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丕是怎麼樣的人(曹丕是個怎樣的人)

biang 中華百科 1.0K+

本文目錄

  1. 曹丕、曹植、曹沖分别是什麼樣的人
  2. 曹丕是個怎麼樣的人
  3. 曹丕在曆史上是一個怎樣的人
  4. 曆史上的曹丕是個什麼樣的人

曹丕、曹植、曹沖分别是什麼樣的人

曹魏

高祖文皇帝曹丕(187年冬-226年6月29日),字子桓,三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學家,曹魏的開國皇帝,公元220-226年在位。沛國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魏武帝曹操與卞夫人的長子。去世後廟号高祖(《資治通鑒》作世祖),谥為文皇帝,葬于首陽陵。由于文學方面的成就而與其父曹操、其弟曹植并稱為“三曹”。

曹丕

别名:曹子桓,國籍:曹魏民族:漢族出生地:谯縣(今安徽亳州)出生日期:187年冬(丁卯年)逝世日期:226年(丙午年)6月29日職業:皇帝、文學家、詩人主要成就:代漢稱帝,建立曹魏大破羌胡,平定河西,複通西域代表作品:《典論》《燕歌行》谥号:文皇帝廟号:高祖、世祖陵墓:首陽陵年号:黃初在位時間:220年12月10日——226年6月29日

曹植(192-232),字子建,沛國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國曹魏著名文學家,建安文學代表人物。魏武帝曹操之子,魏文帝曹丕之弟,生前曾為陳王,去世後谥号“思”,因此又稱陳思王。曹丕繼位後,因嫉妒才華橫溢的弟弟曹植,先後貶低他,以至他到最後含恨而死。後人因他文學上的造詣而将他與曹操、曹丕合稱為“三曹”,在建安時期就有人盛傳曹植勝過建安七子。南朝宋文學家謝靈運更有“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獨占八鬥”的評價。王士祯嘗論漢魏以來二千年間詩家堪稱“仙才”者,曹植、李白、蘇轼三人耳。

曹沖

(生卒196— 208(13歲)),字倉舒,終屬:魏國,籍貫:[豫州]沛國谯縣 [今安徽毫州],容貌:容貌姿美,官至:鄧王谥曰哀,父親曹操,母親環夫人。

曹沖,(196年-208年),字倉舒,谥号鄧哀王,東漢末年沛(pèi)國谯(qiáo)(今安徽亳(bó)縣)人。由曹操的小妾環夫人所生。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曹沖病重不治而去世,年僅十三歲。與甄氏亡女合葬,追贈騎都尉印绶,黃初二年追贈谥「鄧哀侯」,追加号為「公」,太和五年,加沖号曰鄧哀王。

曹丕是個怎麼樣的人

在中國文學批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是我國文學批評史上第一篇專題論文,所論的“文”是廣義上的文章,也包括文學作品在内,涉及了文學批評中幾個很重要的問題,雖不免有些粗略,但在文學批評史上起了開風氣的作用。

曹丕文武雙全,文采出衆,政績不凡,因之鞏固了魏國的基業。他君臨天下,親統百萬大軍征伐吳、蜀,一時震驚四海,連諸葛亮、孫權都不敢小觑。然而曹丕為人無情無義,殘酷迫害同室宗族。不尊漢室,自大無比。因此孫權稱臣不能識别其計謀,曹操臨終囑咐之言(不可重用司馬懿)未曾入耳。曹丕淫亂無度,對女子喜新厭舊,殺害結發妻子甄皇後,由于房事過甚身體早衰,因此被孫權所敗一病不起。但曹丕的政績、文采,是曆史說肯定的。

陳壽評曰:文帝天資文藻,下筆成章,博聞強識,才藝兼該;若加之曠大之度,勵以公平之誠,邁志存道,克廣德心,則古之賢主,何遠之有哉!

曹丕在曆史上是一個怎樣的人

在曆史上,曹丕是一個雄才大略,繼承曹操意志的有志君王,他在位期間,打壓宗族勢力,提拔世族子弟來抗衡曹氏宗族。在法制上,去除了曹操留下的弊端,曹丕建立了一個新的官僚制度,九品中正制,這個制度延續了幾百年,直到隋朝才被放棄。曹丕執政期間,他選擇與民修養,去除國家的弊端,打壓宗族勢力,提高世族的地位,曹丕的舉動大大提高了國家的經濟,百姓們有了土地耕種,稅收也大大提升。總體來說,曹丕是一位有才能的君主,他的改革使國家越來越強大。

勵精圖治,為國家利益着想。

曹丕繼位後,在短短的幾年,廢除了漢朝天子,建立了魏國。在登基後,國家的弊端日益顯著,宗族的勢力一直是曹丕心中的難題,在改革途中,曹丕日以繼夜的批閱奏折,重用司馬懿世家大族的子弟,以此來平衡朝中的實力,但還是無濟于事,在曹丕的謀劃下,宗族的大片土地重新歸國家所有,百姓們也有了自己的土地,中央稅收也有了明顯的增加,對外從不挑起戰争,選擇與民修養,但他也是一個猜忌的君主,對待臣下沒有十分的信賴,這也是司馬懿别有用心的原因。

得罪宗族,為民着想。

在土地方面上,中央掌管的土地十分稀少,百姓也是無地耕種,于是曹丕就開始和曹氏宗族進行對抗,漸漸的曹丕得罪了宗族子弟,曹丕開始提拔世族,以此來抗衡宗族的實力,以司馬懿為首的世族力量逐漸的強大,曹氏宗族被迫承認他們的存在,這些讀書人改變了魏國的未來,經過多次改革,魏國的實力越來越強大,中央也收回了一些權力。

曹丕是一位雄才大略的君王,和曹操一樣有一統天下的決心,奈爾英年早逝,也是令人可惜。

曆史上的曹丕是個什麼樣的人

一、曹丕是一位紳士

當年曹植争儲失敗,後來又屢屢醉酒狂悖辱罵監國使者,朝堂之上企圖迎合文帝而對曹植落井下石的彈劾數不勝數,曹丕想動他易如反掌,卻終究沒有下手,反而給曹植加封地,在生命的最後一年還和弟弟見面。

不僅對兄弟如此,對待曾經的漢獻帝劉協他也做的仁至義盡,他奉漢獻帝為山陽公,而且四個兒子全部封侯,等于說漢獻帝除了沒有皇帝稱号,和以前根本沒有兩樣,甚至過得更幸福,畢竟山陽國徹底成了他自己的地盤,所以漢獻帝得以壽終,比曹丕還晚死八年,并非上電視劇中演的那樣害死了漢獻帝。

二、曹丕是一位文學家

雖然曹丕在文學上的成就可能并無其父與其弟那樣炫目,但三曹同時位列“建安七子”就說明曹丕也是文采斐然,而且如果單從作品上論,他可能還要勝過老爸和弟弟。

首先他寫了中國第一部批評著作《典論》中國最早的文學理論與批評著作;《燕歌行》是中國現存最早的文人七言詩;他還創作了28篇賦,其中有序者達到16篇;他寫的散文也非常具有文學價值,不僅涉及的題材豐富所含事物面廣,而且在體現行情性方面也是情感充沛。

三、曹丕是一位有抱負的政治家

曹丕在位時間不長,隻有7年,但卻做了幾件大事:

1、是嚴禁宦人幹政、宦人為官,最高隻能充任”諸署令“,從制度上鏟除宦官幹政的根源;

2、是集中皇權,曹丕稱帝之後,堅持大權獨攬,設立中書省,其官員改由士人充任機要之權漸移于中書省,還定令婦人不得預政,群臣不得奏事太後;

3、是全力整肅朝綱,頒布《日食勿劾太尉诏》,摒棄無辜歸咎股肱大臣的弊端;

4、是繼續推行屯田制,施行谷帛易市,穩定社會秩序;

5、是下令恢複太學,設立九品中正制,緩和了和世家大族的矛盾。

擴展資料:

曹丕(187年-226年),曹操與卞夫人生的長子。魏國的開國皇帝。曹丕在我國曆史上聲名赫赫,成就主要是在文學上,與其父親及弟弟曹植并稱“三曹”,開創了中國詩歌史上的“建安文學”,對後世文學影響巨大。

在漢獻帝建安二十五年(220年),曹操逝世,曹丕繼任丞相、魏王。同年,曹丕逼迫漢獻帝讓出帝位,結束漢朝400餘年曆史,建立魏國。

曹丕建立魏國後,執政七年間,專注于内政,他和其父親曹操一樣,知道治國安民,人才是頭等重要的,他下令廣征天下德才兼備之士。同時,他大修孔廟,恢複太學,設立“春秋谷梁”博士,為國家長久之計。曹丕還接受東漢末年後妃及外戚專權亂政的教訓,他立下規矩:後妃不得幹政,群臣有事不得上奏太後,後宮親屬也不得出任輔政。

曹丕對國政打理的非常好,可是他對自己的兄弟藩王們卻控制的極為嚴格。他封給兄弟們的郡地大多貧瘠,人口稀少,軍力極弱,并設專官監督。還不準他們私自聚會,出獵也不準離開首邑三十裡。他的弟弟任城王曹彰,智勇雙全,被曹丕趁機毒死,氣的其母親大罵他,并說敢動曹植的話,就和他拼命。之後曹丕沒有再謀害别的兄弟,隻是一直嚴加防備。由于曹丕自殘手足,使自己成了孤家寡人,給以後的司馬父子的篡權留下了機會。

東漢末年的戰事頻繁,老百姓們生活的水深火熱,曹丕在稱帝後立即實行與民生息的政策,輕徭薄賦,鼓勵生産,他統治的中原大部居民都能夠安居樂業。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曹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