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席活動的敬語有哪些(出席活動怎麼說)

biang 中華百科 1.1K+

本文目錄

  1. 出席會議的文言文怎麼
  2. 言談禮儀有哪些
  3. 公文常用術語有哪些

出席會議的文言文怎麼

1.文言文歡迎辭怎麼寫啊

你會讀文言文吧?其實隻要掌握了文言文怎麼讀,把你要寫的東西先寫成白話文,在一句一句翻譯成文言文就可以啦,當你達到一定的水平,就可以不必先寫成白話文再翻譯成文言文,因為那是你以及可以直接寫了。

會議歡迎詞是由東道主(指行政機關、企業事單位、社會團體或個人)出面對賓客的到來表示歡迎的講話文稿。

會議歡迎詞的結構:

會議歡迎詞由标題、稱呼、開頭、正文、結語、署名六部分構成。(1)标題。标題有兩種形式。1)歡迎場合或對象加文種構成,如《在校慶75周年紀念會上的會議歡迎詞》2)用文種“會議歡迎詞”作标題。(2)稱呼。提行項格加冒号稱呼對象。面對賓客,宜用親切的尊稱,如“親愛的朋友:”、“尊敬的領導:”等。(3)開頭。用一句話表示歡迎的意思。(4)正文。說明歡迎的情由,可叙述彼此的交往、情誼,說明交往的意義。對初次來訪者,可多介紹本組織的情況。(5)結語。用敬語表示祝願。(6)署名。用于講話的會議歡迎詞無須署名。若需刊載,則應在題目下面或文末署名。

會議歡迎詞寫作要點:

(1)看對象說話。

會議歡迎詞多用于對外交往。在各社會組織的對外交往中,所迎接的賓客可能是多方面的,如上級領導、檢查團、考察團等。來訪目的不同,歡迎的情由也應不同。會議歡迎詞要有針對性,表達不同的情誼。

看場合說話。

歡迎的場合。儀式也是多種多樣的,有隆重的歡迎大會、酒會、宴會、記者招待會;有一般的座談會、展銷會、訂貨會等。會議歡迎詞要看場合說話。該嚴肅則嚴肅,該輕松則輕松。(3)熱情而不失分寸。

歡迎應出于真心實意,熱情、謙遜、有禮。語言親切,飽含真情。注意分寸,不亢不卑。(4)關于稱呼。

由于是用于對外(本組織以外的賓客)交往,會議歡迎詞的稱呼比開幕詞、閉幕詞更具有感***彩,更需熱情有禮。為表示尊重,要稱呼全名。在姓名前或後面加上職銜或“先生:”、“女士:”、“親愛的”、“尊敬的”、“敬愛的”等敬語表示親切。(5)歡快性

中國有句古話是“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所以緻歡迎詞當有一種愉快的心情,言詞用語務必富有***和表現出緻詞人的真誠。隻有這樣才可給客人一種“賓至如歸”的感覺,為下一步各種活動的完滿舉行打下好的基礎。(6)口語性

歡迎詞本意是現場當面向賓客口頭表達的,所以口語化是歡迎詞文字上的必然要求,在遣詞用語上要運用生活化的語言,即簡潔又富有生活的情趣。口語化會拉近主人同來賓的親切關系。

2.會議出席情況怎麼寫

會議記錄是有關會議情況的筆錄。一般用于比較重要和正式的會議。它的作用在于正确反映會議情況,以作為整理會議文件、總結經驗、研究工作等存查備考的一種曆史資料。比較重要的會議都有一個或兩個以上的記錄員。

會議記錄的要求:

一、準确寫明會議名稱(要寫全稱),開會時間、地點,會議性質。

二、詳細記下會議主持人、出席會議應到和實到人數,缺席、遲到或早退人數及其姓名、職務,記錄者姓名。如果是群衆性大會,隻要記參加的對象和總人數,以及出席會議的較重要的領導成員即可。如果某些重要的會議,出席對象來自不同單位,應設置簽名簿,請出席者簽署姓名、單位、職務等。

三、忠實記錄會議上的發言和有關動态。會議發言的内容是記錄的重點。其他會議動态,如發言中插話、笑聲、掌聲,臨時中斷以及别的重要的會場情況等,也應予以記錄。

記錄發言可分摘要與全文兩種。多數會議隻要記錄發言要點,即把發言者講了哪幾個問題,每一個問題的基本觀點與主要事實、結論,對别人發言的态度等,作摘要式的記錄,不必“有聞必錄”。某些特别重要的會議或特别重要人物的發言,需要記下全部内容。有錄音機的,可先錄音,會後再整理出全文;沒有錄音條件,應由速記人員擔任記錄;沒有速記人員,可以多配幾個記得快的人擔任記錄,以便會後互相校對補充。

四、記錄會議的結果,如會議的決定、決議或表決等情況。

會議記錄要求忠于事實,不能夾雜記錄者的任何個人情感,更不允許有意增删發言内容。會議記錄一般不宜公開發表,如需發表,應征得發言者的審閱同意

3.會在文言文中有哪些意思

會:會huì動詞義:1、會意字。

古文從合從彡。按彡亦衆多意。

本義:會合。會,合也。

——《說文》會,聚也。——《廣雅·釋诂三》會同有绛。

——《詩·小雅·車攻》會言近止。——《詩·唐風·杕杜》會朝清明。

——《詩·大雅·大明》會諸其币。——《儀禮·聘禮》以會天地之藏。

——《禮記·月令·季秋》然後天下會于一。——柳宗元《封建論》遷客騷人,多會于此。

——範仲淹《嶽陽樓記》2、晤見。時見曰會。

——《周禮·太宗伯》相見于卻地曰會。——《禮記·曲禮》會者何,期辭也。

——《公羊傳·桓公十年》留待作遺施,于今天會因。——《玉台新詠·古詩為焦仲卿妻作》與燕王會境上。

/會于西河外渑池。/與秦王會渑池。

/與趙王會飲。——《史記·廉頗蔺相如列傳》3、使協調一緻;符合。

音韻清暢,又深會女心。——梁·吳均《續齊諧記》4、懂得。

5、對……進行社交性看望。6、領悟;領會636f7079e79fa5e9819331333361326266。

7、應當;應須。名詞義:1、器物的蓋子。

《禮經》:器之蓋曰會,為其上下相合也。——《說文·會·段注》敦啟會。

——《儀禮·士喪禮》命佐食啟會。——《儀禮·士虞禮》2、業務、社交或其他性質的集會。

會論虞常。——《漢書·李廣蘇建傳》來會計事。

——《史記·陳涉世家》乃罷會。——《資治通鑒》3、時機。

4、定期市集。5、人物荟萃的地方;主要城市——通常指行政中心。

6、為一定的目的而成立的團體或團體組織。7、災厄;厄運。

百六有會,《過》、《剝》成災。——《後漢書·董卓傳贊》8、民間一種小規模經濟互助形式。

一般由發起人約集若幹人,按期等量交款,首次由發起人使用,以後按議定或拈阄決定的順序輪流使用。正在各書店裡約了一個會,每店三兩。

——《儒林外史》9、中醫經絡穴位名。扁鵲乃使弟子子陽厲針砥石,以取外三陽五會。

——《史記·扁鵲倉公列傳》10、古代中國曆法所用的單位,等于10800年。三十年為一世;十二世計三百六十年,為一運;三十運計一萬八百年,為一會;十二會計十二萬九千六百年,為一元。

——邵雍《皇極經世書》副詞義:1、必然;一定。吾已失恩義,會不相從許。

——古樂府《孔雀東南飛》長風破浪會有時。——唐·李白《行路難》2、恰巧;正好。

會天大雨。——《史記·陳涉世家》會其怒。

——《史記·項羽本紀》會幸苑中。——宋·王谠《唐語林·雅量》會雨大作,因留寺。

——《徐霞客遊記·遊黃山記》會賓客大宴。——《虞初新志·秋聲詩自序》3、表示範圍。

相當于“皆”、“都”。弦、匏、笙、簧,會守拊鼓。

——《禮記》連詞義:1、相當于“與”、“同”、“和”。上遣侍郎馬爾泰會查郎河按治,于義坐奪官。

——《清史稿·劉于義傳》另:動詞義:1、會意字。本義:計算;總計。

本指年終結賬。後泛指算賬。

會,合也。——《說文》會,歲計也。

——《玉篇》會,大計也。然則零性算之為計,總合算之為會。

——《孟子·萬章下》正義凡場務、倉庫出納在官之物,皆月計,季考,歲會。——《日知錄》卷二十四歲終,則會,唯王及後之服不會。

——《周禮·天官》聽出入以要會。——《周禮·小宰》。

注:“月計曰要,歲計為會。”。

言談禮儀有哪些

言談有哪些類型?

作為商務人員,從事很多活動都離不開言談。開展調查研究,與人促膝談心,進行公務談判,接待賓客來訪,都需要運用言談。言談的常見類型有:

單向與雙向言談。發表講話,布置工作,進行演講,都是單向言談,按照事先準備的講稿,或依照講話的目的'要求,在一定的範圍發表講話,要求說得有條理,有層次,一般是單向灌輸,一氣呵成,不停頓,不讨論,不交流,把要說的内容說完就結束。詢問情況,回答問題,交流看法,進行談判,會客寒暄,則是雙向言談,需要根據對象、場合和交談進程,不斷調整言談内容,使交談不斷推進和深入。

正式與非正式言談。在正式場合涉及公務内容的言談都可以看作是正式言談,它要求言談莊重、嚴肅,有些甚至代表國家、政黨的立場和機關單位的态度。非正式言談,則是一些非正式場合的言談,在一些私下場合,會見客人的寒暄,相遇熟人的交談,同事之間的閑談,這類言談則可以是自由、輕松和随意的。

有聲與無聲言談。通過口頭語言表達意思的,是有聲言談,包括語氣措詞、語速語調等。通過交談時的動作、表情及距離來傳達信息、表達感情,就是無聲語言。動作包括頭部、手部的動作,點頭搖頭,揮手握拳,都傳達特定的信息。說話時的表情是常見的伴随體語,通過表情表達喜怒哀樂。微笑是被認為人類最美好的語言,是言談時應該具有的基本表情。眼神也是一種重要體語,目光可以反映心理和情感的變化,傳達重要的信息。言談時還可以通過空間距離

反映密切程度,要根據交談雙方的關系來确定,與親友熟人和一般工作關系的人員的交談距離就有所區别。

直接與間接言談。與聽者在同一場所進行面對面的交談,是直接言談。這種言談要注意談吐的儀表,要注意聽者的反應。電話交談則是間接言談,則要注意遵守通話禮儀規範。

言談有哪些禮節?

言談體現一個人的禮儀修養,要遵守一定的禮儀規範。主要有:

态度端正。公務活動中的言談,正确的态度應該是熱情、誠懇、穩重、平易。熱情是言談的基本要求,冷漠無情、無精打采、有氣無力的言談是沒有感染力的,無法收到效果。真摯誠懇是言談的基本态度,以誠為本,誠心待人,才能取得聽者的信任,虛僞做作,華而不實,都是不可取的。言談還必須穩重,穩重是成熟的表現。隻有穩重,才能給人安全感,增加可信程度,任何輕佻的語言和表情、動作都是應當避免的。平易是與聽話人拉近距離,不能傲慢無禮、狂妄自大、盛氣淩人。

神情專注。專注是對人的一種尊重。談話時要精力集中,不能左顧右盼,東張西望,也不能邊說邊做其他事情,翻書、看報紙、看電視節目、批閱文件,都是不禮貌的。如果表現出漫不經心、心不在焉,也會影響對方的談話興趣,打消交談的熱情。

内容适宜。談話内容要根據交談的實際情形而定。有明确話題時,談話内容就要相對集中,不能東拉西扯,不着邊際;沒有明确話題時,則可以選擇一些适當的話題,話題必須是健康有益的,對方感興趣的,令人愉悅的。而不能是一些低級庸俗的,聳人聽聞的、荒誕離奇的、令人反感的。公務人員尤其不能說一些議論領導同事、撥弄是非的閑話。

表達得體。用最恰當的言詞和口吻表達意思,這就是表達得體。不同場合、不同對象、不同内容應當有不同的語氣措詞和語調聲态。是慷慨激昂,還是語調低沉,是慢條斯理,還是加快語速,是措詞嚴厲,還是用語平和,是直話直說,還是委婉含蓄,都要看具體情形。不管對象場合,不論談論什麼,都是一個腔調,也是不合适的。

公文常用術語有哪些

在長期的公文寫作實踐中,形成了許多模式性語言,這就是公文的常用術語.了解與使用這些常用術語,對于掌握公文的基本語言形式增強語言運用的通用性和準确性,有一定的必要.政治機關公文的常用術語可分為14大類,分别解釋如下。僅供參考哦!

公文的常用術語

(一)标題用語

關于:“關于”常與“事由”組成一個介詞結構,該介詞結構後面加文種名稱,構成公文标題。如:《關于做好黨員發展工作的通知》。

(二)稱謂用詞

本:自己方面的意思。用于第一人稱。如:本部、本族、本人等。

貴:敬辭,在公文中稱呼對方,如:“貴部”、“貴處”,以示尊敬。

該:用于第三人稱。通常用于指出前面說過的單位或人員。如:該團、該部隊、該同志等。

(三)開頭用語

茲有:茲,現在的意思。茲有,即現在有。多用于介紹信的起筆處。例:茲有我部**同志前赴貴縣參加**技術觀摩表演,請予接洽。

茲因:現在因。多用于事務性通知、信函的起笑處。例:茲因天氣炎熱原定于7月18日舉行的田徑表演暫停,何時舉行另告。

茲派:現在派。多用于介紹集函的起筆處。

茲将:現在将。例:茲将《二00六年工作計劃》送上,請審批。

遵照:遵命辦理。多用于上行文工作報告及工作總結、計劃的開頭,用來表明開展工作的依據屬敬語。例:遵照軍黨委的要求,我們圓滿完成了全年的教育訓練任務。

按照:按此辦理。多用于上行文的開端。用來表明開展某一工作的依據,例:按照團黨委的要求,今年第一季度我們要開展……

為:為,表示目的、原因的介詞,多用于公文的開頭,放在某一句子前面以構成目的句。例:為全面落實江澤民同志五句話總要求,加強部隊基層建設,特作如下決定……

為了:與“為”的使用相同。例:為了充分調動官兵的積極性,推動科技大練兵的深入發展,我團決定舉行一次軍事大比武活動,現将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四)過渡用語

為此:“為了這個”的意思。多用于承接上文。例:……為此,提出以下六點要求:

據此:按照這個、這些。多用于從叙述到議論或從分析問題到解決問題時的連接語。例:統計數字不實的主要原因是在于一些單位領導人的思想作風不端正,如……(列舉具體事例)。據此,提出以下三條解決辦法……

特:“特地”的意思。常用于公文開頭與主體之間的過渡。例:“特通知如下”、“特決定如下”、“特此通知如下”等。

等因,奉此:用于引上級來文,“等因”用來結束所引來文,“奉此”用來引起下文。

等情,據此:用于引下級來文,“等情”用來結束所引來文,“據此”用來引起下文。

鑒于:“考慮到”的意思。主要用于表明事情的原因,類似“由于”。例,鑒于此項工作經過試點已摸索到一些經驗,故可在全旅鋪開。

以緻:用于下半句話的開頭,表示下面的結果是由上述的原因所帶來的。例:該人由于不斷賭博、不聽勸告,以緻家庭不和,愛人與其離婚。

以至:表示在時間、數量、範圍上的延伸或擴大。例:李某變得很快,由節約模範變成了一個貪污犯,滿打滿算沒超過半年,以至許多人都感到驚訝不解。

(五)結尾用語

為要:“必要”的意思。例:旅黨委擴大會議提出了強化基層政治工作的一系列措施,望各級黨組織認真貫徹為要。

為盼:“十分盼望”的意思。例:現将《購買尋像設備申請表》送去,望速研究函複為盼。

為妥:“強調妥當”的意思。例:關于做好待業家屬安置工作一事,務請按軍政治部的通知精神辦事為妥。

為荷:“感謝對方幫助”的意思。例:茲介紹我部王誠等三同志前去貴校學習電腦多媒體制作技術,請予接洽為荷。

特此:此,在這裡的意思。特此,即“特地在這裡”的意思。經常用于報告、決定、通知、指示的結尾用語。例:“特此報告”、“特此決定”。

此布:在這裡宣布。多用于布告的結尾用語,按照習慣,另起一行,空兩格,使用與發布機關名稱字号相同的大号字,以示醒目。

此複:就這樣的内容向你做出答複。一般用于“複函”、“批複”的末尾。

此令:就這樣的内容,并于此時、此地向受令對象發布命令(令)屬結尾用語。

專此:“專門在這裡”的意思。多用于報告的末尾,例:專此報告。

批示:批,批準,批閱的意思。示,指出,表示出來。用于請示類公文的結尾。如:以上意見當否,請批示。

核示:審核批示。多用于有關經濟方面請示的結尾用語。例:“以上基建項目共需投資42萬元,可否,請核示”。例:現将我團〈政治教育工作計劃〉送上,當否,請審批。

承蒙:得到的意思。多用于便函的結尾用語。例:承蒙貴校大力協助,特表謝意。

施行:付之實施,執行。多用于法規性文件附則的末屬,與時間結合用以表明文件的時效。

(六)頒布用語

頒布:頒,下發的意思。布,宣告、公布或布置的意思。頒布我用于法律、法令和行政法規的公布用語。例:從1949年建國開始到1957年7月止,由中央國家機關頒布的法律、法令、條例、規章等法律、法規共有4018件。

頒發:頒發,即發布、授予。如現将〈中國人民解放軍政治工作條例頒發全軍執行。〉頒發文件、頒發法規、頒發獎品、頒發證書、頒發勳章、頒發獎狀等。

頒行:頒布、施行。多用于政策法規的頒發與貫徹、執行。例:居民的身份證,由公安機關負責頒行和管理。

宣布:公開發布。多用于命令、令、法規及政策性文件的公布用語。

發布:公開發布、宣布。多用于頒布法律、法令和行政法規的一種程式性的用語。

暫行:暫時實行。例:《新兵行政管理暫行規定》。

試行:試驗推行。例:此項辦法可以先在小範圍内做些試行,待摸索總結經驗成熟後再普遍推行之。

條文:法規性文件分條所作的說明文字。

條目:法規性文件的項目,一般劃分為章、條、款、項。

對照:對比參照。例:關于你庫防火設施建設的驗收标準,可以**庫的驗收标準相對照,不必另制标準。

參考:參照思考。例:這個做法有一定的實際意義,可供各單位參考。

參照:參考、信照。現将軍人服務社《關于春節開展優質服務活動的情況報告》印發給你們,請參照辦理。

奉:“接受”等意思。例:奉地方政府通知,營門前馬路兩旁不得亂潑亂倒。

奉命:按照上級的命令。例:奉命發布公告如下:……

轉發:對下級報送的請示、報告等文件,認為具有普遍參考或執行意義,從而加注文字後轉發給所屬單位。

(七)強調用語

必須:表示事實上、道理上的必要。帶有指令口氣,一般用于下行文所講主張、提要求部分。例:“各級黨委對消除腐敗,搞好廉政建設問題必須引起高度重視”

必需:一定要有的,不可少的。例:組織現崗的文秘工作人員系統學習文書、檔案知識,是加強文秘隊伍建設所必需的。在使用指令性口氣時,應用“必須”而不要用“必需”。

必要:不可缺少,非這樣不行。例:在我們幹部隊伍中大力提倡批評與自我批評是十分必要的。

務必:必須、一定。主要用于下行文,屬指令性用語。例:務必認真貫徹執行,務必參加會議。

務期:一定要。主要用于下行文。例:對331工程,望在工程指揮部的統一領導下,團結奮戰,務期完成。

務求:必須求。與“務期”、“務必”的用法基本相同。例:務求早日使産品沖向國際大市場。

嚴防:嚴密防備、嚴格防止。例:切實加強保密,嚴防失、洩密事件發生。

嚴禁:嚴格禁止。例:嚴禁鋪張浪費、請客送禮。

嚴謹:嚴密謹慎。例:對重大問題的處理,一定要嚴謹、慎重,不可草率行事。

(八)時限用語

定于:決定在。例:定于周六下午召開綠化工作座談會,望準時出席。

希于:希望在。例:希于接此通知的一個月内,将應參加“黨的建設研讨班”的學員名單報組織處。

為期:從時間、期限長短上看。例:CH4号星火工程的全面開工已為期不遠,請抓緊全面完成準備事宜。

按期:依照規定的日期。例:今後凡發生大事、要事,一律依照《大事報告制度》的有關規定按期、按要求如實上報,不得有誤。

定期:有一定的時限。例:要定期召開團員代表大會,以充分行使團員的民主權力。

屆時:到時候。常用于會議性通知及禮儀性文書,特别是請柬。例:茲定于十二月三十日晚七時半舉行迎新年晚會,請屆時參加。

不日:不久。例:你處所需的資料,不日即可送達。

即日:當天。例:關于第**屆黨代會的閉幕消息即日見報不誤。

日内:近幾天内。例:旅第六屆團員代表大會,日内即可舉行。

日前:前幾天。例:關于新兵訓練工作,日前已做了布置。

(九)呈報用語

呈報:呈,恭敬地送上。報,陳述、告訴的意思。呈報,向上級呈送報告、總結之類的公文時用語。例:茲呈報我團《二00六年工作總結》一式三份,請查收。

謹呈:用法同呈報,謹呈即鄭重、恭敬地送上。

呈請:向上級呈送請求批準性的文件及事宜。例:此問題事關重大,将我們的意見呈請上級批準一再做答複。

呈遞:鄭重、恭敬地送上。

報請:向上級行文請求解決、答複、批準某一問題。例:對此間發生重大問題的處置,事先一律報請黨委審定,不得自作主張、擅自處理。

報經:“向上級的報告已經由”的意思。例:我團《關于**訓練體制的改革方案》,已報經集團軍批準。

報送:向上級機關批準。例:關于黨委班子的人選,将另行報批。

請求:請準所求的意思。例:以上想法請求領導予以批準。

徑向:直接向。例:有關**号文件方面的執行情況,請徑向團計劃生育辦公室反映。

徑與:直接與。例:有關教育時間調整事宜,請徑與政治部宣傳科聯系。

(十)決斷用語

可行:可以、同意。多用于批示文件,表示同意。例:該文所提意見可行,準予輸。還多用于請示的結尾,期望上級準行。例:是否可行,請批示。以上如認為可行,請批轉有關單位辦理。

原則同意:原則,處理事情的标準和依據。原則同意,即對所提事項、建議辦法的基本觀點與主要方面表示同意。但對具體做法尚需補充、修正。

定案:在公文中多指對案件、方案的最後所作的決定。例:引入塘工程地方政府已經定案,不久即可下達。

定局:對事情已作出最後決定,還表示事态已确定不移。

不必:不,表示否定、不用、不要的意思。不必表示理論或情理上的不需要。例:要集中主要精力抓大事、要事,不必事無大小、樣樣都要自己親自過問。

不妨:表示可以這樣做。例:**連開展增産節約的做法上具有一定的普遍意義,其他連隊不妨一試。

不宜:不适宜。例:超出規定限額的獎金不宜發放,以免引起連鎖反應,給工作帶來被動。

裁處:考慮決定并加以處理。例:對上述問題如何處置,請盡快裁處為宜。

裁定:司法部門就某一問題的處理作出決定。

裁斷:考慮決斷。例:對生産中出現的問題,看準了,就要當即裁斷,切不可猶疑不決,坐失良機。

決斷:拿主意、出辦法、決定事情。例:遇到問題,要及時作出決斷,不可拖延。

拟于:拟,打算。“打算在”的意思。例:拟于本月下旬召開全旅科技大練兵動員大會,望各營、連提前做好準備工作。

拟定:草拟、制定。“拟定”與“拟訂”的區别主要有二:一是前者适于宏觀方面的問題,後者适于微觀方面的事宜;二是前者不含草拟,還含有定局的意思,後者主要指草拟,不含有定局的意思。

拟議:草拟、事先的考慮例:我團今年政治工作計劃正在拟議之中,不久即可下達。

(十一)審核用語

審訂:審閱訂正。例:請辦公室對此文稿作進一步審訂。

審定:審查決定。例:同意财務科的工作計劃,請旅首長審定。

審核:審閱核定。例:對院辦公室的經費預算,請财務處審核後拿出初步意見,一并提交院辦公會議審定。

審議:審閱讨論。

審查:檢查是否正确、有無問題。

查點:查對,清查核對。例:對密級文件要認真進行查點,按期清退。

查收:核對收下。例:茲将****年度報表一式六份送上,請查收。

查複:了解并答複。用于下行文。例:關于你營6月17日發生的火災事故,請速查複。

(十二)征詢用語

妥否:是否妥當,正确與否。多與“請批示”連接在一起,組成“受否,請批示”,作為請示的慣用語。

是否:公文請示的用語。例:是否可行,請批示。

可否:是否可以,與“妥否”用法相同。

能否:是否可能。例:貴部支援我部的錄像資料,能否在4月10日前送達,望告。

定奪:在公文中多用于對事項是否可行的決定。例:關于我團支援駐地興建水上世界樂園及兒童活動中心一事,請師領導予以定奪。

斟酌:酌,考慮的意思。考慮是否可以。

酌情:考慮情況。例:酌情作出處理。

酌量:考慮實際數量。例:請酌量支援一批圖書資料。

(十三)期請用語

望即:望,公文中例用的望,多含有盼望,期望的意思。望即:希望、立即的意思,多用于下行文。例:接此通知後,望即組織領導幹部認真學習。

望請:希望、請示。多用于上行文。例:對我們的要求,望請領導能盡早一點給以指示。

請予:請給以意思。屬請求性用語。例:上述意見可否,請予核示。

敦請:誠懇地邀請。

莅臨:來臨。例:歡迎您莅臨現場指導。

(十四)告知用語

悉:“知道”的意思。多用于批複、複函的開頭。例:****年*月*日你部報來的請示悉。

收悉:收到、知道。例:2月3日來函收悉,現将研究結果答複于下:

已悉:已經知道

閱悉:看過并知道了。例:12月16日磊函閱悉,内情盡知……

電悉:從電報、電話中知道了。例:電悉貴縣不幸發生強烈地震,深表關切……

詳悉:詳細知道。例:關于你營報送的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資料已詳悉。

知照:通知對方知曉。例:今天向大家傳達*号文件的目的是使同志們知照此事,事先有個思想準備。

函告:回信告知。例:所彙款項收到後,速予函告為要。

函筆:因信答複。例:以上意見可否,請近日内函複為盼。

奉告:敬辭,告知的意思。例:無可奉告,多用于外交辭令。

公文常用術語相關文章:

1.機關公文寫作常用詞彙集錦

2.公文常用的詞語大全

3.常見辦公室公文寫作詞彙大全

4.公文常用詞彙短語成語排比集錦

5.常見公文批示用語大全

6.公文常用詞語及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