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女怎麼伺候皇帝洗澡(宮女怎麼解決生理問題的呢)

biang 中華百科 820

本文目錄

  1. 古代君王沐浴,太監伺候還是宮女伺候
  2. 後宮揭秘:古時候皇帝洗澡是宮女伺候,還是太監伺候
  3. 皇帝是宮女幫忙洗澡麼

古代君王沐浴,太監伺候還是宮女伺候

古代皇帝在洗澡的時候,既有宮女之後也有太監伺候,但是這之間有着一個嚴格的時間限制,那就是在明朝之前的年代,皇上洗澡一般都是由一些年輕貌美的宮女來服侍,而到了明朝之後,一般都是由太監來完成對皇上的一種服侍,之所以會出現這種變化,那是因為在明朝後期程朱理學的一種興起,在程朱理學觀念中認為女子的地位是非常低下的,他們不能夠随意的觸摸男人,尤其是像皇帝這種身體金貴的男子,因此将服侍皇上的人選換成了太監。

在古代社會中,普通人是非常難得洗一次澡的,因為在他們的觀念中認為洗澡是一件非常麻煩的事情,因為古代社會不像現在社會這樣,擁有着太陽能或者是熱水器,除非是在夏天這種炎炎的日子,普通的老百姓可能還會到一些河邊或者是池塘裡面進行洗澡,但是一到到了冬天的話,那麼他們很可能是一個冬天都不會洗澡的,這種情況在一些地方是非常常見的,但是在一些缺水的地方上卻是另外的景象,比如說在古代新疆或者是那些比較幹旱的地帶,有的人一生隻洗三次澡。那就是在出生的時候洗一次澡,在結婚的時候再洗一次澡,而最後一次洗澡的時候,那就是在他們去世之後,由此可見古代人們對于自己的個人衛生是不怎麼的講究。

但是對于皇上卻是不同了,因為皇上作為古代的最高統治者,他們當然非常的講究自己的個人衛生,因此皇上還發明了一種專門用于洗澡的日子,這一天被稱作休沐,在這一天朝廷官員也能夠回家好好的放松一下,洗一個熱水澡。而皇上自然也可以洗一次熱水澡。但是皇上洗澡可不像一般的人那樣,自己來脫衣服,皇上洗澡一般都是有人幫她脫衣服的,并且在洗澡之前皇上的熱水澡早就有下人專門為他們準備好,隻需要皇上拖衣服到熱水裡面去就可以了。

但是皇上洗澡的服侍人選也有很大的講究,在明朝之前皇上們洗澡有專門的丫鬟來服侍,甚至有可能皇上在洗澡的時候龍興大發,還要找一些丫鬟來寵幸一番,這也是很有可能的事情,但是在明朝之後,由于這些儒學的發展進步,導緻了對這些女子地位的貶低,從而讓皇上身邊的洗澡服侍人員也發生了變化,成為了一個不男不女的太監。我想可能這些皇上心裡面也不願意吧,本來我身邊都是一些年輕貌美的女子,結果給我換來了這些不中用的太監,但是他也不會表現出來,畢竟程朱理學當時的社會影響力非常的廣泛,作為皇上他要做一種表率。

後宮揭秘:古時候皇帝洗澡是宮女伺候,還是太監伺候

《孝經》有言:“身體發膚受之于父母,不可示人。”因此澡堂在古代較為罕見,就像電視上見到的那般,跳到河裡洗澡,或者關在房間内用澡盆浴桶。至于皇帝嘛,除了洗澡的空間大一點,還能随時享受溫泉的待遇呢!正常情況下君王泡澡是宦官服侍,妃子沖澡是婢女服侍;特殊情狀況下,君王能夠跟妃子一同沖澡。換句話說君王的洗浴是大事,婢女通常是不可以去服侍的。

《明史》記載,宮廷設有“混堂司”,有“掌印太監……掌沐浴之事。”史料上記載,明代宮中專為皇帝洗澡這件事設置了一個司,“混堂司”地位如何?跟惜薪司、鐘鼓司、寶鈔司并稱為明朝宦官官署的“四司”,各自标配掌印太監一位、佥書、監工數名,可見皇帝沐浴也是一件“大事”。

原因很簡單,古代皇帝作為天下人的表率,一言一行都代表了章法。說直白點,這是帝王必備的排場,祖宗傳下的規矩。其次,皇室血脈自诩高貴無比,一旦由宮女伺候,很難保證不會發生意外事件,随随便便多出幾個血脈,混淆了“低賤血統”!

不許婢女服侍君王沐浴,也決不意味着君主就不沒機會近婢女的身,但終究減少了幾率。也有婢女懷了皇子的例子存在,但那都是極少數。并且婢女生的子嗣全是身份較為低下的皇子,當然也不無像唐宣宗李忱那樣的。但是那樣的狀況少之又少,畢竟也不是每個皇子都有他那樣的命運。

後宮鬥争這般猛烈,自然不想讓婢女去服侍君王沐浴,假如婢女獲得皇帝臨幸,那樣必将是給别的妃子增多了競争者。因而君王假若想讓女子給自己沐浴,那樣他隻有挑選跟妃子一同沐浴。端水是宦官的工作,遞浴巾則是婢女的工作,給君王擦背則是妃子的工作。明朝光宗皇帝朱常洛,東林黨經曆艱難險阻給他扶上了帝位。為了表達慶賀,萬貴妃送過來了八位美人,一個月時間,朱常洛竟然沒下過地,最終把自己纍死在床上了。

漢朝成皇帝劉骜,溺愛趙飛燕、趙合德姐妹。無可奈何體力透支,因此口服了某種扔到水中就會沸騰的奇藥,最終死在了趙合德的肚子上、《趙飛燕别傳》記述。因此,君王沖澡的時候,必須要把婢女們攔在外邊,歸因于“色是剔骨鋼刀”!

皇帝是宮女幫忙洗澡麼

肯定是需要的啊

中國古代的皇帝似乎特别喜愛沐浴,但是他們的沐浴與一般人不同,不隻是洗去汗垢、潔膚爽心之事,而且往往與嬉戲淫樂聯系在一起,甚至還有整日沉迷于玩各種沐浴花樣以至于亡國的。

自先秦時起,中國就有臨河拔楔(音fu XI)的習俗,即在春秋兩季到河中洗浴,以去除不祥,去病消災,拔除其心,陰曆三月三日上巳修楔尤為盛行。王羲之的《蘭亭集序》中就寫道:“暮春之初,會于會稽山陰之蘭亭,修楔事也。”到了漢代,這一習俗已十分流行,《後漢書·禮儀志上》雲:“上巳,官民皆潔水東流水上,日洗灌被除,去宿垢痰,為大潔。”漢武帝劉徹也經常參加拔楔,在霸水洗浴以祛不祥。《漢書·外戚傳》記載:“帝拔霸上,還過平陽主。”這是較早的關于皇帝沐浴的曆史記載。漢靈帝劉宏則在沐浴方面“别開生面”,他的一大“創舉”就是開裸遊裸浴之風。漢靈帝在位期間,東漢王朝已是風雨飄搖,眼看皇柞将盡了,但漢靈帝遊樂無度,依舊過着荒淫無恥的生活。據前秦王嘉《拾遺記》卷六記載,漢靈帝最喜歡裸遊裸浴。中平三年(公元186年),漢靈帝突發奇想,在禦園西苑築起裸遊館十間,讓美女不穿衣在其中遊玩淫樂。裸遊館前的玉石台階邊鋪滿了綠綠的苔鮮,導引渠水萦繞院牆,渠水清澈透明,漢靈帝就在這偌大的露天浴池裡沐浴遊玩。他洗澡時,要将西域進貢的“茵揮香”放人池中,然後令十四至十八歲“玉色輕體”的美女全身赤裸人浴,沐浴過的香水從導水渠中流出宮外,名為“流香渠”。漢靈帝一邊洗澡,一邊欣賞着美若白玉的宮女,不時找上一個嬌小玲珑的宮女雲雨一番。盛夏時節,漢靈帝更是成天呆在裸遊館避暑,同宮女們晝夜嬉戲,盡情享樂。有時他還别出心裁地乘舟在池中飄蕩,讓一些身材優美的宮女一絲不挂地執篙搖槽,自己則坐在船中飽餐秀色,甚至故意弄翻小舟,觀賞美女們在水中的妖燒風姿。靈帝猶不滿足地歎道:“使萬年如此,則為上仙矣。”如此沐浴,東漢日漸衰亡也就無可避免了。清人史夢蘭《全史宮詞》中有詩一首記述漢靈帝沐浴:

西園裸館郁搓峨,一曲招商傍晚歌。

明日初升入競浴,茵揮香散夜舒荷。

至隋唐時期,溫泉浴在中國開始普及,皇帝自然也是要與時俱進的。提起溫泉浴,人們很自然就想到唐代著名的華清池。唐貞觀十八年(公元644年),太宗在骊山建起“湯浴宮”;天寶六年(公元747年)玄宗李隆基加以擴建,将泉池納人豪華的宮殿内,改稱“華清宮”,因宮殿在泉池之上,義名“華清池”。華清池設有九龍湯和芙蓉池,九龍湯專供皇帝沐浴,芙蓉池專供楊貴妃沐浴,分别派專人管理。據《開元天寶遺事·長湯十六所》記載:“華清宮中除供奉兩湯外,而别更有長湯十六所,殡禦之類浴聲玲備中國宮廷·2焉。’,《全史宮詞》亦雲:“雨過華清樹影涼,風來前殿玉龜香。至尊浴罷金輿出,殡禦分尋十六湯。”這十六個湯池中,“蓮花湯”池形如蓮花,“海棠湯”池形如海棠,都是供皇帝的妃殡們沐浴的,“太子湯”是太子專用浴池,’’尚食湯”則是供大臣沐浴之處廠星辰湯”傳說原址上面及四周無遮物,沐浴時可見天上星辰,故得名。

根據一些史料所載,唐代皇帝大多酷愛洗溫泉洛,高宗李治賦有《過溫湯》詩;中宗李顯曾在溫泉宮賜浴群臣,上官婉兒賦詩《駕幸新豐溫泉宮》三首;玄宗更是迷戀其中,将皇帝的“溫泉浴文化”推向極盛。《開元天寶遺事》卷卞描繪了玄宗攜楊貴妃一起遊樂于華清池的景象:“奉禦湯中以文瑤去右沖央有玉蓮,楊泉湧以成池,又縫錦繡為兔雁于水中,帝與妃子施極摟小舟;戲玩于其間。宮中退水,出于金溝,其中珠纓寶絡流生街渠,貧民日有所得焉招李隆基州邊洗溫泉浴,一邊還與妃子玩水上遊戲,真是好不樂哉。白居易的《長恨歌》中也有描述:“春寒賜浴華清池,溫泉水滑洗凝脂‘待兒扶起嬌無力,始是新承恩澤時……”

唐朝文人鄭紫(音qi)《開天傳信記》中還記錄了一件有趣的逸事。天寶年初,玄宗駕幸華清宮,有個叫劉朝霞的文人寫了篇阿談奉承的文章贅名為(l幸溫泉賦》:“若夫天寶二年,十月後兮臘月前,辦有司之供具,命鴛革争溫泉。天門乾開,露神仙之輻揍;變輿劃出,驅甲仗以驕聞0青一隊兮黃一隊,熊踏胸兮豹摯背;朱一團兮繡一團,玉镂坷兮金銀鞍。述德雲:直攫得盤古髓,掐得女蝸瓤,遮莫爾古時千帝,豈如我今日三郎。其自叙雲:别有窮奇蹭蹬,失路猖狂,骨憧雖短,伎藝能長。夢裡幾回富貴,覺來依舊凄惶。今日是千年一遇,叩頭莫五角六張。”因唐玄宗曾自稱“三郎”,劉朝霞便也稱皇上為“三郎”。此賦詞調調鏡,雜以徘諧,寫得十分诙諧卻又不失鋪采搞文,玄宗看了認為寫得不錯,準備封官賞賜,命劉朝霞改去“五角六張”四字。誰知劉朝霞不買皇帝的賬,上奏說:“臣草此賦時,有神助,自謂文不加點,筆不停辍,不願從天而改。”唐玄宗打量着這個既渴望“上林多許樹,肯借一枝栖”,又執著不願乞求的窮酸文人,曬斥了一句“真窮薄人也”,隻授了他一個春官衛上左的小官職。劉朝霞的這首賦,在敦煌遺書中也有發現,隻不過字數不同,比鄭萦所錄更長,中間還有皇帝田獵場景和溫泉瑰麗景象的描寫以及尋仙求藥的奇思妙想。

清朝時,物質設施較以前更完備,加之清人愛清潔,因此沐浴更加頻繁,夏天幾乎每天都要洗浴。皇帝一般在寝宮中沐浴,用瓷、錫或油漆的木制澡盆,地上鋪塊油布以防水濺滿地,冬天則在洗澡時燒上一隻煤爐取暖。皇室中流行民間的“洗三”習俗,即皇子皇孫出生後的第三天,要将其放到澡盆裡沐浴,以祈願他身體健康,多福所壽。後妃們在宮中有時使用澡盆擦澡潔身,甚至還有浴後噴灑香水的。據記載,明清時期皇帝洗礦泉浴、藥浴、蒸汽浴等已較廣泛。清朝皇帝對湯泉也甚為酷愛,康熙皇帝曾多次到位于遵化市西北湯泉村東的“福泉”湯泉沐浴,以溫泉礦泉水療疾健體并題詩作賦,還建造了别具一格的流杯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