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怎麼給女犯人破處(古代對女犯人怎麼處理)

biang 中華百科 1.2K+

本文目錄

  1. 古代女犯人入獄後會受到什麼樣的屈辱
  2. 古代女犯人斬首,執行前為何要脫去上衣
  3. “人間地獄”甯古塔,是古代流放女犯人的地方嗎
  4. 為何古代押解女犯人流放又苦又累,衙役們搶着要去

古代女犯人入獄後會受到什麼樣的屈辱

中國古代史上統治者最卑劣最下流的刑罰,莫過于對女性施以裸刑了。在“穿衣文化”的世界觀形成後,中國人便開始以裸體為恥了,裸刑處決在奪去犯人生命的同時也在貶低他的身份,侮辱他的人格,尤其是把女犯的衣服剝光後處刑,除了貶低其身份之外還額外起了一個羞辱的作用。

中國婦女的地位一向低微,犯下死罪的女人更為世人所不齒,因此将她們裸身處決不但不會認為有傷風化,反而往往為官方和民間所接受。北魏孝文帝第一次在刑法中明令禁止“裸形處決”,可惜傳統的力量總是可怕的,這條尊重人權的法規在孝文帝死後實際上已經變成了一紙空文,之後曆代王朝仍然使用去衣裸刑。

雖然“裸形處決”對婦女來說也是難堪之辱,但畢竟可以“一死了之”,但統治者還有更卑劣的手段——杖刑,杖刑不是死刑(也有活活打死的情況),婦女還不得不繼續忍受來自周圍的冷眼和嘲笑,這對她們的傷害甚至比淩遲所造成的痛楚還要深。無賴子弟終日圍觀,撫摸挑逗,嬉笑取樂。婦女羞辱難耐,有的當場碰死。

中國古代統治者為何喜歡施女犯裸刑?其實對于一般刑事罪的女犯,如何處死她們對于統治階級而言其實是不太關心的,甚至有時也會發點善心避免其受辱,但當他們面對的是對統治權威構成威脅的女犯的時候就另當别論了。

在婦女地位一向低下的中國,能夠對統治集團構成威脅的女性,肯定都是在政治上具備極強号召力的或者是在軍事上具有卓越領導才能的人,而且她們在百姓中具有較高的聲望,單純将她們處死,并不能影響其在百姓心目中的形象,搞不好甚至還會激發人們對她們的同情。因此,對統治集團來說,如何消除這類女犯在百姓心目中的這種影響才是決定對她們施以何種刑罰的核心,施以裸刑,牽扯到中國人下意識裡最忌諱的那個“性”字,無疑是從根本上摧毀其人格形象乃至精神影響的最佳捷徑。

中國古代統治者而且還經常會對她們進行“性侮蔑”,這在一些無聊文藝中常見之,比如有關王聰兒,污蔑她在正與部下淫媾時被砍斷了腳;在《平妖傳》中,胡永兒被捕時正與王則“在床上行那雲雨快活之事”;王囊仙被捕時也在同男性同房,所以不及穿衣,赤身出戰被擒;黃蓮聖母林黑兒說她是“土娼”,稱她“略有姿色,而悍潑多智巧,乃群奉為女匪頭目”,甚至具體點出她是“天津侯家後之妓女”等等。究其原因,主要是因為長年的封建禮教束縛,使人們在思想上對非合乎禮教的性行為深惡痛絕,在性問題上的絲毫偏差,就足以使“英雄”在其他方面的一切努力都付之東流,這一點,對于女性尤甚,足以使其名譽掃地。。。。。。。。。。

古代女犯人斬首,執行前為何要脫去上衣

一、在古代,無論是男性還是女性犯人,在斬首之前脫去上衣是一種法律規定的執行方式,同時也反映了當時社會的風俗習慣。對于女性來說,這種做法不僅是對她們身體的侮辱,更是對她們精神上的摧殘,往往比死刑本身更令人恐懼。

二、在電視劇中,我們有時會看到女囚犯在斬首時被脫去上衣的場景。這并非偶然,因為在古代,無論身份高低,女囚犯在受刑時通常都會被要求脫去上衣。這種做法并非專門針對女性,而是出于一些實際和觀念上的考量。

三、首先,脫衣的規定并非針對女性,男性犯人同樣需要在斬首時脫去上衣。這一點在曆史上有所體現,盡管在某些時期,如孝文帝時期,有皇帝下令犯人斬首時可保持衣着完整,但這樣的仁政并未持續。

四、其次,脫衣的做法與一些陳舊的觀念有關。在某些情況下,女犯人可以通過向劊子手提出請求來避免脫衣受刑。然而,這種做法的極端表現是對女性犯人的身體和尊嚴的進一步羞辱。對于女性來說,這種精神上的羞辱有時甚至比肉體上的死亡更加難以承受。

五、在電視劇中,為了尊重某些地位較高的罪犯,如皇帝的寵臣,可能會給予他們自盡的選項,以避免他們受到羞辱。這反映了古代社會對女性地位的輕視。通常情況下,女性犯罪者的刑罰會比男性重,例如在謀殺案件中,女性罪犯可能會被判處死刑,而男性罪犯則可能隻是被流放。

六、幸運的是,這些對女性不尊重的制度已經成為了曆史。我們現在生活在一個更加文明和尊重人權的社會中,這值得我們深感慶幸。

“人間地獄”甯古塔,是古代流放女犯人的地方嗎

在我國古代,對待犯人的處罰種類繁多,流放就是其中一種。

我國古代都有把那些罪不至死,但是犯下的罪又比較大的犯人流放,一般都是沒有人煙的地方。

清朝時期相對于死刑來說,好像更喜歡流放這一刑罰,我們經常能看到古裝連續劇裡那些清朝皇帝對于那些得罪了他的大臣或妃子來句發配甯古塔,就讓人心生恐懼。

說到甯古塔,其實甯古塔并不是一座塔,也沒有塔,而是一個地名,從北京出發到甯古塔都要花費3-4個月的時間,再加上流放之人都是帶着枷鎖的,路上一路風吹雨打,挨餓受凍的,别說是女的了,男的也不一定能挺過去。

按照當時的流放規則,流放甯古塔的犯人一般都是來自江南附近的繁榮地方,南方氣候比較溫暖,體質和北方人比起來也比較弱,去往甯古塔的路程更加的長遠。

那麼為什麼這裡會被稱之為地獄呢?這是因為很多犯人被流放到甯古塔就會一個個死去。

甯古塔天寒地凍,冰冷如冰,大片的原始森林裡有着各種野生的豺狼虎豹,就是想跑,都沒有辦法跑出去,流放到甯古塔的人除了要适應當地的嚴寒環境和豺狼虎豹,這裡還有比他們更可怕的就是當初滿清留下來駐守甯古塔的軍人,這些軍人被稱為披甲人,他們也是在沒有命令的情況是不能離開這裡的,所以對這裡也是充滿怨念,而流放的女犯人就是他們的宣洩工具,所以流放的女犯人還要面對披甲人的生死折磨。

他們要面對吃不飽,穿不暖,長期接受折磨,簡直度日如年。

所以甯古塔被稱為”人間地域“一是惡劣的艱苦環境,二是留守的軍人,所以當時人們把甯古塔叫做人間地獄也很正常。

為何古代押解女犯人流放又苦又累,衙役們搶着要去

古代押解女犯人流放又苦又累,衙役們之所以搶着要去,那是因為不僅有油水,而且還有可能賺個小美人。

古代押解女犯人到流放之地,來回幾千裡,又苦又累,真不是一個好差事。但是令人驚奇的是,一旦有押解女犯人流放的差事,衙門裡的衙役們搶着要去。這些衙役們可不是什麼覺悟高的好人,他們為什麼會這麼熱衷于押解女犯人流放的差事,這其中到底有什麼隐情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探究其中鮮為人知的秘密。

流放

流放,就是古代的流刑,是一種非常古老的刑罰,是我國古代五大刑罰之一。流放就是将犯罪人發配到邊遠地區進行勞動改造。流放雖然不像殺頭那麼殘暴,但是被發配到千裡之外,鳥不拉屎的地方,一路上風餐露宿,甚至還要帶着腳鍊,枷鎖,真是生不如死。很多人被流放之人都死在了路上。

古代的流放,一般會安排2名以上的衙役看押犯人,帶着犯人去流放之地。在這個漫長的路途上,犯人的生死完全是由負責押送的衙役說了算。但是負責押送的衙役們除了沒有枷鎖,也要跟着犯人,走上千裡輪,并且他們還是往返,多了一倍的路程,真是又苦又累。但是衙役們喜歡這個差事,還特别喜歡押送女犯人的差事。

貓膩

這并非是衙役們多高尚,而是其中有貓膩。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四點:一是油水。上面說了在押解過程中,負責押送的衙役直接決定犯人的生死,因此為了讓犯人在路上好過一點,犯人的家屬就給負責押送的衙役送上大紅包,希望予以照顧。在《水浒傳》上,林沖被流放,他的家人也不得不給衙役塞銀子,就這要不是魯智深及時出現,林沖就被兩個負責押送的衙役給殺死了。

二是免費旅遊。縣衙裡的衙役完全就是打雜的,在縣衙裡沒有地位,還要被上司管轄,也是很苦的。當時一旦出外勤,押送流放的犯人,就不一樣了,沒有人管,自己就是土皇帝,簡直就是去旅遊了。

三是不用走路。衙役們之所以喜歡押送女囚犯,是因為女囚犯的家屬,一般為了心疼女犯人,不僅會給衙役塞錢,還會雇傭車輛,這樣衙役們就不用腳走路,輕松了許多。

四是賺個小美人。在古代,流放可不是一般人才有的待遇,基本都是富貴之家的女子,這些人家的女子其中不乏細皮嫩肉的小美人。這些女犯人為了在路上好過一點,不得不委曲求全,讓負責押送的衙役們占點便宜,甚至還會被某個大膽的衙役來一個遠走高飛,抱得美人歸。

結語

總之,古代押送女犯人流放,看似又苦又累,但實際上不僅可以賺錢,而且還有佳人相伴,順便再來一次免費旅遊,真是美滋滋,必須要搶着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