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人來有活動怎麼說(帶人來有活動怎麼說祝福語)

biang 中華百科 865

本文目錄

  1. 帶人字的成語有哪些
  2. 院子裡花壇上有一棵大樹風水學上怎麼說
  3. 為什麼騎車不讓帶人

帶人字的成語有哪些

位極人臣君主時代指大臣中地位最高的人。

為人作嫁原意是說窮苦人家的女兒沒有錢置備嫁衣,卻每年辛辛苦苦地用金線刺鄉,給别人做嫁衣。比喻空為别人辛苦。

為人說項為:替;項:唐朝項斯,字子遷,為楊敬之所器重。指替人說好話。

枉己正人枉:彎曲,不正;正:糾正。自己立腳不正,卻要去糾正别人。

枉道事人枉:違背;道:正道;事:侍奉。原指不按正道事奉國君。後泛指不擇手段取悅于人。

萬人空巷空巷:街道裡弄裡的人全部走空。指家家戶戶的人都從巷裡出來了。多形容慶祝、歡迎等盛況。

拖人下水比喻勉強人一道做他不願做的事(多指壞事)。

推己及人用自己的心意去推想别人的心意。指設身處地替别人着想。

徒亂人意意:心情。隻會擾亂人的心情,起不到别的作用。

頭面人物指在社會上有較大名聲或勢力的人(多含貶義)。

聽人穿鼻聽:任憑;穿鼻:牛鼻子穿桊。比喻聽憑别人擺布。

靦顔人世靦顔:表現出慚愧的臉色。形容喪氣失節,厚顔無恥地活在世上。

天災人禍天:自然。自然的災害和人為的禍患。也比喻害人精(罵人的話)。

天與人歸舊指帝王受命于天,并得到人民擁護。

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不測:料想不到。比喻有些災禍的發生,事先是無法預料的。

天下無難事,隻怕有心人指隻要有志向,有毅力,沒有什麼辦不到的事情。

天下本無事,庸人自擾之指本來沒有事,自己瞎着急或自找麻煩。

天随人願上天順從人的意願。指事物的發展正合自己的心願。

天上人間一個在天上,一個在人間。多比喻境遇完全不同。

天人共鑒鑒:審察。天公、衆人皆可審察。表示誠實無欺。

天怒人怨天公震怒,人民怨恨。形容為害作惡非常嚴重,引起普遍的憤怒。

天理人情天然的道理和人的常情。

天工人代天的職責由人代替。

天從人願上天順從人的意願。指事物的發展正合自己的心願。

損人利己損害别人,使自己得到好處。

聳人聽聞聳:驚動。誇大或捏造事實,使人聽了感到驚異或震動。

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路人:路上的人,指所有的人。比喻人所共知的野心。

順天應人應:适應,适合。順應天命,合乎人心。舊時常用于頌揚建立新的朝代。

順水人情利用機會順便給人的好處。也指不費力的人情。

率獸食人率:帶領。帶着野獸來吃人。比喻統治者虐害人民。

授人以柄把劍柄交給别人。比喻将權力交給别人或讓人抓住缺點、失誤,使自己被動。

才氣過人才:才能;氣:氣魄。才能氣魄勝過一般的人。

步人後塵後塵:走路或行車時後面揚起的塵土。指跟在人家後面走。比喻追随模仿,學人家的樣子,沒有創造性。

不足為外人道不必跟外面的人說。現多用于要求别人不要把有關的事告訴其他的人。

不知人間有羞恥事形容無恥到極點。

不因人熱因:依靠。漢時梁鴻不趁他人熱竈燒火煮飯。比喻為人孤僻高傲。也比喻不依賴别人。

不以人廢言廢:廢棄。不因為這個人有不足的地方而不采納他的正确意見。

不恤人言不管别人的議論。表示不管别人怎麼說,還是按照自己的意思去做。

不省人事省:知覺。指昏迷過去,失去知覺。也指不懂人情世故。

不可告人不能告訴别人。指見不得人。

不近人情不合乎人的常情。也指性情或言行怪僻。

不甘後人不甘心落在别人後面。

不乏其人乏:缺少;其:那,那些。那樣的人并不少。

不得人心心:心願,願望。得不到群衆的支持擁護;得不到衆人的好評。

不當人子表示歉意或感謝的話,意思是罪過,不敢當。

不齒于人指被人看不起。

薄命佳人薄命:福薄命苦。福薄命苦的美女。

薄寒中人薄寒:輕微的寒氣。中人:傷人。指輕微的寒氣也能傷害人的身體。也比喻人在衰老或患難之中時經不住輕微的打擊。

婢作夫人婢:侍女;夫人:主婦。舊時指在文藝方面雖刻意模仿别人,但才力和作品的規模總趕不上。

愛人以德德:德行。按照道德标準去愛護人。

愛人利物愛護人民,力求有利于人民。

愛人好士愛護、重視人才。

北道主人北道上接待過客的主人。與“東道主人”同義。

悲天憫人悲天:哀歎時世;憫人:憐惜衆人。指哀歎時世的艱難,憐惜人們的痛苦。

傍人門戶傍:依靠,依附;門戶:門第。比喻依賴别人,不能自立。

傍人籬壁比喻依賴别人。

百年樹人樹:種植,栽培。比喻培養人才是長期而艱巨的事。

矮人看場比喻隻知道附和别人,自己沒有主見。也比喻見識不廣。

暗箭傷人放冷箭傷害人。比喻暗地裡用某種手段傷害人。

院子裡花壇上有一棵大樹風水學上怎麼說

鬼見愁樹種家院子裡好嗎?風水有說法嗎?——回答是:隻要人見喜愛、不愁就是好風水樹種。

門前種什麼樹風水最好?——回答是:喜歡珍貴楠木好。喜歡迅速成大樹,意大利梧桐好(有的地方稱楊樹)。

房山牆長一棵樹,對家裡風水好嗎?——回答是:在中國确有一處,房上長樹,那樹已有幾百年,現開辟為旅遊風景地,是一大風景亮點。結論是:房山牆上長樹,如果能成大樹,家中就是不出貴人,将來也是風景名勝地。出貴人的機率在百分之八十以上。

院子外的楊樹枝長進院子,有犯風水嗎?回答是:樹枝進戶,子孫有福。大樹底下好乘涼。

房後有白蠟樹風水講好嗎?——能産蟲蠟的樹種有多種,我所知的就有水蠟樹,女貞子樹,不知是那種白蠟樹。無論那種白蠟樹,風水有益無害。黃金、白蠟、母水牛,是家中三大寶,中國人曆史以來就是這樣認為的。白蠟等同于黃可貴,無白蠟樹如何結蠟,那有白蠟。

風水家裡不知不覺長出一根藤草,不曉得好不好?————如果條件可以,保護性種植起來,定有用處,是一種生機和生氣,昭示大自然生命力堅強不曲、生生不息,生機勃勃。

牆外的植物爬到院子裡風水?——枝藤進屋,子孫有福。枝條從牆外進到牆内,不足為奇,尤其是伸進窗口的枝條,具有特别含義,決不可亂砍伐。枝藤是可以向内生長的,向外開花,為紅杏出牆要注意。

種樹種花棵數以一排,一塊,一片,一堆,一山都可以。最好不栽一棵樹,數不清最好。這叫做:有錢人不數錢,無錢人數幾遍。

種樹種草,煩惱極少。

樹大合圍,定出貴人。

種高貴花,育儒雅士。

植珍奇樹,護詩文才。

1、自然生存之樹,天然恩賜,不論何樹種,用心護事。

2、自種選取長壽、常綠、珍希樹種為主。楠木、桂花樹、油茶樹、茶葉樹、松樹、鐵樹、樟樹、竹、香榧樹、玉蘭樹、梅花樹、紫金花樹、羅漢松、元寶松、丁香樹、王椰樹、黃冠梨樹、五針松樹等等都是優良樹種。有心思,在房屋前後培育出大藤條,也是了不得的好風水。

3、任何事物,有利必有害,利害必相存。種樹可以美化環境,降低污染,清淅空氣,抵除暴曬。但也可能招來蚊子和蟲子。樹葉降落,也會使瓦屋背填塞,地面零亂積葉,清掃需費精力和時間。

4、檸檬,綠葉金果,葉厚重富态,果金黃子實飽滿,适宜種植的地方是好樹種。

5、最好是高大落葉喬木和林蔭小喬木間種,即能保證冬暖夏涼,又能保證四季如春,落葉樹秋季落葉,落葉後,太陽直照院内,暖和。不落樹,春季落葉,春季開新葉,落舊葉,所有葉要全面更新一次(其實不落葉樹,四季落葉)。

關于植物生長問題:種樹和種其它綠色植物,可以檢驗房屋住地風水優劣。長壽、常綠、珍稀樹種可以首選。龍氣旺盛的地段,樹木植物生氣勃勃,枝繁葉茂(特别地段,有黃荊柴小灌木變為大喬木)。房前屋後,尤其是非人為存在、越砍越生的植物,要特别注意,植物的自然選擇性極強,是不會亂生長的,高大長壽的植物就更不會亂生長。特别高大長壽植物,必要有特别生存旺氣才能長存。

生為陽,死為陰。生總是陽氣旺盛的表現。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樹大人成才。

隻要家庭興盛,辦公場所舒心,就不要去問樹木的風水如何,也不要問生長何種植物、樹種,更不要去問樹木生長于何位置,生長旺盛的樹木要認真保護,要嚴防傷害。

本人幾十年的調查、實地踏看和傳聞收集,得出的結論和體會如下:

1、屋前屋後,栽樹容易,移、砍、死有難度。尤其是植物種群自然不明死亡,百分之百應大災。有樹,就要特别愛惜保護。非人為栽培,自然生長的樹木和特别植物種群,就更體現大自然的自然神驗,更要認真愛惜保護。

2、凡是地形地物不是很合風水要領的地段,能出有級别人物的地方,必有一棵或幾棵粗壯高大、生長年限久遠的大樹或特别的植物種群。樹大合圍,必出貴人,一點也不假。

3、樹冠高大,樹根深遠,根系綿延數公裡,深達幾百米。這些高大樹冠,綿延根系,能将地下、天空的生氣向某一點,即根基部集中,也就是所謂的風水龍氣向某一位置吸集、集中、靠攏,風水龍氣歸聚,長期不散。

4、有樹木、有植物的地方,感覺有生機,很活躍,很舒心。無樹木、無植皮的地方感覺沉悶、死闆。

5、事例舉證,《慈喜光緒鬥風水》。光緒親生祖父墳墓前100米左右,有大白果樹一棵,需四五人才能抱住。光緒變法前,有人獻策慈喜,此樹不倒,光緒再也不可駕馭。慈喜聽後,親自帶人上山鋸砍此樹,光緒晚去了一個時辰,剛到山上,目視大白果樹倒地,光緒立即全身抽筋、顫抖戰栗,筋骨劇烈疼痛難忍,緊接着大病一場。從此光緒心恢意冷,心無大志,平庸至死。

見于中國林業報1980年9、10版:彭德懷元帥1959年被打倒,1960年彭德懷元帥家鄉村院前的一棵大樟樹從此不發葉,1979年彭德懷元帥評反,1980年此樟樹又重新枝繁葉茂,風水奇驗無比。對這一奇特自然現象,中國林業報當時的回答是:原因可能是地下水的變化。

清未,某地有人在南京為官(中下層小官),腳背上長瘡,久治不愈,疼痛難忍。一老和尚指點:老家家中屋前有一野生大葡萄藤,有兩個碗口粗,因在路邊,葡萄藤常被過往行人擊打,有一道大傷口,此問題不解決,腳痛不會愈合。其人不信此道,因疼痛無法,隻得派人回家查看,果如老和尚所言。改修道路,将葡萄藤圍起來,四個月後,其人腳背瘡不治自愈。

本人在實際社會活動中積累的人與植物直接聯系的應證事例有上百例,此處書寫的三例是流傳有序、有文字傳世的三例,供參考。

為什麼騎車不讓帶人

給你講個故事吧!

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上大學的時候,和同學上街,兩人合騎一輛二八型的自行車。一人騎着,一人坐在後面。過一個丁字路口的時候,遇到交通警察,攔住罰款。當時行情是二元人民币,相當于兩天的夥食費。交錢走人,可以繼續帶着。從此以後十幾年來,一直記着有“禁止騎車帶人”這麼一條交通規則,而且現在的行情大約是五到五十元之間。

在中國習以為常了,不覺得怎麼樣。在國外呆久了,想起來這條規則很奇怪,不知道它有什麼科學的根據或者正義的價值。

騎車帶人,有很多原因,或者因為窮,沒有買哪怕是一輛舊的自行車的經濟能力;或者因為生病,暫時不能獨立騎自行車,而當時的交通又不是十分方便;或者因為自行車或者别的交通工具丢失了,出現故障了而暫時不能使用。騎車帶人,出於這麼一些理由,都是無奈之舉。往往是學生才這麼做。但是我們的交通規則卻施加了禁止和懲罰。

由於騎車帶人一般比較慢,沒有什麼危險,所以禁止它是沒有科學根據的。

又由於騎車帶人出於一些值得同情和理解的理由,所以禁止它是沒有正義基礎的。

對於既沒有科學根據,有沒有正義基礎的事項,卻加以禁止,這個規則就是不經濟,不正當的。

有人會狡辯說,要是在山路上騎車帶人,上坡顯然既慢又沒有危險,下坡呢?既快又危險,沖到懸崖下,山溝裡,那不是造成嚴重後果了嗎?

但是,騎車帶人下坡這種危險,它不屬於社會施加一種規則去禁止的事項。在長白山上滑雪,既快又危險;去北極考察,既冷又危險;登珠穆朗瑪峰,既高又危險;爬到火山口拍照,既熱又危險;吃炒蠶豆,既硬又危險。但是他們都不是需要制定規則去禁止,違反了又要處罰的事項。

制定規則如果連個人的吃喝拉撒也調整,那不就和宗教上的清規戒律一樣了嗎?

但是古代宗教上的清規戒律往往是保護弱者的,所以禁止騎車帶人這樣的規則,還不如宗教上的清規戒律。

不唯如此,為了禁止騎車帶人,交通警察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去監督和制止,他們甚至放棄了疏導交通而處理大量的違反騎車帶人規則的事件。一般要罰款五到五十元之間。交通警察态度好的,一般是罰款加批評教育;交通警察态度不好的,給予罰款加訓斥;交通警察态度極端惡劣的,雙方可能發生謾罵和打鬥。

罰款對於交通警察來說是經濟的。所以,這是一條把交通警察的時間,精力和權威轉換為貨币的規則。有的地方甚至給交通警察規定罰沒收入的指标。那麼,為了達到這個指标,就需要有許多規則,包括“禁止騎車帶人”的規則。而這些規則有的就必然要建立在對作為規則執行主體的交通警察經濟,而對被執行對象不經濟的基礎之上。否則,無法完成指标。

完成指标對誰有利呢?一是對交通警察自身經濟,他的福利甚至工資,要從罰沒收入中進行分割;二是對交通警察局經濟,他們買車,蓋樓,吃喝玩樂,以罰沒收入得到充實。而國家法律絕對沒有一條規定他們有權這麼做。他們這麼做也沒有寫在明處,形成文件。所以,即使查,也查不出來。但是對國家也有經濟的一面,那就是國家的财政壓力能夠得到緩和,不會被每天逼的要錢買車,蓋樓,等等。

買車,蓋樓,吃喝玩樂,對誰經濟呢?首先,買車問題。買了車,基本上是名義上屬於警察局,實際上屬於警察。一切費用由警察局支付,公用,私用在所不問。其次,蓋樓問題。以蓋辦公樓的名義,賺取回扣着有之,實際蓋了警察的住宅着也有之。最後,吃喝玩樂就不言自明了。

以時間,精力和權威兌取貨币,與此類似的經濟活動在社會上不是絕無僅有的。自古以來,娼妓就是這種經濟活動的主角。人們一般認為她們是以時間,精力和肉體為成本。所謂肉體,與交通警察的權威一樣,都是抽象的存在,都是不進行實際的勞作,而采取投奸取巧,或者蠻橫無理,或者賣弄風情這種方式來的到報酬。

他們兩者都從特定的消費者那裡取得報酬。但是娼妓能給人以心理的愉悅和生理的滿足,具有正價值;交通警察卻是給人帶來心理的痛苦和尊嚴的喪失,是一種負價值。

交通警察的蠻橫無理,是依賴國家賦予的權力做後盾。娼妓的厚顔無恥,是社會貼付得标簽做遮掩。他們都可以超越法律的經濟性的限度而肆意妄為。但是由於交通警察的地位比較高,那麼交通警察的行為往往被國家和社會所默認或者容忍;而娼妓的地位比較低,她們的行為就遭到排斥和譴責。實際上,平等的法律應當是對交通警察和娼妓一視同仁的。當然,那是隻有在宗教裡面才能實現的理想,而宗教教義又是不能當做法律來實施的。最後,交通警察上天堂,娼妓下地獄。

一葉知秋,這是古已有之的真知。從“禁止騎車帶人”的機制,可以看到這條規則的制定是多麼的滑稽和輕率--如果不是故意造成不經濟的話。

日本和芬蘭沒有禁止騎車帶人的規則,騎車帶人也不受罰款。但是在日本騎車帶人是危險的。不是因為他們騎車下山坡,而是因為在日本,自行車一般沒有後架,被帶的人是站在後面,腳蹬着長度非常有限的螺絲上,容易掉下去,所以很危險。但是避免這個危險的規則不是需要執法部門制定的,而是自行車的生産廠家的自行車使用手冊上規定的注意事項,說這樣騎車是危險的,出了事故不在生産廠家的責任範圍。

所以,一種規則,由誰制定和執行更經濟,就由誰去制定和執行。特别是禁止性的規定,不能太多太濫。規則的經濟性,既要體現科學的基礎,又要具備正義的價值,不講科學和正義的規則是不經濟的。它隻能被濫用,不能産生為最大多數人達到最大利益的效果。但是它對於部分人是有利的,而由於這部分人掌握着制定和執行規則的權力,這種規則又可以暢通無阻。由於不科學,不正義,即不經濟的規則暢通無阻,規則體系甚至法律體系就受到傷害,是不可避免的。

如果沒有禁止騎車帶人的規則,而交通警察也進行罰款,那就是不正當的。現在,如果有禁止騎車帶人的規則,而交通警察進行罰款,那就是罰款被正當化。但是根據經驗,交通警察對於這一規則的态度不同,罰款與不罰款,還是有靈活餘地的。有的大量罰款處理,那樣的交通警察就有一定的物質的貪欲作為動機,因為罰款流入個人腰包是很普遍的,隻要罰款單留在自己手裡就可以。但是,交通警察對此感到有風險,一是罰款的根據是否充足,二是個人占有罰款的安全系數。除了擔心,他可能還會為太多太濫的罰款而有自責。

有了所屬部門指标規定的促成,交通警察對於“騎車”帶人以及其他的違反規則行為罰款有了正當的根據。這樣,他不僅不擔心,而且不自責;不僅完成指标成為動機,而且滿足個人貪欲的動機也因此而膨脹,風險卻下降。

一個交通警察如此,兩個交通警察如此,許許多多的交通警察,越來越多的交通警察都如此,那就會把“不正當”的規則“正當化”擴散,從一個地區擴散到另外一個地區,從一個部門擴散到另外一個部門;加之其他地區,其他部門有其他的把“不正當”的規則“正當化”的方式,形成相乘效應;進一步把“不正當”的規則“正當化”的觀念,彌漫到整個社會,社會上許許多多的人,越來越多的人就會變得無法無天。社會上許許多多的人,越來越多的人就會變得無法無天了,交通警察裡面也就會有更多的人有更大的可能把“不正當”的規則“正當化”。

如此往複,惡性循環。這就是我們為什麼憂慮“禁止騎車帶人”這樣一條不經濟的規則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