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話怎麼來形容(傳話怎麼來形容成語)

biang 中華百科 654

本文目錄

  1. 形容人傳話變味的成語
  2. 王昭君自願嫁于匈奴,人們總用什麼來形容她
  3. 怎麼形容一個人的性格
  4. 形容人愛傳話的詞語
  5. 中間傳話人應該怎麼形容

形容人傳話變味的成語

以訛傳訛、三人成虎、耳食之言、謬種流傳、拾人牙慧

一、以訛傳訛 [ yǐé chuáné ]

【解釋】:以:拿,把;訛:謬誤。指把本來就不正确的話又錯誤地傳出去,越傳越錯。

【出自】:宋·俞琰《席上腐談》:“世上相傳女娲補天煉五色石于此,故名采石,以訛傳訛。”

【譯文】:世上相傳女娲煉五色石補天在這裡,所以名采石,真是越傳越錯。

二、三人成虎 [ sān rén chéng hǔ ]

【解釋】:三個人謊報城市裡有老虎,聽的人就信以為真。比喻說的人多了,就能使人們把謠言當事實。

【出自】:西漢劉向《戰國策·魏策二》:“夫市之無虎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

【譯文】:那集市上沒有老虎了,然而,三個人傳來傳去就變成有老虎了

三、耳食之言 [ěr shí zhī yán ]

【解釋】:耳食:耳朵吃飯。指沒有确鑿的根據,未經思考分析的傳聞。

【出自】:西漢·司馬遷《史記·六國年表序》:“不察其始終因舉而笑之,不敢道,此與以耳食無異。”

【譯文】:不觀察他們就始終都恥笑它,不敢說,這與用耳朵吃沒有什麼不同

四、謬種流傳 [ miù zhǒng liú chuán ]

【解釋】:泛指荒謬的東西一代代地傳下去。

【出自】:元脫脫、阿魯圖《宋史·選舉志二》:“所取之士既不精,數年之後,複俾之主文,是非颠倒愈甚,時謂之缪種流傳。”

【譯文】:所取的人既不精,幾年以後,又使他們的主文章,這不是颠倒越來越嚴重,當時稱為缪部落流傳。

五、拾人牙慧 [ shí rén yá huì ]

【解釋】:拾:撿取;牙慧:指别人說過的話。比喻拾取别人的一言半語當作自己的話。

【出自】: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文學》:“殷中軍雲:‘康伯未得我牙後慧。’”

【譯文】:中軍将軍殷浩說:‘康伯未曾得到我的所有意思。’

王昭君自願嫁于匈奴,人們總用什麼來形容她

【昭君入宮】

王昭君出生于長江三峽中,一個叫秭歸的地方普通的民家(和屈原是同鄉)。漢元帝建昭元年,下诏征集天下美女補充後宮,王昭君被選入宮。當時的皇帝漢元帝已經40多歲了,由于縱欲身體衰弱不堪。王昭君雖然是錦衣玉食,住的是緒窗朱戶,但不過是籠中之鳥,池中之魚而已。皇帝後宮佳麗三千,按理要輪到王昭君不知什麼時候,而且即使輪到了又能怎樣?王昭君可能也就這樣湮沒于後宮之中。但是一件外交上的事情改變了王昭君的一生。這事要先從漢朝時最大的敵人——匈奴說起。

漢宣帝時,匈奴發生内亂,五個單于分立,相互攻打不休。其中有一個呼韓邪單于,被别的單于打敗,逃到漢朝來,親自朝見漢宣帝。呼韓邪單于是第一個到中原來朝見的單于,漢宣帝親自到長安郊外去迎接他,為他舉行了盛大的宴會。呼韓邪單于在長安一住就是一個多月。等到他回去的時候,漢宣帝派了兩個将軍帶領一萬人護送他到漠南。這時候,匈奴正缺糧食,漢宣帝送去了三萬四千斛糧食。呼韓邪單于非常感激。西域各國看見漢朝對呼韓邪單于這麼好,也都争先恐後地同漢朝打交道。

【昭君出塞】

漢宣帝死後,他的兒子劉奭即位,也就是召王昭君入宮的漢元帝。此時呼韓邪單于跟漢朝的關系已經很好了。公元前33年,呼韓邪單于再一次到長安,這次他提出了和親的要求。“和親”的建議原本是漢高祖時婁敬德提出的,當時的形勢是匈奴強漢弱,呂後隻有一女,不忍心将她遠嫁番邦,因此和親一直都是挑一個宗室的女兒假做公主嫁出去的。不過這回,漢元帝決定挑一個宮女給他。原因可能是漢元帝時已經漢強匈奴弱,沒必要一定挑皇親國戚的女兒,皇親國戚的女兒們畢竟不多,宮女則多的是;再者,呼韓邪單于此時就在長安,讓宗親的女兒冒充公主,這麼的大事情怎麼可能瞞的過他。

話說,漢元帝派人到後宮傳話,宮女們在皇宮猶如鳥兒在樊籠,都争着想出去,但一聽是去荒漠遙遠的匈奴,一個個起勁的勁頭頓時就沒了,不甘心做白頭宮女的王昭君毅然請命,自願去匈奴。傳說中這裡還發生了許多故事,比如畫師毛延壽的事情等,但大多數都是後人加上去的,不過這也從側面說明了這件和親事件的重要性。

“昭君出塞”是漢匈交往上的大事,《漢書.匈奴傳》和《後漢書.南匈奴傳》都記載了這件事,尤以《後漢書》中的記載繪聲繪色:“昭君字嫱,南郡人也。初,元帝時,以良家子選入掖庭。時,呼韓邪來朝,帝敕以宮女五人以賜之。昭君入宮數歲,不得見禦,積悲怨,乃請掖庭令求行。呼韓邪臨辭大會,帝

怎麼形容一個人的性格

形容一個人的性格的句子

1、我的外公是個勤勞、淳樸又幽默的人,簡直可以用“人見人愛”來形容。

2、這小家夥,才五歲,長得特别惹人喜歡。大腦門,高鼻子,一雙跟他媽媽一樣漂亮的黑眼睛。他整天跟在爺爺身後轉,給爺爺傳話,取東西,送報紙。别人說他是爺爺的“警衛員”。

3、我的表弟帆帆,今年五歲。因為屬狗,全家人都管他叫“狗子”。他長得又瘦又小,大腦袋像個葫蘆瓢,一天到晚總是晃來晃去的,像是在思考什麼問題。

4、棋有棋迷,戲有戲迷,我爺爺迷的是花,他是一個地道的、不折不扣的花迷。

5、别人頂撞了我,我也不記恨,媽媽說我的心就像一潭泉水,一眼就看到底了。

6、從此,我跟誰也不說話,遇事讓着他們,成天悶聲不響地刻苦學習。

形容人愛傳話的詞語

詞目以訛傳訛

發音 yǐé chuáné

釋義以:拿,把;訛:謬誤。指把本來就不正确的話又錯誤地傳出去,越傳越錯。

出處宋·俞琰《席上腐談》:“世上相傳女娲補天煉五色石于此,故名采石,以訛傳訛。”

示例這兩件事雖無考,古往今來,以訛傳訛,好事者竟故意的弄出這些古迹來以惑愚人。(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五十一回)

近義詞三人成虎謬種流傳

反義詞衣缽相傳一脈相承

中間傳話人應該怎麼形容

介紹婚姻的媒人,騙人消費的叫“托兒”聯系兩個雇者和人才的叫獵頭。剩下的關系都可以叫中間人和線人,司法上有“證人”、“公證人”、“公訴人”等說法;文藝界有“經濟人”說法;民間婚介有“媒婆”、“月老”等說法;其他還有“第三方”等說法。

怎樣做好傳話人

要做好真正的傳話人,那就要原汁原味的把說話人的這個話語說出去,自己不能添油加醋。

傳話的技巧

1、正确溝通的态度與技巧的培養。

2、了解錯誤的傳話所造成的危害。

3、培養正确的溝通态度,學會避免傳達不确切的話語,以免造成不良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