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士仁怎麼死的(傅士仁為什麼要背叛)

biang 中華百科 961

本文目錄

  1. 關羽帶兵滅火後怎麼了
  2. 正史中,五虎将都是怎麼死的
  3. 我感覺糜芳傅士仁是被關羽逼的投降孫權的,

關羽帶兵滅火後怎麼了

關羽帶兵滅火後召來傅士仁、糜芳責備。

《三國演義》第七十三回(下)中,關羽拜受印绶後,費詩才拿出王旨,令關羽率兵去取樊城。關羽領命,當即命傅士仁、糜芳為先鋒,率一支人馬去荊州城外駐紮。然後在城内設宴,款待費詩。

喝到二更時,忽報城外寨子起火,關羽急忙披挂上馬,出城查看。原來傅士仁、糜芳喝酒,帳後起火,燒了火炮,導緻軍械糧草全都燒毀。關羽帶兵救火,一直到四更,才将火撲滅。

關羽入城,召來傅士仁、糜芳責備,說:“我讓你們當先鋒,還沒出兵,就燒了這麼多軍備糧草,打死本部士兵。如此誤事,要你們二人有什麼用。”當即喝令要将他們處斬。費詩求情說:“還沒出師便先斬大将,不吉利。可以暫時免了他們的罪。”

關羽怒氣未息,呵斥二人說:“我要不是看在費司馬的面子上,一定斬了你們。”于是叫來武士,将他們各打四十杖,收回他們的先鋒印绶,罰糜芳守南郡,傅士仁守公安。關羽還說:“我得勝回來之日,你們要是還有差池,就二罪并罰!”傅士仁和糜芳羞愧退出。

人物評價:

關羽的武藝高強,善于作戰。他一生中參加了許多戰役,屢次以少勝多,立下赫赫戰功。在官渡之戰中,他率領少數親兵殺入敵營,大破袁紹的大軍,為曹操的勝利立下汗馬功勞。在赤壁之戰中,他更是英勇善戰,擊敗了東吳的軍隊,為劉備奪取荊州立下汗馬功勞。

關羽的忠誠守信也是他的重要品質之一。他始終忠誠于劉備,即使在劉備失勢的時候,他也沒有放棄對劉備的信仰和支持。同時,他也是一個信守承諾的人,他的“桃園三結義”的故事就是他信守承諾的最好例證。

關羽也是一個仁愛待人的人。他不僅對蜀漢的百姓十分關心,經常為他們着想,而且對待投降的敵軍也十分寬厚,不進行濫殺無辜。他的仁愛之心和為人正直也是他被後人所敬仰的重要原因之一。

正史中,五虎将都是怎麼死的

關羽(160?—220年),字雲長,本字長生,并州河東解州(今山西省運城市)人,漢族。據《三國演義》描寫關羽身長九尺,《三國志》中無記載。東漢末年劉備麾下著名将領,與劉備,張飛桃園結義。曾任蜀漢政權前将軍,爵至漢壽亭侯,谥曰“壯缪侯”。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劉備在漢中大敗曹兵,曹操不得不退出漢中。是年六月,劉備繼取漢中後,派孟達、劉封攻占漢中郡東部的房陵、上庸等地,勢力有所擴展。七月,孫權欲攻合肥,魏軍大部調動淮南防備吳軍。鎮守荊州的關羽,抓住戰機,留南郡(治江陵,今湖北江陵)太守糜芳守江陵,将軍傅士仁守公安(今湖北公安西北),自率主力北攻荊襄。打敗于禁。駐于襄樊,十一月,呂蒙襲荊州,曹操令徐晃告之,關羽得信後,則既恐腹背受敵,又不願前功盡棄,同時判斷江陵、公安城防堅固,吳軍若真來攻,一時不可能攻克,因而處于徘徊猶豫,進退兩難的境地。此時,曹操已率主力由洛陽進抵摩陂(今河南郏縣東南),并已先後派殷署、朱蓋等十二營兵進至偃城,歸徐晃指揮。關羽軍主力屯圍頭,一部屯四冢。徐晃以聲東擊西戰術,揚言欲攻圍頭,卻出其不意突襲四冢。關羽恐四冢有失,自率步騎5000出戰,然兵少被徐晃擊退,當其退走營寨時,徐晃率軍窮追不舍,緊随其後沖入營内。當時關羽營寨,外圍深壕及鹿角十重,障礙設施極為嚴密,若從營外強攻極為困難。現乘其軍陷于混亂之機,由内突襲,一舉大破之,殺降蜀之胡修、傅方。時關羽驚悉江陵失守,遂撤圍退走,樊城圍解。曹仁部将多欲乘勝追擊,參軍趙俨認為,應保留關羽一定實力與孫權作戰,不宜追擊。曹仁同意趙俨看法,未部署追擊。曹操得知關羽撤退消息後,果然派人傳達命令,不許追擊關羽。當關羽撤軍而回時,孫權已先到達江陵,派陸遜攻占夷陵(今湖北宜昌)、秭歸(今湖北秭歸),切斷關羽入川退路。在回軍途中,關羽多次派人到江陵探問消息。每次,呂蒙都禮待來使,并讓使者周遊城中。使者回到關羽軍中,将士們知道家門無恙,鬥志盡失,多數都半途而逃。關羽自知勢孤,派人向駐紮上庸的蜀将劉封、孟達求援,二人以以上庸新定為由,拒絕支援。關羽陷于進退失據,腹背受敵的困境,遂西走麥城(今湖北當陽東南)。這時,陸遜乘勝西進,奪取了宜都。關羽看到麥城東、西、南三面全是敵人,而援兵又遲遲不到,決定突圍回西川。呂蒙知關羽兵少,料到他要逃走必然走麥城北邊的通西川的小道,就事先派兵埋。十二月,孫權派使者到麥城勸關羽投降。關羽提出叫吳軍退兵十裡,然後在南門相見。呂蒙果然退兵十裡,等候關羽投降。關羽及其長子關平趁機帶着十幾個騎兵,偷偷地出北門向西逃去,被吳将潘璋部司馬馬忠擒獲,被縛見孫權,孫權招降關羽,關羽甯死不屈,與其子關平在臨沮一起為潘璋所殺,死時年約六十歲,其次子關興嗣“漢壽亭侯”之位。蜀漢懷帝劉禅在景耀三年(公元260年)追谥關羽為“壯缪侯”。

趙雲(?—公元229)字子龍;常山真定(今河北正定南)人,三國時期蜀漢名将。功績卓著,有勇有謀,善始善終。公元229年病死于成都,追谥為順平侯。

張飛(?-221年六月),字益德(《三國演義》、《華陽國志》中字翼德),涿郡(今河北涿州)人,三國時期蜀漢重要将領。認識劉備,關羽之前,以屠宰豬羊為生,是三國演義中桃園結義的老三。在長坂坡當陽橋頭上一聲吼,吓退曹操五千精騎。入川義釋嚴顔,分定州縣,率精兵擊敗張郃大軍。劉備稱漢中王後,拜為右将軍,稱帝後,拜為車騎将軍,封西鄉侯。章武元年(公元221年)劉備稱帝,張飛封為車騎将軍,領司隸校尉,進封西鄉侯。同年六月,劉備為奪回荊州,東征東吳,張飛在阆中準備出兵會師江州。臨近出發時,被其麾下将領張達﹑範強(演義中誤寫作範疆)刺殺。

馬超(176-222)字孟起,扶風茂陵(今陝西興平)人,漢族,三國時期蜀漢大将。陳壽記:“先主為漢中王,拜超為左将軍,假節。章武元年,遷骠騎将軍,領涼州牧,進封斄鄉侯,策曰:“朕以不德,獲繼至尊,奉承宗廟。曹操父子,世載其罪,朕用慘怛,疢如疾首。海内怨憤,歸正反本,暨于氐、羌率服,獯鬻慕義。以君信著北土,威武并昭,是以委任授君,抗飏虓虎,兼董萬裡,求民之瘼。其明宣朝化,懷保遠迩,肅慎賞罰,以笃漢祜,以對于天下。”二年卒,時年四十七。臨沒上疏曰:“臣門宗二百馀口,為孟德所誅略盡,惟有從弟岱,當為微宗血食之繼,深讬陛下,馀無複言。”追谥超曰威侯,子承嗣。岱位至平北将軍,進爵陳倉侯。超女配安平王理。”也就是說等到初次北伐,馬超這位三國名将已經是于222年盍然而逝于沔陽,享年隻有47歲。史上認為是病死的。諸葛亮南征孟獲時路過沔陽,令馬岱祭奠馬超。

黃忠(?-220年),字漢升,荊州南陽(今河南省南陽市)人。漢族。三國時期蜀漢名将,本為東漢末年群雄劉表麾下,後成為三國時期蜀漢著名将領,曆任中郎将、讨虜将軍、征西将軍,官至後将軍,死後谥為剛侯。公元222年(章武二年),劉備伐吳為關羽報仇,黃忠不顧年邁,請令擔任先鋒,于夷陵之戰中斬吳将史迹。後因劉備言老将無用,黃忠遂單槍匹馬出戰,在追擊吳将潘璋的途中,不幸中了馬忠的埋伏,被其用流箭射中肩窩。在張苞、關興與劉備護送他回營救治的當天晚上,因年老血衰,箭瘡痛裂不治身亡,時年75歲。

我感覺糜芳傅士仁是被關羽逼的投降孫權的,

确實跟關羽有直接關系,當時關羽貿然進攻,雖然不會有任何史書記載了糜芳對此事的看法,但是很容易想象像他這樣一個謹小慎微的人會同意如此貿然的軍事行動。關羽戰敗,受魏吳夾攻,即使糜芳去救援,也很可能徒勞無功,這時他再想到關羽之敗完全在關羽本人,自己沒有必要冒生命危險救一個自己即使救了也不一定感恩自己的人,于是心一橫,投降了。

但是糜芳得選擇的根本原因,還是在自己。如果他對劉皇叔的忠大于他對關羽的恨的話,又怎麼會降呢?跟劉備時間長也不一定代表着不可能背叛劉備,于禁就是跟了曹操多年,後來不也是降了嗎?再看看龐德,剛投靠曹操打了一仗就被擒,不也是誓死不降嗎?因此,跟随劉皇叔時間長,并不能代表糜芳沒有投降的可能,也不能就此說明糜芳的投降是因為外因關羽而非自己的内因。所以,根本的,還是在糜芳的為人,關羽隻是一個外表的助推罷了。

本人曆史真相團團長,如果回答滿意請采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