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鳥朝鳳是什麼繡(百鳥朝鳳屬于哪種刺繡)

biang 中華百科 709

本文目錄

  1. 百鳥朝鳳是什麼繡品
  2. 四大名繡是什麼
  3. 百鳥朝鳳是什麼繡 百鳥朝鳳是哪種刺繡

百鳥朝鳳是什麼繡品

《百鳥朝鳳》是粵繡代表作。

粵繡是廣州刺繡(廣繡)和潮州刺繡(潮繡)的總稱,是中國四大名繡之一。粵繡技藝注重結合材料形質,有真絲絨繡、金銀線繡、線繡和珠繡四大類。真絲絨繡以蠶絲為繡材,表現力強,是曆史最為悠久、技藝傳承最為完整的粵繡品種;金銀線繡的針法獨具特色,有平繡、編繡、繞繡、凸繡、墊繡、貼花繡、織繡、織錦等七大類六十多種;珠繡屬于粵繡的新品種,最近幾十年才由粵繡藝人開發應用。

四大名繡是什麼

問題一:中國四大名繡的區别?四大名繡

刺繡作為一個地域廣泛的手工藝品,各個國家、各個民族通過長期的積累和發展,都有其自身的特長和優勢。在我國除了蘇繡、湘繡、粵繡和蜀繡這四大名繡外,還有京繡、魯繡、汴繡、瓯繡、杭繡、漢繡、閩繡等地方名繡,我國的少數民族如***爾、彜、傣、布依、哈薩克、瑤、苗、土家、景頗、侗、白、壯、蒙古、藏等也都有自己特色的民族刺繡。

四大名繡形成于十九世紀中葉,它的産生除了本身的藝術特點外,另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繡品商業化的結果。由于市場需求和刺繡産地的不同,刺繡工藝品作為一種商品開始形成了各自的地方特色,其中蘇、蜀、粵、湘四個地方的産品銷路尤廣,故有四大名繡之稱。

中國刺繡的“四大名品”

蘇繡,蘇州地處江南,蘇繡的發源地在蘇州吳縣一帶,濱臨太湖,氣候溫和,盛産絲綢。因此,素有婦女擅長繡花的傳統習慣。優越的地理環境,絢麗豐富的錦緞,五光十色的花線,為蘇繡發展創造了有利條件。在長期的曆史發展過程中,蘇繡在藝術上形成了圖案秀麗、色彩和諧、線條明快、針法活潑、繡工精細的地方風格,被譽為“東方明珠”。

從欣賞的角度來看,蘇繡作品的主要藝術特點為:山水能分遠近之趣;樓閣具現深邃之體;人物能有瞻眺生動之情;花鳥能報綽約親昵之态。蘇繡的仿畫繡、***繡其逼真的藝術效果是名滿天下的。在刺繡的技藝上,蘇繡大多以套針為主,繡線套接不露針迹。常用三、四種不同的同類色線或鄰近色相配,套繡出暈染自如的色彩效果。同時,在表現物象時善留“水路”,即在物象的深淺變化中,空留一線,使之層次分明,花樣輪廓齊整。因此人們在評價蘇繡時往往以“平、齊、細、密、勻、順、和、光”八個字概括之。

經過長期的積累,蘇繡已發展成為一個品種齊全,畫面豐收,變化多端的一門完整藝術,涉及裝飾畫(如油畫系列、國畫系列、水鄉系列、花卉系列、賀卡系列、鴿譜系列、花瓶系列等)。實用品涉及服飾、手帕、圍巾、賀卡等。

粵繡,廣東地區刺繡品的總稱。相傳最初創始于少數民族黎族,先前繡工大多是廣州、潮州男子,為世所罕見。主要有衣飾、挂屏、褡裢、屏心、團扇、扇套等繡品。在藝術上,粵繡構圖繁密熱鬧,色彩富麗奪目,施針簡約,繡線較粗且松,針腳長短參差,針紋重疊微凸。常以鳳凰、牡丹、松鶴、猿、鹿以及雞、鵝為題材。粵繡的另一類名品是用織金緞或釘金襯地,也就是著名的釘金繡,尤其是加襯高浮墊的金絨繡,更是金碧輝煌,氣魄渾厚,多用作戲衣、舞台陳設品和寺院廟宇的陳設繡品,宜于渲染熱烈歡慶的氣氛。

蜀繡,亦稱“川繡”,指以成都為代表的四川刺繡。蜀繡的曆史也很悠久,據晉代常璩《華陽國志》中記載,當時蜀中的刺繡已十分聞名,并把蜀繡與蜀錦并列,視為蜀地名産。蜀繡的純觀賞品相對較少,以日用品居多,取材多數是花鳥蟲魚、民間吉語和傳統紋飾等,頗具喜慶色彩,繡制在被面、枕套、衣、鞋及畫屏。清中後期,蜀繡在當地傳統刺繡技法的基礎上吸取了顧繡和蘇繡的長處,一躍成為全國重要的商品繡之一。蜀繡用針工整、平齊光亮、絲路清晰、不加代筆,花紋邊緣如同刀切一般過于齊整,色彩鮮麗。

湘繡,以湖南長沙為中心的刺繡産品的總稱。長沙城裡的商人們為了滿足一批因鎮壓太平軍而發迹的新貴,開設了“顧繡莊”,不久又以湘繡之名壓倒了顧繡。湘繡的特點是用絲絨線(無拈絨線)繡花,其實是将絨絲在溶液中進行處理,防止起毛,這種繡品當地稱作“羊毛細繡”。湘繡也多以國畫為題材,形态生動逼真,風格豪放,曾有“繡花花生香,繡鳥能聽聲,繡虎能奔跑,繡人能傳神”的美譽。湘繡人文畫的配色特點以深淺灰和黑白為主,素雅如水墨畫;......>>

問題二:中國四大名繡是指哪四繡?中國四繡是蘇繡、湘繡、蜀繡、粵繡。蘇繡素以繡工精細、針法活潑、圖案秀麗、色彩雅潔的藝術風格著稱。蜀繡針法嚴謹、針腳平齊、片線光明、色彩明快,具有濃厚的地方色彩。粵繡以色彩富麗堂皇著稱,湘繡是一種極富民族風格的刺繡工藝,圖案生動逼真。四大名繡各具特色,相得益彰,是中華傳統工藝的瑰寶。

問題三:中國古代四大名繡是什麼蘇繡

蜀繡

問題四:中國的四大名繡是什麼?中國的傳統刺繡工藝品當中,常常将産于中國中部湖南省的湘繡,中國西部四川省的蜀繡,産于中國南部廣東省的粵繡和産于中國東部江蘇省的蘇繡合稱為中國四大名繡。

湘繡

作為中國四大名繡之一的湘繡,向來以曆史悠久,工藝精湛,風格獨特,品類繁多而聞名海内外。迄今為止發現的最早的湘繡制品,是長沙馬王堆一号漢代(公元前206年~公元220年)墓葬出土的一件絲織品,它所使用的針法與現代湘繡所差無幾,說明早在兩千多年前的漢代,湘繡工藝就已經産生了。此後經過漫長的發展,湘繡逐漸将國畫傳統特點引入其中,從而形成了自身的獨特風格。至清末民初(20世紀初期),湘繡的發展達到鼎盛時期,甚至超越了蘇繡,在中國刺繡業中獨占鳌頭。新中國成立後,湘繡工作者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緻力創新,使湘繡工藝提高到一個嶄新的水平。

湘繡主要以純絲、硬緞、軟緞、透明紗、尼綸等為原料,配以各色的絲線、絨線繡制而成。它以中國畫為神,充分發揮針法的表現力,達到構圖嚴謹,形象逼真,色彩鮮明,質感強烈,形神兼備的藝術境界。繡品中既有名貴的欣賞藝術品,也有美觀适用的日用品。

蜀繡

蜀繡也稱川繡,它是以四川成都為中心的刺繡産品的總稱。蜀繡的生産具有悠久的曆史。蜀繡以軟緞和彩絲為主要原料,針法多達100多種,充分發揮了手繡的特長,具有濃厚的地方風格。蜀繡題材大多為花鳥、走獸、蟲魚和人物等,品種除了繡屏之外,還有被面、枕套、靠墊、桌布、頭巾等等。明式家具.早在漢代(公元前206~公元220年),蜀繡之名就已譽滿天下,漢朝***還在成都專門設置了錦官進行管理。漢以後至五代十國時期(公元907~960年),四川相對安定的局面為蜀繡的發展創造了有利的條件,社會需求的不斷增大,***了蜀繡業的飛速發展。到了宋代(公元960~1279年),蜀繡的發展達到鼎盛時期,繡品在工藝、産銷量和精美程度上都獨步天下。清朝(公元1644~1911年)中葉以後,蜀繡逐漸形成行業,當時各縣官府均設勸工局以鼓勵蜀繡生産。新中國成立後,在四川設立了成都蜀繡廠,使蜀繡工藝的發展進入了一個新階段,技術上不斷創新,品種日益增多。蜀繡起源于川西民間,在長期的發展過程中,由于受地理環境、風俗習慣、文化藝術等方面的影響,逐漸形成了嚴謹細膩、光亮平整、構圖疏朗、渾厚圓潤、色彩明快的獨特風格。蜀繡作品的選材豐富,有花草樹木、飛禽走獸、山水魚蟲、人物肖像等。針法包括12大類共122種,常用的針法有暈針、鋪針、滾針、截針、摻針、沙針、蓋針等,講究針腳整齊,線片光亮,緊密柔和,車擰到家。繡品的種類繁多,包括被面、枕套、衣、鞋和畫屏等,既有巨幅條屏,又有袖珍小件,是觀賞性與實用性兼備的精美藝術品。

粵繡

粵繡也稱廣繡。它是出産于廣東省廣州、潮州、汕頭、中山、番禺、順德一帶刺繡品的總稱。據史料記載,唐代的永貞元年(公元805年),廣東南海縣一位名叫盧媚娘的少女曾在一塊一尺左右的絹面上繡出七卷《法華經》,粵繡從此名揚天下。宋元時期(公元10~14世紀),廣州港的繁榮促進了粵繡工藝的飛速發展,粵繡品開始輸出國外。明代(公元1368~1644年),廣州的刺繡藝人已經能夠娴熟地運用各色絲絨線刺繡,并創造性地使用動物的尾羽纏絨作線,使繡品更加自然生動。到清代的乾隆年間(公元1736~1796年),第一個粵繡行業組織......>>

問題五:中國的四大名繡是哪四個?中國的傳統刺繡工藝品當中,常常将産于中國中部湖南省的湘繡,中國西部四川省的蜀繡,産于中國南部廣東省的粵繡和産于中國東部江蘇省的蘇繡合稱為中國四大名繡

四大名繡

指的是我國刺繡中的蘇繡、湘繡、粵繡、蜀繡。蘇繡的曆史長達2000多年。蘇繡自古便以精細素雅著稱于世,其構圖簡練,主題突出,技巧精湛。僅以蘇繡所用最細的線以為一般人的肉眼所能看清楚為例,足見其精細之極。

湘繡是在吸收蘇繡和其它刺繡的優長處發展而來的。湘繡使用不同顔色的線相互摻和,逐漸變化,色彩豐富飽滿,色調和諧。湘繡的圖案借鑒了中國畫的長處,所繡内容多為山水、人物、走獸等,尤其是湘繡的獅、虎題材,形象逼真,栩栩如生。

粵繡構圖飽滿,繁而不亂,裝飾盯強,色彩濃郁鮮豔,繡制平整光滑......。粵繡的題材廣泛,多為百鳥朝陽、龍鳳等圖案。

蜀繡以軟緞和彩絲為主要原料,針法多達100多種,充分發揮了手繡的特長,具有濃厚的地方風格。蜀繡題材大多為花鳥、走獸、蟲魚和人物等,品種除了繡屏之外,還有被面、枕套、靠墊、桌布、頭巾等等。

baike.baidu/view/669

問題六:中國四大名繡是什麼?蘇繡(江蘇蘇州、南通)以雙面繡《貓》為代表

湘繡(湖南長沙)以獅、虎為代表作,有“蘇貓湘虎”的說法

粵繡(廣東省)以《百鳥朝鳳》為代表

蜀繡(四川成都)以〈熊貓〉、〈芙蓉鯉魚〉為代表

問題七:中國四大名繡是哪個地方的什麼繡?蘇繡(江蘇蘇州、南通)以雙面繡《貓》為代表俯湘繡(湖南長沙)以獅、虎為代表作,有“蘇貓湘虎”的說法

粵繡(廣東省)以《百鳥朝鳳》為代表

蜀繡(四川成都)以〈熊貓〉、〈芙蓉鯉魚〉為代表

問題八:中國的四大名繡是哪四大?以蘇州為中心包括江蘇地區刺繡品的總稱,蘇繡作品的主要藝術特點為:山水能分遠近之趣;樓閣具現深邃之體;人物能有瞻眺生動之情;花鳥能報綽約親昵之态。蘇繡的仿畫繡、***繡,其逼真的藝術效果是名滿天下的。“平、齊、細、密、勻、順、和、光”八個字是它的絕佳寫照。

粵繡廣東地區刺繡品的總稱。主要有衣飾、挂屏、褡裢、屏心、團扇、扇套等繡品。在藝術上,粵繡構圖繁密熱鬧,色彩富麗奪目,施針簡約,繡線較粗且松,針腳長短參差,針紋重疊微凸。常以鳳凰、牡丹、松鶴、猿、鹿以及雞、鵝為題材。粵繡的另一類名品是釘金繡,金碧輝煌,氣魄渾厚。

蜀繡亦稱“川繡”,指以成都為代表的四川刺繡。蜀繡的純觀賞品相對較少,以日用品居多,取材多數是花鳥蟲魚、民間吉語和傳統紋飾等,頗具喜慶色彩,繡制在被面、枕套、衣、鞋及畫屏。蜀繡用針工整、平齊光亮、絲路清晰、不加代筆,花紋邊緣如同刀切一般齊整,色彩鮮麗。

湘繡以湖南長沙為中心的刺繡産品的總稱。湘鄉的特點是用絲絨線繡花,其實是将絨絲在溶液中進行處理,防止起毛,這種繡品當地稱作“羊毛細繡”。湘繡也多以國畫為題材,形态生動逼真,風格豪放,曾有“繡花花生香,繡鳥能聽聲,繡虎能奔跑,繡人能傳神”的美譽。

問題九:四大名繡各自以繡什麼最為著名四大名繡指的是漢民族傳統刺繡工藝中的蘇繡、湘繡、粵繡、蜀繡。

蘇繡的曆史長達2000多年。

蘇繡自古便以精細素雅著稱于世,其構圖簡練,主題突出,技巧精湛。

僅以蘇繡所用最細的線以為一般人的肉眼所能看清楚為例,足見其精細之極。

湘繡是在吸收蘇繡和其它刺繡的優長處發展而來的。

湘繡使用不同顔色的線相互摻和,逐漸變化,

色彩豐富飽滿,色調和諧。湘繡的圖案借鑒了中國畫的長處,

所繡内容多為山水、人物、走獸等,尤其是湘繡的獅、虎題材,形象逼真,栩栩如生。

粵繡構圖飽滿,繁而不亂,裝飾性強,色彩濃郁鮮豔,

繡制平整光滑......。粵繡的題材廣泛,多為百鳥朝陽、龍鳳等圖案。

蜀繡以軟緞和彩絲為主要原料,針法多達100多種,

充分發揮了手繡的特長,具有濃厚的地方風格。

蜀繡題材大多為花鳥、走獸、蟲魚和人物等,

品種除了繡屏之外,還有被面、枕套、靠墊、桌布、頭巾等等。

問題十:我國四大名繡,三大名錦是什麼我國四大名繡:湖南省的湘繡,中國西部四川省的蜀繡,産于中國南部廣東省的粵繡和産于中國東部江蘇省的蘇繡,合稱為中國四大名繡。

我國三大名錦分别為雲錦、蜀錦、宋錦,是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傑出代表。

雲錦,産地南京,可追溯至宋朝,因色澤光麗燦爛,狀如天上雲彩,故而得名,于明清時期,雲錦是元、明、清三朝均為皇家禦用品貢品,為中國三大名錦之首,被專家稱作是中國古代織錦工藝史上最後一座裡程碑,它是中華民族和全世界最珍貴的曆史文化遺産。 2006年雲錦列入中國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并于2009年9月成功入選聯合國《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作名錄》。傳承單位是南京雲錦研究所。

蜀錦,以産于蜀地而得名,因其曆史悠久、工藝精湛、圖案華美,成都“錦官城”得名于秦漢時期,秦漢至隋唐時期的錦織品幾乎均為蜀錦。蜀錦是絲綢之路的主要交易品之一,亦是日本國寶級傳統工藝品京都西陣織的前身。2006年,蜀錦織造技藝經國務院批準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傳承單位是成都蜀錦織繡博物館。

宋錦,産地蘇州,是在唐代蜀錦的基礎上發展而來。北宋朝廷在東京設“绫錦院”網羅了很多蜀錦織工為貴族制作禮服,從而形成宋錦。宋錦色澤華麗,圖案精緻,質地堅柔,産品分大錦、小錦、彩帶等數種。大錦又稱“仿古錦”。2006年,宋錦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傳承單位為蘇州絲綢博物館。

百鳥朝鳳是什麼繡 百鳥朝鳳是哪種刺繡

導語:百鳥朝鳳是我國的一個成語,意思是指一個德高望重的人是衆人所期待的人。那麼,今天就來說說,百鳥朝鳳是什麼繡?百鳥朝鳳是哪種刺繡?有不知道的小夥伴趕快跟着小編來學習一下吧。

百鳥朝鳳是什麼繡

百鳥朝鳳是湘繡,繡面上的圖案是百鳥圍繞在一隻鳳凰周圍,身姿靈動,栩栩如生。湘繡是我國的傳統民族工藝,也是中國四大名繡之一,距今已經有2000多年的曆史了。湘繡的針法很多,比較常見的有接參針、橫參針、毛針、拗參針。

在中國古代,鳳是用來比喻帝皇的,後來演變成龍代表帝皇而鳳代表帝後。但無論是前者還是後者鳳均象征皇室。因此《百鳥朝鳳》泛喻君主聖明,海晏河清,天下歸附,亦可用來表達人們對太平盛世的無限期盼。氣氛熱烈、儀态紛陳的《百鳥朝鳳》圖,實際上就是中華民族向往和平與祈福的傳統心态寫照。

“百鳥朝鳳”是一個流傳極廣的民間神話傳說。傳說鳳凰原是一種簡樸的小鳥,它終年累月,不辭辛勞,在大旱之年,曾以它辛勤勞動的果實拯救了瀕于餓死的各種鳥類。為了感激它的救命之恩,衆鳥從各自身上選了一根最漂亮的羽毛獻給鳳凰,鳳凰從此變成了一隻集美麗、高尚、聖潔于一身的神鳥,被尊為百鳥之王。每逢它生日之時會受到衆鳥的朝拜和祝賀。越南人民把這扇寓意吉祥和喜慶的挂屏送給中國人民,表達了他們對中國人民的美好祝願和真摯情誼。

百鳥朝鳳意思

百鳥朝鳳,漢語成語,拼音是bǎi niǎo cháo fèng,意思是舊時喻指君主聖明而天下依附,後也比喻德高望重者衆望所歸。出處是《太平禦覽》。

百鳥朝鳳成語故事

一天,伏羲巡視到西山桐林,隻見金、木、風、火、土五行之精,紛紛飄落在梧桐樹上。頓時,仙樂飄飄,香風習習。又見瑞氣千條,霞光萬道。天空彩屏開處,祥雲托着兩隻美麗的大鳥,翩翩降落在那棵梧桐樹上,其餘諸鳥紛紛飛集在各處樹上,朝着兩隻美麗的大鳥齊鳴。伏羲見到如此奇異現象,忙召來輔佐他的木神句芒問個究竟。句芒笑着對伏羲道:“這兩隻最大的鳥,就是鳳凰呀!”

--《尚書中候》曰:黃帝時,天氣休通,五行期化。鳳皇巢阿閣,歡於樹。

很久很久以前,鳳凰隻是一隻很不起眼的小鳥,羽毛也很平常,絲毫不象傳說中的那般光彩奪目。但它有一個優點:它很勤勞,不像别的鳥那樣吃飽了就知道玩,而是從早到晚忙個不停,将别的鳥扔掉的果實都一顆一顆撿起來,收藏在洞裡。有一年,森林大旱。鳥兒們覓不到食物,都餓得頭昏眼花,快支撐不下去了。這時,鳳凰急忙打開山洞,把自己多年積存下來的幹果和草籽拿出來分給大家,和大家共渡難關。

旱災過後,為了感謝鳳凰的救命之恩,鳥兒們都從自己身上選了一根最漂亮的羽毛拔下來,制成了一件光彩耀眼的百鳥衣獻給鳳凰,并一緻推舉它為鳥王。

以後,每逢鳳凰生日之時,四面八方的鳥兒都會飛來向鳳凰表示祝賀,這就是百鳥朝鳳。

百鳥朝鳳-唢呐獨奏曲

《百鳥朝鳳》外文名為《Hundreds Of Birds Worshipping The Phoenix》是一首流行于河南、安徽、山東、河北等的民族樂曲。其前身是豫劇擡花轎中的伴奏曲,因為豫劇流行很廣,使百鳥朝鳳流行于河南、山東、河北、安徽等地,又名《百鳥音》,這是一首充分展示唢呐藝術魅力的優秀樂曲。

《百鳥朝鳳》這首曲子原是流行于河南、安徽(主要為皖北地區)、山東、河北等地的民間樂曲。它以熱情歡快的旋律與百鳥和鳴之聲,表現了生氣勃勃的大自然景象。

百鳥朝鳳這首曲子的難度很高,一般很難學,學習者需要勤奮努力,不斷練習,積年累月,才能真正掌握住這首曲子,才能吹出曲子應有的味道。

1953年春,由山東省菏澤專區代表隊作為唢呐獨奏參加全國會演,受到熱烈歡迎。當《百鳥朝鳳》被選為參加第四屆世界青年聯歡節演出節目時,經民間樂手任同祥在專業音樂工作者協助下進行加工,針對原曲缺陷,壓縮鳥叫聲,删去雞叫聲,并設計了一個運用特殊循環換氣法長音技巧的華彩樂句,擴充了快闆尾段,使全曲在熱烈歡騰的氣氛中結束。七十年代,在任同祥演奏的基礎上,又設計了一個呈現百鳥齊鳴意境的引子,以加強音樂性,還擴充了華彩樂句,使用快速雙吐演奏技巧,使樂曲更為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