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錄
寫字好看的人,一般都有哪些特點
王羲之從小喜愛寫字.據說平時走路的時候.也随時用手指比劃着練字.日子一久.連衣服都劃破了.經過勤學苦練.王羲之的書法越來越有名.當時的人都把他寫的字當寶貝看待.
據說有一次.王羲之到一個村子去.有個老婆婆拎了一籃子六角形的竹扇在集上叫賣.那種竹扇很簡陋.沒有什麼裝飾.引不起過路人的興趣.看樣子賣不出去了.老婆婆十分着急.王羲之看到這情形.很同情那老婆婆.就上前跟她說:[你這竹扇上沒畫沒有字當然賣不出去.我給你題上字.怎麼樣?"老婆婆不認識王羲之.見他這樣熱心.也就把竹扇交給他寫了.王羲之提起筆來.在每把扇面上龍飛鳳舞地寫了五個字.就還給老婆婆.老婆婆不識字.覺得他寫得很潦草.很不高興.王羲之安慰她說:[别急.你告訴買扇的人.說上面是王右軍寫的字"王羲之一離開.老婆婆就照他的話做了.集上的人一看真是王右軍的書法.都搶着買.一籮竹扇馬上就賣完了.
查看全部4個回答
相關問題全部
廣告最優秀的書法家是王羲之,最優秀的書法教師是誰?
中國是書法藝術的王國,書法是中國曆史上最具魅力和吸引力的藝術之一。中國曆史上,無數人為書法付出了難以計數的時間與精力,留下了“墨池”、“筆冢”等一系列佳話。在衆多的書法作品中,脫穎而出的是三幅名作:“書聖”王羲之的《蘭亭集序》被譽為“天下第一行書”,顔真卿的《祭侄文稿》被譽為“天下第二行書”,蘇東坡的《寒食帖》被譽為“天下第二行書”。那麼,中國最優秀的書法家是王羲之,最優秀的書法教師是誰呢?——他們就是唐朝兩位著名的書法教育家:張旭、韓方明!張旭,盛唐時期的書法大家。他号稱“草聖”,性格狂放不羁,與草書大…
10 2019-06-12
簡單描繪一下王羲之的字(不超50字)
飄若驚鴻矯若遊龍龍跳天門虎卧鳳阙纖纖乎若初月之出天涯落落乎猶衆星之列河漢,同自然之妙有,非力運之能成,信乎智巧兼優心手雙暢者也
4浏覽168
王羲之的小故事40字左右
1【金苗論壇】擁有20000多個經典兒童故事,專注兒童故事在線聽。提供:勵志故事,幼兒故事、繪本故事、兒童小說、國學啟蒙、課文朗讀,長篇小說等有聲故事。金苗論壇,給孩子一個有故事的童年,注冊就可以免費聽很多故事!抓緊去注冊吧!支持手機,平闆電腦!
2【好好聽故事網】:擁有2萬個經典兒童故事,專業播音員錄制,每天都有新故事推送。讓孩子保持早睡覺的好習慣,在潛移默化中提升标準的普通話,豐富孩子的閱讀量,也不用擔心孩子的視力問題,關注我們,讓我們一起在故事的海洋中暢遊!
3浏覽294
求簡短的有關王羲之的小故事
1偶創飛白(東漢)
漢朝的蔡邕不但是個文學家,還是一名著名的書法家。“飛白書”就是他獨創的。什麼叫“飛白書”呢?你們聽完這個故事就知道了。
蔡邕不是一個閉門讀書、寫字的人,他經常出門旅行,為的是捕捉靈感,豐富閱曆。這一天,他把寫好的文章,送到皇家藏書的鴻都門去。那兒的人架子挺大,誰來了都得在門外等上一陣。蔡邕等待接見的時候,有幾個工匠正用掃帚蘸這石灰水在刷牆。他就站在一邊看了起來。
一開始,他不過是為了消磨一下時光。可看着看着,他就看出點“門道兒”來了。隻見工匠一掃帚下去,牆上出現了一道白印。由于掃帚苗比較稀,蘸不了多少石灰水,牆面又不太光滑,所以一掃帚下去,白道裡仍有些地方露出牆皮來。蔡邕一看,眼前不由一亮。他想,以往寫字用筆蘸足了墨汁,一筆下去,筆道全是黑的。要是像工匠刷牆一樣,讓黑筆道裡露出些帛或紙來,那不是更加生動自然嗎?想到這兒,他一下來了情緒。交上文章,馬上奔回家去。
蔡邕回到家裡,顧不上休息,準備好筆墨紙硯。想着工匠刷牆時的情景,提筆就寫。誰知想起來容易,做起來就難了。一開始不是露不出紙來,就是露出來的部分太生硬了。他一點兒也不氣餒,一次又一次的嘗試。他終于在蘸墨多少、用力大小和行筆速度各方面,掌握好了分寸,寫出了黑色中隐隐露白的筆道,使字變得飄逸飛動,别有風味。
蔡邕獨創的這種寫法,很快就推廣開來,并成為“飛白書”。直到今天,還被書法家們所應用。
2羲之換鵝(晉)
王羲之從小喜愛寫字。據說他平時走路的時候,也随時用手指比劃着練字,日子一久,連衣服都劃破了。經過勤學苦練,王羲之的書法就達到很高的水平。因為他出身士族,加上他的才華出衆,朝廷中的公卿大臣都推薦他做官。他做過刺史,也當過右軍将軍(人們也稱他王右軍)。後來又在會稽郡做官。他不愛住在繁華的京城,見到會稽的風景秀麗,非常喜愛,一有空,就和他的朋友們一起遊覽山水。有一次,王羲之和他的朋友在會稽郡山陰的蘭亭舉行宴會。大家一面喝酒,一面寫詩。最後由王羲之當場揮筆,寫了一篇文章紀念這次宴會,這就是有名的《蘭亭集序》。那幅由王羲之親筆書寫的《蘭亭集序》,曆來被認為是我國書法藝術的珍品,可惜它的真迹已經失傳了。
王羲之的書法越來越有名。當時的人都把他寫的字當寶貝看待。據說有一次,他到他門生家裡去,門生很熱情地接待他。他坐在一個新的幾案旁,看到幾案的面又光滑又幹淨,引起了他寫字的興趣,叫門生拿筆墨來。那個門生高興得不得了,馬上把筆墨拿來給王羲之。王羲之在幾案上寫了幾行字,留作紀念,就回去了。
過了幾天,那個門生有事出門去了。他的父親進書房收拾,一看新幾案給墨迹弄髒了,就用刀把字刮掉。等門生回來,幾案上的字迹已經不見了。門生為這件事懊惱了好幾天。
又有一次,王羲之到一個村子去。有個老婆婆拎了一籃子六角形的竹扇在集上叫賣。那種竹扇很簡陋,沒有什麼裝飾,引不起過路人的興趣,看樣子賣不出去了,老婆婆十分着急。王羲之看到這情形,很同情那老婆婆,就上前跟她說:“你這竹扇上沒畫沒字,當然賣不出去。我給你題上字,怎麼樣?”老婆婆不認識王羲之,見他這樣熱心,也就把竹扇交給他寫了。
王羲之提起筆來,在每把扇面上龍飛鳳舞地寫了五個字,就還給老婆婆。老婆婆不識字,覺得他寫得很潦草,很不高興。王羲之安慰她說:“别急。你隻告訴買扇的人,說上面是王右軍寫的字。”王羲之一離開,老婆婆就照他的話做了。集上的人一看真是王右軍的書法,都搶着買。一籮竹扇馬上就賣完了。
許多藝術家都有各自的愛好,有的愛種花,有的愛養鳥。但是王羲之卻有他特殊的癖好。不管哪裡有好鵝,他都有興趣去看,或者把它買回來玩賞。山陰地方有一個道士,他想要王羲之給他寫一卷《道德經》。可是他知道王羲之是不肯輕易替人抄寫經書的。後來,他打聽到王羲之喜歡白鵝,就特地養了一批品種好的鵝。王羲之聽說道士家有好鵝,真的跑去看了。當他走近那道士屋旁,正見到河裡有一群鵝在水面上悠閑地浮遊着,一身雪白的羽毛,映襯着高高的紅頂,實在逗人喜愛。王羲之在河邊看着看看,簡直舍不得離開,就派人去找道士,要求把這群鵝賣給他。那道士笑着說:“既然王公這樣喜愛,就用不到破費,我把這群鵝全部送您好了。不過我有一個要求,就是請您替我寫一卷經。”王羲之毫不猶豫地給道士抄寫了一卷經,那群鵝就被王羲之帶回去了。
3王羲之與天鵝餃子
王羲之從小就喜愛練字,他7歲時跟書法家衛夫人習字。他集中心力刻苦勤練,日有長進,不到三年已經是筆力沉勁,頓挫生姿。在琅琊太守舉辦的書法賽會上,一舉奪魁,震驚了方圓百裡的書法名家。一時間,贊聲不斷,賀客盈門。剛滿10歲的王羲之,在這種情況下,也不禁飄飄然地驕傲起來了。
一天,王羲之路過一個小巷,見一家飯店門口人聲喧沸,熱鬧非常。尤其是店門上那副對聯分外惹人注目。上面寫着:味道美,有口皆碑,模樣俊,無人不愛。橫匾上寫着“天鵝餃子”。但是字卻寫得無生氣,缺功夫,呆呆闆闆。
王羲之看罷,小嘴一撇,心中暗想:這缺少功夫的字兒,也隻有配在這陋巷小店門口獻醜罷了!但他又一琢磨:味道美,有口皆碑,模樣俊,無人不愛。餃子有什麼出奇?這是誰開的餃子店?竟敢如此狂傲!
王羲之走進店内一瞧,見店内有四口開水大鐵鍋,并排設在一道屏風下邊。包好的餃子,好似一隻隻白色飛鳥,一個接一個地飛過屏風,不偏不倚,降落在各個滾沸的鍋内。餃子店内的夥計,則忙前忙後地招呼着食客,每個夥計管一口鍋,各自報着數:一号鍋半斤,好,再來1斤。”“二号鍋斤半。”“三号鍋9兩……。”
王羲之好奇,順手掏出幾個銅錢,要了半斤餃子,然後坐下。餃子不一會兒端上了桌。他仔細觀看,這裡的餃子果然與衆不同,一個個玲珑精巧,好像浮水嬉戲的白天鵝,曲項向天歌,真是巧奪天工。他用筷子夾起一個餃子,送到嘴邊輕輕咬了一口。呀,頓時鮮香盈盈,味美絕倫,不知不覺間,把那一盤餃子全吞到了肚裡,真是飽餐之後,回味深長。
王羲之不由自言自語:“這天鵝餃子,果然名不虛傳。”心中暗想:隻是門口那副對聯的拙筆劣迹,實難和這餃子相配。我王羲之何不乘此機會,為飯店另寫一副對聯,也好不辜負食此美味。想到此,他便問夥計:“請問店主人在哪裡?”店夥計用手指了指屏風說:“回相公,店主人就在屏風後。”
王羲之繞過屏風,見一白發老妪端坐在案闆前,一個人一邊擀面皮,一邊包餃子。填好餡,飛快捏上幾下,轉瞬成了一隻白天鵝,動作娴熟。更令他驚奇的是,餃子包好之後,白發老妪随手将餃子向屏風那邊甩去。天鵝餃子便一個接一個越屏而過,降落在鍋内。每兩5隻,按夥計報的數,每口鍋下多少,斤兩分毫不差。
白發老妪的高超絕藝,使王羲之驚歎不已。忙走上前施禮問道:“老人家,像你這樣的功夫,多長時間才能練成?”白發老妪答道:“不瞞你說,熟練需40年,深練需一生。”
一聽這話,王羲之不由沉默深思,仔細品嘗這番話的滋味。然後又問:“您的手藝這樣高超,為什麼門口對子不請人寫得好一點呢?它和這天鵝餃子很不般配!”
王羲之不問還好,一問倒使白發老妪生起氣來,隻見她氣鼓鼓地說:“相公有所不知,并非老身不願請,隻是不好請啊!就拿那個剛露了點臉兒的王羲之來說吧,都讓人捧上天了!說句實話,他寫字所下的那點功夫,真不如我扔餃子的功夫深呢。你可别學他,常言說得好:學海無涯苦作舟,勤奮當槳争上遊。一次劃前就驕傲,終久要落人後頭。”
白發老妪一席話,說得王羲之面紅過耳,羞愧難當。他恭恭敬敬地給老妪寫了一副對聯。從此以後,這家天鵝餃子店,就挂上了王羲之寫的對聯,生意越發興隆了。此事也改變了王羲之的一生,使他終生與鵝結緣。更虛心刻苦地練字,博采衆長,精研體勢,推陳出新,創出字勢雄強而多變化、妍美的新體,名揚天下。成為中國曆史上的書法名家.
4潛心苦學墨當飯
王羲之大約五六歲的時候,就拜衛夫人為老師學習書法。他的書法進步很快,7歲的時候,便以寫字而在當地小有名氣了,很得前輩的喜愛和誇獎。
王羲之在11歲的時候,就讀了大人才能讀懂的《筆說》。他按照《筆說》中所講的方法,天天起早摸黑地寫呀,練呀,簡直都入了迷。過了一段時間,看看自己寫的字,與以前寫的比較,果然有些變化。一天他的老師衛夫人看了後吃了一驚,對人說:“這孩子一定是看到書法秘訣了,我發現他近來的字,已達到成年人的水平了,照這樣發展下去,這孩子将來在書法方面的成就一定會淹沒我的名聲的。”
王羲之并沒有因老師稱贊而沾沾自喜,驕傲自滿,他臨帖更用心、更刻苦了,甚至達到了廢寝忘食的地步。
有一次吃午飯,書童送來了他最愛吃的蒜泥和馍馍,幾次催他快吃,他仍然連頭也不擡,像沒聽見一樣,專心緻志地看帖、寫字。飯都涼了,書童沒有辦法,隻好去請王羲之的母親來勸他吃飯。母親來到書房,隻見羲之手裡正拿着一塊沾了墨汁的馍馍往嘴裡送呢,弄得滿嘴烏黑。原來羲之在吃馍馍的時候,眼睛仍然看着字,腦子裡也在想這個字怎麼寫才好,結果錯把墨汁當蒜泥吃了。母親看到這情景,憋不住放聲笑了起來。王羲之還不知道是怎麼回事呢!聽到母親的笑聲他還說:“今天的蒜泥可真香啊!”
王羲之堅持數十年如一日,勤學苦練,臨帖不辍,練就了很紮實的功夫,這為他以後的發展奠定了基礎,鋪平了道路。
5夜貼對聯
有一年新年,王羲之連貼了三次對聯都被喜愛他的字的人偷着揭走了。臨除夕,不得不又寫了一幅。他怕再被人揭去,就上下剪開,各先貼上一半。上聯是“福無雙至”,下聯是“禍不單行”。這樣,果然奏效,人們見他寫的不是吉慶紅火的内容,也就不再揭了。到了新年黎明之際,王羲之又各貼了下一半,對聯就成了:“福無雙至今日至,禍不單行昨夜行。”路人聞之,皆擊掌歎絕.
6入木三分
過去做生意的店家一般是有招牌的,總要将自家的店号起個吉利的名字,例如什麼“廣源記”啦,“茂源記”啦,“康泰記”啦,等等,名目繁多。單說有一家商店生意不錯,擴大了門面,增添了貨物,招牌也想換個新的。可别小看這招牌,它對生意的好壞還挺有影響呐。因此,招牌一般是用好的木闆做的。湊巧,有人給找來了一塊曾經用來祭神的木闆,木闆上寫滿了祭祝的文字。開始,人們并不在意,商店老闆叫人把木闆上的毛筆字洗去,好寫新的内容,哪知擦洗了半夭,木闆上的毛筆字不僅沒有擦掉,反而更清晰了。洗不掉,就刨,木闆刨了一層,筆迹依稀可見;木闆刨了兩層,筆迹還能看見。人們驚訝了:這是誰寫的字,這樣深刻有力,一位懂得書法的老先生來了一看,立即驚歎得叫起來。看着他一個勁地拍案叫絕的樣子,在場的人都很奇怪,紛紛圍攏來看。老先生說:“這是大書法家王羲之的筆迹啊!這字如此深刻有力,真是入木三分啊!”
王羲之的書法怎麼這樣深刻有力呢?這與他平常堅持不懈的鍛煉有關。有一個“戒珠”的故事可以從側面說明這一點。
據說王羲之有一顆心愛的明珠。這顆明珠不光是好玩,用來觀賞的,王羲之還經常雙手摩挲它,用來增強書寫的腕力。有一天,明珠忽然不見了,找呀找,怎麼也找不到。王羲之十分懊惱,是誰偷去了呢?經常在他身邊的,除了一個寄住在他家的和尚外,再沒有别的外人了……因此,他對這位和尚冷淡起來。這位和尚發現主人對他有懷疑,就以“坐化”為名,不吃東西,餓死了。後來,家人在宰殺白鵝時,發現明珠在大白鵝的肚子裡。原來,是大白鵝把珠子吞下去了。事情弄清楚了,王羲之深感自己錯怪了和尚,後悔不已,十分悲痛。為了紀念這位清白的和尚,他将住房改建成“戒珠寺”,表示以失落明珠的事件為教訓,對朋友應以赤誠相待,不能輕易懷疑人家,使人家蒙受不白之冤。作為一個書法家,王羲之不僅自己注意鍛煉腕力,增強書寫時的筆力,也嚴格要求後人。他的兒子王獻之,很小就在父親的指導下學習書法。有一次為了檢查獻之的筆力,王羲之悄悄地站在背後,趁獻之集中精力寫字時,他猛地用手指夾住兒子手中的毛筆往上拉,誰知獻之握筆很緊,毛筆沒有被奪下來。王羲之對此很滿意,他高興地說;“這孩子将來能成為書法家。”并當場寫了一幅字贈給獻之。這件事說明,書法家的筆力是下苦功夫練出來的。
7筆冢(唐)
智永禅師為隋、唐間人,是王羲之的第七世孫,因非常用功練習書法,用壞的毛筆都棄置在大竹簍裡,經年累月之生,積了五大簍,于是他自己作了銘文,并埋葬了這些筆頭,稱為筆冢,可見得他愛書惜物的襟懷。
8鐵門限
智永禅師擅長楷書、草書,能傅王羲之的風範。他雖然在永興寺修行,但是書法的名氣卻愈來愈響亮。很多人都透過各種關系來索求他的書法作品,人來人往絡繹不絕,門檻都被踩壞了,他隻好将門檻用鐵皮包起來,人們就笑稱為“鐵門限”。
9歐陽通學書買父字(唐)
歐陽通是歐陽詢的兒子。他很小的時候,歐陽詢就去世了。歐陽通懂事後,母親開始教他臨習父親的字。歐陽通人小,練字時間一長,就想出去玩,字也寫得馬馬虎虎。母親就對他說“孩子,你父親寫的字可好了,還有許多人用很高的價錢來買他的字。你要像你父親那樣,寫出一手好字來。”歐陽通聽了說:“我也能像父親那樣寫出好字,隻是不知道被人家買出的父親的字是怎樣的。”以後,他就經常把母親給的零花花積起來,将父親以前賣給人家的字,再買回來。人家不肯賣時,他就出高價。在知道父親的字确實很好後,他練字就不再偷懶了。經過幾年的刻苦學習,歐陽通的字能寫得和他父親一樣好,來買他寫的字的人也多了。
10乞米帖(唐)
顔真卿為唐代三朝舊臣,忠正剛正,名重海内。但是因廉潔自持,絕不貪枉苟取,因此衣食也常不能自給。他曾寫一封乞米的信給當時的李太保,表明他拙于生産,家裡食指浩繁,全家喝粥度日已經數月了,現在又沒米了,感到十分擾心,希望看在以往的交情上,請求救濟一些米給他。那種情況實在令人同情。顔真卿的書法成就一直為後代尊崇,多少都受到了他的人格感召之故。
11柳公權發奮練字(唐)
有一天,柳公權和幾個小夥伴舉行“書會”。這時,一個賣豆腐的老人看到他寫的幾個字“會寫飛鳳家,敢在人前誇”,覺得這孩子太驕傲了,便皺(zhou)皺眉頭,說:“這字寫得并不好,好像我的豆腐一樣,軟塌(ta)塌的,沒筋沒骨,還值得在人前誇嗎?”小公權一聽,很不高興地說:“有本事,你寫幾個字讓我看看。”
老人爽朗地笑了笑,說:“不敢,不敢,我是一個粗人,寫不好字。可是,人家有人用腳都寫得比你好得多呢!不信,你到華京城看看去吧。”
第二天,小公權起了個五更(geng),獨自去了華京城。一進華京城,他就看見一棵大槐樹下圍了許多人。他擠進人群,隻見一個沒胡雙臂的黑瘦老頭赤着雙腳,坐在地上,左腳壓紙,右腳夾筆,正在揮灑自如地寫對聯,筆下的字迹似群馬奔騰、龍飛鳳舞,博得圍觀的人們陣陣喝(he)彩。
小公權“撲通”一聲跪在老人面前,說:“我願意拜您為師,請您告訴我寫字的秘訣……”老人慌忙用腳拉起小公權說:“我是個孤苦的人,生來沒手,隻得靠腳巧混生活,怎麼能為人師表呢?”小公權苦苦哀求,老人才在地上鋪(pu)了一張紙,用右腳寫了幾個字:“寫盡八缸水,硯(yan)染澇(lao)池黑;博(bo)取百家長(chang),始得龍鳳飛。”
柳公權把老人的話牢記在心,從此發奮練字。手上磨起了厚厚的繭(jian)子,衣肘(zhou)補了一層又一層。經過苦練,柳公權終于成為我國著名書法家。
12人品和書品(宋)
宋代有四大書法家最為有名,即蘇、黃、米、蔡四家。蘇是蘇轼,即蘇東坡;黃是黃庭堅;米是米芾;這都無可非議。可“蔡”呢?有人說是蔡京,也有人說是蔡襄,到底是誰呢?其說不一。
最通常的說法是,本來這個蔡是蔡京,人們雖然承認他的書法造詣,可特别憎惡他的人品,所以人們不願意承認他的書法家地位。在宋哲宗元佑年間,他為了排除異己,把司馬光等人稱作“奸黨”,并親自寫碑文,寫上他們的“罪狀”,刻成碑立在全國。當時有許多石匠拒絕刻這個碑,結果都被坎頭處死。等到蔡京一死,人們馬上把那座“元佑黨人碑”砸個粉碎。人們還把他和當時把持朝政的高俅、童貫、楊戬,并稱為“四大奸臣”。
蔡京人品極壞,人們怎能容忍他在“四大書法家”的行列之中?所以就把他開除了。可“蘇黃米蔡”又說順口了,就讓蔡襄取而代之。
蔡襄善于學習先人精華,又特别刻苦努力,書法很有特色。所以人們認為他應該排在“四家”之首,不應該受蔡京的連累排在最後。
蔡襄不僅書法造詣很高,而且人品極好。他在朝為官時,敢于直言,連一些權臣都怕他三分。他在福建泉州做官時,修建了後來非常著名的洛陽橋,又修建了七裡的林蔭大道,為當地人民所歡迎。
由此看來,人品比書品更重要,如果一個人隻會寫好字,不會做好事,人民一定要唾棄他,即使在書壇上也不會給他留下一個小小的地位。
13鄭闆橋學書法(清)
清朝揚州“八怪”之一鄭闆橋自幼酷愛書法,古代著名書法家各種書體他都臨摹,經過一番苦練,終于和前人寫得幾乎一模一樣,能夠亂真了。但是大家對他的字并不怎麼欣賞,他自己也很着急,比以前學得更加勤奮,練得更加刻苦了。
一個夏天的晚上,他和妻子坐在外面乘涼,他用手指在自己的大腿上寫起字來,寫着寫着,就寫到他妻子身上去了。他妻子生氣地把他的手打了一下說:“你有你的體(身體),我有我的體,為什麼不寫自己的體,寫别人的體?”晚上睡覺時,鄭闆橋想到,各人有各人的身體,寫字也各有各的字體,本來就不一樣嘛!我為什麼老是學着别人的字體,而不走自己的路,寫自己的體呢?即使學得和别人一樣,也不過是别人的字體,沒有創新,沒有自己的風格,又有什麼意思?從此,他取各家之長,融會貫通,以隸書與篆、草、行、楷相雜,用作畫的方法寫字,終于形成了雅俗共賞、受人喜愛的“六分半書”,也就是人們常說的“亂石鋪街體”,成了清代享有盛譽的著名書畫家。
36浏覽5578 2018-02-19
哪裡有關于王羲之的小故事
書法秘訣寓水中
--王羲之父子學書記事
幼時,為學書法,外祖父曾在燈下給我講了王羲之“臨池學書”的故事,諄諄告誡我學習要持之以恒,莫隻有三分鐘熱度。後來在鄉下,父親又給我講述了王獻之和七缸水的故事,警示我凡事莫貪圖捷徑,隻有苦學苦練苦幹,才能成就一番事業。後來,我當了教師,又把上述兩個故事不止一次地講給各屆學生們,激勵他們好學上進,均收到良好的效果。特别是一位已當了工程師的當年學生,來信告訴我,他把“二王”的故事講給了自己的女兒,這女孩發誓在“二王”為榜樣,刻苦學習,竟在全國書法大賽中獲獎。如此看來,老祖宗們肯定的模範行為,将是用之不盡的寶貴源泉。
大家都會知道,王羲之(321-379)是我國曆史上最傑出的書法家之一,字逸少,東晉琅琊臨沂(今屬山東)人,居會稽山陰(今浙江紹興)。因當過右軍将軍、會稽内史等官,故又稱其為王右軍。作為中國藝術史中被尊為“書聖”的王羲之,書界贊美他“貴越群品,古今莫二,兼撮衆法,備成一家”。其刻苦磨練,精研體勢,獨壁蹊徑,堅韌而行的精神,一直是後人的楷模。比如:傳說他曾在浙江紹興蘭亭池畔“臨池學書”,日複一日,廢寝忘食地苦學各家書法之長,為節省時間,身邊的池水竟成了他順手涮筆的方便之處,日久天長,一池清品被染得墨黑墨黑,便留下了個心無旁骛、專心從學的感人故事。
若幹年後,王羲之最小的兒子王獻之随其練字,幾載之後,書法居然可觀。王獻之年小志大,決心要趕上父親的名望,便有些急于求成。一日,他趁父親表揚他的機會,向父親讨求練字的秘訣,王羲之聽罷微微一笑,招招手把獻之領到庭院中,指着院中18口大水缸說:“練字的秘訣就在這18口缸的水裡,從明天起,你就用這缸裡的水磨墨,直到18口缸中的水全用完了秘訣也就知道了。”王獻之非常聰明,知道父親話裡的深刻涵意,就毫不貪懶、日以繼夜地舀水研墨,越發苦練起來,終于練得一手好字,直到後來的成就竟與父親齊名,在書法史上并稱“二王”。
當然,學習書法是有規律可循的,隻憑苦練也不行。但老祖先們所以一代代地把“二王”學書法的苦練故事傳下來,其目的是在強調勤學苦練的重要,是在借助池中之水、缸裡之水來鞭策人們恒定心志,學而不辍,這樣才可成大事.
王羲之寫字換鵝
王羲之是我國東晉時的大書法家。他出身士族,加上他的才華橫衆,朝廷中公卿大臣都推薦他做官。他做過刺史,當過右軍将軍(人們也稱他王右軍)。
王羲之從小喜愛寫字。據說平時走路的時候,也随時用手指比劃着練字,日子一久,連衣服都劃破了。經過勤學苦練,王羲之的書法越來越有名。當時的人都把他寫的字當寶貝看待。
據說有一次,王羲之到一個村子去。有個老婆婆拎了一籃子六角形的竹扇在集上叫賣。那種竹扇很簡陋,沒有什麼裝飾,引不起過路人的興趣,看樣子賣不出去了,老婆婆十分着急。王羲之看到這情形,很同情那老婆婆,就上前跟她說:“你這竹扇上沒畫沒有字當然賣不出去。我給你題上字,怎麼樣?”老婆婆不認識王羲之,見他這樣熱心,也就把竹扇交給他寫了。王羲之提起筆來,在每把扇面上龍飛鳳舞地寫了五個字,就還給老婆婆。老婆婆不識字,覺得他寫得很潦草,很不高興。王羲之安慰她說:“别急。你告訴買扇的人,說上面是王右軍寫的字”王羲之一離開,老婆婆就照他的話做了。集上的人一看真是王右軍的書法,都搶着買。一籮竹扇馬上就賣完了。
許多藝術家都有各自的愛好,有的愛種花,有的愛養鳥。但是王羲之卻有他特殊的癖好。不管哪裡有好鵝,他都有興趣去看,或者把它買回來玩賞。山陰地方有一個道士,他想要王羲之給他寫一卷《道德經》。可是他知道王羲之是不肯輕易替人抄寫經書的。後來,他打聽到王羲之喜歡白鵝,就特地養了一批品種好的鵝。王羲之聽說道士家有好鵝,真的跑去看了。當他走近那道士屋旁,正見到河裡有一群鵝在水面上悠閑地浮遊着,一身雪白的羽毛,映襯着高高的紅頂,實在逗人喜愛。王羲之在河邊看着看看,簡直舍不
剛怎麼寫好看
剛怎麼寫好看如下:
方法/步驟:
第一筆先寫豎,注意豎的起筆位置,書可以寫的略微向外傾斜一點。第二筆寫橫折鈎,橫折鈎的豎鈎略微筆左邊的豎長一丁點。第三筆寫短撇,注意短撇的角度。第四筆寫點,注意點的與撇的交叉角度。第五筆寫短豎,注意短豎與橫折鈎的距離。最後寫豎鈎,豎鈎寫的要有力度。
字源演變:
“剛”是形聲字,最早出現于甲骨文。“剛”字在甲骨文中的寫法是右邊一個魚網的形狀,在這裡表聲,左邊一個刀的形狀,表示堅硬,看上去更像是圖畫。
到了金文“剛”字是由三部分構成,多了一個山,但是趨向于文字,到篆文的時候就有了現代“剛”字的雛形,現代使用的“剛”字則是由繁體字“剛“簡化而來的。“剛”字的本義是堅硬,後引申為堅強、剛正不阿、倔強執拗、固執己見等。
關于“剛”字在論語中有“剛毅木讷,近仁”,這裡的“剛”就是剛強的意思,《韓非子·十過》中也有“鮑叔牙為人,剛愎而上悍”,用來指鮑叔牙為人剛強,不願意聽取别人的意見。此外,剛還可假作“強”、“僅僅”、“恰好”、“方才”諸義。
知識拓展
剛字的詳細釋義:表示行為、動作隻及于某個範圍,相當于“僅僅”、“隻”。如:這山洞剛能容一人進去;剛強(偏偏,偏要)。表示事物正好達到某種程度,有“不多不少”的意思,相當于“恰好”。如:水剛剩下一杯了。表示動作、行為或情況發生在不久之前,相當于“剛才”。
剛被太陽收拾去,卻叫明月送将來。——宋·蘇轼《花影》。又如:戰鬥剛結束;剛然(剛,剛剛);剛子(剛隻。剛剛,剛才)。用在複句裡,後面用“就”等相呼應,表示兩件事緊接着進行。如:剛進教室,上課鈴就響了。
同本義:剛,堅也。——《增韻》;剛,彊斷也。——《說文》;挢然剛折。——《荀子·臣道》;斷之以剛。——《左傳·昭公六年》柔則茹之,剛則吐之。——《詩經·烝民》。
堅強:剛,強也。——《廣韻》;柔弱勝剛強。——《老子》;剛而塞。——《書·臯谟》;吾未見剛者。——《論語·公冶長》;強者必剛鬥其意。——《商君書·立本》。
剛正,剛直方正:瑞生平為學,以剛為主,因自号剛峰,天下稱剛峰先生。——《明史·海瑞傳》;祭彤武節剛方,動用安重。——《後漢書·祭彤傳》論。倔強固執:性剛愎,好自用。——《金史·赤盞合喜傳》。
剛直:然而剛腸激發,不遑辭候,驚擾宮中,複忤賓客。——唐·李朝威《柳毅傳》。又如:剛硬(剛直倔犟);剛棱(剛直而有鋒芒);剛折(剛直不阿);剛切(剛直懇切)。年富力強,堅強有力:如:剛捷(剛健敏捷);剛武(剛健勇武)。
剛字草書怎麼寫
一、剛字草書寫法:
二、剛的釋義:
1、硬;堅強(跟“柔”相對):~強。~直。他的性情太~。
2、姓。
3、恰好:不大不小,~合适。
三、組詞:
剛健、剛直、才剛、剛風、剛明
内剛、剛武、剛方、剛氣、剛愎
擴展資料
一、字源演化:
二、說文解字:
三、相關組詞:
1、剛勁[gāng jìng]
(姿态、風格等)挺拔有力:筆力~。松樹伸出~的樹枝。
2、剛直[gāng zhí]
剛正:~不阿。
3、剛健[gāng jiàn]
(性格、風格、姿态等)堅強有力:畫風~質樸。
4、剛烈[gāng liè]
剛強有氣節:禀性~。
5、剛毛[gāng máo]
人或動物體上長的硬毛,如人的鼻毛、蚯蚓表皮上的細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