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錄
鵝鵝鵝古詩表示顔色的詞有哪些
鵝鵝鵝古詩表示顔色的詞有:
1、白毛
2、綠水
3、紅掌
4、清波
譯文:
白天鵝啊白天鵝,脖頸彎彎,向天歡叫,潔白的羽毛,漂浮在碧綠水面;紅紅的腳掌,撥動着清清水波。
擴展資料:
鵝鵝鵝古詩,詩文首句連用個“鵝”字,表達了詩人對鵝十分喜愛之情。這三個“鵝”字,可以理解為孩子聽到鵝叫了三聲,也可以理解為孩子看到鵝在水中嬉戲,十分欣喜,高興地連呼三聲“鵝、鵝、鵝”。
次句“曲項向天歌”,描寫鵝鳴叫的神态.“曲項”二字形容鵝向天高歌之态,十分确切.鵝的高歌與雞鳴不同,雞是引頸長鳴,鵝是曲項高歌.三、四句寫鵝遊水嬉戲的情景:“白毛浮綠水,
撥清波.”“浮”“撥”兩個動詞生動地表現了鵝遊水嬉戲的姿态。
“白毛”“綠水”等幾個色彩鮮豔的詞組給人以鮮明的鵝白毛,浮在清水綠波之上,兩下互相映襯,構成一幅美麗的“嬉水圖”,表現出的善于觀察事物的能力。
表示描寫黃顔色的詞語有哪些
表描寫黃顔色的詞語:金黃、橙色、姜黃、桔黃、深黃、淡黃、淺黃、明黃、土黃、嫩黃、鵝黃、焦黃、嬌黃、奶黃、杏黃、砂黃、棕黃、青黃、米黃。
1.金黃
-拼音:jīn huáng
-解釋:黃而微紅略像金子的顔色。
-出處:晉·傅玄《郁金賦》:“葉萋萋兮翠青,英蘊蘊而金黃。”
-近義詞:橙黃、金色、橘黃
2.姜黃
-拼音:jiāng huáng
-解釋:指多年生草本植物,葉子很大,花黃色。根莖可入藥,又可以做黃色顔料。亦形容像姜似的顔色。
-出處:出自《唐本草》:“姜黃,葉、根都似郁金,花春生于根,與苗并出,入夏花爛無子。”
3.淡黃
-拼音:dàn huáng
-解釋:一種淺淺的黃色。
-出處:宋·範成大《晚登木渎小樓》:“星出無多月淡黃。”
-近義詞:嫩黃
4.明黃
-拼音:míng huáng
-解釋:正橡察段黃色。
-出處:元·費著《蜀箋譜》:“謝公有十色十牋,曰深紅、粉紅、杏紅、明黃、深青、淺青、深綠、淺綠、銅綠、淺雲。”
-近義詞:黃色
5.米黃
-拼音:mǐ huáng
-解釋:白而微黃的顔色。
詠鵝中表示顔色的詞有哪些
詠鵝中表示顔色的詞有白毛、綠水、紅掌、清波。《詠鵝》相傳是駱賓王在七歲時寫的一首詩,這是一首詠物詩。這首千古流傳的詩歌,沒有什麼深刻的思想内涵和哲理,而是以清新歡快的語言,抓住事物(鵝)的突出特征來進行描寫。寫得自然、真切、傳神。
開頭的“鵝、鵝、鵝”不隻是模拟鵝的叫聲,而且把思維的那種躍動表現出來,融為一體。小詩人用三個“鵝”字道出鵝由遠至近的歡叫聲,讓人漸漸看清它“曲項”的外形和“向天歌”的得意神态,再寫鵝在水中嬉戲時有聲有色的情景。表現小詩人細微入神的觀察力。
小作者通過白描的手法,簡單的略加勾勒,鵝的`鮮明形象就脫穎而出。“曲項向天歌。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一幅可愛的動态的形象。
詩中,小作者從自己的角度、自己的心态,去理解和觀察鵝,用了拟人的手法,如把鵝的叫聲說成是“歌”等。同時也把色彩的對比,也就是事物的特征表現傳達的豐富和全面。“白毛”、“綠水”、“紅掌”、“清波”,相映。
詠鵝中哪些詞語是描寫鵝的顔色的
詠鵝詩中描寫顔色的詞語有:白毛;綠水;紅掌;清波;
原文:
鵝,鵝,鵝,曲項向天歌。
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
白話翻譯:
“鵝!鵝!鵝!”
面向藍天,一群鵝兒伸着彎曲的脖子在歌唱。
雪白的羽毛漂浮在碧綠的水面上,紅色的腳掌劃着清波,就像船槳一樣。
擴展資料:
詩的第一句連用三個“鵝’字,這種反複詠唱方法的使用,表達了詩人對鵝的熱愛,增強了感情上的效果。
第二句寫鵝鳴叫的神态,給人以聲聲入耳之感。鵝的聲音高亢嘹亮,一個“曲”字,把鵝伸長脖子,而且仰頭彎曲着嘎嘎嘎地朝天長鳴的形象寫得十分生動。這句先寫所見,再寫所聽,極有層次。
以上是寫鵝在陸地上行進中的情形,下面兩句則寫鵝群到水中悠然自得遊泳的情形。小詩人用一組對偶句,着重從色彩方面來鋪叙鵝群戲水的情況。鵝兒的毛是白的,而江水卻是綠的,“白”“綠”對照,鮮明耀眼,這是當句對;
同樣,鵝掌是紅的,而水波是青的,“紅”“青”映襯,十分豔麗,這也是當句對。而兩句中又“白”“紅”相對,“綠”“青”相對,這是上下對。這樣,回環往複,都是對仗,其妙無窮。
鵝鵝鵝古詩表示顔色的詞是哪個
表示顔色的詞:白毛、綠水、紅掌。
《詠鵝》是初唐詩人駱賓王于七歲時寫的一首五言古詩。
全文:鵝鵝鵝,曲項向天歌。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
翻譯:“鵝!鵝!鵝!”面向藍天,一群鵝兒伸着彎曲的脖子在歌唱。雪白的羽毛漂浮在碧綠的水面上,紅色的腳掌劃着清波,就像船槳一樣。
擴展資料:
小詩人用一組對偶句,着重從色彩方面來鋪叙鵝群戲水的情況。鵝兒的毛是白的,而江水卻是綠的,“白”“綠”對照,鮮明耀眼,這是當句對。
同樣,鵝掌是紅的,而水波是青的,“紅”“青”映襯,十分豔麗,這也是當句對。而兩句中又“白”“紅”相對,“綠”“青”相對,這是上下對。這樣,回環往複,都是對仗,其妙無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