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錄
讀完水浒傳 第十回:林教頭風雪山神廟有什麼感受
這一段是水浒傳中描寫最精彩的一段給你個提綱:
他首先寫林沖的妥協,面對苦難,他沒有反抗,之前他可是過着如花似錦的生活
然後買酒去,熄滅火盆,小心翼翼、有條不紊的鎖門體現他謹慎的性格
這裡作者用了一個象征,将那草房象征成林沖的内心世界。此時外面在下着大雪,果真是張學友唱的:我的世界還在下雪
在廟前,體現林沖對神靈的尊敬,神靈也救了他,可以與魯智深形成對比
看見草房倒了,他第一反應就是火盆是否還在燃燒,而不是何處安神
在廟裡睡覺前,他的動作描寫非常細緻,體現林沖一無所有卻還是可以委曲求全,可見他無反心;并且在這樣的環境,心還不亂,很穩重,從容,也體現他的深藏不露,可以與李逵形成對比
此時他隻有:花槍、酒葫蘆、絮被、氈笠、白布衫、一把鑰匙(即使房子倒了)
此時一個人獨自飲酒,讓人有一種不寒而栗的感覺
林沖此時就是荒郊野外的孤鬼
當看見草料場着了火,馬上想去救火,體現他的責任心
不過出事後,也說明他太大意了,不是心智上的毛病,是态度的毛病,他總想與人妥協,把人往善良中想,可是别人會接受嗎?這也是林沖的性格弱點。
他聽完陸謙、差撥、富安的叙述後,第一反應是恐懼:要不是神靈保佑,我早就見馬克思去了
他此時怒發沖冠還能輕輕的挪開石頭,這種情況下,還能如此冷靜,可見他的内斂
當林沖被逼到絕境,這幫潑賊也到盡頭了
林沖殺人前總是要罵人一頓,如陸謙、王倫,也說明他的壓抑太久了,爆發出來會很可怕
也告訴我們不要把人往死路上追,也就是窮寇莫追
林沖聽了陸謙的求饒後沒有原諒他,因為陸謙與林沖兄弟相稱,可陸謙卻主動并一再地迫害林沖
之後,寫林沖的那些物件,先是寫了丢棄酒葫蘆、絮被,說明此時的林沖已經沒有什麼牽挂,并放棄了享受;然後寫了扛起花槍,槍是沖突,說明林沖從此槍上不再是酒葫蘆,而是人頭了;然後寫穿上衣服,說明林沖不準備再回頭;之後寫林沖将冷酒吃盡了,特别是“冷”字用得妙,說明林沖已經心灰意冷;而沒有寫前文反複描寫過的鑰匙,為了說明林沖的世界已經不是關上了門,而是沒有了門,那麼要用鑰匙嗎,這時開門不再用鑰匙,而是花槍,也就是“強盜哲學”,暗示林沖要落草,要開辟一片新世界。
這段也說明了水浒傳的主題,是一個非官方的世界,官方的世界是三國演義,是社會,而水浒傳中的非官方的世界則是江湖。
水泊梁山這個地點在本書中此時才出來,是為表現逼上梁山這一主題。也是為了突出亂自上作的主題。
讀完水浒傳後,有什麼收獲。
水浒傳》寫的是北宋末年宋江等一百零八位英雄的傳奇故事。他們的勇與力、智與真,主持正義,追求理想,以及朋友的合力相助、患難與共,都使我們無限景仰,熱血沸騰。《水浒》英雄給人的第一印象,就是具有超人的勇、驚人的力,讓人讀着讀着就不禁瞪大眼睛,張大嘴巴。的确,這樣的英雄在現實生活中或許并不存在,但人們需要他們,人們在向自然要生存,要發展的拼搏中,在與社會種種惡勢力的鬥争中,需要與期待着這種壓倒一切的力量,不可阻遏的氣勢,無往不勝的精神。人們在這些英雄身上體會到了一種陽剛,壯烈、偉大的美,感悟到了人作為世界的主人的本質力量。它能使人精神振奮,鬥志昂揚地迎接人生道路上的種種挑戰。
《水浒傳》這本小說從各個方面,各個角度展示了朋友間的“死生相托”、“患難相扶”這種十分珍貴的人類感情,具有感動天地的力量。“四海之内皆兄弟也”,也應該成為我們今天人生的美好理想。這本小說之所以吸引人,也是因為小說中的一些英雄不拘禮法,不計名利,不做作,不掩飾,“任天而行,率性而動”,保存了一顆“絕假純真”的“童心”,與那些被封建理學扭曲了人性的“假道學”、“大頭巾”的虛僞做作,心胸狹窄成了鮮明的對照。
《水浒傳》這本小說可真是世界文學寶庫中的一顆明珠。
寫得手好酸
讀完水浒傳有什麼感受嗎
一《水浒》是我國在長時期來受到廣大讀者喜愛的小說之一。
他并不是某一、二位作家的創作,而是許多人的集體勞動的成就。通常被作為《水浒》作者的羅貫中、施耐庵,乃是對《水浒》進行最後加工的人物。《水浒》所寫,是宋江及其結義兄弟——即所謂梁山一百單八将的故事。宋江是曆史上實有的人物。《宋史》的《徽宗本紀》、《侯蒙傳》、《張叔夜傳》中都曾記及。
《水浒》由許多短篇的“說話”(在宋代有一種稱為“說話”的民間技藝,至元代仍然流行,其内容主要是述說故事。)組合而成,也就是說《水浒》在說話中宋江及其将領的故事不斷發展的基礎上形成的傑作。《水浒》的原名為《忠義水浒傳》,一百回,系“錢塘施耐庵的本,羅貫中編次”。這是一種很奇怪的署名,不太容易理解,所以後來所刻得《水浒》就改題“施耐庵集撰,羅貫中纂修”,有的幹脆隻提“施耐庵編輯”,“羅貫中纂修”,把另外一個人除名。
二、《水浒》從嘉靖時期起,它就收到了熱烈的歡迎。
《水浒》為忠義和勇敢的象征,裡面的人個個重視友誼,甚至不惜為此冒風險甚至犧牲自己。但其出發點并不是道德信念而是個人感情。宋江在江州被判死刑時,李逵曾單身去劫法場;幸虧當時梁山的救應已到,否則他自己也活不成,不過他事先卻并不知道冕蓋等人會及時趕到。那麼,他何以情願為宋江送命呢?他與宋江認識不久,宋江知道他要用錢,便借他一綻大銀。
三、《水浒》是四大名著之一,理所當然,有許多吸引我們之處。
最令人感動的是最後宋江和李逵一起喝毒酒,宋江是因為害怕李逵為自己報複朝廷因而犧牲了李逵的性命,而李逵卻一點都沒有埋怨松江,李逵隻留着眼淚說了一句話“罷,罷,罷!生時服侍哥哥,死了也隻是哥哥部下的一個小鬼!”并且李逵臨死的時候,吩咐從人“我死了,可千萬将我靈柩去楚州南門外寥兒窪和哥哥一處埋葬。”囑罷而死。從此就可看出李逵對哥哥宋江的深厚感情。《水浒》是四大名著之一,理所當然,有許多吸引我們之處。所以,讀它勢必有好處的。
讀完水浒傳的感受
水浒傳讀後感:
我酷愛讀古典名著,《三國演義》《楊家将》《嶽飛傳》等,其中我最喜歡《水浒傳》。
《水浒傳》是我國第一部以農民起義為題材的長篇小說,作者施耐庵以北宋宋江起義的史料為主要依據,憤怒地揭露了封建朝廷的腐敗和官吏的罪惡,展示了北宋時期我國農民悲慘的生活;塑造了一批不甘壓迫、敢于反抗的英雄形象,表現了他們的優秀品質、英雄氣概和偉大力量,如“豹子頭”林沖、“及時雨”宋江、“行者”武松等。
梁山英雄的鬥争綱領是“替天行道”,他們遵循的原則是殺富濟貧、除暴安良、仗義疏财、平等互愛,他們希望建立一個“八方共域,異姓一家”的社會。《水浒傳》一書以英雄鬥争的事迹熱情地讴歌了梁山好漢反抗的鬥争精神。《水浒傳》中,還有許多脍炙人口的故事,如《武松打虎》《魯智深倒拔垂楊柳》《智取生辰綱》等。
當然,還有很多人為《水浒傳》譜寫了名言,如“千古為神皆廟食,萬年青史播英雄”“浩氣沖天貫牛鬥,英雄事業未曾酬”“同心報國,青史留名”等。總之,作者施耐庵動人的筆調,呈現了英雄好漢的英雄事迹,可歌可泣。
讀完水浒傳你有什麼想說的
《水浒傳》作者施耐庵對于這些英雄人物,予以充分的肯定和熱情的讴歌,歌頌了這些人物的反抗精神、正義行動,也歌頌了他們超群的武藝和高尚的品格。一些出身下層的英雄人物,如李逵、三阮、武松、石秀等,對統治階級的剝削壓迫感受最深,因此當他們一旦造反後,他們的反抗性也最強,什麼統治階級的法度條例,對他們毫無約束,象李逵連皇帝也不放在眼裡。他們為了起義的正義事業,赴湯蹈火在所不辭,作者對這些英雄人物的贊揚,完全是出自内心的熱愛。作品歌頌這樣一批被統治階級視為所謂“殺人放火”的強盜、朝廷的叛逆,一些所謂“不赦”的罪人,把他們寫得如此光輝動人,可敬可愛,這顯示了作者的膽識和正義感情。與此相反,作者對于統治階級的人物,則将他們寫得醜惡不堪,和梁山英雄形成鮮明的對比。從而啟發人們去愛什麼人,恨什麼人。金聖歎評論《水浒傳》“無美不歸綠林,無惡不歸朝廷。”不管金聖歎主觀動機如何,這句話卻确實說明了施耐庵的思想傾向和《水浒傳》的深刻社會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