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歌聲好聽怎麼形容(兒童歌聲好聽怎麼形容句子)

biang 中華百科 1.0K+

本文目錄

  1. 形容童聲好聽的詩句
  2. 形容兒童歌聲好聽的詞語
  3. 形容一個人歌聲好聽的 怎麼誇一個人唱歌好聽

形容童聲好聽的詩句

1.關于童聲的詩句

關于童聲的詩句 1.關于兒童的詩句

1、《宿新市徐公店》【宋】楊萬裡籬落疏疏一徑深,樹頭花落未成陰。

兒童急走追黃蝶,飛入菜花無處尋。 2、《清平樂·村居》【宋】辛棄疾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裡吳音相媚好,白發誰家翁媪。大兒鋤豆溪東,中兒正織雞籠,最喜小兒無賴,溪頭卧剝蓮蓬。

3、《池上》【唐】白居易小娃撐小艇,偷采白蓮回。不解藏蹤迹,浮萍一道開。

4、《村居》【清】高鼎草長莺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鸢。

5、《所見》【清】袁枚牧童騎黃牛,歌聲振林樾。意欲捕鳴蟬,忽然閉口立。

6、《小兒垂釣》【唐】胡令能蓬頭稚子學垂綸,側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問遙招手,怕得魚驚不應人。

7、《牧童》【宋】黃庭堅騎牛遠遠過前村,吹笛風斜隔隴聞。多少長安名利客,機關用盡不如君。

8、《觀遊魚》【唐】白居易繞池閑步看魚遊,正值兒童弄釣舟。一種愛魚心各異,我來施食爾垂鈎。

9、《田家》【宋】範成大晝出耘田夜織麻,村莊兒女各當家。童孫未解供耕織,也傍桑陰學種瓜。

10、《花影》【宋】蘇轼重重疊疊上瑤台,幾度呼童歸不開。剛被太陽收拾去,卻教明月送将來。

2.關于兒童的古詩

小兒垂釣唐胡令能蓬頭稚子學垂綸,側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問遙招手,怕得魚驚不應人。————————————稚子離家數載,歸來頑童不在。

鄰家有木昔種下,一朝綠蔭蔽萬家。昨夜雨,今日花,笑看陰晴變化。

莫怪東風不知途,物是人非,心無歸路————————————《村居》-高鼎草張莺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鸢。

—————————————《夜書所見》-葉紹翁蕭蕭榕葉送寒聲,江上秋風動客情。知有兒童捉促織,夜深籬落一燈明。

————————————《稚子弄冰》-楊萬裡稚子金盤脫曉水,彩絲穿取當銀钲。敲成玉磬穿林響,忽作玻璃碎地聲.————————————寄東魯二稚子李白吳地桑葉綠,吳蠶已三眠。

我家寄東魯,誰種龜陰田?春事已不及,江行複茫然。南風吹歸心,飛堕酒樓前。

樓東一株桃,枝葉拂青煙。此樹我所種,别來向三年。

桃今與樓齊,我行尚未旋。嬌女字平陽,折花倚桃邊。

折花不見我,淚下如流泉。小兒名伯禽,與姊亦齊肩。

雙行桃樹下,撫背複誰憐?念此失次第,肝腸日憂煎。裂素寫遠意,因之汶陽川。

————————————————在知識爆炸的年代,重要的很多時候不是我們閱讀了多少,了解了多少,而是如何運用工具,讓我們知道我們想要知道的。老師給我們布置的這裡查詢類作業,在考我們的閱讀水平的同時,也起到了培養我們檢索能力的作用。

關于檢索,百度、谷歌、搜搜等等搜索引擎都可以給我們提供方便。但是為什麼我們總是查不到我們想要查的東西呢?這跟關鍵詞有關,用正确的關鍵詞才能更快更便捷的查詢到我們所想要的東西。

當然,查詢有些時候也是需要有一定知識為基礎的。可以在這裡就不加贅述了,你可以到這些搜索引擎上查查看。

或許你已經在用了不是嗎?O(∩_∩)O~。

3.關于兒童生活的古詩5首

1、《宿新市徐公店》【宋】楊萬裡

籬落疏疏一徑深,樹頭花落未成陰。

兒童急走追黃蝶,飛入菜花無處尋。

2、《清平樂·村居》【宋】辛棄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裡吳音相媚好,白發誰家翁媪。

大兒鋤豆溪東,中兒正織雞籠,

最喜小兒無賴,溪頭卧剝蓮蓬。

3、《池上》【唐】白居易

小娃撐小艇,偷采白蓮回。不解藏蹤迹,浮萍一道開。

4、《村居》【清】高鼎

草長莺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

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鸢。

5、《所見》【清】袁枚

牧童騎黃牛,歌聲振林樾。意欲捕鳴蟬,忽然閉口立。

6、《小兒垂釣》【唐】胡令能

蓬頭稚子學垂綸,側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問遙招手,怕得魚驚不應人。

7、《牧童》【宋】黃庭堅

騎牛遠遠過前村,吹笛風斜隔隴聞。

多少長安名利客,機關用盡不如君。

8、《觀遊魚》【唐】白居易

繞池閑步看魚遊,正值兒童弄釣舟。

一種愛魚心各異,我來施食爾垂鈎。

9、《田家》【宋】範成大

晝出耘田夜織麻,村莊兒女各當家。

童孫未解供耕織,也傍桑陰學種瓜。

10、《花影》【宋】蘇轼

重重疊疊上瑤台,幾度呼童歸不開。

剛被太陽收拾去,卻教明月送将來。

十首。。。怎麼樣也夠了吧??

4.推薦幾首關于“祝福兒童”的詩詞

世間無限丹青手,一片傷心畫不成。

____高蟾《金陵晚望》釋義:這世上有無數的丹青聖手,可都畫不出内心的傷感。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

____王昌齡《從軍行七首·其四》釋義:将士們身經百戰磨穿了鐵甲衣裳衫,但是不徹底消滅入侵的邊賊,他們将誓死不把家園回還!男兒何不帶吳鈎,收取關山五十州。____李賀《南園十三首·其五》釋義:男子漢大丈夫為什麼不腰帶武器去收取關山五十州呢?請你且登上那畫有開國功臣的淩煙閣去看,又有哪一個書生曾被封為食邑萬戶的列侯?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複還。

____佚名《荊轲歌/渡易水歌》釋義:風聲蕭蕭地吹呵,易水寒氣襲人,壯士在此遠去呵,不完成任務誓不回還!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____龔自珍《己亥雜詩·其五》釋義:落花紛紛絕不是無情飄灑,為的是化作春泥培育出更多的新花。

詩人借花落歸根,化為春泥,抒發了自己積極向上的人生态度。嗚呼!楚雖三戶能亡秦,豈有堂堂中國空無人!____陸遊《金錯刀行》釋義:楚國雖然隻有三戶人家就能把秦朝給推翻了,我們偌大的中國難道沒有能人嗎?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____林則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其二》釋義:苟利國家天下以,豈因禍福避趨之的意思是當遇到事關國家的事的時候,怎麼能因為自身的得失來決定自身的态度。

夜闌卧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____陸遊《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釋義:夜深了,我躺在床上聽到那風雨的聲音,就迷迷糊糊地夢見自己騎着披甲的戰馬跨過冰封的河流出征北方疆場。

滄海可填山可移,男兒志氣當如斯。——(南宋)劉過釋義:男兒的志氣是無窮的,而且是具有相當力量的,力量多到可以去填海,大到可以移山。

總之就是誇獎男兒的志氣十分廣闊,十分有志氣!立志欲堅銳,成功在久不在速。——(宋)張孝祥釋義:樹立志向在于堅持,不在于鋒芒畢露,成功在于長久不在于迅速。

世間無限丹青手,一片傷心畫不成。____高蟾《金陵晚望》釋義:這世上有無數的丹青聖手,可都畫不出内心的傷感。

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____王昌齡《從軍行七首·其四》釋義:将士們身經百戰磨穿了鐵甲衣裳衫,但是不徹底消滅入侵的邊賊,他們将誓死不把家園回還!男兒何不帶吳鈎,收取關山五十州。

____李賀《南園十三首·其五》釋義:男子漢大丈夫為什麼不腰帶武器去收取關山五十州呢?請你且登上那畫有開國功臣的淩煙閣去看,又有哪一個書生曾被封為食邑萬戶的列侯?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複還。____佚名《荊轲歌/渡易水歌》釋義:風聲蕭蕭地吹呵,易水寒氣襲人,壯士在此遠去呵,不完成任務誓不回還!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

____龔自珍《己亥雜詩·其五》釋義:落花紛紛絕不是無情飄灑,為的是化作春泥培育出更多的新花。詩人借花落歸根,化為春泥,抒發了自己積極向上的人生态度。

嗚呼!楚雖三戶能亡秦,豈有堂堂中國空無人!____陸遊《金錯刀行》釋義:楚國雖然隻有三戶人家就能把秦朝給推翻了,我們偌大的中國難道沒有能人嗎?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____林則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其二》釋義:苟利國家天下以,豈因禍福避趨之的意思是當遇到事關國家的事的時候,怎麼能因為自身的得失來決定自身的态度。夜闌卧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

____陸遊《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釋義:夜深了,我躺在床上聽到那風雨的聲音,就迷迷糊糊地夢見自己騎着披甲的戰馬跨過冰封的河流出征北方疆場。滄海可填山可移,男兒志氣當如斯。

——(南宋)劉過釋義:男兒的志氣是無窮的,而且是具有相當力量的,力量多到可以去填海,大到可以移山。總之就是誇獎男兒的志氣十分廣闊,十分有志氣!立志欲堅銳,成功在久不在速。

——(宋)張孝祥釋義:樹立志向在于堅持,不在于鋒芒畢露,成功在于長久不在于迅速。

5.關于贊兒童的古詩

描寫兒童的詩句 1、騎牛遠遠過前村,吹笛風斜隔隴聞。

多少長安名利客,機關用盡不如君。——黃庭堅《牧童》 2、兒童急走追黃蝶,飛入菜花無處尋。

——楊萬裡《宿新市徐公店》 3、朝牧牛,牧牛下江曲。夜牧牛,牧牛度村谷。

荷蓑出林春雨細,蘆管卧吹莎草綠。亂插蓬蒿箭滿腰,不怕猛虎欺黃犢。

——李涉《牧童詞》 4、綴玉聯珠六十年,誰教冥路作詩仙。浮雲不系白居易,造化無為字樂天。

童子解吟長恨曲,胡兒能唱琵琶篇。文章已滿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怆然。

——宣宗李忱《吊白居易》 5、午後順着小河走,河水清清,在我腳下流。水中石頭大如鬥,石邊魚兒輕輕遊。

小小牧童竟怕羞,赤身蹲在,田邊和地頭。口中喚着大花狗,手裡牽着老黃牛。

——《牧牛圖》 6、清池玉水繞山川,攜手伴友放紙鸢。楊柳輕指意欲醉,疑是夢境回童年。

——軒治翁 7、松陰一架半弓苔,偶欲看書又懶開。戲掬清泉灑蕉葉,兒童誤認雨聲來。

——楊萬裡《閑居初夏午睡起二絕句》其一 8、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鬓毛衰。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

——賀知章《回鄉偶書》。

6.關于兒童的詩句

草長莺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鸢。清代:高鼑《村居》

牧童騎黃牛,歌聲振林樾。意欲捕鳴蟬,忽然閉口立。清代:俞樾

蓬頭稚子學垂綸,側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問遙招手,怕得魚驚不應人。五代:胡令能

梅子流酸濺齒牙,芭蕉分綠上窗紗。日長睡起無情思,閑看兒童捉柳花。《初夏睡起》【宋】楊萬裡

籬落疏疏一徑深,樹頭花落未成陰。兒童急走追黃蝶,飛入菜花無處尋。宋楊萬裡。

晝出耘田夜績麻,村莊兒女各當家。童孫未解供耕織,也傍桑陰學種瓜。宋範成大《四時田園雜興》

松下問童子,言師采藥去。隻在此山中,雲深不知處。唐賈島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唐杜牧

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鬓毛衰。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唐賀知章

大兒鋤豆溪東,二兒正織雞籠。最喜小兒無賴,溪頭卧剝蓮蓬。宋辛棄疾清平樂

7.關于兒童可愛的詩句

1.宋代詩人範成大的《四時田園雜興》“晝出耘田夜績麻,村莊兒女各當家;童孫未解供耕織,也傍桑陰學種瓜。”

2.少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李白

3.兒童疾走追黃蝶,飛入菜花無處尋。楊萬裡

3.兒童放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鸢。

5.賀知章《回鄉偶書》: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鬓毛衰。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

6.籬外誰家不系船,春風吹入釣魚灣。小童疑是有村客,急向柴門去卻關。”唐代的崔道融

7.胡令能《小兒垂釣》蓬頭稚子學垂綸,側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問遙招手,怕得魚驚不應人。”

8.【宋】楊萬裡一葉漁船兩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怪生無雨都張傘,不是遮頭是使風。

9.所見(袁枚)牧童騎黃牛,歌聲振林樾。意欲捕鳴蟬,忽然閉口立。

10.《清平樂·村居》【宋】辛棄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裡吳音相媚好,白發誰家翁媪。

大兒鋤豆溪東,中兒正織雞籠,

最喜小兒無賴,溪頭卧剝蓮蓬。

11.《池上》【唐】白居易

小娃撐小艇,偷采白蓮回。不解藏蹤迹,浮萍一道開。

12.《牧童》【宋】黃庭堅

騎牛遠遠過前村,吹笛風斜隔隴聞。

多少長安名利客,機關用盡不如君。

13.(觀遊魚》【唐】白居易

繞池閑步看魚遊,正值兒童弄釣舟。

一種愛魚心各異,我來施食爾垂鈎。

14.《花影》【宋】蘇轼

重重疊疊上瑤台,幾度呼童歸不開。

剛被太陽收拾去,卻教明月送将來。

15.我真的找不到了。

形容兒童歌聲好聽的詞語

形容兒童歌聲好聽的詞語衆多,悅耳動聽一詞,用來形容兒童的歌聲,就像是最純淨的音樂,直入人心。天籁之音更是将兒童歌聲的美妙發揮到了極緻,仿佛來自天際的天籁,讓人心曠神怡。餘音袅袅和袅袅餘音,不僅形容了兒童歌聲的美妙,更讓人感受到了歌聲在耳邊回蕩的美妙時刻。

莺聲燕語,如同黃鹂婉轉的鳴叫和燕子輕盈的呢喃,用來形容兒童的歌聲,既生動又形象,仿佛能讓人聽到那清脆悅耳的歌聲,如同春天裡鳥兒的歌唱,充滿了生機與活力。繞梁三日,這句成語用在兒童歌聲上,不僅贊美了歌聲的美妙,更表達了歌聲在人們心中留下的深刻印象。

山鳴谷應,形容回音響亮,也比喻此鳴彼應,互相配合,用來形容兒童的歌聲,似乎能聽到山谷中的回音,歌聲與自然的回響交織在一起,形成了美妙的和聲。洋洋盈耳,指的是宏亮而優美的聲音充滿雙耳,形容兒童歌聲不僅悅耳動聽,更充滿了力量和感染力。銀鈴悅耳,形象地描繪了兒童歌聲的清脆,如同銀鈴般悅耳動聽,引人入勝。

餘音饒梁,用來形容兒童歌聲的美妙,歌聲結束後,餘音仍然在耳邊回響,讓人回味無窮。這些詞語不僅描繪了兒童歌聲的美妙,更表達了人們對于兒童歌聲的喜愛與贊美,讓每一次聆聽都成為一次美妙的享受。

形容一個人歌聲好聽的 怎麼誇一個人唱歌好聽

形容一個人歌聲好聽:古人就已經有這樣的說法了,餘音繞梁,三日不絕;遙聞妃瑟泠泠。新聲含盡古今情。

誇一個人唱歌好聽的句子:

1、你在我眼中最迷人,你歌在我耳畔最動聽。

2、你的歌聲婉轉動聽,讓人贊不絕口,令我心潮澎湃!此音隻應天上有,人生難得幾回聞。

3、猶如百靈鳥的歌聲一般動聽。

4、歌聲悠揚如清晨帶着微點露珠的樟樹葉。你的歌聲婉轉動聽,讓人贊不絕口,令我心潮澎湃!此音隻應天上有,人生難得幾回聞。

5、轉軸撥弦三兩聲,未成曲調先有情。弦弦掩抑聲聲思,似訴平生不得志。低眉信手續續彈,說盡心中無限事。輕攏慢撚抹複挑,初為霓裳後六幺。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語。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間關莺語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難。

擴展資料

唱歌是一個漢語詞彙,拼音是chàng gē,意思是以抑揚有節奏的音調發出美妙的聲音,給人以享受。也指吟唱歌曲。也指歌唱藝術。

語出南朝梁簡文帝《當垆曲》:"迎來挾琴易,送别唱歌難。"

唱歌中的呼吸

首先是吸氣,在做呼吸練習時,先做好正确的演唱姿勢,保持腰挺直,胸肩松寬,頭自如,眼望遠處,從内心到面的表情都充滿情意,然後,"痛快地歎一口氣"使胸部放松,吸氣時,口腔稍打開,硬軟腭提起,并與提眉動作配合;

很興奮地以後腰為主,将腰圍向外松張,讓氣自然地,流暢地"流進"使腰、後背都有"氣感",胸部也就自然有了寬闊的感覺,比如用"打呵欠"去感覺以上動作。

但呼氣時不準過深,否則使胸、腹部僵硬,影響發聲的靈活和音高的準确,吸氣時不要有聲響,反之不僅影響歌唱的藝術效果,還會使吸氣不易深沉,影響氣息的支持,所以,在日常生活中要養成兩肋擴張,小腹微收的習慣。

發聲練習

發聲練習是歌唱發聲的一種綜合性基本技能的訓練,學習唱歌必須以最基本的發聲練習開始。

1、做獲得氣息支點的練習,體會吸與聲的配合,利用科學的哼唱方法,體會并調節自己的歌唱共鳴。

2、學會張開嘴巴唱歌,上下齒松開,有下巴松松的"掉下來的感覺"舌尖松松地抵下牙。

3、唱八度音程時,從低到高,母音不斷裂連起來唱,口咽腔同時從小到大張開。

4、氣息通暢的配合,發出圓潤通暢自如的聲音。

咬字、吐字準确、清晰

發音練習的目的,歸根到底是為了更完善地演唱歌曲,所以必須要注意咬字、吐字的清晰,正确地掌握語言的回聲,明确漢字語言的結構規律,将歌曲曲調與咬字吐字結合起來練習。練唱時,将每個字按照出聲引長歸韻的咬字方法,先念幾遍,再結合發聲練習;

以字帶聲,力求做到字正腔圓,聲情并茂,演唱時發元音的着力點,應盡量接近聲區的集中點,使三個聲區的共鳴得到銜接和靈活調整。

歌唱藝術是聲音與文學相結合的藝術,我們唱好歌曲,不能隻講聲音,不講感情,反之也不行,我們應對歌曲的思想内容、表現手法以及詞曲作者、歌曲的時代背景,有個全面的了解和分析,再進行适當的處理,把歌曲的藝術形象準确完整地再現出來,達到以情帶聲,聲音表情并茂。

人類歌唱本能

你聽過雨夜盲女的哀曲吧?也聽過快樂的男女山歌對唱吧?這些人從未受過聲樂訓練,全他們的歌聲也同樣令你感動,因為他們完全發揮了自然的歌唱本能。

我在前面所談的關于呼吸、發聲、共鳴、高音的問題,一切都逃不出自然的條件,連帶着一切物理條件,都是根據自然而産生的。遺憾的是,我們卻往往摒棄這種自然的條件,而去苦苦地找尋一些"捷徑"、"秘訣",那是很可悲哀的事。

歌唱家在歌唱時,喉頭的作用雖屬,但心力也可左右它。在歌唱時,喉頭的動作完全是自發的,歌唱家歌唱時,想唱什麼音,聲帶張力與振蕩次數就會完全與思想吻合。發聲時當然還要用橫膈膜、腹肌、肋骨、喉舌等快速的力量。

一個初生嬰兒,根本不知道這些事,卻能把那些力量用得很好。當他哭的時候,哭得很傷心;他笑時,又會發出悅耳的音調。由此證明,人生本來就有一種天賦的能力,能夠自由自在地并帶有表情地使用我們的嗓子。

喊出高音

我們做任何一種運動,比如推鉛球,一定要先有舉得起鉛球的力量。練武術的人為了增加手腳的力量,先練挑水,手腳有了力量後,才可以在舞大刀時不至于脫手飛了出去。

我們的聲帶,要能夠抵抗下面送上來的高壓,才能發音。有人問,在高壓的情況下,聲帶發出聲音會不會發生喊叫的情況,會不會喊破聲帶呢?不會的,隻要保持正确的呼吸及歌唱姿勢,是不會喊破的。至于高音的位置及掩蓋問題,你的高音還未喊出來又怎樣去定它的位置呢?

我們先由下喊起,半音上去,#f2、g2、#g2為止,五個音成一組。開始不要喊太多,因為一上來你的呼吸和歌唱姿勢未必對,要邊唱邊糾正,等各方面都配合好了,不妨多喊一些。等#g2唱好了以後,a2是另外一種呼吸方式。

想學唱歌高音,可以去k歌達人速成寶典看看,我們知道唱高音時要把氣息用高壓的方式壓上去,實際上在這時要用到腰部的氣(見下節),用腰部的氣喊好了a2後,再用同樣的氣喊降b2。

一般來說,唱高音聲部的人的高音是天生的,隻是我們不去用它罷了。一個女孩子從未受過聲樂訓練,一般隻能唱到f2,但當她突然碰到一件恐怖的事情時,他會情不自禁地尖叫起來,而這一聲尖叫,可能到達highC的f3,但平時無論如何她也不會發出這麼高的音來。

所以不要有顧慮,要大膽地喊出高音,多喊是有好處的。

呼吸及姿勢

我們如果也有機會碰見一件十分令人吃驚的事而失聲尖叫,我們一定要記住那個喊叫的姿勢,再拿來唱高音,那就對了。

唱高音不同于唱低音,是将氣壓成一條細線,沖擊聲帶。當橫膈膜的力量已經用到頂點,而無法加壓時,就須用腰力。前面講過,肺葉比肺尖大,也即是下面比上面大,上面的肺尖被肋骨向外擴張。

用腰力,是先用手叉腰(這時不必注意腹肌,在吸氣時它會自然地起作用的),把氣吸到腰的四周,感覺到前後腰部膨脹起來,然後把氣閉進來(張大口,見圖七),用力把腰及肋骨向裡一收,胸部向上一挺,你會感覺到壓力壓住了上颚,這就是用腰力的方法。

前面講過,f2--#g2我們用腹肌的收縮來增加壓力,到了a2就用腰力,到降b2時,因為隻需要少量的氣(但是要用高壓力的氣);

隻要将上唇照打呵欠的樣子張開就行了,要露出少許上面的牙齒,舌尖平放在下面的牙齒上,就能唱出降b2來了。由降b2以上,到highC以上的音,方法與降b2是一樣的。

這裡再舉一個例子來說明用腰産的力唱高音。

用腰部的力來唱高音,等于将一個長形的氣球充滿氣後,用手将下半部一捏,那上半部就脹滿起來,這好比是橫膈膜已上升到頂點,不能再上升。

我們将腰部吸滿了氣,然後整個腰部及下面張開的肋骨向内一收,胸部挺出,就好像用手捏氣球的作用一樣,産生了一股強烈、上升的氣流,而這正是我們唱高音要用的。

Close及掩蓋

從前學唱歌的時候,當唱到高音,就要Close!當時真是"如入五裡霧中"。而這個字,中國至今也還有人在用。由于對Close的真正含義搞不清,不知道害了多少男高音,也糟蹋了許多好的聲音。

我對Close的見解是:關閉下面的共鳴箱,而打開上面的共鳴箱。我們唱高音時需要頭腔共鳴,那就得提高軟蓋。我們開上唇,目的是提高軟蓋,同時還要用腰力來頂開軟蓋。

至于今天國内有人用"掩蓋"這個名詞,我認為比較好,它的意思是高音不可太白,要多少有點掩蓋,就好像上面有一隻碗,複蓋着高音一樣。

我曾經向許多老師求教對Close的解釋問題,但都得不到結果。後來去意大利,請教了一位老師,回答是:我們意大利從來未聽說過這個字。試問:"關閉"了怎樣唱歌?至于今天我們用"掩蓋"代替"關閉"來解釋Close,那是很明智的。

當我們唱高音時,我們的上颚向上提,軟口蓋升高(打呵欠狀),氣壓向上擠,聚到上面,形成一個像教堂那樣的圓頂空間,也就是要讓氣體充滿這個空間,這樣,才會發出漂亮的高音。如果上面不打開,空氣上不去,哪裡還有高音呢?

所以,用"掩蓋"也表示了聲音向上集中的意思。我們可以再作一個試驗來找到這個感覺:當我們打呵欠的時候,會感覺到上颚部分有涼飕飕的感覺(平時感覺不到的),那就是上面有了一個空間,氣息也進去了。

越高越容易

當我們練到降b2時,應該說已經突破了高音的困難,可以很容易地唱到b2、c3、#c3、d3了,因為唱這幾個音的方法與唱降b2的方法并無居的分别。唱降b2時喉嚨已開得比較小了,因為嘴越是張大喉嚨越小,所以,不用害怕更高的音,所需要的是急速的氣來支持高音,而急速的氣,是靠平時的刻苦的氣息練習得來的。

支點與對抗

如用雙手舉起一副石擔,我們的腳是向下踩的,土地是起向上托起的作用;我們的手向上推,而石擔又是向下壓。于是,這裡就有四個方向的力,腳和地面産生了一種對抗,手和石擔又産生了對抗。我們人的身體等于氣柱,小腹和聲帶是氣息的兩個支點。

氣息往上走被聲帶擋住,這裡也有"力"的對抗問題。那麼,在歌唱時小腹的支點有無變化?如果有變化是向上,還是向下?關于這個問題是有争論的。

唱歌時,氣息不停地向外流出,氣柱越來越短,同時,小腹也向内收進來,幫助壓迫肺中的氣産一定的流量呼出。在這樣的情況下,怎麼可能把"支點"老是放在一個固定的地方,而不随着氣息的運用向上移動呢?

但我們不可忘記,雖然"支點"随着氣息的呼出不斷地向上移,還是要保持住那向下壓的力量。試想,我們如果要拿到高處的東西,伸長了手仍拿不到時,那麼就要在腳下墊一個箱子,如果還是拿不着,隻能再加一個箱子,這樣"支點"不就提高了嗎?怎麼可能停在下面不動呢?

我在新加坡聽過一個女高音獨唱,她是代表加拿大到各國作巡回演唱的。但她唱到高音時,脖子拉得長長的,讓人看了很不舒服。原來她是專唱德國Lied的,德國派唱法主張"支點"永遠在腹部不變。試問唱高音怎麼可以把音管拉得那麼長呢?

我們再看看前面所述的打氣筒原理,活塞柄不斷向上推,活塞也随之漸漸地上去以保持筒身的壓力,氣息則從筒口噴出。如果将氣筒打氣比作人體的歌唱活動,即是說,橫膈膜和聲帶的距離越來越短,所以支點也逐漸改變位置,怎麼可能老停在固定的地方不動呢!

參考資料:

唱歌.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