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臣怎麼死的(功臣下場)

biang 中華百科 811

本文目錄

  1. 淩煙閣二十四功臣都是怎麼死的
  2. 淩煙閣24功臣誰先死
  3. 明朝開國功臣是怎麼死的
  4. 英布是怎麼死的
  5. 明朝開國功臣劉基怎麼死的

淩煙閣二十四功臣都是怎麼死的

第一位:長孫無忌

長孫無忌(594年-659年),字輔機,洛陽人,唐初宰相,與李世民是布衣之交。唐高祖起兵後,無忌前往投奔,并随太宗征戰,成為其心腹謀臣,後參與策劃玄武門事變。李世民死後,長孫無忌輔佐高宗李治即位,因不支持高宗立武則天為後與武後結怨。後遭許敬宗誣陷謀反,削爵流放黔州,不久後被迫自缢身亡,其宗族皆被流放為奴。

第二位李孝恭

李孝恭(591年-640年),唐朝宗室、名将。西魏、北周八柱國之一李虎曾孫,北周朔州總管李蔚之孫,隋朝右領軍大将軍李安之子,唐高祖李淵的堂侄。因玄武門之變保持中立,不得李世民寵信,逐漸退出權力核心,貞觀十四年暴病身亡。

第三位杜如晦

杜如晦(585年-630年),字克明,漢族,京兆杜陵(今陝西西安長安)人,為隋唐時期李世民帳下重要參謀,李世民征薛仁杲、劉武周、王世充、窦建德,杜如晦為其籌謀劃策,運籌帷幄,深為時人所敬服。因病去世年僅46歲,還沒有享受到榮譽。

第四位魏征

魏征(580年-643年2月11日),字玄成,钜鹿郡人。唐朝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和史學家,因直言進谏,輔佐唐太宗共同創建“貞觀之治”的大業,被後人稱為“一代名相”,後因病去世年僅63歲。

第五位房玄齡

房玄齡(579年-648年8月18日),名喬,字玄齡,以字行于世,唐初齊州人。房玄齡在渭北投秦王李世民後,為李世民出謀劃策,典管書記,是李世民得力的謀士之一。因其子房遺愛參與高陽公主謀反被誅,宗族皆被流放。

第六位高士廉

高儉(575年-647年),字士廉,唐初宰相,唐太宗文德皇後舅父。後病死。

第七位尉遲敬德

原為劉武周部将,劉武周滅亡後投降李世民。起初不被衆将信任,幾乎被處死,但李世民堅持起用他。因議論軍功打傷某宗室将領。晚年閉門不出,煉制丹藥自服,最終得享天年。

第八位李靖

李靖(571年-649年7月2日),字藥師,隋末唐初将領,是唐朝文武兼備的著名軍事家。原為隋将,後效力李唐,為唐王朝的建立發展立下赫赫戰功。其人善于明哲保身,故而終生無大患。

第九位蕭瑀

蕭瑀(575年-648年),字時文,梁靖帝蕭琮異母弟,蕭皇後之弟。唐朝宰相,從小以講孝道聞名天下,而且能夠善于學習和書寫,個性正直,為人剛正不阿,光明磊落。因與房玄齡、杜如晦不和,多次得罪李世民,仕途沉浮。貞觀二十二年,蕭瑀病死,年七十四。

淩煙閣24功臣誰先死

殷開山卒于公元622年

姓名

在世時間

曆任唐皇帝

下場

繪圖時官爵

長孫無忌 594年-659年高祖、太宗、高宗永徽六年(655年),遭誣謀反,高宗削無忌爵,流黔州。

顯慶四年(659年),高宗令其自缢。年六十六。司徒、趙國公

李孝恭 591年-640年高祖、太宗貞觀十四年(640年),暴病身亡,享年五十歲。故司空、揚州都督、河間元王

杜如晦 585年-630年高祖、太宗貞觀四年(630年),五月六日,病重而死,年僅四十六。故司空、萊國成公

魏徵 580年-643年高祖、太宗貞觀十七年(643年),元月二十三日,病逝。年六十四。故司空、相州都督、太子太師、鄭國文貞公

房玄齡 579年-648年高祖、太宗貞觀二十二年(648年),八月十八日,病逝。年七十。司空、梁國公

高士廉 575年-647年高祖、太宗貞觀二十一年(647年),二月十四日,病逝。年七十三。開府儀同三司、尚書右仆射、申國公

尉遲恭 585年-658年高祖、太宗、高宗顯慶三年(658年),病逝。年七十四。開府儀同三司、鄂國公

李靖 571年-649年高祖、太宗貞觀二十三年(649年),七月二日,病逝。年七十九。特進、衛國公

蕭瑀 575年-648年高祖、太宗貞觀二十二年(648年),七月十九日,病逝。年七十四。特進、宋國公

段志玄 598年-642年高祖、太宗貞觀十六年(642年),病逝。年僅四十五。故輔國大将軍、揚州都督、褒忠壯公

劉弘基 582年-650年高祖、太宗、高宗永徽元年(650年),病逝。年六十九。輔國大将軍、夔國公

屈突通 557年-628年高祖、太宗貞觀二年(628),病逝。年七十二。故尚書左仆射、蔣忠公

殷開山???-622年高祖武德六年(622年),病逝。故陝東道行台右仆射、鄖節公

柴紹 588年-638年高祖、太宗貞觀十二年(638年),病逝。年五十一。故荊州都督、谯襄公

長孫順德???-631年高祖、太宗居官貪婪,被免官,貞觀五年(631年),病死。故荊州都督、邳襄公

張亮???-646年高祖、太宗貞觀二十年(646年),四月十七日,意圖不軌,在長安西市處斬。洛州都督、鄖國公

侯君集???-643年高祖、太宗貞觀十七年(643年),四月二十九日,在市場處斬。光祿大夫、吏部尚書、陳國公

張公謹 594年-632年高祖、太宗貞觀二年(632年),五月二日,病逝,享年三十九。故左骁衛大将軍、郯襄公

程知節 589年-665年高祖、太宗、高宗麟德二年(665年),二月二十六日,病逝。年七十七。左領軍大将軍、盧國公

虞世南 558年-638年高祖、太宗貞觀十二年(638年),七月十一日,病逝。年八十一。故禮部尚書、永興文懿公

劉政會???-635年高祖、太宗貞觀九年(635年),病逝。故戶部尚書、渝襄公

唐儉 579年-656年高祖、太宗、高宗顯慶元年(656年),病逝。年七十八。光祿大夫、戶部尚書、莒國公

李世勣 594年-669年高祖、太宗、高宗總章二年(669年),十二月三十一日,病逝。年七十六。

孫徐敬業反對武則天,發動起事,被族誅,李勣也被剖棺戮屍。光祿大夫、兵部尚書、英國公

秦瓊???-638年高祖、太宗貞觀十二年(638年),病逝。故徐州都督、護國公

明朝開國功臣是怎麼死的

朱元璋真的殺光了所有的開國功臣嗎?

由于清朝瘋狂抹黑,很多人就說朱元璋殺光了所有的開國功臣,包括很多所謂的專家學者。這完全就是信口開河,朱元璋的确殺了一些功臣,有的功臣可能确實不應該殺,但在明朝所有的重要的開國功臣當中,被朱元璋殺的隻是一小部分。

朱元璋

那為什麼很多人會有朱元璋殺光了所有功臣的印象呢?其實這隻不過是因為朱元璋壽命很長的原因,功臣們都沒有活過他。

朱元璋四十歲打下天下,做了三十年的皇帝,活到了七十歲。人生七十古來稀,大明王朝的開國功臣們卻沒有朱元璋這麼好運,陸陸續續的在建國一二十年内去世,所以朱元璋去世的時候,開國功臣一個不剩,于是就被一些人抓到了這個特點,說開國功臣被朱元璋殺光了,有些傻傻的國人也被影響,說朱元璋殺光了所有的功臣。

朱元璋和徐達、湯和:

明朝重要的開國功臣的結局:

魏國公徐達:洪武十八年因背疽病死。享年54歲。

鄂國公常遇春:洪武二年暴卒軍中,享年40歲。

鄭國公常茂:洪武二十四年病死,享年36歲。

韓國公李善長:洪武三十三年受胡惟庸案牽連處死,享年76歲。

曹國公李文忠:洪武十七年病死,享年45歲。

宋國公馮勝:洪武二十八年賜死,享年65歲左右。

衛國公鄧愈:洪武十年病死,享年40歲。

信國公湯和:洪武二十八年病死,享年70歲。

颍國公傅友德:洪武二十七年賜死,享年65左右。

涼國公藍玉:洪武二十六年處死,享年55左右。

西平侯沐英:洪武二十五年病死,享年48歲。

誠意伯劉伯溫:洪武八年病死,享年74歲。

以上12個重要的開國功臣中,隻有李善長、傅友德、馮勝、藍玉四個人是朱元璋所殺,其餘的都是病死,得到善終。

劉伯溫善終

而被朱元璋殺的四個人當中,傅友德、馮勝、藍玉三個人都屬于桀骜不馴的大将,都有不服管教,不知道體恤百姓,貪财好色的行為,而朱元璋一向愛民如子,殺了他們并不能說是朱元璋的錯。朱元璋所殺的人當中,隻有殺李善長值得诟病,李善長雖有包庇親屬,擅自借兵的過錯,但畢竟罪不至死。

有些人說,那些功臣如果不早于朱元璋病死,也會被殺,這純屬污蔑,妄加猜測,無中生有。朱元璋和他的發小如徐達、湯和等始終都親密無間,情深意重。所以,朱元璋隻是殺了一小部分功臣,而且大部分都是該殺的,真正值得商榷的被殺的功臣隻有李善長一人。

至于用了100年篡改的《明史》中有沒有隐瞞什麼事情的真相,就不得而知了。不過推測肯定是有的。畢竟他們沒有底線的,連朱元璋的長相都能篡改。

英布是怎麼死的

英布因謀反被殺。

英布(?—前196年),秦末漢初名将。六縣(今安徽六安)人,因受秦律被黥,又稱黥布。初屬項梁,後為項羽帳下将領之一,封九江王,後叛楚歸漢,漢朝建立後封淮南王,與韓信、彭越并稱漢初三大名将,前196年起兵反漢,因謀反罪被殺。

司馬遷所寫的《史記·卷九十一·黥布列傳第三十一》記載了英布的生平實際。

拓展資料:

英布(?─前195),又名黥布。六縣(今安徽六安東北)人。秦時因犯法被黥面,故稱黥布。

黥布被罰為囚徒在始皇陵工地做苦役,後帶人逃跑,在長江一帶聚結。秦末,英布帶人參加項梁的隊伍,被封為當陽君。他曾跟随項羽參加钜鹿之戰,以少勝多,功冠諸侯。後被項羽封為九江王,都六縣。楚漢戰争爆發,他托病不助項羽,被項羽怨恨,因此離項歸劉。

前203年被劉邦封為淮南王,次年參加垓下之戰。西漢建立後,他見韓信、彭越先後被殺,心懷恐懼,深加戒備。後有人告發英布欲反,英布知道後,便起兵反漢,進攻荊王劉賈,兼并荊軍後,又攻打楚王劉交,獲勝後繼續引兵西進。次年十月與劉邦的東征軍在蕲(今安徽宿縣南)西對陣,被劉邦打敗,後被長沙王吳芮派人誘殺。

明朝開國功臣劉基怎麼死的

劉基因病而死,具體來說是死于肺病。

劉基,字伯溫,是明朝的開國功臣和著名的軍事家、政治家、文學家。他在明朝建立過程中,為朱元璋出謀劃策,立下赫赫戰功。劉基在明朝建立後,被封為誠意伯,但他對明朝的政治并不滿意,多次上書批評朝政,因此逐漸失去了朱元璋的信任。

劉基在晚年時,由于長期憂慮國事和遭受政治打擊,身心俱疲,患上了肺病。盡管他努力治療,但病情日益嚴重。最終,在明洪武八年(1375年),劉基因病去世,享年六十五歲。

劉基的去世引起了朝野的廣泛哀悼。他的著作《郁離子》等文學作品,對後世産生了深遠的影響。他的事迹也被後人廣為傳頌,成為了中國曆史上一位傑出的政治家和軍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