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李峤描寫的景物有哪些(古詩風(唐)李峤描寫的是什麼景物)

biang 中華百科 1.2K+

本文目錄

  1. 楚辭中描寫景物的詩句
  2. 風一詩通過哪幾種景物描寫來的
  3. 秋天的景物有哪些
  4. 正月十五夜這首詩中描寫的景物有哪些

楚辭中描寫景物的詩句

1.楚辭中關于描寫十月詩句

楚辭中關于描寫十月詩句 1.楚辭中描寫月亮的詩句

屈原的楚辭《天問》中有關于月亮的詩句:夜光何德,死則又育?厥利維何,而顧兔在腹?譯文:月亮有着什麼德行,竟能死了又再重生?月中黑點那是何物,是否兔子腹中藏身?

《天問》是屈原楚辭中的一篇“奇”文:說它奇,不僅是藝術的表現形式不同于屈原的其他作品,更主要是從作品的構思到作品所表現出來的思想的“奇”——奇絕的内容顯示出其驚人的藝術才華,表現出詩人非凡的學識和超卓的想象力!

天問》是屈原思想學說的集粹,所問都是上古傳說中不甚可解的怪事、大事,“天地萬象之理,存亡興廢之端,賢兇善惡之報,神奇鬼怪之說”,他似乎是要求得一個解答,找出一個因果。

2.帶有十月的詩句

源自網絡:關于十月的詩句集錦

十月風霜欺客枕,五更鼓角滿江天。宋陸遊《幽居感懷》

離魂斷續楚江邊,葉墜紅于十月天。唐杜牧《行經廬山東林寺》

藍天十月雪塞關,我興南望愁群山。唐韓愈《雪後寄崔二十六丞公》

庭中栽得紅荊樹,十月花開不待春。唐元稹《紅荊樹》

十月邊頭風色惡,官軍身上衣裘薄。宋劉克莊《苦寒行》

十月清霜重,飄零何處歸。唐杜甫《螢火》

巫峽中宵動,滄江十月雷。唐杜甫《雷》

十月芙蓉花滿枝,天庭驿騎賜寒衣。唐劉兼《宣賜錦袍設上贈諸郡客》。

3.描寫十月的古詩詞

關于十月的詩句集錦

十月風霜欺客枕,五更鼓角滿江天。

宋陸遊《幽居感懷》

離魂斷續楚江邊,葉墜紅于十月天。

唐杜牧《行經廬山東林寺》

藍天十月雪塞關,我興南望愁群山。

唐韓愈《雪後寄崔二十六丞公》

庭中栽得紅荊樹,十月花開不待春。

唐元稹《紅荊樹》

十月邊頭風色惡,官軍身上衣裘薄。

宋劉克莊《苦寒行》

十月清霜重,飄零何處歸。

唐杜甫《螢火》

巫峽中宵動,滄江十月雷。

唐杜甫《雷》

十月芙蓉花滿枝,天庭驿騎賜寒衣。

4.關于10月的詩句

1.金秋十月,碧空如洗,涼爽舒适。路邊的野花随風搖擺,默默祝福着秋的收獲。

2.十月也正是桂花飄香的季節,一朵朵黃色的桂花散發出濃濃的香味,讓秋天的每一個角落都充滿香氣。

3.十月的色彩很鮮豔,十月的陽光很燦爛,十月的生日很隆重,十月的日子很輝煌,很多果實都在十月成熟。

4.金秋十月是收獲的季節,收獲金黃,收獲火紅,收獲翠綠,收獲希望……

5.十月的天空,風已不在輕柔,陽光不再通透,如麻的細雨缱绻在發迹,寒意在心頭。

6.十月風涼,吹落一地枯黃,帶來一場又一場的的秋雨

7.天空染上秋色,江水泛起驚蟄。

8.谷雨時節種谷忙,點瓜種豆不停閑。老年朋友出勤早,勞動鍛煉身體康。雙手播種寄希望,勤勞汗水來澆灌。用心培育花開豔,美好願望幸福炫。谷雨時節:祝老朋友身體棒,親手種谷金秋享。

9.秋之悠,是秋高氣爽、落葉飛舞;秋之雅,是清風明月,海闊天空;秋之彩,是層林盡染、遍地金黃;秋之韻,是秋月融融,秋水盈盈。金秋十月,祝你開心!

10.十月帶着落葉的聲音來了,早晨像露珠一樣新鮮。天空發出柔和的光輝,澄清又缥缈,使人想聽見一陣高飛的雲雀的歌唱,正如望着碧海想着見一片白帆。夕陽是時間的翅膀,當它飛遁時有一刹那極其絢爛的展開。

5.描述十月的詩句

1.且如今年冬,未休關西卒。(杜甫:《兵車行》)

2.秋月楊明恽,冬嶺秀寒松。(陶淵明:《四時》)

3.南鄰更可念,布破冬未贖。(陸遊:《十月二十八日風雨大作》)

4.冬盡今宵促,年開明日長。(董思恭:《守歲》)

5.鳴笙起秋風,置酒飛冬雪。(王微:《四氣詩》)

6.隆冬到來時,百花即已絕。(陳毅:《梅》)

7.不知近水花先發,疑是經冬雪未銷。(張謂:《早梅》)

8.兒童冬雪鬧比鄰,據岸愚儒卻子珍。(陸遊:《秋日郊居》)

9.邯鄲驿裡逢冬至,報膝燈前影伴身。(白居易:《冬至夜思家》)

10.天時人事日相催,冬至陽生春又來。(杜甫:《小至》)

1.秋風蕭瑟,洪波湧起。(曹操:《觀滄海》)

2.解落三秋葉,能開二月花。(李峤:《風》)

3.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李紳:《憫農》)

4.常恐秋節至,焜黃華葉衰。(《漢樂府?長歌行》)

5.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裡船。(杜甫:《絕句》)

6.湖光秋月兩相和,潭面無風鏡未磨。(劉禹錫:《望洞庭》)

7.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劉禹錫:《秋詞》)

8.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杜牧:《秋夕》)

9.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李煜:《虞美人》)

10.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辛棄疾:《醜奴兒?書博山道中》)

6.帶有“十月”的詩句有哪些

1.孟冬十月,北風徘徊。——曹操《冬十月》

釋義:初冬十月,北風呼呼地吹着。

2.十月江南天氣好,可憐冬景似春華。——白居易《早冬》

釋義:江南的十月天氣很好,冬天的景色像春天一樣可愛。

3.不如此毯溫且柔,年年十月來宣州。——白居易《紅線毯》

釋義:都不如這種絲毯柔軟暖和,于是宣州歲歲上貢線毯。

4.明年十月東都破,禦路猶存祿山過——元稹《連昌宮詞》

釋義:第二年十月洛陽被攻破,禦用的道路還在,安祿山的軍隊經過。

5.十月三千裡,郎行幾歲歸。——李白《巴女詞》

釋義:十個月時間走過三千裡,郎今一去,何年能回歸?

6.十月陰氣盛,北風無時休。蒼茫洞庭岸,與子維雙舟。——韓愈《洞庭湖阻風贈張十一署·時自陽山徙掾江陵》

釋義:十月的時候冷鋒極盛大,北風的吹拂完全沒停休。在這蒼茫的洞庭湖岸邊,你我相傍分别系着小舟。

7.十月河洲時,一看有歸思。——高适《效古贈崔二》

釋義:寒冬十月我徘徊在河洲之上,一眼看去便想回家鄉。

8.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懷民亦未寝,相與步于中庭。——蘇轼《記承天寺夜遊/記承天夜遊》

釋義: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或公元1083年十月十二日夜,可不譯),(我)脫下衣服準備睡覺時,恰好看見月光照在門上,(于是我就)高興地起床出門散步。想到沒有和我一起遊樂的人,于是(我)前往承天寺尋找張懷民。懷民也沒有睡,我們便一同在庭院中散步。

9.歌鐘不盡意,白日落昆明。十月到幽州,戈鋋若羅星。——李白《經亂離後天恩流夜郎憶舊遊書懷贈江夏韋太守良宰》

釋義:歌聲鐘鼓聲表達不盡你的情意,白日馬上就要落在昆明池中。我曾經在某年十月到達幽州,看見安祿山的軍陣兵甲燦爛如群星。

10.是歲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将歸于臨臯。——蘇轼《後赤壁賦》

釋義:這一年十月十五日,我從雪堂出發,準備回臨臯亭。

7.描寫金秋十月的詩句

1,随風隔幔小,帶雨傍林微。十月清霜重,飄零何處歸。——出自唐代:杜甫《螢火》

白話文釋義:你隔着帷幔随風晃動着影子,帶着雨氣在樹林旁邊閃着微光。十月到來清霜凝重,請問你飄泊流落歸向何處?

2,十月陰氣盛,北風無時休。蒼茫洞庭岸,與子維雙舟。霧雨晦争洩,波濤怒相投。犬雞斷四聽,糧絕誰與謀。——出自唐代:韓愈《洞庭湖阻風贈張十一署·時自陽山徙掾江陵》

白話文釋義:十月的時候冷鋒極盛大,北風的吹拂完全沒停休。在這蒼茫的洞庭湖岸邊,你我相傍分别系着小舟。此時霧雨晦暗争着落下,湖面波濤怒擊如同對投。小舟四周的雞犬難鳴吠,你我船上的糧絕無處謀。

3,胡人吹玉笛,一半是秦聲。十月吳山曉,梅花落敬亭。——出自唐代:李白《觀胡人吹笛》

白話文釋義:胡人吹奏着玉笛,大都是秦地的音聲。十月吳山的清曉,一曲《梅花》落到敬亭。

4,十月江南天氣好,可憐冬景似春華。霜輕未殺萋萋草,日暖初幹漠漠沙。——出自唐代:白居易《早冬》

白話文釋義:江南的十月天氣很好,冬天的景色像春天一樣可愛。寒霜未凍死小草,太陽曬幹了大地。

5,一帽紅塵,行來韋杜人家北。滿城風色,漠漠樓台隔。目送飛鴻,景入長天滅。——出自清代:龔自珍《點绛唇·十月二日馬上作》

白話文釋義:帽上積着城市中的風塵,我來到都城的城北。城中正刮着大風,卷起塵土,滿城都漠漠一片,人家的樓台隔着塵土,模糊不清。我仰望飛雁,直到雁影消失在遙遠的天空中。

風一詩通過哪幾種景物描寫來的

從樹葉、鮮花、巨浪、竹林這幾種景物描寫出來的。

這首詩能讓人看到風的力量。如果把詩題蓋住,這首詩就是一則謎語,這是此詩的一大妙處。

風是無形的,風又是實在的,我們看不到風,卻能感受到風。秋風能掃盡落葉,春風能催開鮮花,風能激起千層浪,風能吹得萬竹斜。看不見、摸不着、聞不到的“風”在作者筆下,變得形象生動,讀後仿佛滿紙是飒飒的風聲,似乎手可以捧、鼻可以聞、耳可以聽。

擴展資料

《風》李峤(唐)

解落三秋葉,能開二月花。

過江千尺浪,入竹萬竿斜。

譯文:

能吹落秋天金黃的樹葉,能吹開春天美麗的鮮花。

刮過江面能掀千尺巨浪,吹進竹林能使萬竿傾斜

秋天的景物有哪些

秋天的景物有:楓葉、落葉、大雁、蘋果、稻谷、玉米、高粱、菊花、葡萄、向日葵、桂花、橘子、柿子、甘蔗、雪梨、辣椒、南瓜、茄子等

關于秋天景物描寫的詩句有:

秋風蕭瑟,洪波湧起。(曹操:《觀滄海》)

解落三秋葉,能開二月花。(李峤:《風》)

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李紳:《憫農》)

常恐秋節至,焜黃華葉衰。(《漢樂府?長歌行》)

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裡船。(杜甫:《絕句》)

湖光秋月兩相和,潭面無風鏡未磨。(劉禹錫:《望洞庭》)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劉禹錫:《秋詞》)

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杜牧:《秋夕》)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李煜:《虞美人》)

拓展資料:

《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随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松風吹解帶,山月照彈琴。

《尋竹隐寺》

聞鐘識寺遙,小徑緣雲入。日暮下山歸,秋衣不知溫。

餘霞散成绮,澄江靜如練。

析析就衰林,皎皎明秋月。

秋風起兮寒雁歸,寒蟬鳴兮秋草腓

萍青兮水澈,葉落兮林稀。

《楓橋夜泊》

月落烏啼霜滿天,将船漁火對愁眠。

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

夜深更飲秋潭水,帶月連星舀一瓢。

秋氣清如水,推蓬夜不眠。

《山中》

荊溪白石出,天寒紅葉稀。

山路原無雨,空翠濕人衣。

懷君屬秋夜,散步詠涼天。

山空松子落,幽人應未眠。

《宿天竺》

昔人不可見,行路多長松。

空遺煉丹處,井幹綠苔封。

月明還獨宿,白雲下疏鐘。

夜半松子落,不知自何峰。

正月十五夜這首詩中描寫的景物有哪些

詩中描寫了洛陽市民元宵之夜的歡樂景象。首聯寫燈火輝煌,成語“火樹銀花”即由此而來;颔聯寫人流如潮,明暗相間,縱橫交錯;頸聯寫夜遊之樂,突出歌伎豔若桃李;尾聯寫人們對良辰美景的無限留戀。

譯文:正月十五之夜,到處燈火燦爛。城門打開鐵鎖,紅光輝映石橋。馬蹄踏過處,塵土飛揚。歌女花枝招展。邊走邊唱《梅花落》。禁衛軍特許通宵歡慶,計時器不要緊催天亮。

據劉肅《大唐新語·文章》載:武則天時,正月十五夜京城大放花燈,金吾弛禁,特許夜行,觀燈者人山人海。文士數百人賦詩紀事,當時以蘇味道、郭利貞、崔液三人所作為絕唱。然而,郭、崔二人所作,人們早已淡忘,唯有本篇傳誦不絕。

蘇味道武則天時居相位數年,居洛陽次北宣風坊。此詩大約作于武則天神龍元年正月(705年),描寫的即是武則天時期神都元夜的景象。也有學者認為,此詩作于武則天長安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