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錄
魏其侯窦嬰之死究竟是怎麼回事他的死都跟誰有關系呢
魏其侯窦嬰是漢景帝母親窦太後的侄子,他在景帝一朝平定七國之亂中因功受到重用,地位顯赫。但漢武帝即位之後,尤其是窦太後去世漢武帝親政之後,開始逐步被排擠出權力核心。後來陷入與漢武帝的舅舅田蚡的争鬥,被逼無奈之下捅出漢景帝留有密诏之事,最終被漢武帝處死。
不受待見的外戚精英
魏其侯窦嬰具備良好的出身,他是漢景帝母親窦太後的侄子,西漢本就有任用外戚的傳統,因此窦嬰很早就步入仕途。
作為窦氏家族的精英人才,在漢景帝登上皇位後,本該受到更大的重用,但是窦嬰卻因為得罪了自己的姑母窦太後而被冷落,甚至不讓窦嬰入宮朝見。當時的窦太後非常喜愛自己的小兒子梁王劉武,多次希望漢景帝能把江山傳給弟弟。一次酒宴上漢景帝喝醉了随口說要把皇位傳給弟弟劉武,窦太後正高興的不得了,窦嬰馬上說天下是高祖劉邦打下的天下,皇位要父子相傳是制度規定,漢景帝也沒有權力擅自傳給弟弟梁王劉武。由此讓窦太後非常讨厭這個侄子。
吳楚七國之亂時,漢景帝發現皇族内部和外戚窦氏家族竟然沒有人能勝任平叛的重任,唯獨窦嬰可以算個人才。于是漢景帝任命窦嬰為大将軍坐鎮荥陽指揮平叛,最終在窦嬰和周亞夫的努力下平定七國之亂。由此窦嬰受封魏其侯,在朝廷威望大增,後來窦太後一度想讓漢景帝封窦嬰為相,被漢景帝以才能還不足以勝任為由拒絕,但窦嬰在漢景帝一朝的确可以算地位顯赫。
武帝登基,逐步失勢
公元前141年,漢景帝駕崩,年輕的漢武帝劉徹登基,朝政由窦太後控制。但是漢武帝的母親王娡一系的外戚勢力開始名正言順的登上曆史舞台。第二年,窦嬰成功登上丞相之位,而漢武帝的舅舅田蚡也成為三公之一的太尉。由此可知,漢武帝的母系外戚開始上台,逐步與窦氏外戚争權。
但是因為窦嬰等人和窦太後的執政理念不同,在擔任丞相一年左右,窦嬰就和田蚡等人一起被窦太後解職。兩人雙雙被迫在家閑居,但是田蚡依然憑借漢武帝的舅舅身份參與國事,而且大多數人都能看出王娡和田蚡姐弟倆才是可靠的未來,而窦嬰和窦太後的窦氏家族必然會逐步衰落。因此窦嬰開始失勢。
公元前135年,窦太後病逝,漢武帝開始親政。田蚡也如願複出擔任丞相,而窦嬰則徹底失去權勢依舊閑居在家。‘
雖然窦嬰失去權勢,如果安心閑居養老也能憑借過往的威望和身份安享晚年。但他卻因為同病相憐而卷入紛争最終丢了性命。
因為窦嬰失勢,許多原來依附讨好他的人都紛紛離開窦嬰,唯獨一位叫灌夫的将軍依然對他保持尊重。這個灌夫是個典型的魯莽重義之人,他當年也在平定七國之亂中獲得功勳而被重用,後來也逐步失勢,同樣的遭遇讓窦嬰和灌夫兩人成為好友。
而日益得勢的田蚡早就忘了當年巴結窦嬰時的謙卑,他開始驕橫自大,甚至公然向窦嬰索要田地,在遭到窦嬰的拒絕後非常不滿。加上灌夫又因為喝酒等事情多次言語上得罪田蚡,最終田蚡開始向窦嬰和灌夫兩人的失意者聯盟實行打擊報複。
窦嬰在漢武大帝中幾集死
第38集。
王娡毀了先帝的遺诏卻矢口否認,田蚡将責任都推在王娡身上,這讓劉徹對母親與舅舅感到無奈。劉徹來獄中看望窦嬰,他承認先帝的遺诏是真的但卻無法處置自己的親人。窦嬰一家老小均被殺害,田蚡聽聞消息竟有點瘋癫。
劉徹問責于王娡,王娡還不承認燒毀遺诏,劉徹一怒之下給母親警告。伊稚斜找張骞談話,張骞在大單于處見到南宮十分激動,南宮不希望匈奴做傷害漢族女子的事情。
擴展資料:
窦嬰的一生:
窦嬰(?—公元前131年),西漢大臣,字王孫,清河觀津(今河北衡水東)人,是漢文帝皇後窦氏侄,吳、楚七國之亂時,被景帝任為大将軍,守荥陽,監齊、趙兵。七國破,封魏其侯【wèi jī hóu】。武帝初,任丞相。元光三年,窦嬰至交灌夫因在酒席中對田蚡出言不遜,被田蚡以罪逮捕下獄,并被判處死刑。
窦嬰傾全力搭救灌夫,并在朝會上就此事與田蚡辯論。但由于王太後的壓力,灌夫仍被判為族誅。窦嬰乃以曾受景帝遺诏“事有不便,以便宜論上”為名,請求武帝再度召見。但尚書很快就發現窦嬰所受遺诏在宮中并無副本,于是以“僞造诏書罪”彈劾窦嬰。元光四年初,窦嬰被處死。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漢武大帝
百度百科-窦嬰
窦嬰最後是怎麼死的
被抄家的啊!
窦嬰
窦嬰:(?-前131)西漢大臣。字王孫。觀津(今河北衡水東)人。窦太後侄。吳、楚七國之亂時,被景帝認為大将軍,守荥陽,監齊、趙兵。七國破,封魏其侯。武帝初,任丞相。推崇儒術,反對道表法裡的黃老學說,為窦太後貶斥。後因罪被殺。
窦嬰之死
西漢前期,是一個英雄輩出的時代,正是這些一代又一代的英雄和人才,輔佐高、惠、文、景數代皇帝,開天辟地,建功立業,才成就了武帝的輝煌盛世。他們是大漢王朝的功臣。但是,這些功臣并非都有一個好的歸宿和結局。其中窦嬰就是一個令人扼腕的悲劇人物。他是外戚,曾經權傾朝野,最後卻落得滿門抄斬的結局,窦嬰之死成為武帝時期的一大疑案。窦嬰之死起因于灌夫在丞相田蚡婚宴上的一次鬧酒,之後以僞造先帝遺诏定罪。而制造這個冤案的背後操縱者就是丞相田蚡。作為外戚集團勢力的新興代表,丞相田蚡早把沒落外戚窦嬰看做是眼中釘。
窦嬰起去,欲麾灌夫同出。田蚡乃令騎衛押灌夫置警署(“傳舍”),召長史(掌事)曰:“今日召親室飲宴,乃奉王太後诏。灌夫罵座,是大不敬。”遂以大不敬論罪,當斬首棄市。灌夫被系于獄中,乃不得首告言田蚡“陰事”。�
窦嬰乃以金使賓客請托于廷尉,惟諸吏皆為田蚡耳目,莫可得解。
窦嬰決志救灌夫。其夫人勸曰:“灌将軍得罪丞相,與太後家忤,豈可救邪?”窦嬰曰:“侯位自我掙得,即自我丢之,無足恨悔!我絕不令灌夫獨死,而我獨生”。遂轉移家人、變散家産,然後潛身出家上書皇帝。�
武帝見書召人,窦嬰哭訴灌夫之善,言其醉飽失言,而丞相因他事誣罪之。上然之,賜窦嬰食。曰:“雙方都是親戚,其是非可至太後朝宮(東朝廷)申辯之。”�
至王太後宮前,武帝主持,雙方陳詞。窦嬰先為灌夫辯護。田蚡則大毀灌夫平素橫行不法事,目無君後大逆無道。窦嬰辯不過,自度已不可挽回,因揭露田蚡與淮南王交往受金謀變之陰事。�
田蚡跪拜武帝前,曰:“當今天下太平,作為肺腑之臣,所好非權力,隻好音樂、狗馬、田宅、倡優巧匠之屬。而窦嬰、灌夫則招聚天下勇士、豪強,日夜講論政局,腹诽而心謗。不仰視天即俯畫于地,睥睨東西兩宮之間,希圖天下有變,而欲以廢立大功。臣乃不知窦嬰究欲何為!”�
于是武帝問在座大臣,兩人孰是?禦史大夫韓安國曰:灌夫舊有軍功,若非有大罪,僅争杯酒不足誅也。但丞相言灌夫通奸猾,侵小民,家資億萬,橫行穎川,淩犯宗室,侵欺皇家骨肉,此乃枝大于本,不折必劈。唯明主裁斷之!�
内史鄭當時欲暗護窦嬰,見勢不敢堅持。其餘大臣皆不敢發言。武帝乃怒斥鄭當時曰:“公平日數言窦、田長短,今日到朝廷公論其是非,局促竟如新駕轅之小馬駒!我要一并斬滅汝屬!”遂罷朝。�
帝入東宮請食并彙報于太後。太後盛怒,不食,曰:“今我在也,而人已敢如此欺吾弟。我死後,皆魚肉之矣!難道皇帝是無态度之石人木偶乎?今日皇帝主持,辯論竟無結果!若在你身後,大臣還有可信者乎?”�
武帝謝罪曰:“因雙方都是宗室外家,故廷辯之。不然,此一獄吏之事耳。”于是召郎中令石建,分别議雙方廷辯事。(郎中令,主禁軍也。)�
田蚡退朝出,候韓安國于宮門,召其同車,怒責曰:“窦嬰已是老秃翁,何為懼之,首鼠兩端?”安國曰:“今人毀君,君亦毀人,如賈豎婦女争罵,何其無大體也?”田蚡謝曰:“争時慌急,不計所言。”安國任禦史大夫,乃田蚡之力也。�
又安國曾為梁王相,為梁王事聯絡長公主,以有能力曾為窦太後及窦氏長公主所倚重。故其臨事,兩面讨好。�
于是武帝命禦史,以窦嬰當廷所言不實,欺謾君上罪,下獄。窦嬰再求見皇帝,皇帝不見。在景帝臨終時,曾有遺诏賜窦嬰,曰:“事有不便,以便宜論上。”窦嬰乃使子侄通過陳皇後上書言之,皇帝再召見。�
武帝乃命調閱尚書大行(秘書處檔案),不見此遺诏原件。惟有诏書藏于窦家,家丞封存,報上。大行乃彈劾窦嬰僞造先帝诏書,罪當殺頭棄市。遂以十二月晦日,棄市于渭城(鹹陽)。
十二時丁亥,地動。
曆史上窦嬰是怎麼死的
窦嬰之死起因于灌夫在丞相田蚡婚宴上的一次鬧酒,之後以僞造先帝遺诏定罪。而制造這個冤案的背後操縱者就是丞相田蚡。
作為外戚集團勢力的新興代表,丞相田蚡早把沒落外戚窦嬰看做是眼中釘。
田鼢和窦嬰的關系向來不合,後來田鼢仗勢要争窦嬰家的良田,找窦嬰的麻煩,借機把窦嬰下獄。在獄中窦嬰求見了漢武帝,并把自己的托孤遺命告訴劉徹。
漢武帝馬上到檔案室裡查找遺诏的存根,誰料王美人先了一步,把存根給燒了。自此,窦嬰徹底失去了保命的機會。
在漢朝要依據法律,皇帝的诏書都要歸檔。沒有了存根,那窦嬰隻能認作是假傳聖旨,一代名臣窦嬰一家落了個滿門抄斬的結果。
擴展資料:
窦嬰和田蚡之間的恩怨,并非一時起意,而是由來已久。記載在西漢司馬遷《魏其武安侯列傳》之中。
丞相曾經派籍福去索取魏其侯在城南的田地。魏其侯大為怨恨地說:“我雖然被廢棄不用,将軍雖然顯貴,怎麼可以仗勢硬奪我的田地呢!”不答應。
灌夫聽說後,也生氣,大罵籍福。籍福不願兩人有隔閡,就自己編造了好話向丞相道歉說:“魏其侯年事已高,就快死了,還不能忍耐嗎,姑且等待着吧!”
不久,武安侯聽說魏其侯和灌夫實際是憤怒而不肯讓給田地,也很生氣地說:“魏其侯的兒子曾經殺人,我救了他的命。我服侍魏其侯沒有不聽從他的,為什麼他竟舍不得這幾頃田地?再說灌夫為什麼要幹預呢?我不敢再要這塊田地了!”
武安侯從此十分怨恨灌夫、魏其侯。這便是二人恩怨的開始。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窦嬰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魏其武安侯列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