蟬蛻怎麼描寫(蟬蛻皮描寫)

biang 中華百科 1.1K+

本文目錄

  1. 描寫蟬的文言文
  2. 描寫蟬的作文
  3. 知了描寫作文300字

描寫蟬的文言文

1.誰能給我介紹一些關于寫蟬的古文詩詞

“秋蟬鳴樹間,玄鳥逝安适?”(玄鳥,即燕子)(《古詩十九首·明月皎夜光》)

“鳴蟬厲寒音,時菊耀秋華”(潘嶽《河陽縣作二首)

“哀蟬無留響,叢雁鳴雲霄。”(陶淵明《己酉歲九月九日》)

“園柳吟涼久,嘶蟬應序驚”(隋王由禮《賦得高柳鳴蟬》)

“造化生微物,常能應候鳴”(唐許裳《聞蟬》)

“高蟬多遠韻,茂樹有餘音”(宋朱熹《南安道中》)

“流音繞叢藿,餘響徹高軒”(南朝蕭子範《後堂聽蟬》)

“清吟曉露葉,愁噪夕陽枝。忽爾弦斷絕,俄聞管參差”(唐劉禹錫《酬令孤相公新蟬見寄》)

“蟬噪林愈靜,鳥鳴山更幽”(王籍《入若耶溪》)

“泉溜潛幽咽,琴鳴乍往還。長風剪不斷,還在樹枝間。”(唐盧仝《新蟬》)

“明月别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宋辛棄疾《西江月·月夜行黃沙道中》)

“得飲玄天露,何辭高柳寒”(南朝陳·劉删《詠蟬詩》)

“飲露身何潔,吟風韻更長”(唐·戴叔倫《畫蟬》)

“聽秋蟬,秋蟬非一處。細柳高飛夕,長楊明月曙;曆亂起秋聲,參差攪人慮。單吟如轉箫,群噪學調笙;風飄流曼響,多含斷絕聲。……”

“聽鳴蟬,此聽悲無極。群嘶玉樹裡,回噪金門側;長風送晚聲,清露供朝食。晚風朝露實多宜,秋日高鳴獨見知。輕身蔽數葉,哀鳴抱一枝。……”(隋盧思道《和陽納言聽鳴蟬篇》)

2.帶蟬字的文言文語句

chán

【名】

(形聲。從蟲,單聲。本義:一種昆蟲。也稱“知了”)

同本義。節肢動物門,昆蟲綱,同翅目,蟬科,蟬屬〖cicada〗

蟬,以旁鳴者。——《說文》。按,爾雅謂之蜩,今蘇俗謂之知了。

寒蟬鳴。——《禮記·夏小正》

清風半夜鳴蟬。——宋·辛棄疾《西江月》

又如:寒蟬(秋天天冷時的蟬)

古代一種極薄的絲織品。以其薄如蟬翼而得名〖thinsilks〗。如:蟬翼羅(一種輕而薄的絲織物);蟬翼扇(輕紗制的團扇)

chán

【形】

連續不斷〖continuous〗

蟬聯陵丘。——左思《吳都賦》。注:“不絕貌。”

〖free〗∶比喻從…擺脫或脫離出來

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蟬蛻于濁穢。——《史記·屈原賈生列傳》

3.唐代詩人虞世南寫的蟬文言文閱讀及答案

閱讀虞世南的《蟬》,完成1~3題。

虞世南

垂緌飲清露,流響出疏桐。

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

1.這是一首詠物詩,從等三個方向寫出了蟬的特點。

2.這首詩表面上是寫蟬,其實是用了的寫法,表達含蓄,寓意深刻。

3.這首詩給我們以什麼啟示?請簡要談談你的認識。

答:

答案:一、1.形狀、習性、聲音 2.托物言志 3.品格高尚的人,并不需要那些外在的憑籍,像地位、權勢、吹捧等,他本身自然會有很強的昭示力,能夠聲名遠揚。

虞世南

垂緌飲清露,流響出疏桐。

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

注釋:虞世南:初唐重臣,詩人、書法家。唐太宗曾多次稱贊其人格。

綏(音ruí):古人結在颔下的帽帶下垂部分,蟬的頭部伸出的觸須,形狀與其有些相似。

流響:連綿的聲音。

疏桐:稀疏、高大的梧桐樹。

(1)這是一首詠物詩,從形狀、習性、聲音等三個方面寫出了蟬的特點。

(2)這首詩表面上是寫蟬,其實是用了托物言志的寫法,表達含蓄,寓意深刻。

(3)虞世南的《蟬》中,借蟬鳴表現自己品格高潔的詩句是: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

(4)這首詩給我們以什麼啟示?請簡要談談你的認識。

[答]品格高尚的人,并不需要那些外在的憑借,像地位、權勢、吹捧等,他本身自然會有很強的昭示力,能夠聲名遠揚。

二:

5.讀這首詠物詩,你的眼前呈現出怎樣一幅畫面?請描繪出來。(2分)

6.這首詩運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來刻畫蟬,請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2分)

答案:

5.一隻蟬落在高拔疏朗的梧桐樹上,垂下像帽帶一樣的觸角吸吮着清澈甘甜的露水,不時自在地長鳴,聲音悅耳動聽,傳出很遠(2分)。

6.本詩通過刻畫人格化的蟬,熱情地贊美了那種高潔(高尚或潔身自好等)的人格(2分)。

三:

1.這首詩運用了什麼表現手法?說出運用這種手法的好處。

2.作者從哪些方面描寫了蟬的特點?指出相應詩句并簡要分析。

3.通過這首詩作者告訴我們什麼道理?

答案

1.托物寓意,借助具體的對象表達豐富的含義,理趣情緻躍然紙上,引人人勝。

2.“飲清露”:表達了詩人對蟬性高沽、栖高飲露品性的褒揚:“流響”:形象地寫出了蟬的悅耳長鳴。

3.這首詩告訴我們:賢能之人,不需憑借權勢,自然聲名遠揚。

譯文:

蟬垂下像帽帶似的觸角吮吸着清澈甘甜的露水,連綿的聲音從稀疏的梧桐樹枝間傳出。

蟬聲遠傳的原因是因為蟬居住在高樹上,而不是借助了秋風。

4.蟬()填聲音,文言文

蟬嘒(音同“彗”)義即蟬鳴。

語本《詩·小雅·小弁》:“菀彼柳斯,鳴蜩嘒嘒。”

唐韓愈《題張十八所居》詩:“蛙讙橋未掃,蟬嘒門長扃。”

宋陸遊《思故廬》詩:“柴門入幽夢,落日亂蟬嘒。”

蟬唱義即蟬聲。

出自:清朱中楣《千秋歲·别橫波龔年嫂南歸》詞:“風移蟬唱杳,雨滴梧聲碎;方信道,離懷未飲心先醉。”

蟬急義即謂蟬聲緊促。

出自:唐馬戴《送僧歸金山寺》詩:“金陵山色裡,蟬急向秋分。”

唐劉祎之《九成宮秋初應诏》詩:“蟬急知秋早,鸎疏覺夏闌。”

5.有哪些寫蟬的詩句

蟬——李商隐本以高難飽,徒勞恨費聲。

五更疏欲斷,一樹碧無情。薄宦梗猶泛,故園蕪已平。

煩君最相警,我亦舉家清。蟬 [唐初]虞世南垂緌飲清露,流響出疏桐。

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駱賓王《在獄詠蟬》西陸蟬聲唱,南冠客思深。

不堪玄鬓影,來對白頭吟。露重飛難進,風多響易沉。

無人信高潔,誰為表予心?齊天樂·蟬王沂孫一襟餘恨宮魂斷,年年翠陰庭樹。乍咽涼柯,還移暗葉,重把離愁深訴。

西窗過雨。怪瑤佩流空,玉筝調柱。

鏡暗妝殘,為誰嬌鬓尚如許?銅仙鉛淚似洗。歎攜盤去遠,難貯零露。

病翼驚秋,枯形閱世,消得斜陽幾度。餘音更苦。

甚獨抱清高,頓成凄楚。漫想熏風,柳絲千萬縷。

齊天樂·蟬仇遠夕陽門巷荒城曲,清音早鳴秋樹。薄剪绡衣,涼生鬓影,獨飲天邊風露。

朝朝暮暮。奈一度凄吟,一番凄楚。

尚有殘聲,蓦然飛過别枝去。齊宮往事謾省,行人猶與說,當時齊女。

雨歇空山,月籠古柳,仿佛舊曾聽處。離情正苦。

甚懶拂冰箋,倦拈琴譜。滿地霜紅,淺莎尋蛻羽。

齊天樂·蟬周密槐薰忽送清商怨,依稀正聞還歇。故苑愁深,危弦調苦,前夢蛻痕枯葉。

傷情念别。是幾度斜陽,幾回殘月。

轉眼西風,一襟幽恨向誰說。輕鬟猶記動影,翠蛾應妒我,雙鬓如雪。

枝冷頻移,葉疏猶抱,孤負好秋時節。凄凄切切。

漸迤逦黃昏,砌蛩相接。露洗馀悲,暮煙聲更咽。

【現代人詠蟬詩句】《秋蟬》袅袅迎來二月天,阡上農夫說豐年。待到清秋白露日,又是秋風送秋蟬。

6.關于蟬的古詩詞名句

朝代:唐代

作者:虞世南

原文:

垂緌飲清露,流響出疏桐。

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

朝代:唐代

作者:李商隐

原文:

本以高難飽,徒勞恨費聲。五更疏欲斷,一樹碧無情。

薄宦梗猶泛,故園蕪已平。煩君最相警,我亦舉家清。

朝代:唐代

作者:張喬

原文:

先秋蟬一悲,長是客行時。曾感去年者,又鳴何處枝。

細聽殘韻在,回望舊聲遲。斷續誰家樹,涼風送别離。

朝代:唐代

作者:陸龜蒙

原文:

隻憑風作使,全仰柳為都。一腹清何甚,雙翎薄更無。

伴貂金換酒,并雀畫成圖。恐是千年恨,偏令落日呼。

朝代:唐代

作者:羅隐

原文:

天地工夫一不遺,與君聲調借君緌.風栖露飽今如此,應忘當年滓濁時。

7.關于昆蟲的文言文

《蝜蝂傳》柳宗元

原文

蝜蝂者,善負小蟲也。行遇物,辄持取,昂其首負之。背愈重,雖困劇不止也。其背甚澀,物積因不散,卒踬仆不能起。人或憐之,為去其負。苟能行,又持取如故。又好上高,極其力不已。至墜地死。今世之嗜取者,遇貨不避,以厚其室。不知為己累也,唯恐其不積。及其怠而踬也,黜棄之,遷徙之,亦以病矣。苟能起,又不艾,日思高其位,大其祿,而貪取滋甚,以近于危墜,觀前之死亡不知戒。雖其形魁然大者也,其名人也,而智則小蟲也。亦足哀夫!

《蝜蝂傳》譯文

譯文:蝜蝂是一種擅長背東西的小蟲。爬行時遇到東西,總是抓取過來,擡起頭背着這些東西。東西越背越重,即使非常困難也不停止。它的背很粗糙,因而東西堆上去不會散落,終于被壓倒爬不起來。有的人可憐它,替它去掉背上的東西。可是蝜蝂如果能爬行,又把東西像原先一樣抓取過來背上。這種小蟲又喜歡往高處爬,用盡了它的力氣也不肯停下來,導緻跌倒(最後)摔死在地上。現今世上那些貪得無厭的人,見到錢财不避開,用來填滿他們的家産,不知道财貨已成為自己的負擔,還隻怕财富積聚得不夠。等到一旦因疏忽大意而垮下來的時候,有的被罷官,有的被貶往邊遠地區,也算吃了苦頭了。如果一旦被起用,他們又不思悔改,天天想着提高自己的地位,加大自己的俸祿,而且變本加厲地貪取錢财,以至接近摔死的程度,看到以前由于極力求官貪财而自取滅亡的人也不知接受教訓。即使他們的外形看來龐大,他們被名為"人",可是見識卻和小蟲一樣。也太可悲了!

這是一篇寓言小品,借小蟲蝜蝂事,諷刺“今世之嗜取者”聚斂資财、貪得無厭、至死不悟的醜惡面目和心态,它的寓意為要懂得知足常樂,不要太貪心。本文雖然短小,卻像是一面明鏡,映射出當時社會的黑暗現實。作者善于觀察生活,寫小蟲持物負重的本性如可目睹;更善于思考社會人生問題,寫貪官污吏的貪婪成性入木三分。文章類比恰切,過渡自然,語言犀利,叙事生動,議論精警,寓意深刻,具有很強的批判精神。千載至今,仍能警戒世人。

8.粘蟬(文言文)

【原文】

陳亢(1)問于伯魚曰:“子亦有異聞(2)乎?”對曰:“未也。嘗獨立,鯉趨而過庭。曰:‘學詩乎?’對曰:‘未也’。‘不學詩,無以言。’鯉退而學詩。他日又獨立,鯉趨而過庭。曰:‘學禮乎?’對曰:‘未也’。‘不學禮,無以立。’鯉退而學禮。聞斯二者。”陳亢退而喜曰:“問一得三。聞詩,聞禮,又聞君子之遠(3)其子也。”

【注釋】

(1)陳亢:亢,音gāng,即陳子禽。

(2)異聞:這裡指不同于對其他學生所講的内容。

(3)遠:音yuàn,不親近,不偏愛。

【譯文】

陳亢問伯魚:“你在老師那裡聽到過什麼特别的教誨嗎?”伯魚回答說:“沒有呀。有一次他獨自站在堂上,我快步從庭裡走過,他說:‘學《詩》了嗎?’我回答說:‘沒有。’他說:‘不學詩,就不懂得怎麼說話。’我回去就學《詩》。又有一天,他又獨自站在堂上,我快步從庭裡走過,他說:‘學禮了嗎?’我回答說:‘沒有。’他說:‘不學禮就不懂得怎樣立身。’我回去就學禮。我就聽到過這兩件事。”陳亢回去高興地說:“我提一個問題,得到三方面的收獲,聽了關于《詩》的道理,聽了關于禮的道理,又聽了君子不偏愛自己兒子的道理。”

【原文】

仲尼适楚,出于林中,見痀偻者承蜩(1),猶掇之也(2)。

仲尼曰:“子巧乎!有道邪?”曰:“我有道也。五六月累丸二而不墜,則失者锱铢(3);累三而不墜,則失者十一;累五而不墜,猶掇之也。吾處身也,若厥株拘(4);吾執臂也,若槁木之枝;雖天地之大,萬物之多,而唯蜩翼之知(5)。吾不反不側(6),不以萬物易蜩之翼,何為而不得!”

孔子顧謂弟子曰:“用志不分,乃凝于神,其痀偻丈人之謂乎!”

【譯文】

孔子到楚國去,走出樹林,看見一個駝背老人正用竿子粘蟬,就好像在地上拾取一樣。

孔子說:“先生真是巧啊!有門道嗎?”駝背老人說:“我有我的辦法。經過五、六個月的練習,在竿頭累叠起兩個丸子而不會墜落,那麼失手的情況已經很少了;叠起三個丸子而不墜落,那麼失手的情況十次不會超過一次了;叠起五個丸子而不墜落,也就會像在地面上拾取一樣容易。我立定身子,猶如臨近地面的斷木,我舉竿的手臂,就像枯木的樹枝;雖然天地很大,萬物品類很多,我一心隻注意蟬的翅膀,從不思前想後左顧右盼,絕不因紛繁的萬物而改變對蟬翼的注意,為什麼不能成功呢!”

孔子轉身對弟子們說:“運用心志不分散,就是高度凝聚精神,恐怕說的就是這位駝背的老人吧!”

描寫蟬的作文

在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嘗試過寫作文吧,作文一定要做到主題集中,圍繞同一主題作深入闡述,切忌東拉西扯,主題渙散甚至無主題。那麼一般作文是怎麼寫的呢?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描寫蟬的作文(精選11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描寫蟬的作文1

聽,它又在叫了。或伏在樹上,或趴在枝頭,響叫一個夏天的,也便隻有它們,——蟬。

我不由覺得聒噪。

一天,在朋友哪兒看到朋友捉得的蟬。那麼小,卻那麼響,竟響徹了一個夏天!不由地問:何必呢?不過是一個夏天罷了。

朋友說:知道嗎?它在底下等了整整17年!才等到生命中的第一個夏天,也就隻有這一個夏天。待秋風一吹,它的生命便完結了。

埋在地下17年,隻為這一個夏天,為什麼呢?

朋友說:這本就是它的生活曆程。為了生命的延續,它必須好好活着。不管是90年,還是90天,都不過要好好地活着。

哦,這便是蟬生命的意義吧!

黃昏中,憶起那秋風的色彩,也便寬恕了那煩躁的聒聒。

描寫蟬的作文2

今天我的好朋友鄧思藍找到了一隻蟬。她高高興興地對我說:“葳子姐姐,我有一隻蟬。”我過去一看,真的是一隻蟬,我還以為是一隻假蟬呢!我仔細一看,原來是一隻活的蟬,它身上的顔色是黑色的,身體是尖圓形的,頭部有兩隻眼睛,胸前有六隻腳,背上有兩對翅膀。現在,它的翅膀已經受傷了,飛不起來了。我還要告訴你一個秘密,知了是有攻擊力的,我的手差點就要被它的六隻腳給抓傷了。

我想要一隻蟬,就對奶奶說:“奶奶,我想要一隻蟬。”奶奶對我說:“我不會爬樹,怎麼辦?”于是,我很不高興了。奶奶對我說:“蟬的幼蟲長在土地裡吃樹的根,長大了褪去外面的殼,殼就是蟬蛻是一味中藥,有清熱解毒功效。成蟲飛到樹上去了,它吸樹的汁吃露水。”

吃晚飯的時候,樹上的蟬叫“知了——知了。”它們的聲音又尖又宏亮,“知了——知了”叫個不停。我想:“這是怎麼回事?”我去查字典,原來雄蟬的腹部有發音器會連續不斷的發出尖銳聲,雌蟬的不發聲,腹部有聽器。我明白了,蟬是用鳴叫找朋友,真有趣!

描寫蟬的作文3

“知了,知了……”咦,這是誰在唱歌?哦,原來是蟬在叫個不停。

每當夏天,蟬的幼蟲就從土裡鑽出地面,等到它全身變成棕色時,它就開始放聲歌唱了。它隻要用那尖利如錐子一般突出的嘴鑽通柔滑的樹皮,再用吸管一樣的嘴插入孔裡,就可以喝個夠了。蟬的身子長得像扁平的紡錘,穿着一身烏黑發亮的禮服,透明的雙翅收攏着,貼在背上,頭部有兩隻大眼睛,尾部尖尖的。早晨,它們有的靜止不動,有的緩緩爬行,有的正在陽光的沐浴下練歌喉呢。

天氣越熱,它們叫得越歡。聽,知了,知了……

它們精神充沛,一點都不疲倦。夏天,它帶給人們快樂!孩子們把它們從樹上抓下來,逗着玩。蟬是夏天裡的一位歌手!

描寫蟬的作文4

當夏日來臨的時候,在那炎熱的酷暑裡,你唱出夏日的贊歌,隻為證明你的存在。

當秋天到來的時候,紅色的楓葉鋪滿山路,遠遠的一片紅毯為你送别,于是,你離開了這個美麗的地方——人間天堂。

多少年的等待隻換來了這個夏天。

你的歌是世界最美的`,它教會了這個世界很多知識———為了一個夢,要執着等待,哪管要多久,都要等待,到了的時候就要展現出自己的風采。

我愛你,夏日的歌唱者,秋天的沉默者——蟬!

描寫蟬的作文5

夏天的一個中午,我正在睡午覺,家裡都很安靜,但窗戶外面卻很吵,不信你聽,“唯……唯……唯……”、“知了……知了……知了……”、“西……西……西……”,這是誰在叫呢?原來是不同種類的“歌唱家”——蟬。

我心中很好奇,對蟬産生了興趣,于是,我就上網查了一下關于蟬的資料。

蟬的一生可分為三個階段:卵、幼蟲、成蟲。成蟲的家都在樹上。哦,原來唱歌的那隻蟬家就在我們院子後面的那顆幾十米高的白楊樹上啊!

唱歌的蟬都是雄蟬,因為雄蟬身上都有一個發生器,可以擴大聲音,雌蟬也有,但不發出聲音。雌蟬産卵時會用尾針刺入樹的枝條中并将卵産在裡面,卵會自動孵化成小小的幼蟲,幼蟲會自動鑽入地下,吃樹的汁液,幼蟲至少在地下待2—3年,最多的待17年,經過四次蛻皮,就鑽出來變成成蟲。

蟬的幼蟲非常弱小,小螞蟻都可以毀掉它們。然而,幼蟲在地下待那麼多年,隻是為了在樹上唱一個月的歌,一個多月後,蟬就死了,所以蟬的生命是短暫的。

蟬,你用生命換取了一個月的歌唱,我們也要像你一樣,珍惜每一分,每一秒。

描寫蟬的作文6

蟬的名字是你們人類給我取的,可是,許多人又叫我“知了”,但是我不愛聽。

炎炎夏日,我喜歡在樹上高聲鳴叫:“真熱啊!真熱啊!”有時候自個兒玩膩了就唱起歌兒了,您也許知道,我唱歌不用嘴,也不用喉,而是用翼後空腹裡的一對似钹的“樂器”。

那年,媽媽在樹枝上刺成了一排排卵窩,把我們生下來。秋天過去了,天氣越來越冷,我們“家”搬到了地底下,靠吸允樹的汁液維持生活,在黑暗中我慢慢長大。

五年過去了,又是春暖花開的時候,我從樹洞裡爬了出來,過了一會兒,伴着一陣撕裂般的劇痛,我背部中央的殼裂開了,我仔細打量周圍的一切:蔚藍的天空,碧綠的草地,小河在歡快的流淌……盡管過着風餐露宿的生活,但是每天都能呼吸新的空氣,我已經知足了。

如果您在路邊走,聽到我的聲音,這是我對您的問候,因為您是我的朋友!

描寫蟬的作文7

今夏業已遲來,而又多雨。一改往日烈日當空的威風,反倒多了一分惆怅與細膩。若是以往,待到海天雲蒸時,人們必将抱怨起夏的無情,而如今,人們卻念起了它往日的“醜态”。或許夏本多情,隻是我們從未去發現,從未想過去發現。

早晨醒來,帶着朦胧的睡意拉開簾幕,任由陽光灑入屋内,驅走黑暗。窗外的美景映入眼簾,若萬物均由造物主所創造,那麼夏季雨後的清晨應該是他最引以為傲的作品了吧。剛落完雨,空氣濕潤,露珠緊緊的貼在碧綠的葉子上,綠葉難以承受它的重力,但又不忍開口,帶着露珠上下搖擺着,露珠不忍看到綠葉的強裝堅強,便脫手落到地面,與泥土深深地化在一起。泥土因為滴滴露珠的存在而散發出芬芳。泥濘的小路上,蚯蚓就同春筍一般鑽出地面,費力的蠕動着。它們已在地下待了太久,雨在呼喚着它們。它們本可就此解脫,卻未忘記自己的職責。它們借着此般機會,開始松動土壤,以便人們播種。幾年之後,它們所存在的地方就會生長出植被。或許是高大的樹幹,或是碧草,以及五顔六色的花兒,但沒有人會去贊揚蚯蚓們的功績。山頂處雲霧缭繞,看起來是那麼的魔幻而又真實,似是觸手可及而又相差甚遠。白綠相融,好似水墨畫一般。太陽也被白霧遮去大半,天氣涼爽,鳥兒們相遊,叽叽喳喳的翺翔天際。

我望着這一切,深揉了揉眼,想打開身旁的電腦放首音樂。就在此時,一聲翁鳴傳來,隻有一瞬,但那種感覺就好似闊别十年未見的老友偶然相遇,往日的記憶依存但又添了幾分陌生。聽到這久違的蟬鳴,我想大喊。但下一刻蟬鳴便被突如其來的雨聲所掩蓋。這種感覺就好似在人群中聽到了老友的聲音,那麼熟悉而又真實,但轉頭望去滿是人海,不複存在。或許這隻蟬就此放棄,或許明年入夏時會有數十隻蟬在原位鳴叫,沒有事物能夠再掩蓋住它,任由它主宰。這不是正如我們此時的奮鬥嗎?奮鬥的路途就好像一條塌方的隧道,我們隻有不斷地前行。若是停下,則會被石塊壓住,在黑暗中解脫、長眠。而堅持到最後的人則會獲得永久的光明。

描寫蟬的作文8

我是一隻小小蟬,名叫小一。我有三個弟弟和兩個妹妹,我們剛出生就各自找了一個洞居住下來,我們離得不是很遠,所以我們經常一起玩遊戲。那天我們正在一起玩,突然一下,天空一聲巨響,馬車閃亮登場“轟隆隆……”泥土都快被壓下來。我們受了驚,于是又把居住地往下挪了一點,并裝上了一扇“門”,經常注意門外的動靜。

這次,我出去看天氣的時候,不巧,正好碰上奧特曼VS怪獸,差點沒把我吓死,那一次之後,我們全家遷居。我們來到一個小區,原來這裡的地下住着很多同類,他們都非常歡迎我們的到來。有一次,有個小孩捉了我們的同類,當下就解剖,我們都很難過,為他超度。

經過漫長的等待,激動人心的時刻終于來到了。我們高興地說:“四年過去了,我們終于可以脫皮成蟬了,哈哈哈哈哇嘎嘎……”

我們來到枝丫上脫殼,先是背上裂開了口子,然後頭、眼睛、六隻腳,再是尾巴……我記着長輩們的教導,努力地做着每一個動作,一陣折騰以後,我終天脫下了這一身陪伴我多年的外殼。雖然換上了新衣,但我還是趴在蟬殼上好一陣才依依不舍地離開。

脫殼以後,我們就開始了我們的歌唱生涯。我們唱的歌高亢嘹亮,是夏季最有代表性的聲音。

歌唱事業的背後其實也充滿危機,我們得時刻提防周圍危險的動物。每一次在枝頭,我一看到有其他生物來了,隻要不是同類,我就立馬逃跑,兇惡的貓和某些鳥兒都是我們的天敵。

在人類眼中,我們不食人間煙火,人們喜歡用“高尚、清高”等字眼來形容我們,比如“垂緌飲清露,流響出疏桐。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其實人類誤解我們啦!我們不是真的餐風飲露,我們其實需要大量的樹液來補充營養,我們的嘴部有一根長針,我們把它深深地插入樹莖,快活地吸取樹的汁液。吃飽以後我們的歌聲才會更響亮,我們在枝丫上連續唱幾個月,等到秋天以後我們将銷聲匿迹,如果你問我去了哪兒,你去查查資料就知道了,然後你會對我們說:謝謝你們留給夏季的最美的歌聲。

描寫蟬的作文9

蟬聲,就這樣伴着夏日,乘着微風,從紗窗的網格中漏了進來。一時間,遐想紛飛。

蟬·土

蟬從土中來,這是多麼不可思議。

那些夏日裡叫得嚣張的蟬,竟由泥土孕育。

你知道嗎?一隻蟬,至少需要在土裡待上三五年,而美國有一種蟬,它們為了破土而出,要在土地中積蓄十七個春秋的力量!

十七年的黑暗,隻為一個夏季的光明;又或者說,為了一個絢爛的夏季,它們必須在土中度過十七年乏味的生活。

一隻蟬平凡的生命,就因這漫長的等待後破土的一刹那,變得悲壯起來。

在鄉下外婆家挖地的時候,曾經挖到過一隻幼蟬。它生活在黑暗中,卻潔白且瑩潤,仿佛一塊上好的羊脂玉,透出了生命之美。

我憐惜地把土蓋上,那個白白胖胖的的輪廓卻始終揮之不去。

扪心自問,我願意為了一朝光明而在黑暗中等待數年嗎?

我又能否在黑暗中堅持到破土而出的那一刻?

在污濁的環境中,我能堅持住自己的晶瑩嗎?

蟬的生命雖然脆弱,卻比人類中的大多數要堅強、偉大得多。

蟬·蛻

想要在樹梢上唱歌,幼蟬們還得進行一項艱苦卓絕的工作————蛻殼。

每個夏天的夜晚,總會有許多幼蟬爬上大樹,準備擺脫舊殼的束縛。媽媽說,從蟬蛻中剛出來的蟬,呈現出漂亮的淡青色,像是一件玉制品。

我也曾幾乎看到這樣的蟬。

那是夏日的一個午後,我在小區裡閑走,吃驚地發現一叢灌木上,一隻蟬正在蛻殼。

我想,這隻蟬一定是太着急、太期待振翅歌唱了。它甚至不能再多等幾個小時,等陽光再柔和一些時出來。

它也許看到了我,也許,根本不曾注意。現在它已容不得多想。它停在枝葉間,一瞬間,背上的舊殼已經裂開了。

我屏住呼吸,看着它奮力擺動,掙紮,進行一個神聖的儀式。

我忽然覺得應當再去找幾個觀衆來。然而當我回來時,枝上隻剩下一個空殼了。我傻愣愣地看着那個蟬蛻,忽而又咧嘴無聲地笑了。

陽光下,我看着那殼由濕潤變得幹燥,由柔軟變得堅硬,由一種透明的淡黃變成棕黃,不再剔透。我的目光仿佛穿過時空,看到一隻蟬,一隻淡青色的蟬,正虔誠地伏在綠葉上。它微微翕動着翅膀,在陽光下由青變棕,再由棕變黑。最後,它的翅膀終于變得強而有力。于是它騰空而起,消失于碧空。在城市的某個枝梢上,歡快地歌唱。

它隻留下一個空殼,而我感受到了,空殼中滿載的,生命的喜悅産。

我不會忘記,某個夏日,我遇到過一隻在白天蛻殼的,特立獨行的蟬。

蟬·歌

蟬是聾子,聽不到任何聲音。

那麼它又為何在夏日裡叫得聲嘶力竭呢?

我猜是因為歡喜吧?

因為陽光的燦爛而歡喜,因為空氣的清新而歡喜,因為樹蔭茂密而歡喜,因為生命美好而歡喜!

它們因歡喜而高歌,它們要向每一個經過這棵樹的生物,向空氣中的浮塵,向這天地宣布:這個夏天,有一隻蟬,它曾停歇于這棵樹上,歌唱過生命的歡喜。

這生命短暫而珍貴,即便是小小的蟬,也希望能被記住。這樣,即使湮滅在時光裡,大約也不會遺憾了吧。

蟬·亡

秋蟬之死,聽上去總是格外凄涼。

在夏日裡叫得那麼響亮的小東西,此刻卻一動不動地躺在泥土地上。

蟬的一生與土地真的是分不開的。

從破土而出的一刹那,它獲得新生;而它死後,卻又将化為土地的一部分。

生于土,死于土,總覺得這其中有一種我參不透的玄妙,在冥冥中輪回。

我不知道腳下的土地裡有多少蟬的精魂。但無論有多少蟬死去,第二年,總會有新生的蟬破土而出,繼續在枝頭唱着去年沒有喝完的生命贊歌。

這就是生命,生生不息,永無止境!

坐在窗邊,寂靜的小區裡,蟬鳴并不顯聒噪,反而帶着一股濃濃的生命的喜悅,流進我心中。

描寫蟬的作文10

今年暑假的一天,我到公園裡去散步,忽然發現一隻蟬停在一棵柳樹上,一動不動。我悄悄地伸出手捏住它的翅膀,一下子就捉住了它。

那隻蟬的頭呈三角形,眼睛圓得像兩顆黑寶石,身上長着一對輕如薄翼的翅膀,頭上還長有一些小鈎,有了這些小鈎,它就可以在樹上爬來爬去了。

我把蟬放在一個紙盒子裡,還在盒子上鑽了幾個小孔,好讓它呼吸到新鮮的空氣,不至于被悶死。

我剛把它放進盒子,它就開始不停地拍打翅膀,拼命掙紮,并且一個勁地發出“知了知了……”的聲音,直到沒有力氣為止。休息了一會,它又開始掙紮,奮力地拍打着翅膀,噗噗地亂飛,持續地尖叫,表達着它的無奈和不滿。

小小的蟬真是犟得很,雖然自始至終都沒能把盒子給弄開,但它卻一直拼命地掙紮,不肯放棄。

我看見它那麼可憐的樣子,真有點于心不忍,于是就放了它。蟬飛走了,重回它熟悉的大自然,重新開始了自由的生活。我真心希望它又能在公園的某棵樹上安靜地休息,無拘無束地放聲高歌,沒有人再去驚擾它。

描寫蟬的作文11

“到了,到了,醒醒……”,媽媽輕輕地推了推我,我馬上從睡夢中清醒了過來。隻覺得蟬聲連天,涼風習習,眼前這美麗的山巒就是四明山嗎?

一下車,蟬聲更響了,也更清晰了。這使我想起了一首詩:牧童騎黃牛,歌聲振林樾。意欲捕鳴蟬,忽然閉口立。想到這裡,我情不自禁地在心裡說:“讓我也來做一回小牧童吧!”

太陽升得老高老高,蟬也叫得老歡老歡。一想着能捕到蟬,我就不覺得那麼熱了。我真怕錯過捕蟬的大好時光,趕緊找來各種材料,不出十分鐘,一個捕蟬器就做成了!我匆匆忙忙地跑到小路邊。這時候的我,注意力相當的集中,真可謂“眼觀六路,耳聽八方”!因為蟬小,顔色又跟樹皮差不多,不仔細看根本找不到。我用耳朵來辨别方向,哪裡響就去哪裡找,再用我的“火眼金睛”篩選每一節枝幹,每一個枝頭,考慮“該去”還是“該留”。突然,我發現了一隻小蟬,它正在枝頭叫得歡呢!我趕緊舉起捕蟬器,用力一蓋,可是蟬個子小又很靈活,在網罩差點兒蓋上的那一瞬間逃了出去。但我并不氣餒。

在另一株樹幹上,兩隻蟬正在興奮地吸食着樹汁,同時發出響亮的叫聲,仿佛再向我說:“嘿嘿,抓不到,抓不到……”我心中暗暗地想:别得意的太早,等我把你們抓住,看你們怎麼辦?我再次拿起捕蟬器,小心翼翼地穿過樹枝,看準時機,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蓋住了其中一隻蟬,隻見它已經亂了方寸,像無頭蒼蠅一樣在網兜裡亂飛亂撞。它的叫聲是那麼的急切,好像在說:“放我出去,放我出去……”

今天的收獲可不小,一口氣捕了九隻呢!蟬仔細看也算漂亮,你瞧,它的翅膀像是精心雕刻的一樣,它的眼睛大大的,應該會有幾十隻複眼吧。在它的身上還能看到繡了花紋的頭巾和外套呢。

咦,我的小蟬怎麼不叫啦?看來它們還是不太适應我為它們準備的家。于是,我又把蟬放回了大自然,因為我知道,蟬是屬于大自然的,我們要愛護大自然,也要愛護大自然中的每一員,不然大自然會漸漸離我們而去。

知了描寫作文300字

1.寫知了的作文300個字

暑假的一天中午,火球般的太陽炙烤着大地,樹木被烤得耷拉着腦袋,小狗在陰涼處吐出了紅舌頭,知了在樹上拼命地嘶叫,夏日使人悶得難受,我和哥哥隻能坐在家裡各幹各的.忽然,哥哥不知怎地,露出了笑容,對我說:"傑傑,樹上的知了在與我們打招呼,咱們到樓下小花園去會會它們吧!"我一口答應了.于是我和哥哥做了兩個簡易的網兜,直奔樓下的小花園."快看",樹幹上正停着一隻活生生的大知了,它一身烏黑,在太陽的照耀下,那透明的翅膀發出一絲絲亮光,兩個烏黑可愛的小眼睛正抖動着,它像一名永不疲倦的音樂家,"知了,知了"叫個不停,顯得還挺可愛的.我小心翼翼地走到它一旁,拿出剛做的網兜,朝知了身上一撲,"嘿,你這個大笨蛋,一定敗在我的手下了吧!"正在我暗暗高興時,可在一旁的哥哥卻捧腹大笑.我鎮靜起來,對哥哥十分不滿地說:"哥哥,你笑什麼,有本事你也來捉一個呀."這下,哥哥停住了笑聲,對我說:"傑傑,瞧瞧你網兜裡有什麼,你看一看吧!"我不服氣地朝網兜一看,哎,原來這知了還真機靈啊,在我把網兜朝樹幹上撲的一瞬間,已經飛到了另一棵樹上了,我也情不自禁地笑了起來.難道一個小小的知了也征服不了它,我很不服氣,吸取了剛才的教訓,悄悄地向大樹逼近,找到目标,拿起網兜,猛得一撲,讓知了來了個措手不及,但是,這個小巧玲珑的知了狡猾透了,趁我高興時,又從網兜裡逃了出去.這時,哥哥拿出了自已的網兜,輕輕地走到那棵樹上,我心想:看來你也不能捉到知了,還笑話我哪!隻見,哥哥瞄準了知了的位置,一步一步地靠近它,張開網兜口慢慢地罩住知了所在的那條樹枝,知了竟被哥哥輕而易舉捉到了.我給自己定下了軍令狀,這回一定要捉到知了,我咬咬牙,學着哥哥的樣子先尋找目标,找到了,就在對面的一棵大槐樹上,我邁着貓步,向這隻知了逼近,然後把網兜輕輕地放到知了前,用力一撲,哈哈,這下知了隻能在網兜裡徘徊,我深深地吸了一口氣,把知了捉進了瓶子裡.捉到了一隻,使我信心大增,二隻,三隻……我毫不示弱,共捉到了七隻,命中率達到百分之百.我和哥哥帶着各自抓到的知了滿載而歸.同時,在捉知了的過程中,我懂得了一個道理,無論做什麼事都要找出規律,掌握了方法,才能成功.。

2.夏天描寫知了的作文400字

今年的夏天和往常有些不同。

以前的夏天都是光秃秃的樹木。可是今年卻來了許多的知了。

我和我的幾個夥伴決定去捉知了,我們先在自己的家裡做捉知了的網子。這可要花費很多的功夫。

我們搞了半天才弄完。終于可以去捉知了了,心裡暗自高興。

想着:晚上有知了吃咯。這知了可是鄉村裡獨一無二的美味了。

我暗自想着。到了村裡最老的一棵槐樹下,聽見樹上的知了叫個不停。

來自:作文大全知了,學名“蚱蟬”,幾乎遍布大自然。從百花齊放的春天,到黃葉紛飛的秋天,知了就一直不知疲倦地用它那輕快而舒暢的調子,不用任何中、西樂器伴奏,為人們高唱一曲又一曲輕快的蟬歌,為大自然增添了濃厚的情意,堪稱“夏天的歌手”了。

知了的歌調十分簡單,兩個字“知了、知了……”,大概意思的“今天天氣好熱”吧。知了,以它的奔放的歌喉、激情的腔調,還有不知疲憊的精神,留給人們深刻的印象。

知了,這個鄉村歌唱家,它的知名度遠遠超出了任何時代的歌星。幾千年來,凡在鄉下生活過的人,應該都聽過知了的歌了,而任何歌星都是昙花一顯罷了。

3.關于知了的作文

已解決問題收藏求捉知了的作文 300字左右标簽:知了,作文問題補充 2008-08-28 11:33急!匿名回答:2人氣:2解決時間:2008-08-28 11:34暑假的一天中午,火球般的太陽炙烤着大地,樹木被烤得耷拉着腦袋,小狗在陰涼處吐出了紅舌頭,知了在樹上拼命地嘶叫,夏日使人悶得難受,我和哥哥隻能坐在家裡各幹各的.忽然,哥哥不知怎地,露出了笑容,對我說:"傑傑,樹上的知了在與我們打招呼,咱們到樓下小花園去會會它們吧!"我一口答應了.于是我和哥哥做了兩個簡易的網兜,直奔樓下的小花園."快看",樹幹上正停着一隻活生生的大知了,它一身烏黑,在太陽的照耀下,那透明的翅膀發出一絲絲亮光,兩個烏黑可愛的小眼睛正抖動着,它像一名永不疲倦的音樂家,"知了,知了"叫個不停,顯得還挺可愛的.我小心翼翼地走到它一旁,拿出剛做的網兜,朝知了身上一撲,"嘿,你這個大笨蛋,一定敗在我的手下了吧!"正在我暗暗高興時,可在一旁的哥哥卻捧腹大笑.我鎮靜起來,對哥哥十分不滿地說:"哥哥,你笑什麼,有本事你也來捉一個呀."這下,哥哥停住了笑聲,對我說:"傑傑,瞧瞧你網兜裡有什麼,你看一看吧!"我不服氣地朝網兜一看,哎,原來這知了還真機靈啊,在我把網兜朝樹幹上撲的一瞬間,已經飛到了另一棵樹上了,我也情不自禁地笑了起來.難道一個小小的知了也征服不了它,我很不服氣,吸取了剛才的教訓,悄悄地向大樹逼近,找到目标,拿起網兜,猛得一撲,讓知了來了個措手不及,但是,這個小巧玲珑的知了狡猾透了,趁我高興時,又從網兜裡逃了出去.這時,哥哥拿出了自已的網兜,輕輕地走到那棵樹上,我心想:看來你也不能捉到知了,還笑話我哪!隻見,哥哥瞄準了知了的位置,一步一步地靠近它,張開網兜口慢慢地罩住知了所在的那條樹枝,知了竟被哥哥輕而易舉捉到了.我給自己定下了軍令狀,這回一定要捉到知了,我咬咬牙,學着哥哥的樣子先尋找目标,找到了,就在對面的一棵大槐樹上,我邁着貓步,向這隻知了逼近,然後把網兜輕輕地放到知了前,用力一撲,哈哈,這下知了隻能在網兜裡徘徊,我深深地吸了一口氣,把知了捉進了瓶子裡.捉到了一隻,使我信心大增,二隻,三隻……我毫不示弱,共捉到了七隻,命中率達到百分之百.我和哥哥帶着各自抓到的知了滿載而歸.同時,在捉知了的過程中,我懂得了一個道理,無論做什麼事都要找出規律,掌握了方法,才能成功。

4.夏天描寫知了的作文400字

詠蟬

作者:駱賓王

西陸蟬聲唱,南冠客思深。

不堪玄鬓影,來對白頭吟。

露重飛難進,風多響易沉。

無人信高潔,誰為表予心?

開啟夏天的大門的是那一聲聲蟬鳴,開啟秋天大門的是蟬已完結的生命。夏天,那樹上的蟬直叫,叫的是人頭大,好似在告訴人們有它這樣一個生命存在。蟬的生命很短暫,但是自我珍惜與愛惜,提高了它的生命價值。其實我們每個人都有重大的意義,那就是延續下一代。

作者:虞世南

垂蕊飲清露,

流響出疏桐。

居高聲自遠,

非是藉秋風

蟬鳴,初秋路上——寫蟬的作文

初秋,回鄉路上,聽到了蟬鳴。

那是一阙演練得何等娴熟的樂章呵。曲調高亢沉渾,音律婉轉輕盈。于飛駛的車廂裡聆聽,竟耳辨不出到底是一位名演奏蟬師的獨奏,還是衆多蟬歌星的聯唱。那飄渺美妙的聲音此起彼伏,跌宕連綿,宛如大江長河嘯天疾行,又似小河澗溪嘤語款步。那莫不是一位即将蛻卻了稚氣的少年在豪氣幹雲地踏歌而行?在那歌的底蘊,仿佛充滿的全是一種跨越之後的喜悅。

那蟬鳴,依舊豪歌一路。漸漸地,整個空間似如鏡湖面彌散起粼粼蟬鳴的音波,就連路旁疾逝的楊樹也似串成條條飄蕩的流線在嗚咽鳴吟。那音兒便象縛在樹枝幻化成的流線上的小蜂蝶,随了枝稍的曳動,流線的飄搖,微微震顫着翅兒傾心地歌舞。心也漸漸随了那嘤嘤的音韻,如乘了一葉輕舟,徐徐在歌聲的溫馨裡蕩楫緩行。不知不覺中,你便會在如梢公漁女哼吟的悠長婉麗的小調裡阖然醉去。

偶爾,瞥見田野裡幾隻鳥雀,翼翼然躍于稼禾枝間,不時左顧右盼地窺視麗婦般成熟的高粱——分娩後坦露的沁着乳香的豐盈子粒。玉米卻似櫻唇微啟的少女,露出排排迷人的皓齒,情下不禁砰然而動。然而,那些個不時撲撲楞楞飛躍的鳥雀,卻似早已明了我的心思——不僅用小小調皮的眼神瞅我,就連它們彼此間唧唧喳喳的喙戲及那忸忸怩怩地追逐嬉鬧,似乎也在有意顯示出對我多情的不屑。當下情怯意羞一笑。

于是,渴望快點見到村口坡塬上那片柿樹林的我,心畔籠起一片馥郁的氤氲。是那飛揚的蟬鳴幻化的夢影,還是隐庇着秋之清秀嬌容的面紗?我想着。然而,在這莫測的岚霧中,我終于感應到其确實充盈着一種騷動,一種慫恿,一種誘惑,一曲動人的生命之歌的湧動!這是一種心情,還是一種意境?或許,隻有留心細顧的人,才能視穿那霭霭的煙霧,欣賞到那幀極易為風雨蝕逝的醉人風景。也隻有這樣的人,才能在隐迹乍現的欣喜來臨之際,在初秋行将分娩的嬗動中,尋覓到一條走向斑斓廣闊原野的豐收小徑!

因為,那裡有一個将要蛻盡稚氣的蟬鳴世界。

5.關于知了尿尿的作文300

黃梅雨季一過,蟬從地下爬出來,爬到樹幹上,脫掉金色的外衣,在樹上唱起了歌。成千上萬隻蟬開始了大合唱,夏天就變得熱鬧了。

我們放暑假了。聽到樹上蟬歡快地叫着,我和小夥伴小潘馬上計劃去捕蟬。媽媽把一個漁網和一根竹竿綁起來,給我們做了個捕蟬網。

我們去捕蟬啦。天氣格外好,晴空萬裡,天上沒有一絲雲彩,太陽把地面烤得滾燙滾燙的。雜草抵不住太陽的暴曬,葉子都卷成了細條。連小鳥也都張着嘴巴歇在樹上,懶得再飛出去覓食了。我們頂着烈日,興沖沖地去捕蟬。

我們來到公園裡,大柳樹下。樹上的蟬不可計數,叫得可起勁了。我和小潘商量一下,讓我先捕蟬。我抓着網子就對一隻蟬發起了進攻,一不小心,驚動了蟬,那家夥灑了泡尿,逃走,旁邊的幾隻“驚弓之鳥”也跟着跑了。我又盯上了一隻唱得正歡的蟬。這次,我慢慢地移動網子,小心翼翼地靠近它,然後猛地一罩,蟬受到驚吓,它可真笨,隻會往裡鑽,根本不知道往外可以飛出去。我順利地抓到了第一隻蟬,它穿着烏黑發亮、硬硬的铠甲,背上有一對薄薄的、透明的翅膀,用手一碰它腹部的鼓膜,蟬就“瞿——”叫了。

就這樣,我和小潘我抓一隻,你抓一隻,很快就抓了許多蟬。有的會叫,有的是啞巴。我很好奇,就問媽媽:雄蟬為什麼會叫,雌蟬為什麼不會叫?媽媽告訴我:雄蟬有鼓膜,雌蟬沒有。我仔細一看,雄蟬腹部果然有兩片硬硬的鼓膜,雌蟬卻沒有。

回想起捕蟬的日子,總是這麼快樂。可惜蟬的生命隻有短短的十幾天,我和小潘約定:明年夏天蟬聲響起時,我們再去捕蟬。

6.關于知了的作文

已解決問題收藏求捉知了的作文 300字左右标簽:知了,作文問題補充 2008-08-28 11:33急!匿名回答:2人氣:2解決時間:2008-08-28 11:34暑假的一天中午,火球般的太陽炙烤着大地,樹木被烤得耷拉着腦袋,小狗在陰涼處吐出了紅舌頭,知了在樹上拼命地嘶叫,夏日使人悶得難受,我和哥哥隻能坐在家裡各幹各的.忽然,哥哥不知怎地,露出了笑容,對我說:"傑傑,樹上的知了在與我們打招呼,咱們到樓下小花園去會會它們吧!"我一口答應了.于是我和哥哥做了兩個簡易的網兜,直奔樓下的小花園.

"快看",樹幹上正停着一隻活生生的大知了,它一身烏黑,在太陽的照耀下,那透明的翅膀發出一絲絲亮光,兩個烏黑可愛的小眼睛正抖動着,它像一名永不疲倦的音樂家,"知了,知了"叫個不停,顯得還挺可愛的.我小心翼翼地走到它一旁,拿出剛做的網兜,朝知了身上一撲,"嘿,你這個大笨蛋,一定敗在我的手下了吧!"正在我暗暗高興時,可在一旁的哥哥卻捧腹大笑.我鎮靜起來,對哥哥十分不滿地說:"哥哥,你笑什麼,有本事你也來捉一個呀."這下,哥哥停住了笑聲,對我說:"傑傑,瞧瞧你網兜裡有什麼,你看一看吧!"我不服氣地朝網兜一看,哎,原來這知了還真機靈啊,在我把網兜朝樹幹上撲的一瞬間,已經飛到了另一棵樹上了,我也情不自禁地笑了起來.

難道一個小小的知了也征服不了它,我很不服氣,吸取了剛才的教訓,悄悄地向大樹逼近,找到目标,拿起網兜,猛得一撲,讓知了來了個措手不及,但是,這個小巧玲珑的知了狡猾透了,趁我高興時,又從網兜裡逃了出去.這時,哥哥拿出了自已的網兜,輕輕地走到那棵樹上,我心想:看來你也不能捉到知了,還笑話我哪!隻見,哥哥瞄準了知了的位置,一步一步地靠近它,張開網兜口慢慢地罩住知了所在的那條樹枝,知了竟被哥哥輕而易舉捉到了.

我給自己定下了軍令狀,這回一定要捉到知了,我咬咬牙,學着哥哥的樣子先尋找目标,找到了,就在對面的一棵大槐樹上,我邁着貓步,向這隻知了逼近,然後把網兜輕輕地放到知了前,用力一撲,哈哈,這下知了隻能在網兜裡徘徊,我深深地吸了一口氣,把知了捉進了瓶子裡.

捉到了一隻,使我信心大增,二隻,三隻……我毫不示弱,共捉到了七隻,命中率達到百分之百.我和哥哥帶着各自抓到的知了滿載而歸.同時,在捉知了的過程中,我懂得了一個道理,無論做什麼事都要找出規律,掌握了方法,才能成功.

7.捉知了300字的作文

我五歲時的那年夏天,哥哥從樹林裡捉來了一些“怪物”---知了。

這些“怪物”長得又醜又兇,胸前長着一對鋒利的“鉗子”,圓圓的眼睛怒視着我,不停地爬來爬去,還揮舞着自己的“鉗子”,顯得很是兇猛。後來,媽媽把這些知了炒了一下。

我嘗了嘗,香香的,麻麻的,很是好吃。便決定晚上去多捉一些回來。

這天晚上我和媽媽一起來到了一個樹林,樹上的知了“知了知了”的叫個不停,好像在歡迎我們的到來。我打着手電筒在樹林裡不停地尋找知了的蹤影。

突然,我發現了一隻知了正在樹上散步,我便急忙叫起來:“知了知了----”迫不及待的跑過去,知了也拼命地往上爬,跑過去之後,知了便爬到了高處,我生氣地離開了。我又在不遠處看到了幾隻“知了”,還有一個黑乎乎的東西,我自言自語:“原來這就是知了的窩呀!”這幾隻知了比常見的要小一點呢?總結了上次的經驗,便輕輕地走過去,快速的用手去抓,誰知這知‘知了“用屁股上的針,蟄了我一下,我痛得大哭起來,媽媽這時也走過來了。

原來,我捉來的并不是知了,而是一隻黑色的馬蜂。媽媽跟我講了馬蜂與知了的區别,并囑咐我:“天黑,要看清楚了再捉。”

這件事令我至今難忘,現在想起來還會笑個不停。

8.模仿初一《蟬》寫一篇300字左右短文

蟬 [初唐]虞世南垂緌飲清露,流響出疏桐。

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譯文}我喝的是清冽的露水悅耳的叫聲自梧桐林向外遠播聲音傳的遠是因為我站的高并不是借助了的秋風{賞析}這首托物寓意的小詩,是唐人詠蟬詩中時代最早的一首,很為後世人稱道。

首句“垂緌飲清露”,“緌”是古人結在颔下的帽帶下垂部分,蟬的頭部有伸出的觸須,形狀好像下垂的冠纓,故說“垂緌”。古人認為蟬生性高潔,栖高飲露,故說“飲清露”。

這一句表面上是寫蟬的形狀與食性,實際上處處含比興象征。“垂緌”暗示顯宦身份(古代常以“冠纓”指代貴宦)。

這顯貴的身份地位在一般人心目中,是和“清”有矛盾甚至不相容的,但在作者筆下,卻把它們統一在“垂緌飲清露”的形象中了。這“貴”與“清”的統一,正是為三四兩句的“清”無須藉“貴”作反鋪墊,筆意頗為巧妙。

次句“流響出疏桐”寫蟬聲之遠傳。梧桐是高樹,着一“疏”字,更見其枝幹的高挺清拔,且與末句“秋風”相應。

“流響”狀蟬聲的長鳴不已,悅耳動聽,着一“出”字,把蟬聲傳送的意态形象化了,仿佛使人感受到蟬聲的響度與力度。這一句雖隻寫聲,但讀者從中卻可想見人格化了的蟬那種清華隽朗的高标逸韻。

有了這一句對蟬聲遠傳的生動描寫,三四兩句的發揮才字字有根。“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這是全篇比興寄托的點睛之筆。

它是在上兩句的基礎上引發出來的詩的議論。蟬聲遠傳,一般人往往以為是藉助于秋風的傳送,詩人卻别有會心,強調這是由于“居高”而自能緻遠。

這種獨特的感受蘊含一個真理:立身品格高潔的人,并不需要某種外在的憑藉(例如權勢地位、有力者的幫助),自能聲名遠播,正象曹丕在《典論·論文》中所說的那樣,“不假良史之辭,不托飛馳之勢,而聲名自傳于後。”這裡所突出強調的是人格的美,人格的力量。

兩句中的“自”字、“非”字,一正一反,相互呼應,表達出對人的内在品格的熱情贊美和高度自信,表現出一種雍容不迫的風度氣韻。唐太宗曾經屢次稱賞虞世南的“五絕”(德行、忠直、博學、文詞、書翰),詩人筆下的人格化的“蟬”,可能帶有自況的意味吧。

沈德潛說:“詠蟬者每詠其聲,此獨尊其品格。”(《唐詩别裁》)這确是一語破的之論。

清施補華《岘傭說詩》雲:“三百篇比興為多,唐人猶得此意。同一詠蟬,虞世南‘居高聲自遠,端不藉秋風’,是清華人語;駱賓王‘露重飛難進,風多響易沉’,是患難人語;李商隐‘本以高難飽,徒勞恨費聲’,是牢騷人語。

比興不同如此。”這三首詩都是唐代托詠蟬以寄意的名作,由于作者地位、遭際、氣質的不同,雖同樣工于比興寄托,卻呈現出殊異的面貌,構成富有個性特征的藝術形象,成為唐代文壇“詠蟬”詩的三絕駱賓王《獄中詠蟬》西陸蟬聲唱,南冠客思深。

不堪玄鬓影,來對白頭吟。露重飛難進,風多響易沉。

無人信高潔,誰為表予心?當時駱賓王任侍禦史,因上疏論事,政見不合,觸怒了武則天,遭到誣陷,以莫須有的貪贓罪名下獄。這首詩是他在獄中聽蟬鳴有感而作。

全詩雖寫蟬聲,卻處處浸透着一種低沉、壓抑的情緒。關于蟬的古詩蟬唐-虞世南垂緌飲清露,流響出疏桐。

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另一個版本蟬虞世南垂穗飲清露,流響出疏桐。

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蟬小思今年,蟬鳴得早。

杜鵑花還沒有零落,就聽見斷斷續續的蟬聲了。近月來,窗外的蟬更知知不休的,使事忙的人聽了很煩。

一天,在樹下拾得一病蟬,透明的翅收斂了,身軀微微顫抖,沒有聲響。它就是在樹上知知不休過日子的小東西。

那麼小,聲音卻那麼的響,竟響徹一個夏天!曾這樣問:何必聒聒?那隻不過是一個夏天罷了!朋友說:知道嗎?它等了17年,才等到一個夏天。就隻有這個夏天,它從泥土裡出來,從幼蟲成長過來。

等秋風一吹它的生命就完結了。 17年埋在泥土中,出來就活一個夏天,為什麼呢?朋友說:那本來的生活曆程就是這樣。

它為了生命名的延續,必須好好的活着。哪管是90年,90天,都不過要好好的活過。

哦!那是蟬的生命意義!斜陽裡,想起秋風的顔色,就寬恕了那煩人聒聒。

9.對蟬進行外貌描寫300字,内容充實

今天我的好朋友鄧思藍找到了一隻蟬。她高高興興地對我說:“葳子姐姐,我有一隻蟬。”我過去一看,真的是一隻蟬,我還以為是一隻假蟬呢!我仔細一看,原來是一隻活的蟬,它身上的顔色是黑色的,身體是尖圓形的,頭部有兩隻眼睛,胸前有六隻腳,背上有兩對翅膀。現在,它的翅膀已經受傷了,飛不起來了。我還要告訴你一個秘密,知了是有攻擊力的,我的手差點就要被它的六隻腳給抓傷了。

我想要一隻蟬,就對奶奶說:“奶奶,我想要一隻蟬。”奶奶對我說:“我不會爬樹,怎麼辦?”于是,我很不高興了。奶奶對我說:“蟬的幼蟲長在土地裡吃樹的根,長大了褪去外面的殼,殼就是蟬蛻是一味中藥,有清熱解毒功效。成蟲飛到樹上去了,它吸樹的汁吃露水。”

吃晚飯的時候,樹上的蟬叫“知了——知了。”它們的聲音又尖又宏亮,“知了——知了”叫個不停。我想:“這是怎麼回事?”我去查字典,原來雄蟬的腹部有發音器會連續不斷的發出尖銳聲,雌蟬的不發聲,腹部有聽器。我明白了,蟬是用鳴叫找朋友,真有趣!

10.描寫蟬的叫聲的作文200字

暑天,我們家叫伏天。這時候是蟬聲最旺的季節。這個季節在鄉村隻要是晴朗的日子,幾乎就是蟬聲的世界。風吹過來的是蟬聲,陽光烤曬着的是蟬聲,空氣中浸染着蟬聲……

蟬聲并不單調,就和鳥鳴聲一樣具有多種多樣的叫聲。一種最突出的叫呖聲蟬,這種蟬喜歡扒在高大的樹上,或是柳樹、白楊樹,或是苞桐。古人畫蟬多是起“高柳鳴蟬”之意,這也是有一定的生活依據的。它的叫聲洪亮而高亢,老遠就能聽到那“咿——咿——”的聲音。這種蟬個大殼厚,靈敏度極高,不易被捉到。我在小學念書時,一位五年級的大同學最會捉這種婵。他把它用一個火柴盒子裝着,敲一下就發出一串很響亮的叫聲。盡管沒有在樹上叫的好聽,可還是讓我羨慕,惹得我很心割愛舍棄了一個新買的作業本。終于從他的手中換得了它,不想回到家中卻被我家的老花貓給瞄上了。乘我不注意連哪個好看的火柴盒一同銜走了,讓我傷心了好幾天。

一種比它的個兒稍小一些的蟬,發一種“知了、知了”的叫聲。這種蟬栖處不怎麼高且有些呆,易被捉到。我在許多文章中讀到過這種蟬,其大多都是針對它的自吹自擂,中國人向來不喜歡人自誇。于是在文章中寫着寫着,就會忍不住地要質問它:“你口口聲聲說知道知道(知了知了),到底又知道多少?”我家老屋後面有一棵長得不高的棗樹,上面喜歡登這種婵。所以一到學校放暑假,我在家的大部分時間都是扒在這棵棗樹上。乘涼。捉蟬。摘青棗吃。

一種在鳴叫時尾音發“嘶”字音的,這種蟬的叫聲最有意思,聽它的鳴唱就仿佛是在聽着一阕很有格律的響聲小令。聲音複踏而有節奏,且起聲與收聲都有所不同。但我卻無法用字典中的形聲字來把它的聲音描繪出來。它的這種叫聲恐怕隻有樂器才能模仿,這也許就是許多人不願意去描寫蟬聲的緣故,因為這蟬的叫聲是最難以用詞彙描述準确的。

還有一種在黃昏來臨前隻叫的蟬,我們叫它晚蟬。這種蟬的叫聲是最好聽的,并且樂感性比較強。發一串“嘀溜溜……”婉如一股細細孱孱的流水,又似動聽的琴音。聲音由低漸高,由弱漸強。若後是餘音袅繞。是時已是青山相映晚霞,溪流頌唱黃昏。清風輕拂人面,牧童嬉鬧歸途。這晚蟬的鳴叫,仿佛一串動聽的手機鈴聲,誰又相約黃昏?

在夏天,蟬聲仿佛和燥熱是同步的。不知你可否注意到,凡暑熱的天氣,隻要那天的太陽曬烤得逾烈,蟬聲就叫的逾歡。它們仿佛最喜歡這種熾烈的熱似地,說來也怪,像這樣火熱的天氣,如果突然沒有了蟬聲,你會覺得更加悶熱。隻有當蟬聲在炸咧咧的叫着時,再熱的天也隻會讓你感覺到熱,而不會感覺到悶,這也許就是蟬聲為什麼會在氣候越燥的時候叫得越歡的緣故吧——給人驅除郁悶。本身就夠熱的,如果再加上悶,人一定是會受不了的。所以每當這樣的氣候到來時,大自然就會給你安排驅除郁悶是聲音——蟬鳴。

蟬聲,大地上的音樂。每當它們在一棵棵高大挺拔、綠蔭如蓋的樹上響起時,就仿佛一棵棵樹在陽光下歌唱着,也仿佛陽光和風在歌唱着。

盛夏雖然暑熱,但卻樂聲不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