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錄
字謎兩字用甲骨文怎麼寫
字謎甲骨文寫法如下:
釋義:是一種文字遊戲,也是漢字特有的一種語言文化現象。它主要根據漢字筆畫繁複、偏旁相對獨立,結構組合多變的特點,運用離合、增損、象形、會意等多種方式創造設制的。
謎語是我國民間文學的一種特殊形式,古時稱“廋辭”或“隐語”。它起源于春秋戰國,那時各國大臣常用暗示、比喻的手法映射事物,以勸谏君主采納自己的主張,逐漸形成了謎語。
經典字謎
1、小小牙兒左邊站,挂個耳朵非正漢(打一字)
答案及解析:邪(正漢可以理解為:真正的漢子,為正派。“非正漢”可理解為:邪惡派。而“邪”字正好是左邊一個“牙”字,右邊挂着一隻耳朵。)
2、雨後天晴太陽隐(打一字)
答案及解析:清(晴朗的天空被雨水沖刷後,還殘留雨水的影子,隻是太陽默默淡去,為“晴-日=青”;“水”與“青”相結合,即為“清”。)
3、良辰美景畫中看(打一字)
答案及解析:田(意思是良辰美景在畫中間看,“畫”字中間為“田”字。)4、半江半帆心在底(打一字)答案及解析:恐(“江”字取一半為“工”
家風怎麼寫
問題一:家風内容怎麼寫看你是什麼家了,文雅,尚武
問題二:家風家訓怎麼寫 1,樂于助人,勤于愛人。
2,勤儉節約,艱苦奮鬥3,誠實友善,和藹文明。
――這是我們的考試題啊・・・寫三條家風,我滿分,希望對你有幫助。如有幫助,請采納哦。
問題三:家訓家風怎麼寫家風是指一個家庭或家族的傳統風尚。也就是說一個家庭的生活方式、文化氛圍即構成了家風。顧名思義,家風就是一個家庭的風氣、風格與風尚。換一句話說,當一個家庭的家規、家訓形成家庭的公衆行為習慣即構成了家風,家風也就是一個家庭或一個家族的家文化。家譜即是承載家文化的工具,互聯網家譜是新一代承載家文化的工具。家規是指一個家庭所規定的行為規範,一般是由一個家族所遺傳下來的教育規範後代子孫的準則,也叫家法。所謂“國有國法,家有家規”就是指一個國家有一個國家的法律,一個家庭有一個家庭的規矩;這個家庭的規矩就相當于國家的法律。孟子曰:“不以規矩,不成方圓”。一個家庭要想興旺發達,做人做事都要懂得講規矩。家人違背家規就要像國民觸犯法律一樣受到處罰。好孩子家規新十條 1對父母講話态度恭敬,語氣親切。 2.自己能做的事自己辦,不給父母添麻煩. 3.上學要和父母說“再見”,放學回家要向父母“說我回來了。 4.離家要和父母打招呼,告訴父母去哪裡,做什麼,幾時回。 5.吃飯時要等父母,全家人一起吃,坐姿端正,謙恭有禮。 6.父母回家後要為父母倒茶,讓父母休息好。 7.記住父母生日,到時向父母表示祝賀,并做一件讓父母高興的事。 8.父母不舒服要勤問候,父母生病時要為父母端水送藥。 9.在生活方面不跟條件優越的同學攀比,不向父母提過高的物質要求。 10.認真完成作業功課,并盡力幫助父母做力所能及的家務。美國總統奧巴馬給自己兩個不到 10歲的女兒設立了幾條家規: 1、不能有無理的抱怨、争吵或者惹人讨厭的取笑。 2、一定要鋪床,不能隻是看上去整潔而已。 3、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比如自己沖麥片或倒牛奶,自己疊被子,自己設置鬧鐘,自己起床并穿衣服。 4、保持玩具房的幹淨。 5、幫父母分擔家務,每周 1美元。 6、每逢生日或是聖誕節,沒有豪華的禮物和華麗的聚會。 7、每晚 8點 30分準時熄燈。 8、安排充實的課餘生活:瑪莉亞跳舞、排戲、彈鋼琴、打網球、玩橄榄球;薩莎練體操、彈鋼琴、打網球、跳踢踏舞。 9、不準追星。奧巴馬的家規看似簡單、瑣碎,但操作性極強,每一條都蘊含着深刻含義,體現了一個父親的良苦用心。他希望通過這些家規,把女兒培養成能自立、有教養、負責任、講道理、愛勞動、不慕虛榮、起居有節的人。而這樣的人在哪裡都是受歡迎的人,也是離成功最近的人,做員工會是一個敢負責、能吃苦、值得信任的優秀員工,做老闆則是一個遵紀守法、精明強幹又通情達理的出色老闆。俗話說習慣成自然,奧巴馬的家規就從培養習慣入手。小孩子是一張白紙,教他什麼就學什麼,培養成好的習慣就使他終生受益。奧巴馬的家規,并不比别的家規要高明,也沒有培養天才兒童的迹象,但他的每一條家規都是在圍繞着如何讓孩子養成良好習慣的。譬如第二條“一定要鋪床,不能隻是看上去整潔而已”,就是在培養孩子做事認真的習慣,“世界上怕就怕認真二字”,有了認真習慣,就沒有什麼事情是幹不好的。再如第六條“每逢生日或是聖誕節,沒有豪華的禮物和華麗的聚會”,則是為了培養孩子生活儉樸的習慣。奧巴馬自己就是從艱苦環境中......>>
問題四:我的家風故事怎麼寫?看到老師給了這樣一個題目,我就一直在想:我的家風是什麼呢?
回到家裡,吃過晚飯,我依舊座在沙發上看電視,心裡卻還在想:我的家風是什麼呢?媽媽的聲音傳了過來:“你寫完作業了?”我沒動。眼前的電視被關掉了,“你現在應該做什麼,不知道嗎?”唉!這句話我從上幼兒園時就聽得耳朵出了繭子了,去寫作業吧。“老毛病了,該做什麼的時候就做什麼,記不住嗎?”――這不就是我的家風嗎?
從小,該我寫作業的時候,電視從不開着,也沒任何雜音打擾我。每次都隻能是寫完當天作業,才可以看電視或玩電腦,小學以前不管是冬夏,每天晚上8:00是必須睡覺的,想玩,門都沒有。現在初中了,也隻能寫過作業就睡覺,隻有周日才可以自由。原來父母想讓我養成:認真做事,規律科學的好習慣。
又想起來,每次家裡來了客人,父母都教我如何打招呼,他們也是熱情招待;爺爺奶奶來了,媽媽總是做一大桌子好吃的,而且最好吃的菜總是在爺爺奶奶面前,螃蟹也是給他們最大的,而媽媽隻是吃最小的。現在想想,這就不就是我們的家風之一:尊老愛k,禮讓待客,謙和做人嗎?
這樣想起來,我仿佛記起了很多,我們全家人有時候在一起讨論一下曆史,共同看一站到底,并搶答題,最後看誰對了;看最強大腦,讨論那些神奇的記憶。
我從來聽不到父母講鄰裡是非,也從不争親朋得失。他們隻是認真做事,認真做人。這也是我的家風之一:做有益的事,做坦蕩君子,不做戚戚小人。
我想:我的家風,不正是中華民族數千年的美德嗎:厚德載物,認真做事,中庸做人。
隻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我也要說:小家塑造大家,大家塑造國家,國家影響世界!
縱觀中華五千年曆史,中國早以禮儀之邦聞名于世界。孔子提倡:“仁者愛人”,以“仁愛”之心去尊重人、理解人、關心人、愛護人、幫助人的思想,是社會和諧的重要因素。
而國家與國家之間也如此,有的國家總是以老大自居,總是希望别國亂起來,自己坐收漁利。總是不能以“仁愛”的心态對待别人,今天挑點事端,明天做點手腳。這不正是中國人嗤之以鼻的小人行徑嗎?
呼籲大家都從現在做起吧,用我們民族的精神去影響世界,讓世界早日“仁愛”起來吧!
【點評】
由小家想到家國天下,文化傳統,立意較高。但同時,針對自己的“家風”描述就略顯泛泛了,“厚德載物,認真做事,中庸做人”太過宏觀,不好把握。應尋找重點,深入挖掘,彰顯自己家庭的特點。
問題五:小學生家風怎麼寫家風
最近,我在電視節目裡看到了一個有趣的話題:家風是什麼?讓我也想認識自己家的家風是什麼?
于是,在團年飯後的聊天時,我提出了我的問題。爸爸說,家風是一家的道德标準,如同糧食一般,是一個家必不可少的成分。而在我們家也有家風,那就是:“小心做事,大方做人”。
伯伯是教授,他說,有着良好家風的家庭或家族,他們的子嗣很早就明白許多做人做事的道理,明白自己的責任和使命;懂得敬畏;懂得珍惜光陰,趁早好好地讀書;懂得創業難守業更難,知難不難……在這樣的家庭熏陶下成長的人,懂得成功在于積澱,在于勤奮努力,明白勤能補拙的道理;明白勤為人生的第一要義,勤于學習、勤于思考、勤于努力……
看我是懂非懂的樣子,伯伯笑着說:“我們的小夥子長大了,也該對這樣的事有所了解,這樣吧,我給你講個當年爺爺講過的故事吧。”說着,他神色凝重地說出了如下的故事:那還是有生産隊的年代,爺爺當年還是個十七八歲的小夥子,可已經早早地擔起家裡頂梁柱的重任,同時,因為踏實肯幹,爺爺還是生産隊裡的記工員,要知道,那個年月的工分是同口糧挂鈎的,少記一個工分,就意味着可能家裡的口糧要少許多。有一天,爺爺作為積極分子臨時被抽調到其他地方搞突擊勞動,等到回家時已經很晚了,當天的工分還沒有記錄,于是,爺爺提着昏暗的小馬燈,到社員家裡挨家挨戶去問清楚當天的各人的勞動情況,七十二家,二百九十六人,每人當天的工分記得清清楚楚,分毫不差……。說完這個故事,伯伯長長地出了一口氣,接着說:“在我這幾十年的生活裡,每當我遇到解不開的結,每當我遇到邁不過的坎,每當我遇到難以取舍的抉擇,閃現在我腦海裡的總是那個提着馬燈,挨家挨戶詢問的身影。‘小心做事,大方做人’就是我的信條,我就是努力這樣去做的,我不能說我有多成功,但是這個信條确實令我受益匪淺。”
我明白了,家風,是一個家庭的風氣,是祖輩、父輩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影響着下一輩的成長,良好的家風形成不是靠說教,而是靠言行的引領;家規不是制定出來挂在牆上的文字,而是裝在每一個家人心中的尺子,惟賢惟德,能服于人。家風雖是一家之風範,卻是鑄造子女成才的熔爐。家風就像一棵樹,一棵枝葉如蓋的百年大樹,子子孫孫都在它的蔭蔽之下。
“小心做事,大方做人”,這就是我家的家風,它讓我從中養成了許多品質,這樣的家風,值得傳揚!
問題六:家風家訓怎麼寫家風、家規、家訓
一、家風,是家族的傳統、規範及習俗。舊指一家或一族世代相傳的道德準則和處世方
法。家風是上輩人對下輩人的言傳身教,是靠自身的行為影響下一代。
勤勞、孝順、友善、忍讓、舍得、守法。
勤儉持家,和睦相處。
孝,恭,善,勤,儉。
二、家規,是祖上對家族内人的行為規範。一般是由一個家族所遺傳下來的教育、規範
後代子孫的準則,也叫家法。
1
、自己能夠做到的事情要獨立完成,今日事今日畢,不可馬虎了事,不可依賴父母,
不可無故拖延。
2
、要吃飽吃好,保證全面營養,不可挑食厭食少食。
3
、每天堅持看書
2
小時。要堅持課前認真預習,課堂認真聽講,做好詳細筆記,課後
認真溫習,完成各科學習任務
4
、要加強體育鍛煉,增強體質,每天運動量不得少于一小時(寒暑假可适當增加運動
量)
,不可偷懶,不可随意,不可隻做自己喜歡的運動。
5
、家庭就餐應遵從家規,吃有吃相,坐有坐相,禮貌待客,不可無視父母、長輩和客
人,不可邊吃邊玩,不可浪費糧食。
6
、要盡可能分擔父母的憂愁,不可無視父母的感受,要積極為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
事情,不可推辭,不可講條件。
7
、
要孝順父母,
懂得感恩,
珍惜幸福生活,
遵從父母教導,出門進門要和父母打招呼,
不可忘恩,不可與父母頂撞、狡辯或者無理取鬧。
8
、要學會感激,感激無私奉獻、默默付出的父母,感激一切曾經關心過愛護過支持過
幫助過的人,
要珍視社會和自然中一切真實的美好的善良的事物,
憎恨虛僞、
醜惡的不良現
象,不可是非不分、善惡不辨。
9
、要尊敬師長,見到老師、長輩、熟人要主動熱情打招呼,不可視而不見見而避之。
10
、要團結同學,要有愛心有同情心,不可以大欺小,不可歧視弱者,不可嘲笑殘疾人
或者成績差的同學。
11
、要待人真誠,為人謙虛,要腳踏實地
,
不可弄虛作假,不可驕傲自滿狂妄自大。
12
、在影劇院、商場、會場、宴會等公共場合要保持舉止文雅,談吐得體,不可大聲喧
嘩,不可嬉戲打鬧。
13
、要志存高遠,锲而不舍,勇往直前,自強不息,不可胸無大志,不可有絲毫懈怠,
不可輕言放棄。
14
、要按時按質按量完成老師布置的家庭作業,以及父母交代的學習任務,不可粗心大
意、字迹潦草,不可少做或者借故不做、拖延,寫完作業方可玩耍,除周末、假期以外一般
不得看電視(晚七點新聞聯播除外)
、玩電腦。
本規範規定諸内容須切切實實不折不扣做到,如有違反,視情節較輕分别予以提醒、批
評、
警告、
面壁思過、
書面檢讨、
抄課文、
做家務、
限制部分家庭自由和權利、
适當體罰等。
三、家訓,是指對子孫立身處世、持家治業的教誨。
舉止行為
...>>
問題七:家風怎麼寫? 1、忠孝仁愛顯人品,勤儉耕讀展家風。
2、治家者最忌者奢。
3、治家以和平兩字為主。
4、治家嚴,家乃和;居鄉恕,鄉乃睦。
5、隻要思想未遭锢蔽的人,誰也喜歡子女比自己更強,更健康,更聰明高尚。
6、有意義的生活必有計劃。
7、有财無義,惟家之殃。
8、以德遺後者昌,以财遺後者亡。
9、要得健全幸福的人類,須得有健全幸福的母親。
問題八:家風家訓怎麼寫家訓家風伴我成長
每個家有不同的家訓家風。良好的家訓家風,能使人積極向上,走上成功;不良的
家訓家風,會使人誤入歧途,墜入深淵。誠實守信是我家的家訓,它一直伴着我成長。
三年級時,我認識了一個名叫小方的人。他的爸爸媽媽從不管他,他就經常長時間
遊戲,不愛學習。有一天放學,他讓我去他家玩遊戲,我禁不起誘惑,就和他去了,一直玩到天黑了才回家。
一到家,媽媽就劈頭蓋臉地問我:“你去哪兒了?這麼晚才到家?”媽媽兇得像隻
豹子,臉色很是難看。我吞吞吐吐地說:“我??我在學校寫??作業,寫完才??才
回來。”媽媽聽了氣不打一處來喊道:“胡說!我去過你的班級,早就沒人了,你還在寫
作業?你到底去哪啦?别以為我不知道!快說!”爸爸見着情況不妙忙過來把我拉到房間,語重心長地對我說:“兒子,我們不是常對你說嘛,做人要誠實,你怎麼能撒謊呢?你是學生,主要的任務是學習。‘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呀?”聽了爸爸這番話,我使勁地點了點頭??向爸爸說了放學後去同學家玩遊戲的過程,向媽媽承認了錯誤并保證以後不再撒謊準時回家。
幾個月後的一次數學考試,考卷發下來了,我一看成績是98分,心裡挺高興,可仔細一查,發現填空題有兩空錯了,老師沒有發現。這樣一來,我的真實成績隻有
94分。上課時,我進行着一番激烈的思想鬥争:到底是去找老師改過來?還是不去呢?令
我左右為難。這時,我的耳邊似乎又響起了爸爸曾對我說的那句話“做人要誠實”
。最終,我還是鼓起勇氣,找老師改了分數。老師表揚了我,我很開心,因為我做到了誠實。
爸爸的那番話令至今我還記憶猶新,它時刻提醒着我做人要誠實。做人誠實就是我
的家訓家風,它一直伴着我成長。
如果兩字從何而來
“如果”兩字最早出現《前漢書平話》上。
出處:《前漢書平話》卷上:“如果不利,截旗營前,以定勝敗驗之。”
此後有記載《儒林外史》第十六回:“如果文章會做,我提拔他。”吳運铎《把一切獻給黨·入黨》:“一個人,如果是真心革命,就不會讓個人主義的灰塵迷住眼睛。”
早期“如果”一詞還未連用,“如”一字就有如果、假設之意。
出處:
如,若也。——《廣雅》
如用之,則吾從先進。——《論語·先進》
如有複我者,則吾必在墳上矣。——《論語·陽貨》
如有地動,尊則振龍,機發吐丸,而蟾蜍銜之。——《後漢書·張衡傳》
“果”作為副詞,連詞使用,也有如果,假設之意。
出處:丈人顧先生曰:“果如是,是羿亦有罪焉”。——明·馬中錫《中山狼傳》
綜合“如果”兩字都是有同一番意思在裡面的,口頭語可能更早,但有文字記錄是元英宗至治年間(1312——1323)建安虞氏新刊本,《前漢書平話》,全名為《全相續前漢書平話呂後斬韓信》
簡單解釋了一下,也不知道你受用不!
“聽”字的草書怎麼寫
“聽”字的草書寫法有十八種,如下:
擴展資料:
要寫好草書需謹記16條:
1、筆墨紙、燥潤查
首先選好筆,其次調好墨,再就是用什麼紙。
(1)筆:分長短鋒,羊狼兼毫等,根據自己的習慣選擇,一般講使用長鋒狼毫筆較好,易墨迹沉凝堅挺,形成沉穩之效果(解決軟飄滑)。
(2)墨分五色,和運筆速度、筆頭含墨量多少息息相關。"燥"是指筆頭含墨量少,寫出的點畫墨色幹渴。"潤"是指筆頭飽含墨汁,寫字會出生動墨韻效果。
(3)紙分為綿料、淨皮、特淨皮。還有染成黃色班紋,或金銀片或金銀粉的。不同的紙吸墨程度不一樣。因此創作前要進行驗證,以掌握筆墨紙特性,做到心中有數。
2多藏鋒、少尖耍
"藏鋒包其氣,露鋒縱其神。"藏鋒和用力,其墨迹沉凝渾厚,不尖不弱。給人以醉貴妃那種含蓄美。它書之筆意,草書要無所不悟。但要注意連字接筆處不要出尖。
3縱首字、異起畫
(1)首縱行(行列區别解釋)之首字,下筆要厚重且與尾字要在同樣中軸線的位置。
(2)行與行之間的首字要起筆各異。如……
(3)每一縱行首字不能都是濕筆,否則頭重腳輕、也不能頭輕腳重。
4、虛實筆、提按灑
用筆的虛實不等于運筆的輕重。虛實、輕重之間不可分割,但也有區别。如:虛起筆、實起筆……提按是一種上下起伏的運動過程。太輕則浮,太重則沉。提者上也,按者下也。收有虛實順逆。
5、有頓挫、轉快雅
(1)線條的美在于有節奏有頓挫。頓指停頓。挫為頓的反面,筆鋒在停頓後轉換方位離開原位置。表面上、是停頓,實際上則是在動。草以點畫為情,使轉為形。
(2)通常轉要快似烈馬脫缰,洪水奔騰,給人一種暴風驟雨、電閃雷鳴般的感覺和印象。該慢而快的話,就會有飄浮之嫌,如:連續圓轉加方筆時就要稍慢一些。前人講:"不可忙,忙失勢"。
6、慢墨豬、防飄滑
該快而慢,結果是停滞凝結,形成"墨豬"。歐陽詢講:"不可緩,緩骨癡。"看不見骨頭光是肉不行,同時為了不陷于油滑和浮躁,要盡量減少"疾厲行筆"速度的出現,。快是大概念含多種快法。蘇東坡說,真書難以飄揚,草書難以沉穩。
7防橫長、腰斷茬
長橫如攔腰一刀,氣勢全斷。晉代衛夫人:橫畫如千裡陣雲。
8、軟缺骨、方筆加
軟弱多指園筆圈圈繞來繞去,無精打采,要對筆畫如刻深入理解。适時在繞筆處轉換方筆出鋒。通常中鋒變側鋒,使得有骨有肉。一直溜下,則
9、豎亦變、直粗傻
豎畫不要太直太粗,過則"神态呆闆"。豎有出鋒的有不出鋒,要根據上下左右字而定,如:甲午年三個字有三個豎就要變化。有時加"抖筆"會感覺到活潑。衛夫人:豎畫如萬歲枯藤。
10、中軸線、挪讓它
"字如算子,非草書也",行間字縫不能對齊。也不能如砌磚,沿中軸線無規律地左右搖擺,隻要全行視覺上感覺還是一縱行就可以。字散神不散。行間透氣,首尾呼應。"貴"偏而得中。
11、邪繡正、少為佳
字不能都是正的,偶爾出現鯉魚跳龍門、瀑布邪賤,奇妙無窮。過多出現邪字亂也。無聲之音,無形之相。
12、字大小、抑仰洽
字大小要如同父子。大字甚至是小字的兩三倍。錯落抑仰變成自然。輕重适度。不可字字大小一樣,否則平淡如水。
13、字距離、不等法
橫看不能(楷書)成列,豎看不亦(明顯)成行。否則缺草書之氣。如兩字三字擠在一起,或兩字相隔很遠,又遙相呼應。形成一種無規律的氣韻、波瀾之美。
14、字圈連、擇眼瞎
草書無連字則平淡(橫幅大字可不連)常見兩連字三連字。連就會出現圈眼過多字軟,飄滑。如:壽字。每字或整幅字都要選擇瞎眼,做到筆意到圈眼瞎。如:曆代名家寫寒字。孫過庭書譜裡的字,聽……古人說:草書是存字之梗概,損隸(真書)之規矩。
15、遊絲多、亂成麻
上筆與下筆或是上字的末筆與下字的首筆相連處,需遊絲引帶,恰當運用可增強一定的美感,但不宜過多、"雷同"。出現當連反斷,(如遠字)。當斷反續(如遠字最後一筆),會出奇妙效果。否則如春蚓秋蛇,亂成一團。劉熙載說:接有遠近曲直。
16、款印清、陰陽花。
款小于主題字,落款讓人能看懂是什麼字什麼名。印小于落款字,陽起陰收,符合中國人傳統和自然規律。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