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鄂妃和順治怎麼認識的(董鄂妃是順治的弟媳)

biang 中華百科 1.2K+

本文目錄

  1. 董鄂妃是順治搶來的嗎曆史上有什麼記載
  2. 順治帝和董鄂妃怎麼相識的
  3. 董鄂妃怎麼和順治合葬的
  4. 順治和董鄂妃的故事是真的嗎
  5. 順治帝怎樣與董鄂妃認識的

董鄂妃是順治搶來的嗎曆史上有什麼記載

曆史上關于董鄂妃的身世衆說紛纭,很多人都猜測,董鄂妃是順治從自己的親弟弟那裡搶來的,并逼死了自己的親弟弟,但事實并不是這樣。據史料記載,博果爾的嫡福晉來自博爾濟吉特氏,在這一生中并沒有娶其她的側福晉,并沒有董鄂妃。出現了這種傳聞,主要是董鄂妃被順治納入後宮的一年與博果兒死去的那一年是一緻的,也讓很多文人墨客捕風捉影。

根據一本史料記載,順治帝曾經與一名将領的夫人産生了情愫,這名将領在發現之後,并不敢去指責皇帝的行為,隻能将矛頭指向自己的夫人。在訓斥自己夫人的過程中,被皇帝正巧看到了,于是順治帝就懲罰了将領,這位将領在出宮之後就自殺了。順治帝在将領死後,就将大臣的夫人接入宮中,納為貴妃,也就是人們常說的董鄂妃,這也是比較真實的一種說法。

董鄂妃的父親是滿洲正白旗,根據調查顯示,董鄂妃的上司是多爾衮。雖然順治帝并沒有搶自己弟弟的妻子,但從手下大臣中搶走了董鄂氏,卻是事實。董鄂妃進入後宮之後享受到了順治帝給的無與倫比的寵愛,也讓後宮産生了許多非議。但這些順治帝并沒有在乎,董鄂妃在懷孕了之後,生下的皇子也被順治帝給予厚愛,但不幸的是皇子早夭,沒多久董鄂妃也郁郁而終了。

有不少傳聞,順治帝為了紀念董鄂妃,出家去當了和尚,但這畢竟隻是猜測。實際上順治帝的真實死因是天花,并不像人們所杜撰的那樣,董鄂妃與順治帝之間的愛情故事,确實讓清王朝蒙上了一層浪漫的色彩,但深宮中的女人并不像人們想象的那麼好。從始至終并沒有看到董鄂妃自己的想法,隻是順治帝利用皇權,将董鄂妃接進了宮中,真相究竟是什麼,不得而知。

順治帝和董鄂妃怎麼相識的

順治皇帝,愛新覺羅福臨,即是清世祖,是清朝的第三位皇帝,也是第一位入關的皇帝。他6歲就登基當了皇帝,24歲駕崩,傳位于康熙。

想比于他在皇帝位置上做的整頓吏治之類的事情,大家好像更關注的是順治帝的出家和愛情故事。

順治作為清朝的皇帝,後宮妃子無數,但他卻是個癡情的人,一心獨寵董鄂妃,也就是孝獻皇後。

董鄂妃是滿洲正白旗的子弟,他的父親是正白旗中的軍官,由于在順治二年時候他随軍南征,讓他的孩子們也接受了漢文化的熏陶。董鄂妃也因此對漢文化比較了解,好讀史書,擁有溫柔而善解人意的娴靜氣質。

順治帝入關時候還很年幼,在宮廷之中除了接受滿足教育之外,還接受了很多漢文化的教育,熟讀經史子集,在衆多妃子之中,他知音難尋,發現董鄂妃也對漢文化比較了解之後,自然覺得遇到了知音,自此之後寵愛有加。

根據當時的傳統,董鄂妃作為滿洲貴族,應該是被選拔進入宮内成為妃子。而順治帝認識董鄂妃,也是在宮内相識的。隻不過他們一見鐘情,從此以後便成為了心靈上的知己,生活中的相互扶持者。在皇家中能擁有這樣純粹感情的實在不多見。

順治帝對董鄂妃的喜愛可以從對她的冊封上看出,董鄂妃被冊封為賢妃後,不到一個月就被冊封為“皇貴妃”,而且诏告天下,這是超越禮制的殊榮,在她去世之後更是被追封為“孝獻皇後”。

董鄂妃怎麼和順治合葬的

順治十七年(1660年)八月,順治最鐘愛的董鄂妃在承乾宮病逝,年僅22歲。在其逝世後的那年冬季,順治也在悲痛中突染天花,沒過多久也不治身亡。

順治彌留之際,大學士王熙銜命趕到皇帝病榻旁撰寫遺诏。在其自撰《年譜》中,王熙自稱所寫遺诏颠末了皇帝的承認,“凡三次進覽,三蒙欽定,日入時始完”。順治十八年正月初六晚,順治皇帝駕崩歸西。

奇怪的是,在順治遺诏頒布後,王熙便将其時一切與遺诏無關的文稿材料全體付之一炬。爾後,王熙對遺诏一事便不停堅持緘默,再無片言隻語。

更讓人感到有些難以想象的是,順治遺诏中竟然有這麼一句,“端敬皇後(董鄂妃)于皇太後恪盡孝道,輔助朕躬,外交聿修。朕仰奉慈綸,回想賢淑,喪祭儀式,過從優厚,未能以禮止情,諸事窬潰不經,朕之罪一也。”

所謂“未能以禮止情”,這話固然說得含蓄,但無疑是對董鄂妃直接的非難。王熙宣稱本身拟的遺诏曾颠末順治的批準,但以順治的共性,他應當不會在臨終前留下如斯對董鄂妃晦氣的話語,由于這完整是對他們本就為人非議的戀愛的一種否認。

那末,順治的遺诏又是怎樣變成為了“罪己诏”的呢?

從順治滅亡到頒布遺诏中間有四個時刻(現代一時刻即是如今兩小時),清史專家孟森老師推想,“此間必有太後及諸王考慮改定之情事”。而把對董鄂妃的葬禮逾度寫進遺诏,明顯有故意而為之,估量是反應了孝莊太後對董鄂妃的仇恨。

事實上,孝莊太後從一開端就對順治和董鄂妃的結歸并不滿意,而順治的早死,很天然的歸結于董鄂妃的緣故原由。喪子之餘,孝莊太後腦海裡顯現的想必是對“紅顔禍水”的一腔肝火罷!

正如《紅樓夢》的元春同樣,每一個後妃的前面都關系着其外戚家屬的運氣。孝莊太後的惱怒,讓順治的另一個女人、貞妃董鄂氏(董鄂妃的堂妹),感到了來自心坎的極大膽怯。為了澆滅孝莊太後的肝火以顧全本身的家屬,貞妃決然決議就義本身為順治殉葬,以調換孝莊太後對董鄂妃家屬的饒恕。

是年,貞妃才剛二十出頭,在不到半年的時間裡,她失去了本身的姐姐和丈夫。更可悲的是,貞妃從來就沒有像堂姐同樣得到過順治的戀愛和所付與的煊赫位置。然則,當統統都停止時,她卻要為順治和董鄂妃那場大張旗鼓的戀愛支付價值,做他們戀愛的殉葬品。

貞妃的滅亡,曆史上平日叫做“從殉”,這也是中國曆史一種極其醜惡的陳舊軌制。惋惜的是,貞妃固然從殉,隻管起初被康熙追封為皇考貞妃,但貞妃身後照舊備受蕭條,名分及合葬的哀榮都與她無關。

起初,康熙為嫡母慈和皇太後(即順治之孝康章皇後)營造孝東陵地宮時,在地宮中與順治合葬的隻要董鄂妃和康熙嫡母。至于從殉的貞妃,隻是别的安葬在孝陵東邊的妃嫔陵園裡。她隻不過是葬在孝東陵的浩繁嫔妃之一,僅此而已。

值得一提的是,董鄂妃和順治骨灰所放的地宮是清東陵中唯一沒有被盜過的,這位多情的皇帝和他的愛人卻是得到了久長的安定。其他的園寝,就沒這個好運了。

天花令順治暴死,但也給此中的一個皇子帶來了好運。這便是皇三子、起初的康熙皇帝玄烨。在順治駕崩的惶恐之餘,皇族起初選中了玄烨作為王位繼承人,緣故原由是他曾經生過天花而且虎口餘生,是為福大命大。

對付殉葬這類行動,康熙皇帝是極不贊成的。其于康熙十二年(1673年)下诏永遠制止殉死的行動。從爾後,“妃子從殉”的成規便在中國皇朝史上永遠的消失了。

順治和董鄂妃的故事是真的嗎

順治和董鄂妃的故事是真的。

董鄂妃原是一位滿洲貴族的妻子,順治在十九歲時與董鄂妃初次相識。當時由于滿州的傳統,貴族的妻妾平時有進後宮侍候妃嫔的慣例,作為貴婦之一的董妃,也因此常有機會出入後宮。董鄂妃就是在這裡邂逅了順治。

順治,清朝第三位、清軍入關後的第一位皇帝清世祖愛新覺羅·福臨的年号,該年号共使用十八年。順治十八年,清聖祖康熙帝登基後沿用。順治十三年,董鄂氏入宮,深受順治帝寵愛。同年八月二十五日,封為賢妃,之後僅一月有餘便晉封為皇貴妃,十二月行皇貴妃冊立禮,其父進三等伯。順治十七年八月十九日病逝,追尊為皇後,谥曰孝獻莊和至德宣仁溫惠端敬皇後。

董鄂氏簡介

董鄂氏為滿洲八旗著姓,清崇德四年出生,董鄂氏是滿洲正白旗人,她的父親鄂碩是正白旗的軍官,順治二年以後,鄂碩随軍南征,此後的五六年間,都在蘇州一帶駐紮,這使得他的子女自幼受到江南漢族文化的影響和熏染,對孩子們的一生起了舉足輕重的作用。董鄂氏天資聰慧,好讀史書,精書法,有一種獨特的風韻溫柔而善解人意的娴靜氣質美,而且悟性極高。

大清近300年的曆史上,因為冊立皇後妃嫔而大赦天下的,這是絕無僅有的一次。這一年順治19歲,董鄂氏18歲。中國第一曆史檔案館中保存了冊立董鄂氏為皇貴妃頒行天下的《诏書》。按常規,皇帝隻有在冊立皇後的大禮上,才會頒布诏書公告天下。董鄂氏享受到這種特殊禮遇,表明她得到了順治不同尋常的寵愛。

順治帝怎樣與董鄂妃認識的

董鄂妃的身世至今仍是個曆史之謎,一直衆說紛纭,主要有兩個版本。一是說董鄂妃就是一代名妓董小宛。但這個版本很快就被曆史學家們否決。還有一個版本則真實性比較高,據《清史稿》後妃傳記載,董鄂氏(即董鄂妃)是内大臣鄂碩的女兒。清代有選秀女的制度,但限制是13歲到16歲,而董鄂氏18歲才進宮。所以可以斷定,董鄂氏不是通過正常的渠道進入皇宮的。據考證,董鄂氏在順治十年入選秀女,被指配給襄親王,那年董鄂氏16歲。襄親王名叫博穆博果爾,是皇太極的第11個兒子,順治的同父異母弟弟。也因為這個,便注定了順治皇帝和董鄂妃的愛情悲劇。順治皇帝與他第二個皇後大婚時,按照當時清代的規定,王爺們的福晉要進宮侍宴。順治皇帝由此與襄親王的福晉董鄂氏相識相愛,襄親王博穆博果爾也因此憤而自殺。博穆博果爾死的同年,順治皇帝冒天下之大不韪,把董鄂妃接到宮中,封為皇貴妃,地位僅次于皇後。順治皇帝還一度要廢第二任皇後,而冊封董鄂妃為皇後,可由于皇太後和大臣的反對,以及政治影響,他無奈隻好作罷。可是,董鄂妃在宮中的待遇和所受的恩寵早已超過那個平庸的皇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