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錄
科學素質不好用什麼形容詞
肆無忌憚旁若無人少廉寡恥無所顧忌唯我獨尊為所欲為污言穢語淺薄無知信口雌黃
欺上瞞下巧言獻媚阿谀奉承中飽私囊監守自盜惡語中傷幸災樂禍借刀殺人以大欺小
欺硬怕軟釣名欺世殘民害理疾賢妒能口出狂言損人利己以私害公冷嘲熱諷咒天罵地
形容科學态度的形容詞
形容科學态度的形容詞有嚴謹、認真、嚴格、謹慎、缜密等。
一、嚴謹
釋義:形容态度嚴肅謹慎;細緻、周全、完善,追求完美。
引證:蕭乾《一本褪色的相冊·湖北人聶華苓》:“從詩詞格律的嚴謹,我佩服毛主席的學問。”
二、認真
釋義:嚴肅對待,不苟且。
引證:沙汀《闖關》一:“左嘉是再三再四要求回後方的,等到認真要回後方的時候,對于敵後的遊擊生活,仿佛就要離開自己的親人似的,他倒反而有些留戀,有些舍不得了。”
三、嚴格
釋義:指遵守或執行規定、規則十分認真、不偏離原則、不容馬虎。
引證:老舍《女店員》第三幕第五場:“青菜還收拾得不夠理想!老爺爺賣過菜,要求嚴格!”
四、謹慎
釋義:細心慎重。
引證:丁玲《母親》一:“他也不禁有一陣凄涼之感,當然下藥是更謹慎了。”
五、缜密
釋義:細緻精密;謹慎周密。
引證:朱光潛《藝文雜談·選擇與安排》:“思想如果謹嚴,條理自然缜密。”
科學的定義是什麼
科學
(一)科學一詞的來源
科學一詞,英文為science,源于拉丁文的scio,後來又演變為scientin,最後成了今天的寫法,其本意是“知識”、“學問”。日本著名科學啟蒙大師福澤瑜吉把“science”譯為“科學”。到了1893年,康有為引進并使用“科學”二字。嚴複在翻譯《天演論》等科學著作時,也用“科學”二字。此後,“科學”二字便在中國廣泛運用。
為什麼這麼稱呼呢?science的本來含義是系統知識,我想也許這樣,科學在十九世紀已是一個非常龐大的知識體系了,它已分得非常細了,即分成許多許多專業,而這些專業知識又不象其它知識那樣是互不聯系的。除了專業概念外,基礎概念是一緻的,基本方法也是一樣的,“科”的意思是分類或層次條理的意思,所以我自認為science對應“科學”還是比較合适的。
中國古代的關于科學的起源,比如各類經典的經書都是關于科學規律的探索的信息記錄!古代的祖沖之的數學圓周率、張衡的地動儀、漢朝的指南車和指南針等,黃帝内經就是典型的醫學大成!是中國上古社會的科學巨著!但是就科學這個字眼來說,也許還是舶來品!
中國的成語“名不見經傳”,實際上就是告訴我們說所有的經和傳等都是關于中國古代人類社會的科學探索紀錄!自司馬遷開始,根據曆史經傳編著史記,記錄了漢朝以前的所有的可識别的文字信息曆史紀錄!這些都是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的巨著!
(二)科學的基本定義
基本定義——科學是崇尚真理和真實的人們的,永無止境地探索、實踐,階段性地趨于逼近真理,階段性地解釋和揭示真理的階段性、發展性、曆史性、辯證性、普遍性、特殊性、信息性等特點,盡可能不包含自相矛盾的知識體系,且是一項永遠造福人類社會的高尚事業。
通俗地說,科學是一種态度、觀點、方法!同時,科學的東西本身具有悖論!也就是說,不同的專業學科的東西很容易被混淆和認為是矛盾的!其實,它反映了科學地認識事物的不同的多個複雜方面!
隻要是從事科學技術工作的同志都十分清楚,開始的概念的建立和假說以及假定非常艱難!所以,對于科學本身的原始概念來說,對于世界上任何一位頂尖的科學家來說,都是很困難的!所以,給出科學的基本定義需要膽量!需要膽識!還需要深深關注人類命運的高度境界!
實際上,在此以前,由于科學一詞從來就沒有嚴格定義過,所以會引起一系列的混亂和無謂的争論。比如:中國古代有沒有科學?中醫是否是科學?科學與僞科學的區别是什麼?科學與宗教的區别是什麼?等等。而這些問題又是非常非常吸引人的問題。所以時代要求我們盡早地給出恰當的定義以解決這些争議。
該定義中“逼近真理的盡可能不包含自相矛盾的”該定語是自己加進去的,原因是為了明确科學的涵義,即明确科學是一個怎樣的知識體系(我至今為止不明白為什麼很多書上為什麼不敢明确地加上它)。其中“矛盾”當然是指邏輯矛盾。
“知識體系”是人們對科學的最初認識。作為一種非常實用的知識,最重要的就是有很高的條理性和結構。這一點,任何一本經典著作都多少具有這種特色,古代最著名的要數《幾何原本》了。中國的古典著作中最有條理的,也許是我不學無術,自認為對我影響最大的是《橘中秘》(一本棋書)。不過科學這種知識體系已不象某些知識體系那樣規模那麼小,讨論範圍那麼窄了,而是一個非常龐大的知識體系,其野心甚至企圖包羅萬象無所不及。這麼大的體系仍要保持很強的條理和結構,這就顯得與衆不同了。但知識體系并不隻有科學一種,所以必需明确科學是怎樣的知識體系。定義中前面部分給出了限定,跳過一段再讨論。
很早有人就認識到了科學是一項造福人類的社會事業,但其意義是随時代發展進一步深化的。而這也是缺少教育的人們不易理解的。知識表現在書本裡怎麼又是一種社會活動呢?不能被别人理解,不能被别人重複驗證,這本身就不叫知識,為什麼還要強調其社會性呢?這是因為科學對知識的認識要遠遠比其它對其的認識嚴格。不管對巫師、宗教徒、平民還是科學家來說,知識都是指正确的陳述,正确的預見,即知識就是人認為的“真理”。但隻有科學家才非常嚴格地審視“真理”。不光要看它的初始語句(常稱為公理)是否來源于直覺、實驗或有充分理由,而且嚴密地審查推導過程中的任何細節,并考查其任一導出結論是否與實驗或生活經驗相沖突。而這一系列工作都不是沒有受過科學訓練的人能做的,因此需要教育,需要許多的科學家的共同勞動,也需要廣大民衆的理解和各方面的支持。随着科學的越來越發達,科學的複雜程度越高,其社會性也就越強。
“逼近真理”是強調科學的特質,與其它相比,科學最強調懷疑和創新,因為科學是以不存在先知先覺為前提的。同時科學也非常強調繼承和借鑒!認為所有知識都是人對客觀世界的認識,雖然科學追求的是主客觀世界的統一,但畢竟主觀世界與客觀存在并不是一回事,知識再正确,也隻是逼近對世界的描述,而不就是客觀世界。比如說:理想氣體模型它能非常好的描述在常溫常壓下的氧氣、氮氣和二氧化碳等氣體,是因為這些氣體分子的線度遠小于它們之間的距離。而範德瓦爾斯對理想氣體模型的修正也隻是近似的描述象水蒸氣那樣的真實氣體。科學家們懂得他們的理論一開始就是近似,所以他們從未指望從其理論導出的結論與真實世界無絲毫誤差。所有的知識是人造的,是主觀世界的産物,即使存在外星人,也隻可能是比地球人更進化而已,他們也會有錯。自然界的秘密存在于自然界本身,自然界以其自身的多樣特點表現自己,但不會以文字形式借上帝之口明白地表達出來。可見用“最逼近真理”這一詞項既強調科學的嚴密性,又強調了科學對世界的認識意義。
“盡可能不包含自相矛盾”該定語反映了科學對完美的追求,強調了科學也有個成長過程。普通人犯錯誤是經常的,偉人也會犯錯誤,象牛頓、愛因斯坦和馬克思這樣最受人尊敬的人物也有錯誤的理論。羅素的著作中,經常描寫偉人的自相矛盾,比如,提倡用節育手段控制人口的馬爾薩斯四年内添三個孩子;提倡無為的叔本華對晚來的榮譽欣喜若狂;被稱為實驗科學的始祖的培根則不知道為他治病的哈維發明血液大循環理論。偉人尚且如此,那麼集所有偉人智慧的科學内容要想沒有一點自相矛盾的暇點則十分困難,而且體系越大越難以沒有錯誤,特别是新學科,需要時間的檢驗。任何科學都有個成熟的過程。另外,随着時代的發展,原有的科學也許是某種情境下的近似,在無限推廣時就可能出現矛盾,而科學決不會裝作沒有看見,必定要去解決這一矛盾,使科學向前邁進。由邁克爾遜實驗引起的相對論、由黑體輻射實驗引起的量子力學以及理發師悖論引起的數學革命,正是排除了那些自相矛盾後發展起來的。
(三)《科學》是發表最好的原始研究論文、以及綜述和分析當前研究和科學政策的同行評議的期刊。
該雜志于1880年由愛迪生投資1萬美元創辦,于1894年成為美國最大的科學團體“美國科學促進會”——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the Advancement of Science(AAAS)的官方刊物。全年共51期,為周刊,全球發行量超過150萬份。
多數科技期刊都要向讀者收取審稿、評論、發表的相關費用。但《科學》雜志發表來稿是免費的。其雜志的資金來源共有三部分:AAAS的會員費、印刷版和在線版的訂閱費、廣告費。
《科學》雜志屬于綜合性科學雜志,它的科學新聞報道、綜述、分析、書評等部分,都是權威的科普資料,該雜志也适合一般讀者閱讀。“發展科學,服務社會”是AAAS也是《科學》雜志的宗旨。
在全球,《科學》雜志的主要對手為英國倫敦的《自然》雜志,該雜志創辦于1869年,曾發表了大量的達爾文、赫胥黎等大師的文章。21世紀的前4年中,二者為率先發表人類基因排列的圖譜而激烈競争。
《科學》雜志的主編唐納德·科尼迪畢業于哈佛大學,博士學位,為斯坦福大學第八任校長,着名的環境科學教授。
《科學》雜志官方網址: Science Magazine, an International weekly science journal, is published by the 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the Advancement of Science(AAAS), with assistance of Stanford University's HighWire Press.
(四)《辭海》對“科學”的解釋
科學是運用範疇、定理、定律等思維形式反映現實世界各種現象的本質和規律的知識體系,是社會意識形态之一。
按研究對象的不同可分為自然科學、社會科學和思維科學,以及總結和貫穿于三個領域的哲學和數學。
按與實踐的不同聯系可分為理論科學、技術科學、應用科學等。
科學來源于社會實踐,服務于社會實踐。它是一種在曆史上起推動作用的革命力量。在現代,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産力。科學的發展和作用受社會條件的制約。現代科學正沿着學科高度分化和高度綜合的方向蓬勃發展。
(五)科學作為形容詞的解釋
合乎科學的。例:①這種方法很科學;②科學共産主義;③科學發展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