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錄
絕句二首詩中描寫顔色的詞語
1.古詩《絕句》中描寫色彩的詞語有哪些
古詩《絕句》中描寫色彩的詞語有:黃、翠、白、青。
原文
《絕句》
【作者】杜甫【朝代】唐
兩個黃鹂鳴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裡船。
譯文
兩隻黃鹂在翠綠的柳樹間婉轉地歌唱,一隊整齊的白鹭直沖向蔚藍的天空。
我坐在窗前,可以望見西嶺上堆積着終年不化的積雪,門前停泊着自萬裡外的東吳遠行而來的船隻。
賞析
“兩個黃鹂鳴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兩個黃鹂在鳴,這就有聲音了。“一行白鹭上青天”,這就有一個行為、一個行動。一橫一縱,“兩”和“一”相對;一橫一縱,就展開了一個非常明媚的自然景色。這句詩中以“鳴”字最為傳神,運用了拟人的手法把黃鹂描寫的更加生動活潑。那麼接下來杜甫又講到“窗含西嶺千秋雪”,我的窗子裡包含了岷山千萬年累積的雪,西面的岷山,是千年的積雪的一個岷山。“門泊東吳萬裡船”我的門口停着長萬裡的船隻。這樣就形成了一迎一送,迎這個積雪的山頭來進入你的視野,送這個船到下遊去。那麼這個“萬裡船”能夠通行,也說明這個“安史之亂”已經進入了尾聲了,已經接近要平定了,這個時候那航船也可以通行了,做生意的人可以在這條江上來來往往了。那麼這麼一首詩,它本身是非常有修飾之美的,在加之它四句都是對仗的。從六朝開始就有絕句,到了唐代以後絕句就形成了非常圓熟的一種藝術,我們很多著名的詩都用絕句。絕句就是四句,四句往往或者四句都不對仗,或者四句前面兩句寫景對仗後面兩句抒情不對仗,或者是前面兩句不對仗後面兩句對仗,那麼現在他這首詩四句都對仗,可以說是一首非常工整的、寫得非常認真的一首詩。杜甫有一個寫詩的時候讓人“語不驚人誓不休”,所以他就把這首詩千錘百煉。
2.杜甫的古詩絕句中寫“顔色”的詩句有哪些1.野徑雲俱黑,江船火獨明。曉看紅濕處,花重錦官城。——《春夜喜雨》
2.兩個黃鹂鳴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絕句》
3.卻嫌脂粉涴顔色,澹掃蛾眉朝至尊。——《集靈台.其二》
4.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望嶽》
5.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鹂空好音。——《蜀相》
6.江碧鳥逾白,山青花欲燃。——《絕句》
7.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月夜憶舍弟》
8.肅肅花絮晚,菲菲紅素輕。——《春遠/春運》
9.桃花一簇開無主,可愛深紅愛淺紅?——《江畔獨步尋花》
10.水路疑霜雪,林栖見羽毛。——《月夜憶舍弟》
顔色,拼音:[yán sè]
顔色,是通過眼、腦和我們的生活經驗所産生的一種對光的視覺效應,我們肉眼所見到的光線,是由波長範圍很窄的電磁波産生的,不同波長的電磁波表現為不同的顔色,對色彩的辨認是肉眼受到電磁波輻射能***後所引起的一種視覺神經的感覺。
杜甫:字子美,漢族,唐朝河南鞏縣(今河南鄭州鞏義市)人,自号少陵野老,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與李白合稱“李杜”。
家世背景:
公元712年杜甫降生于河南鞏縣(今河南鄭州鞏義市)南瑤灣村。杜甫出身于京兆杜氏,是北方的大士族。其遠祖為漢武帝有名的酷吏杜周,祖父杜審言。杜甫青少年時因家庭環境優越,因此過着較為安定富足的生活。他自小好學,七歲能作詩。他少年時也很頑皮,“憶年十五心尚孩,健如黃犢走複來。庭前八月梨棗熟,一日上樹能千回”。
絕句杜甫兩個黃鹂鳴翠柳有哪些表示顔色的詞
1、“兩個黃鹂鳴翠柳”中表示顔色的詞是“黃”和“翠”。
2、原文
絕句
唐·杜甫
兩個黃鹂鳴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嶺千秋雪,
門泊東吳萬裡船。
3、譯文
兩隻黃鹂在翠綠的柳樹間婉轉地歌唱,
一隊整齊的白鹭直沖向蔚藍的天空。
我坐在窗前,可以望見西嶺上堆積着終年不化的積雪,
門前停泊着自萬裡外的東吳遠行而來的船隻。
4、簡析
《絕句·兩個黃鹂鳴翠柳》是唐代詩人杜甫的組詩《絕句》中的第三首。是杜甫在聽聞唐朝平定“安史之亂”後,心情愉快所作。前兩句詩人對美景進行了細微的刻畫。後兩句詩人因見吳船而想念故鄉。
杜甫《絕句二首(其二)》 寫作背景
寫作背景
安史之亂中,杜甫避難于蜀中。在朋友的資助下,于成都西郊浣花溪旁建起一座草堂,備嘗艱苦的一家人暫時安定下來。在杜甫的一生中,浣花溪畔草堂裡的生活是一段愉快的時光。
這是《絕句二首》中的第二首,是詩人漂泊西南的早期作品,作于公元764年(廣德二年)暮春,當時杜甫在成都的草堂。
在這首小詩中,杜甫通過描寫明媚豔麗的春天景色,深沉地表達了他的思鄉之情。
唐代詩人杜甫《絕句二首·其二》
江碧鳥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過,何日是歸年?
譯文:
碧綠的江水把鳥兒的羽毛映襯得更加潔白,山色青翠欲滴,紅豔的野花似乎将要燃燒起來。今年春天眼看着又要過去了,我返回故鄉的日期到底是何年何月呢?
擴展資料
詩詞賞析
“江碧鳥逾白,山青花欲燃”,這是一幅鑲嵌在鏡框裡的風景畫,描寫出了暮春時的美麗景色,濡飽墨于紙面,施濃彩于圖中,有令人目迷神奪的魅力。
漫江碧波蕩漾,顯露出白翎的水鳥,掠翅江面,一派怡人的風光。滿山青翠欲滴,遍布的朵朵鮮花紅豔無比,簡直就像燃燒着一團旺火,十分旖旎,十分燦爛。
第一小句寫江水和水鳥,江水碧綠,襯托出烏的羽毛更白。一個“逾”字,将水鳥借江水的碧色襯底而愈顯其翎毛之白,寫得深中畫理。
第二小句寫山和花,以山青襯花葩的紅,青紅互為競麗。一個“欲”字,則在拟人化中賦花朵以動态,搖曳多姿。
兩句詩把“江”、“鳥”、“山”、“花”四種實物塗上一層碧綠、青翠、瑩白、绯紅的油彩。景色清新,沁人心脾,充滿動感。
可是,詩人的旨意卻不在此,緊接下去,筆路陡轉,慨而歎之。“今春看又過,何日是歸年?”句中“看又過”三字直點寫詩時節。
第三小句寫春景物雖好,但已匆匆飛逝,觸景生情。并着力地勾出了第四句“何日是歸年”。春歸人未歸,沉沉的傷感,縷縷的分愁,一筆湧出,發自心靈深處。言已盡而意無窮,使人置念不已。
春末夏初景色不可謂不美,然而可惜歲月荏苒,歸期遙遙,非但引不起遊玩的興緻,卻反而勾起了漂泊的感傷。
本詩的藝術成就,首先是情景交融,其中第一、二句寫景,三、四句抒情,以景寓情,情深意長。其次是以叙景寄鄉思,在春光融融的一片暖色中,本可因物而喜,卻透露出詩人的懷鄉愁思。
杜甫絕句兩個黃鹂鳴翠柳有幾種顔色
“兩個黃鹂鳴翠柳”中有2種顔色,分别是“黃”和“翠”。
一、原文
兩個黃鹂鳴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裡船。
二、翻譯
兩隻黃鹂在翠綠的柳樹間婉轉地歌唱,一隊整齊的白鹭直沖向蔚藍的天空。我坐在窗前,可以望見西嶺上堆積着終年不化的積雪,門前停泊着自萬裡外的東吳遠行而來的船隻。
三、賞析
全詩看起來一句一景,是四幅獨立的圖景,但詩人的内在情感使其内容一以貫之,以清新輕快的景色寄托詩人内心複雜的情緒,構成一個統一的意境。一開始表現出草堂的春色,詩人的情緒是陶然的,而随着視線的遊移、景物的轉換,江船的出現,便觸動了他的鄉情。
表面上表現的是生機盎然的畫面,而在歡快明亮的景象内,卻寄托着詩人對時光流逝,孤獨而無聊的失落之意,更寫出了詩人在重有一線希望之時的複雜心緒,在那希望之外,更多的是詩人對失望的感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