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錄
動物和動物是怎麼交流的
動物主要是通過氣味、聲音、動作來進行信息交流的。
動物可以通過鳴叫來傳遞信息。比如青蛙中雄蛙兩頰有鳴囊,在春末夏初通過鳴叫來吸引雌蛙交配,很多鳥類也主要以鳴叫來傳遞信息。動物可以通過撒尿來傳遞信息。狗、狼、獅子、狐狸經常通過撒尿來圈占領地,警告敵方或對手:這一片土地是我的,你趕快離開。
動物通過一些動作來傳遞信息。比如蜜蜂通過跳舞來傳遞發現蜜源的相關信息。毒蛇通過昂頭,嘴裡發出“嘶嘶”來恐吓對方。狗打鬥失敗後會通過夾住尾巴等動作來表示認輸。
動物通過超聲波來聯絡。比如蝙蝠通過超聲波來和其他蝙蝠聯絡或者發現四周的情況。海豚也可以通過超聲波來彼此交流。這類動物聯絡方法比較少見。因為很多動物沒有這種聯絡相應的結構。有些海洋魚類能夠通過利用電器官産生電場來與同類表達交流信息,感知它四周的動靜或者殺死食物。
動物之間是怎樣交流的
同地異類無法交流
每一種飛鳥幾乎都有自己獨特的語言,而且互不相通。有這麼一個故事,在某個動物園中,一隻野鴨闖入了紅鴨的窩中,把老紅鴨趕走,自己幫助紅鴨孵出了一窩小鴨。可是這些小紅鴨根本聽不懂野鴨的語言,不聽從它的指揮。小鴨們亂成一團,野鴨也毫無辦法。後來來了隻大紅鴨,它隻講了幾句土話,小紅鴨就乖乖地聽它的話了。
異地同類無法溝通
不僅不同種動物之間語言不通,而且同種動物之間也有方言。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的佛林格斯教授,研究了烏鴉的語言,而且将它們的語言用錄音機錄制下來。
當成群的烏鴉從天上飛過時,佛林格斯教授在地上播放他先前錄制的烏鴉的“集合令”,這時烏鴉群就乖乖地降落在地上。當他将烏鴉的“集合令”錄音帶,帶到另一個國家去播放時,就不靈了。
佛林格斯教授發現,居住的國家和地區的不同,烏鴉的語言也不一樣。法國烏鴉對美國烏鴉講話錄音就一竅不通,甚至于對它們的呼叫也毫無反應。
行為語言交流
動物還會運用各種不同的行為來表達它們的意思,這也是一種無聲的語言。
例如長頸鹿在發生危險時,會用猛烈的驚跑來向同伴傳達警報;野豬在平時總是把尾巴轉來轉去,但一旦覺察到有危險時,就會揚起尾巴,在尾尖上打個小卷給同伴們報警;蜜蜂在發現蜜源以後,就會用特别的“舞蹈”方式,向同伴通報蜜源的遠近和方向。
有一種小蟹,雄的隻有一隻大螯,它們在尋求配偶時,便高舉這隻大螯,頻頻揮動,一旦發覺雌蟹走來,就更加起勁地揮舞大螯,直至雌蟹伴随着一同回穴。
有一種鹿是靠尾巴報信的。平安無事時,它的尾巴就垂下不動;尾巴半擡起來,表示正處于警戒狀态;如果發現有危險,尾巴便完全豎直。
魚的語言
不同的魚兒發出的聲音是不同的,所代表的意義也都是不一樣的。
黃花魚在産卵的時候會發出非常響亮的叫聲,可以起到要吸引異性的目的;索餌魚類所發出的聲音則主要是用來聯絡、并示意魚群發現食物、保持集體活動的意思;而黃颡“吱吱”刺耳的聲音可以将敵人吓跑。
各種深海魚類的不同發聲則主要起到回聲探測方向的作用。
魚類發聲的用途非常廣泛,這也間接的說明魚類的聽覺也是十分靈敏的。但就外表上來看,魚并沒有耳朵,這到底是什麼原因呢?
原來,魚也有耳朵,隻是它隻有内耳,卻沒有耳殼,因此人們看不到魚的耳朵。如果我們将魚頭骨的一側掀開的話,便可以看到包在頭骨中的内耳了。
大象的次聲低頻音波
大象經常會發出大聲尖叫和隆隆聲,通過發出人類耳朵所能聽到的隆隆聲,可以與遙遠的大象進行不同意圖的溝通交流,其中包括協調群體行為、引誘異性交配、生育繁殖和建立統治權。令人驚訝的是,大象還具有特殊的語言,它們能夠發生較低的次聲低頻音波,可以傳輸至更遙遠的區域。
猴子的叫聲
猴子經常會為了争奪食物與地盤而互相大打出手,當一隻猴子準備向對方發起攻擊的時候,它往往會發出“啯!啯!”或者“嘎!嘎!”的聲音,以表示恐吓與威脅。
如果對方是一個較為弱勢的猴子的話,它便會發出“吉亞!吉亞!”的聲音來表達自己内心深處的害怕。
動物交流的一個必不可少的作用是警告同伴來自其他物種的威脅。袋鼠會使用後腿重擊地面,暗示着可能出現更危險的掠食者。白尾鹿的尾部會表現出類似神經性抽搐的動作,警告同伴有危險逼近。大猩猩表達生氣時會作出吐出舌頭的表情,這是一種暗示遊戲時間已結束的信号。
貓的肢體語言
家中所喂養的貓咪也有着千奇百怪的溝通方式,如果你平日裡仔細注意聽過它的叫聲的話,就會發現,如果它叫了一聲之後便突然中止,然後立即張着大嘴卻并不立即閉合,往往意味着兩種意義:
一是向你問候,二是向你提出某種要求。假如它在關閉的門前這樣叫喚的話,代表着它想外出散步;如果它一直徘徊于冰箱門口不停地叫的話,則意味着它想吃東西了。
如果它突然間發出了呼呼的聲音,代表着現在它很生氣,最好不要招惹它。最有趣的是,家貓還經常會發出呼噜聲,表示非常滿意自己的主人。
一群鴨子
動物是怎麼交流的呢
具體如下。
1.信息素動物可以通過分泌信息素進行交流,例如求偶、交配、警示等都能通過不同的信息素來傳遞,而且用信息素交流具有持續時間長。2.動作動物還能夠通過動作來傳遞信息,例如蜜蜂以跳舞的方式來表達發現新蜜源的消息,毒蛇通過高昂着頭,并發出嘶嘶地叫聲來驅趕。3.超聲波超聲波是動物與動物之間相互交流的方式之一,也是最常見的一種交流方式,例如蝙蝠可以通過超聲波和其它蝙蝠聯系。
根據化石研究,地球上最早出現的動物源于海洋。早期的海洋動物經過漫長的地質時期,逐漸演化出各種分支,豐富了早期的地球生命形态。在人類出現以前,史前動物便已出現,并在各自的活動期得到繁榮發展。後來,它們在不斷變換的生存環境下相繼滅絕。但是,地球上的動物仍以從低等到高等、從簡單到複雜的趨勢不斷進化并繁衍,并有了如今的多樣性。
動物是怎麼進行交流的
小狗的撒尿、貓的叫春、狼的嚎叫、河馬的潑灑糞便、猿猴相互梳理毛發、蜜蜂的舞蹈、座頭鲸的歌聲、等等,所有動物甚至植物都有自己獨特的相互傳遞信息的方式。
比如:
動作:
1鹿科動物的小尾巴反面是白色的,遇到危險時他們就會把尾巴撅起,露出反面的白色,就像搖動着的白色“信号旗”,以此來告訴同伴:危險,快跑!
2蜜蜂發現蜜源後會通過圓形舞和“8”字擺尾舞把蜜源的距離和方向告訴自己的同伴。
3一隻猩猩經過人的訓練,能掌握幾百個用手勢表達的單詞,與人進行簡單的交談。
氣味:
1一種雌蛾在交配産卵前進能分泌0.1微克的性激素,但雄蛾依靠頭部的觸角甚至在一千米以外都能接受到這種信号,馬上趕來與其幽會。
2蜜蜂分群時蜂王離開原來的蜂巢到另一個地方,會分泌一種聚集激素,使失散的蜜蜂聚集在自己的周圍,很快組成一個新的蜂群。
3螞蟻外出尋物時,能利用它分泌的追蹤激素标志路線,引導同伴找到食物所在地。
4蚜蟲發現七星瓢蟲等天敵來襲時,馬上分泌警告激素,告誡其他同伴不要求前來以免被吃掉。
聲音:
據動物學家研究,豬有23種聲音信号;狐狸有36種聲音信号;阿拉伯狒狒發出的聲音信号竟然不少于40種。在模仿聲音能力方面,一種叫庫克尼亞的鹦鹉竟然“會說"上百個單詞和幾十句話
魚是怎麼交流的
魚有三種交流方式,分别是聲音、顔色和電流。魚類雖然沒有聲帶,但它們可以通過魚鳔或其它部位來發出聲音,其它魚兒可以聽得到。有的魚兒則可以改變自己的顔色,不僅可以用來交流,還能威懾自己的敵人。另外,像電鳗等可以放電的魚類,可以通過電流和同伴交流。
一、魚是怎麼交流的
魚類的交流的方式有三種。第一種是發出聲音,魚類和陸生動物不同,它們發聲的部位并不是聲帶,甚至并不固定,大部分魚兒靠魚鳔來發出聲音。第二種是通過顔色,很多魚可以改變自己膚色,變得更亮或更暗一些,這樣就可以和别的魚交流了,也能起到威懾的效果。第三種是通過電流,這種交流方式主要存在于電鳗之間,它們可以不斷放電,并用它來傳遞消息。
二、魚有哪些感覺
1、視覺:魚類的視覺不算強,隻能看清近處的物體,不過借助水的折射,也能知道水面以上的情況,而且它們的視覺範圍很廣,可以看到180度的所有事物。
2、聽覺:魚類的聽覺範圍比較狹窄,隻有極少數魚很敏感。而且震動也不僅僅通過耳朵向它們傳遞信息,側線一樣可以接收到由聲音震動帶來的信号。
3、味覺:魚也是味覺的,而且它們的味蕾分布很廣,不僅僅在嘴裡,甚至隻要靠近食物,就能嘗出味道,從而判斷對方能不能吃下去。
4、嗅覺:魚類的嗅覺和陸生動物的差别較大,陸生動物的嗅覺主要捕捉揮發性氣體,而魚類則可以感受水體中氨基酸的變化,從而确定水質和食物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