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祖詞語有哪些好(佛祖詞語大全)

biang 中華百科 900

本文目錄

  1. 四字關于佛的成語
  2. 含有“佛”字的詞語有哪些
  3. 描寫靈山大佛的詞語

四字關于佛的成語

1.關于佛的的四字成語

關于佛的的四字成語:

借花獻佛、

立地成佛、

繡佛長齋、

佛眼佛心、

阿彌陀佛、

诃佛诋巫、

見佛不拜、

青燈古佛、

佛眼相看、

佛口蛇心、

佛頭着糞、

長齋繡佛、

揀佛燒香、

開佛光明、

萬家生佛、

佛頭著糞、

綸音佛語、

成佛作祖、

泥多佛大、

見性成佛、

呵佛罵祖、

一佛出世、

佛頭加穢、

求神拜佛、

佛口聖心、

佛性禅心、

佛心蛇口

2.關于佛的的四字成語

八萬四千本為佛教表示事物衆多的數字,後用以形容極多。

出處:《法華經·寶塔品》:“若持八萬四千法藏,十二部經,為人演說。”百丈竿頭佛教語,百丈高的竿子,比喻道行達到很高境界。

出處:宋·釋道原《景德傳燈錄·景岑禅師》:“百丈竿頭須進步,十方世界是全身。”辯才無礙礙:滞礙。

本是佛教用語,指菩薩為人說法,義理通達,言辭流利,後泛指口才好,能辯論。出處:《華嚴經》“若能知法永不滅,則得辯才無障礙;若能辯才無障礙,則能開演無邊法。”

辯才無閡佛教語。指菩薩為人說法,義理通達,言辭流利,後泛指口才好,能辯論。

出處:《藝文類聚》卷七六引南朝梁王筠《國師草堂寺智者約法師碑》:“顯證一乘,宣揚三慧,辯才無閡,遊戲神通。”超塵拔俗塵、俗:指塵世、人間;拔:超出。

原指佛教徒功夫深,已超出塵世。後多形容才德遠遠超過平常人。

出處: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德行》劉孝标注引謝承《後漢書》:“徐穉,字儒子,豫章南昌人,清妙高跱,超世絕俗。”超塵出俗塵、俗:指塵世、人間;出:超出。

原指佛教徒功夫深,已超出塵世。後多形容才德遠遠超過平常人。

出處: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德行》劉孝标注引謝承《後漢書》:“徐穉,字儒子,豫章南昌人,清妙高跱,超世絕俗。”超度衆生佛教用語。

用念經來使死人脫離苦海。也泛指做善事。

出處:明·方汝浩《禅真逸史》第七回:“昨晚道場圓滿,正要回來,女衆們都勸我道:‘千難萬難出來一次,夜間鐘法上放焰口超度衆生,極有功德,怎的不看看去?’因此在寺裡念了這一夜佛。卻有甚事談論?”超世拔俗原指佛教徒功夫深,已超出塵世。

後多形容才德遠遠超過平常人。同“超塵出俗”。

晨鐘暮鼓暮:傍晚。佛教規矩,寺裡晚上打鼓,晚上敲鐘。

比喻可以使人警覺醒悟的話。出處:唐·李鹹用《山中》詩:“朝鐘暮鼓不到耳,明月孤雲長挂情。”

成佛作祖佛教語。指修成佛道,成為祖師。

比喻獲得傑出成就。出處:《白雪遺音·馬頭調·小尼姑》:“成佛作祖待作甚麼?陳妙常也曾還俗過。”

慈悲為本慈悲:慈善和憐憫。原佛教語,以恻隐憐憫之心為根本。

出處:《南齊書·高逸傳論》:“今則慈悲為本,常樂為宗,施舍惟機,低舉成敬。”此中三昧三昧:佛教用語,梵文音譯詞,意思是“正定”,即屏絕雜念,使心神平靜,是佛門修養之法。

比喻這裡面的奧妙之處。出處:唐·李肇《國史補·中》:“長沙僧懷素好草書,自言得草聖三昧。”

大千世界佛教用語,世界的千倍叫小千世界,小千世界的千倍叫中千世界,中千世界的千倍叫大千世界。後指廣大無邊的人世。

出處:宋·釋道原《景德傳燈錄》卷九:“長老身材勿量大,笠子太小生。師雲:‘雖然如此大千世界總在裡許。

’”當頭棒喝佛教禅宗和尚接待初學的人常常用棒一擊或大喝一聲,促他醒悟。比喻嚴厲警告,促使人猛醒過來。

出處:宋·釋普濟《五燈會元·黃檗運禅師法嗣·臨濟義玄禅師》:“上堂,僧問:‘如何是佛法大意?’師亦豎拂子,僧便喝,師亦喝。僧拟議,師便打。”

刀山劍樹佛教所說的地獄之刑。形容極殘酷的刑罰。

出處:《太平廣記》卷三八二《裴則子》引《冥報拾遺》:“至第三重門,入見镬湯及刀山劍樹。”頂禮膜拜頂禮:佛教拜佛時的最敬禮,人跪下,兩手伏地,以頭頂着受禮人的腳;膜拜:佛教徒的另一種敬禮,兩手加額,跪下叩頭。

虔誠地跪拜。出處:清·俞萬春《蕩寇志》第一百十四回:“又添一個青年女子,頂禮膜拜,行狀舉止,仿佛慧娘。”

遁入空門遁:逃遁;空門:指佛教,因佛教認為世界是一切皆空的。指出家。

避開塵世而入佛門。出處:姚雪垠《李志成》第二十八章:“天下重見升平,他自己決不留戀寶貴,功成身退,遁入空門做一個與世無争的人。”

法海無邊佛教中比喻佛法廣大如大海,無邊無際。法力無邊法力:佛教中指佛法的力量;後泛指神奇超人的力量。

佛法的力量沒有邊際。比喻力量極大而不可估量。

出處:明·無名氏《八仙過海》第三折:“小聖我法力無邊,通天達地,指山山崩,指水水跑。”返本還原本、原:根本,原貌。

返回原來的地方。佛教說法,指忘了本原的人通過拜佛修行,回到本原狀态;或指貶谪人世的仙人又回到仙界。

出處:元·劉志淵《江神志令》:“返本還原真體現,魂魄聚,淨無陰。”返本還源本、原:根本,原貌。

返回原來的地方。佛教說法,指忘了本原的人通過拜佛修行,回到本原狀态;或指貶谪人世的仙人又回到仙界。

出處:宋·釋普濟《五燈會元·寶峰文禅師法嗣》:“一年将欲盡,萬裡未歸人,大衆總是他鄉之客,還有返本還源者麼?”返觀内視原為佛教語。指用佛性對照檢查。

後亦指自我反省。出處:清·蒲松齡《〈王如水問心集〉序》:“即此宜得之公心,返觀内視,而九幽十八獄,人人分明見之矣。”

返觀内照原為佛教語。指用佛性對照檢查。

後亦指自我反省。出處:清·戴震《孟子字義疏證·理十五》:“于此不得其解,而見彼之捐棄物欲,返觀内照,近于返視内照原為佛教語。

指用佛性對照檢查。後亦指自我反省。

3."佛"的四字詞語

阿彌陀佛不看僧面看佛面不念僧面念佛面長齋禮佛長齋繡佛成佛作祖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佛高一尺,魔高一丈佛口蛇心佛是金妝,人是衣妝佛是金裝,人是衣裝佛頭加穢佛頭著糞佛頭着糞佛心蛇口佛性禅心佛眼佛心佛眼相看诃佛诋巫诃佛罵祖呵佛罵祖急來報佛腳揀佛燒香見性成佛借花獻佛立地成佛臨時抱佛腳綸音佛語泥多佛大平時不燒香,急來抱佛腳青燈古佛蛇心佛口送佛送到西送佛送到西天萬家生佛無佛處稱尊一佛出世一佛出世,二佛涅盤一佛出世,二佛涅盤一佛出世,二佛升天一佛出世,二佛生天。

4.包含“佛”字的四字成語有哪些

包含“佛”字的四字成語有:青燈古佛,佛眼佛心,生佛萬家,佛頭着糞,佛口聖心,佛口蛇心,揀佛燒香,泥多佛大,立地成佛,蛇心佛口,佛性禅心,借花獻佛,長齋繡佛,呵佛罵祖,求神拜佛,繡佛長齋,佛頭加穢,皈依佛法……

相關成語具體解釋如下:

1.佛眼佛心:[拼音]fó yǎn fó xīn

[釋義]比喻善意看待别人。

[出處]孫梨《白洋澱紀事·光榮》:“你還是佛眼佛心,把人全當成好人。”

2.青燈古佛:[拼音]qīng dēng gǔ fó

[釋義]青熒的油燈和年代久遠的佛像。借指佛門寂寞的生涯。

[出處]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一一八回:“可憐繡戶侯門女,獨卧青燈古佛旁!”

[例句]可憐朱門繡戶女,獨卧青燈古佛旁。

3.佛性禅心:[拼音]fó xìng chán xīn

[釋義]指佛教徒一意修行、清靜寂定之心性。

[出處]《水浒傳》第四五回:“那衆僧都在法壇上看見了這婦人,自不覺都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一時間愚迷了佛性禅心,拴不定心猿意馬。”

4.诃佛诋巫:[拼音]hē fó dǐ wū[釋義]“诃”同“呵”。猶言诃佛罵祖。巫,巫師。

[出處]宋·朱熹《祭魏元履國錄文》:“兄實高明,卒監此心,顧托警勵,琅琅其音。诃佛诋巫,考禮正俗,奉承靡他,葬又得蔔。”

5.皈依佛法:[拼音]guī yī fó fǎ

[釋義]佛教用語。皈依的意思是:身心歸向它、依附它。皈依佛門乃佛教徒之根基入門。所謂内道、外道之區别在于有無皈依三寶。

6.借花獻佛:[拼音]jiè huā xiàn fó[釋義]比喻用别人的東西做人情。

[出處]《過去現在因果經》一:“今我女弱不能得前,請寄二花以獻于佛。”

[例句]今天隻好借花獻佛,用他們送來的東西款待他們。

5.四字成語:※※※佛

繡佛:刺繡的佛像。吃長齋于佛像之前,棄惡從善,即可成佛。此為勸善之語。

借花獻佛比喻用别人的東西做人情

長齋禮佛長齋:終年吃素。佛教禅宗認為隻要“識自本心。

長齋繡佛長齋:終年吃素。

立地成佛佛家語。吃長齋于佛像之前。形容修行信佛,見自本性”,禅宗認為人皆有佛性,就可以成佛。

萬家生佛舊時指受百姓愛戴的地方官。

見性成佛性:本性青燈古佛青熒的油燈和年代久遠的佛像。借指佛門寂寞的生涯。

阿彌陀佛佛教語,信佛的人用作口頭誦頌的佛号,表示祈禱祝福或感謝神靈的意思

6."佛"的四字詞語

長齋禮佛長齋:終年吃素。吃長齋于佛像之前。形容修行信佛。

長齋繡佛長齋:終年吃素;繡佛:刺繡的佛像。吃長齋于佛像之前。形容修行信佛。

成佛作祖佛教語。指修成佛道,成為祖師。比喻獲得傑出成就。

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佛家勸人改惡從善的話。比喻作惡的人一旦認識了自己的罪行,決心改過,仍可以很快變成好人。

佛高一尺,魔高一丈原為佛家告誡修行者,要警惕外界誘惑。佛,指佛法;魔,指魔法。後用以比喻一方勢力(多指正義的)增長,與之對立的另一方勢力(多指非正義的)則加倍增長。

佛口蛇心佛的嘴巴,蛇的心腸。比喻話雖說得好聽,心腸卻極狠毒。

佛是金妝,人是衣妝指佛靠金子裝點,人靠衣飾打扮。比喻人内裡不足,要靠外表。

佛是金裝,人是衣裝意為佛像的光彩要靠塗金,人樣的俊俏要靠衣飾。比喻人内裡不足,要靠外表。

佛頭加穢比喻不好的東西放在好東西上面,玷污的好的東西。

佛頭著糞往佛像的頭上拉糞。比喻美好的事物被亵渎、玷污。

佛頭着糞着:放置。原指佛性慈善,在他頭上放糞也不計較。後多比喻不好的東西放在好東西上面,玷污的好的東西。

佛心蛇口比喻話雖說得好聽,心腸卻極狠毒。

佛性禅心指佛教徒一意修行、清靜寂定之心性。

佛眼佛心比喻善意看待别人。

佛眼相看用佛的眼光去看。比喻好意對待,不加傷害。

诃佛诋巫“诃”同“呵”。猶言诃佛罵祖。巫,巫師。

诃佛罵祖佛教語,斥罵佛祖,比喻不受前人束縛。

呵佛罵祖原指如果不受前人拘束,就可以突破前人。後比喻沒有顧慮,敢做敢為。

急來報佛腳比喻事到臨頭才慌忙準備。

揀佛燒香比喻看人行事或待人有厚薄。

見性成佛性:本性。佛教禅宗認為隻要“識自本心,見自本性”,就可以成佛。

借花獻佛比喻用别人的東西做人情。

立地成佛佛家語,禅宗認為人皆有佛性,棄惡從善,即可成佛。此為勸善之語。

臨時抱佛腳原意為年老信佛,以求保佑,有臨渴掘井之意。後因稱平時無準備而事急時倉猝張羅為“臨時抱佛腳”。

綸音佛語比喻不由得不服從的話。

泥多佛大泥土越多,佛像就塑得越大。比喻底子厚或增加進來的多成就就大。

平時不燒香,急來抱佛腳諺語。原比喻平時不往來,遇有急難才去懇求。後多指平時沒有準備,臨時慌忙應付。

青燈古佛青熒的油燈和年代久遠的佛像。借指佛門寂寞的生涯。

蛇心佛口佛的嘴巴,蛇的心腸。比喻話雖說得好聽,心腸卻極狠毒。

送佛送到西比喻做好事做到底。

含有“佛”字的詞語有哪些

佛,fo,從人從弗。人表意,表示看不清楚;弗(fu)表聲,有"不正而使其正義“之義。佛,浮屠也,後簡化成一個字“佛”。下面我們用“佛”字組詞,請看示例。

含有“佛”字的詞語有哪些

佛塔

佛心天子

佛頭着糞

佛退

佛逝國

佛手

佛刹

佛海

佛性

佛教徒

佛光

佛出世

佛說

佛頂菊

佛老

佛陀

佛果

佛種

佛記

佛面竹

佛山

佛道艾

佛扃

佛桑

佛草

佛日

佛火

佛螺

佛生日

佛像

佛頂珠

佛頭加穢

佛座

佛門

佛畫

佛頭石

佛頭菊

佛圖戶

佛面

佛傘

佛雙陸

佛郎機

佛桌兒

佛家

佛眼佛心

佛缽

佛理

佛是金裝,人是衣裝

佛書

佛眼

佛祠

皈依佛法

克孜爾千佛洞

不看僧面看佛面

閑時不燒香,急來抱佛腳

成佛作祖

雀離佛圖

抱佛腳

念佛珠

一佛出世,二佛涅槃

多佛爾海峽

做佛事

一佛出世,二佛升天

僧來看佛面

呵佛罵祖

定光佛杖

千佛名經

泥多佛大

鐵佛傷心,石人落淚

平時不燒香,臨時抱佛腳

繡佛長齋

綸音佛語

送佛送到西天

送佛送到西

不念僧面念佛面

著糞佛頭

急則抱佛腳

呵佛祖

仁佛閣

一佛升天,二佛出世

急來抱佛腳

無佛處稱尊

一佛出世

卧佛寺

一佛出世,二佛涅盤

老佛爺

浴佛節

诃佛罵祖

揀佛燒香

依佛哪

不看金面看佛面

西佛爺

急來報佛腳

選佛場

格列佛遊記

供佛花

生佛萬家

平時不燒香,急來抱佛腳

阿佛洛狄忒

浴佛日

诃佛诋巫

浴佛會

詩佛

如來佛

繡佛

無量佛

賈島佛

仙佛

心佛

長齋繡佛

彌勒佛

辟支佛

活佛

送佛

轉佛

報身佛

七佛

後佛

見在佛

贊佛

放下屠刀,立便成佛

拜佛

設佛

得佛

禮佛

依佛

報佛

歎佛

鹽水佛

立地成佛

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燃燈佛

長齋禮佛

青燈古佛

彷佛

萬家生佛

和佛

阿彌陀佛

頂佛

古佛

遶佛

番佛

護身佛

睡佛

供佛

見性成佛

乞佛

佞佛

浴佛

成佛

空王佛

呗佛

走殺金剛坐殺佛

關于佛教的簡單介紹

佛教距今已有兩千五百多年,是由古印度迦毗羅衛國(今尼泊爾境内)王子喬達摩·悉達多所創(參考佛誕)。西方國家普遍認為佛教起源于印度,而印度事實上也在努力塑造“佛教聖地”形象。

這使得很多人産生佛祖降生在印度的錯覺,這讓尼泊爾民衆一向不滿。 [1]佛教也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佛,意思是“覺者”。佛又稱如來、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禦丈夫、天人師、世尊。佛教重視人類心靈和道德的進步和覺悟。佛教信徒修習佛教的目的即在于依照悉達多所悟到修行方法,發現生命和宇宙的真相,最終超越生死和苦、斷盡一切煩惱,得到究竟解脫。

佛姓新稱喬達摩(S. Gautama, P. Gotama),舊稱瞿昙;因為他屬于釋迦(Sākya)族,人們又稱他為釋迦牟尼。

佛教觀點

否定宿命論

佛教否定宿命論,認為人有命運,但是不鼓勵人聽天由命,而是希望人開創命運。佛教主張諸法因緣而生,因此命運也是因緣生法。壞的命運可以借着種植善因善緣而加以改變。命運既然可以因為行慈悲、培福德、修纖悔而加以改變,因此命運并不是必然如此不可更改的。再壞的命運也能透過種種的修持而加以改造。相反地,好的命運不知善加維護,也會失卻堕落,所謂‘居安思危’,不能不戒懼謹慎! [6]

緣起論

《中論》說:“因緣所生法,我說即是空,亦名是假名,亦是中道義”。又說:“未曾有一法,不從因緣生,是故一切法,無不是空者。”即一切事物都是因緣和合而生,既然是衆緣所生,就是無自性的,就是空的。佛教認為,因緣不具備的時候,事物就消失了,這樣的一種現象就是“空”。那麼,什麼是因緣呢?因者是主要的條件,緣者是輔助的條件,主要的條件和輔助的條件都不具備的時候,就沒有事物的存在。因此,任何事物的存在都需要具備主因和輔因。當因緣具備的時候,事物就存在;因緣不具備的時候,事物就消失。

緣起論是般若思想的基礎。般若重視“緣起”。《佛說造塔功德經》裡有一個偈語:“諸法因緣生,我說是因緣;因緣盡故滅,我作如是說”。今天,我們不論站在什麼立場上來看,這四句話都是對的,世界并不是神創造的,确實是由各種各樣的因緣、條件聚合而成的,這是佛教的根本道理,也是般若最核心的思想。“緣起”是我們理解般若思想的一個重點。 [7]

反對自殺

佛教認為人身難得。衆生在無量劫的輪回中,獲得人身的機會如“盲龜值木”,極為難得。對修學佛法來說,人身無八無暇、有十圓滿,是學習佛法最好的善緣條件。無論我們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追求世間的幸福生活,還是修學佛法,追求出世間的解脫利益,都要依靠這極為難得的寶貴人身。

傳印會長指出,佛教既反對殺生,也反對自殺,更倡導護生。對自殺行為,佛陀有明确的呵責和禁止:“汝等愚癡,所作非法!豈不聞我所說慈忍護念衆生,而今雲何不憶此法?”并制定戒律:“若自殺身,得偷羅遮罪。”因此,所謂“自焚不違背教規教義”的說法是完全沒有根據的。 [8]

反對末日邪說

末日傳言沒有任何佛教經典依據,佛教是給人信心、給人希望、給人歡喜的宗教,佛教徒不應該輕易相信和傳播世界末日的說法。佛教宣稱每天都是好日。

描寫靈山大佛的詞語

1.形容靈山大佛的好詞好句

神仙道偉,

千人千面,

栩栩如生

一段描寫:

現場由萬盆鮮花,千米黃絹妝點。五百米朝聖之路遍插佛旗,二百一十八級登雲道滿植金菊,千棵喬木黃布裹身,萬羽信鴿繞佛飛翔。梵音袅袅,鼓樂交鳴,再現佛佗住世之景;信衆雲集,焚香頂禮,盡顯我佛歸心之德。瑞霭低垂,随着輕風在大佛周圍緩緩舞動,随着大法師曼妙的經聲,祥雲飄升,霧霭盡散,佛祖慈顔顯現:雙眉半彎,似笑未才智;慈目微閉,欲語先聞。數萬信衆虔誠禮拜,默許心願,法喜盈會,盡顯吉祥。

2.描寫靈山大佛的好詞好句

暑假裡,應朋友之邀,和她一家一起去了普陀山。

那天早上七點一刻,在上海南站的長途客運站上車。經滬杭、杭甬高速,到了甯波擺渡到了舟山群島。接着在沈家門坐快艇,下午兩點左右,到了普陀山。

一上岸,就覺得海風習習,甚是涼爽。朋友小林提醒我說:明天爬山,可是很熱的!

到了賓館先洗澡,稍事休息,步行去了百步沙灘。上次去青島遊覽沙灘,已經是十年前的事情了。如今重新回到大海母親的懷抱,還是立刻興奮起來。雖然,這海不是那麼藍,這沙也不是那麼白。小孩子們都套着救生圈,和浪花親近去了。這和熱帶風暴的人造波浪可不一樣。很快,我就後悔沒有帶泳衣了。不管三七二十一,我也下海了。雖然隻在沒過膝蓋的地方趟趟,可是接二連三沖來的浪花,很快就把我澆了個透,從後來拍的照片看,還是有點礙于觀瞻。可是當時顧不了那麼許多。小林的孩子小熊,膽子很小。我就拉着他,眼看見浪過來了,我們就跳起來。大喊大叫。其實再跳也沒有用,因為人早就和浪花融為一體了。人的這種和大自然親近的的欲望,是與生俱來的本能。

真是巧,在沙灘上還碰見了小陳的鄰居一家。可見現在信佛的人可是真的不少。

本來可以直接去吃飯的,可是我那個尊容,再加上渾身粘糊糊的都是沙,隻好再回去洗澡換衣服。

晚飯是在當地人家裡吃的。那裡一個居民新村家家都開了點,家家生意興隆。雖然大蝦、石斑魚、大蟹之類的海鮮,平常在上海也經常能夠吃到,到底沒有這裡的新鮮。這裡的海鮮就像從海裡直接跳進你碗裡的一樣。小林他們一家每年都來普陀山,每次都到這裡吃飯,與老闆一家很熟悉了。吃完飯。送了一個大西瓜給我們。又新鮮又甜,在上海輕易也吃不到。

第二天一早先坐船去珞珈山。據說那裡是觀音娘娘的娘家。來普陀燒香的人如果沒有沒有到這裡,那隻是燒了一半香。

船開了半個小時,靠岸上山。山上有不少寺廟。我終于學會了如何燒香如何磕頭。這天的溫度起碼三十五度以上。大毒的太陽在頭頂上直曬着。這個暑假我天天窩在空調房裡,第一次體會什麼叫做汗如雨下。衣服的整個後背都濕完了,妝估計也花了。這顯然不是适合爬山的日子。可是這麼多香客一心向佛的心,再毒的太陽也抵擋不住。一路上我沒有聽到一聲抱怨天熱的話語,看到的,都是滿臉的虔誠。小林說,咱們來這裡排毒來了。我也有同感,不過我倒覺得這樣出汗,真的有說不出的痛快。大概十點鐘我們就坐船回到了普陀本島。我原以為可以去洗澡吃飯了,可上了岸才被告知還有好幾個景點呢!接下來去了紫竹林,觀音大佛等景點。大熱的天,又不是周末,這裡依然人山人海,揮汗如雨。聽說前幾天觀音娘娘的生日那天,這裡更是水洩不通。飯店訂房價格翻了幾番。

新的觀音大佛好像有無錫的靈山大佛那樣高大,金碧輝煌,花了好幾千萬鑄造的。我開始有點明白,什麼叫做佛靠金裝了。

中午吃了飯回去洗澡,到了下午兩點鐘樣子,出發去佛頂山。先順路去了普陀山最大的寺廟,普濟寺。看着,看着,拜着,拜着,我忽然明白了人們為什麼要拜菩薩。信佛的人沒的說,就連我這樣對佛教文化了解不深的人,看到了這樣美輪美奂,金光閃閃,或威嚴,或慈祥福績弟啃郗救甸尋鼎默的菩薩,也是情不自禁、不由自主地頂禮膜拜。我一直認為,一個人,就算再特立獨行,也要有所敬畏。敬畏大自然,這不肖說,還要敬畏别人宗教信仰。中國是一個比較缺乏宗教信仰的國度,無所敬畏的人,可能什麼事情都能幹得出來。舉個例子,信佛的人,一般來說違法亂紀損人的事情就不太會做。當然有些人嘴裡天天念菩薩,供奉着菩薩。可是自己天天幹一些缺德的事情,我想菩薩也不會去保佑他的。

坐纜車上了佛頂山,下來又遊覽了慧谷寺。第二天遊覽了小西天。小西天山上都是尼姑庵,香火明顯不如其他的寺廟旺。不過上面的銅殿還是值得一看的。

小西天回來,就去賓館拿行李。中午到了沈家門做旅遊車,下午六點左右,到了上海。至此三天兩夜的普陀山之遊就結束了。

3.靈山大佛簡要解說詞怎麼寫

靈山大佛高88米,連同三層石頭基座在内通高101.5米。比“佛是一座山,山是一尊佛”的四川樂山大佛還高出17米,是目前世界上最高的青銅佛像。這一神州大佛坐落于太湖之濱,左挽青龍(山),右牽白虎(山),背靠小靈山,北踏青峰,南面太湖,地理環境十分優越。

靈山大佛佛體由1560塊鑄造銅壁闆拼裝焊接而成的。如果加上蓮花座的440塊,就剛好2000塊。其中最大的有20多平方米,其他每塊銅壁闆的展開面積平均4——6平方米,全部銅闆展開面積可達到9000多平方米,約有一個半足球場大小。總共耗用銅725噸,焊接它們的焊縫總長度達35公裡。并且還要将它們都打磨光,讓大家看不出焊接的痕迹來。壁厚為6-8毫米。再來看一下大佛的蓮花座,共有四層蓮花瓣組成,每層22瓣,共88瓣。凡捐資滿人民币100萬元的,可在一片蓮花瓣上刻上自己的名字,千古流芳。

有一點是值得介紹的:那就是大佛的“眼睛”。

4.求一篇描寫靈山大佛的美文

太湖水清清,馬山抖精神。

東方神仙島,禅寺升祥雲。

馬山又叫小靈山,三萬六千頃太湖中的一個小島,山清水秀,鳥語花香,谷幽林深。祥符禅寺的故事,葛洪煉丹成仙的傳說,玄奘法師命名的神話,使之獲得“東方神仙島”的美稱。

靈山大佛就座落于小靈山南麓,釋迦牟尼佛主像高高立于蓮花寶座之上,坐北朝南,莊嚴而慈祥。

大佛巍然聳入雲端,顯得格外雄偉壯觀。神州大地五個方位形成五方五佛格局,東方靈山大佛最具獨特魅力,迎來八方四面善男信女燒香膜拜。

這裡的山,這裡的水,無不充滿神奇色彩。就連秦始皇的龍馬坐騎也因留戀這裡的美景和神奇而不忍離去。

青山翠竹中看寶殿玉宇生輝,雲林煙水間聽鐘鼓梵呗回響。真可謂梵天佛地,靈山勝境。

煙雨五月過,陽光照大地。到靈山,參拜大佛,手抱佛腳,體會佛教理念,深沐佛恩大德,感覺十分幸運和喜慶。此時此刻,才似乎參悟到緣來緣去,因果循環的禅意。人世間一切喜怒哀樂都是緣定,當順其自然,不可強求。

站在大佛旁,極目遠眺太湖風光,但見湖天一色,澄波似鏡。詩情畫意中,頓覺心胸怡然。我仿佛看到了一片祥和美麗的絕妙畫卷。有茗山法師自撰對聯為證,“山靈水靈人靈靈心能成大佛;水淨空淨陸淨淨土即在此方。”

東方神仙島,一個令人敬仰和陶醉的地方。

靈山大佛,佛光普照,風調雨順,五谷豐登,國泰民安。

靈山大佛,佛大山靈。

5.描寫“靈山”的詞語有哪些

描寫“靈山”的詞語有:千峰萬仞,危峰兀立,怪石嶙峋,重巒疊嶂,連綿起伏,峰巒雄偉,峰巒疊嶂,奇峰羅列,危峰兀立,山高水長。

千峰萬仞 [ qiān fēng wàn rèn ]:形容山峰多而高、險峻。危峰兀立 [ wēi fēng wù lì ]:形容山勢險峻。

怪石嶙峋 [ guài shí lín xún ]:形容石頭的形狀很奇怪。重巒疊嶂 [ chóng luán dié zhàng ]:山峰一個連着一個,連綿不斷。

連綿起伏 [ lián mián qǐ fú ]:連續不斷而且起伏不平。峰巒雄偉 [ fēng luán xióng wěi ]:指山峰或山巒雄壯而宏偉。

峰巒疊嶂 [ fēng luán dié zhàng ]:指山峰重疊。奇峰羅列 [ qí fēng luó liè ]:各種各樣的山峰排列着。

危峰兀立 [ wēi fēng wù lì ]:形容山勢險峻。山高水長 [ shān gāo shuǐ cháng ]:像山一樣高聳,如水一般長流。

原比喻人的風範或聲譽像高山一樣永遠存在。後比喻恩德深厚。

6.有沒有詳細描寫靈山大佛的介紹文章呀

靈山大佛是無錫标志性的5A景區了,無論從外觀還是内在來看都是渾然天成,氣勢宏偉的曠世奇作!

從無錫沿着太湖行進,車行差不多幾十公裡,就走進了一個金碧輝煌的佛的世界,因為下雪,我看見了一隻金色的佛手,孕育着輪回;我看見了釋迦牟尼佛證道後,“天上地下,唯我獨尊”的九龍浴太子;我看見了長39.8米,高7米精銅雕塑靈山大照壁上的釋迦牟尼佛……因為是在雪白大地上突兀而起的一座座金黃色的佛境,所以我有一點震撼!而讓我感歎的卻是通高88米的靈山大佛,靜穆地站在小靈山下,俯視着世俗的人世,洗滌着我的心靈!

靈山大佛的塑造,依據佛經如來三十二形相的記載完成。大佛慈顔微笑,廣視衆生,右手“施無畏印”代表除卻痛苦,左手“與願印”代表給予快樂,均為祝福之相,整個佛像形态莊嚴圓滿,安詳凝重而細緻,顯現佛陀慈悲的法相。世人站在腳下,敬仰并祈禱着自身的幸福!

屆時第一屆靈山蓮燈節啟動儀式也将于當日舉行。蓮(荷)燈文化大約起源于春秋時期,至今已達兩千多年。這種古老的民間祭祀活動,目的在于祈雨敬神、求得上天保佑,使民間風調雨順,五谷豐登,國泰民安。在現代社會中,人們放蓮(荷)燈時間主要集中于清明、端午時節,通過放燈抒發對美好生活的憧憬,寄托對親人、愛情、幸福、平安的祈福。

啟動儀式之後,4月4日-6日,清明小長假期間,蓮燈節活動将于靈山香水海正式舉行。遊客可在親水平台,背臨梵宮、面向壇城,寫下祝福、許下心願,在香水海中将蓮燈随水放漂,感受蓬勃春日中靈山勝境的向上生機。

更加讓人震撼的是靈山勝境裡梵宮,東陽木雕、敦煌技師的手工壁畫、琉璃巨制、揚州漆器、油畫組圖、景泰藍須彌燈、景德鎮青花粉彩缸、瓯塑浮雕壁畫等等構築成美輪美奂的佛教建築群呈現在人的面前,氣勢磅礴,布局莊嚴和諧。裡面有一台大型的展示佛教曆程的全景表演,講述了釋迦牟尼從迦比羅衛國王子到成佛的艱難曆程,360度環形影像,實景歌舞表演加上中間菩提樹下的佛祖,讓人在其中震撼心靈、洗滌心靈!

其實靈山勝境裡有一個靈山精舍,一個世俗人感受靈山勝境最好的地界。房間裡面有很多佛家意境,靜靜地呆在裡面,看一點佛家書籍,聽陪伴的和尚講解一點佛對世俗道理的理解,是對一個在世俗中行走的人最好的心靈慰藉!而靈山大佛的祈福法會也即将拉開帷幕,這是一次心靈與心靈的碰撞。到靈山勝境裡走一走,九龍灌浴行一行,去感受佛的莊嚴,佛的精彩,佛的洗滌,猶如一碗清澈的甘泉,滋潤着每個人的心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