵金初即被盜,日據時期又被盜掘,僅有哀冊存于遼博,餘物應都在日本。
13.西夏陵都位于賀蘭山下,曾被元軍毀滅性破壞,孑餘也幾乎都被盜掘。
14.金太祖原葬于黑龍江阿城金上京,後改葬在山河鄉,熙宗陵在峨眉谷,最後與後代諸帝都葬在北京房山,明代明熹宗認為與後金作戰不力是金陵王氣太盛,下令盡毀金陵,後來經考古發掘出土有金絲冠、銅柄鐵劍等物。
15.元代諸帝皆葬起辇谷,傳沒有陪葬,不起陵墓。
16.朱元璋陵在南京鐘山、其餘明代諸帝葬今北京市十三陵,除定陵考古發掘之外其餘都完好。定陵出土了金冠、鳳冠、衮服、絲織品、霞帔墜子等3000餘件文物,但是也暴露出文物保護技術落後等問題,文革之中更是有焚燒屍骨等慘劇發生。
17.努爾哈赤和皇太極葬沈陽,與追封的先祖皇陵共稱盛京三陵;遵化鳳台嶺有5陵,俗稱清東陵;易縣太平峪有4陵,俗稱清西陵。1928年孫殿英盜挖了乾隆皇
沒有被盜過的皇陵
秦始皇陵沒有被盜。
元代皇帝都盛行秘葬,所以到現在還沒有發現和打開元代皇帝的陵墓。
明代中,隻有萬曆皇帝的陵墓被考古學家在五十年代打開過,其他陵墓都保存完好。
清代皇陵被盜很多,康熙,乾隆,光緒,還有慈禧都被強盜和軍閥盜挖了。
現在沒被盜的最出名的出了始皇陵外就是唐朝女皇武則天和唐高宗李治的合葬墓乾隆了。
漢代皇帝陵墓都被瘋狂盜挖過,因為在東漢時期軍閥混戰和盜墓之風盛行,所以漢代皇陵基本無一幸免,連漢武帝的茂陵都不知道被盜挖了多少次。
隋朝隋炀帝的那個不應該叫皇陵吧,隻能算個墓,因為是後人替他收屍安葬的。不過沒被盜挖過,保存完好。
明十三陵至今無人敢盜的原因
聲名遠揚的明十三陵,指的是明朝十三個皇帝的陵墓,從永樂七年開始修煉陵墓,直到明朝最後一位皇帝葬入此陵墓才停止,曆時230餘年,陵墓中包括十三座皇帝陵、二十三座皇後陵、二座太子陵、七座妃子陵和一座太監陵。
它位于北京西北郊昌平區境内的燕山山麓中的一座—天壽山,距京五十多公裡,總面積達一百二十餘平方公裡。在中國曆史上的帝王陵墓中,明十三陵是保存得相對好的一處,其建築之雄偉,曆史文化價值極高。建國初期,國家為了保護這個文化古迹,以重點保護文物對待十三陵。
十三陵分别于1957年和1961年被設立為北京市第一批重點古建文物保護單位和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2年,又被國務院确立為全國44個重點風景名勝保護區之一;1991年,再次被國家旅遊局确定為“中國旅遊勝地四十佳”之一;1992年,被北京旅遊世界之最評選委員會評為“是世界上保存完整埋葬皇帝最多的墓葬群。”
如此完美的一座陵墓,卻不該是無人問津的,然而縱觀古今,卻曾未遭過盜,究竟為何?文物工作者通過研究和測定發現原因有三:首先,十三陵的墓道的設計極為不規則,一改常規的通過中軸線筆直通往墓室,從邊上環繞而上,一繞就容易把人帶上偏路了。
其次,明十三陵位于首都附近,從明至清再到北洋和現政府,政府加大對文物的保護力度。
再者,十三陵坐落在小盆地地區,周圍重巒疊嶂起到了屏障作用。據說,當年孫殿英到了十三陵,都不敢碰觸這個陵墓,要知道孫殿英可是曾以剿匪的身份盜掘了幹隆皇陵墓和慈禧太後的定東陵的人,而且光盜墓還不止,他甚至把慈禧屍體抛于荒郊野嶺,這種無惡不作的人還有陵墓能夠讓他止步不前的?莫非在十三陵中真的有令他恐懼的嗎?
曆史上能夠超越唐宋之治的朝代隻有明朝,它不僅經濟觸及了全球,它的文化藝術成就也可以說是撼動了整個世界的朝代。如此強大的一個朝代,引得舉國上下的尊敬,當時在漢人心目中明朝就是正統的代表,孫文口号就包括有"驅除鞑虜恢複中華"。而孫殿英心裡也清楚明白:要是盜掘了明帝墓他将面臨一件事---死!畢竟盜墓本就是掉腦袋的罪行,若再冒犯了明陵,那就真是冒天下之大不韪了。不說會給他帶來多大的災難,就算是他手下的兵都要集體逆反。所以當他到了十三陵所在地,卻不敢繼續往前走,隻默默搖頭說出了八個字:報仇雪恨,破壞風水。意為盜慈禧墓隻為報仇雪恨,假如再往下挖,隻會壞了風水。
猜你喜歡:
1.超星爾雅考古發現與探索答案
2.考古發現古墓紀錄片乾陵
3.邙山晉帝陵的趣聞
4.古代古墓故事曆史傳說
5.四川武侯祠導遊詞3篇
6.乾陵景點導遊詞
哪些皇帝的陵墓沒被盜過
我國古代朝代衆多,出現的皇帝也是很多。現在還有未被發現的皇帝陵寝,未被發現的皇陵尚有很多,已經發現的皇陵由于種種原因都沒被發掘。以下講述沒被盜過和已被盜過的皇陵大概情況。
哪些帝王陵沒被盜過:
1,乾陵-唐高宗李治和武則天的合葬墓。2,橋陵-唐睿宗李旦之墓。
3,秦始皇陵墓不敢挖,經考古專家多次勘探,加之衛星遙感得知,始皇帝陵中确實有大量的汞,這與史籍中傳言秦始皇在自已陵寝中以水銀造江河,以金銀造日月說法似近。衆所周知,水銀為劇毒物液體,可導緻人死亡,使盜墓賊望而止步。
4,清朝的:孝陵(順治)、清福陵(努爾哈赤)、清昭陵(皇太極)、清泰陵(雍正)、清昌陵(嘉慶)、清慕陵(道光)。5,明朝的:皇陵在北京和南京,這兩個地方是被清朝打下來的,清朝對文物保護得很好,現在基本保護完好。
6,明朝朱元璋陵墓沒有被盜過。曆史學家用高科技手段,也沒探察到什麼,隻能證明孝陵墓沒有被盜過。讓考古學家興奮的是在陵的西南角發現了一些人骨,但因數量少,不像陪葬坑。
7,夏朝的皇陵因年代久遠,又缺少文字記載,而沒有被發現。8,商朝從湯立國到盤庚,共有十九王(除湯以外),這些帝王陵墓沒有曆史記載,至今未被發現。9,魏晉南北朝是中國的一個亂世,由于國家統治時期短暫,所以至今都未發現。10,曹操的墓曆來以七十二疑冢而著稱,并建立了很多假墓來掩蓋他的陵墓所在,所以至今還沒找到。
11,元朝一代帝-成吉思汗陵不知去向,成吉思汗在1227年在征伐西夏的時候去世,而死後他的去向也成了千古之謎。12,遼-金代帝陵記載的不多,大都數可能在東北地區,至今都沒有發現。13,劉備的陵墓在成都武侯祠内,可能是假的。
已被盜的陵墓:
1,我國曆史上記載被盜時代最早的陵墓是距今約3600年的商朝第一代王商湯之家,它約在2770的西周晚期被第一次盜掘。2,1956年,明-朱翊鈞神宗、顯皇帝萬曆的定陵被國家挖掘,這是新中國成立以來唯一的一次對皇帝陵的發掘。3,明朝的祖陵被起義軍盜過。4,清朝帝陵被盜過,是最有名的孫殿英大盜所為,慈禧陵墓洗劫一空。還有康熙景陵、光緒的崇陵都被盜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