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錄
什麼尾巴(動詞)
什麼尾巴(動詞):
1、(搖動)尾巴。
2、(甩)尾巴。
3、(搖擺)尾巴。
4、(拿起)尾巴。
5、(晃動)尾巴。
擴展資料:
1、搖動,漢語詞彙。注音:yáo dòng。釋義:搖東西使它動;搖擺,晃動。
2、搖擺,指搖動,擺動,晃動。
3、晃動,指來回搖動或上下擺動,特指反複地和急促地或波浪式地搖動。
1、(搖)尾巴
2、(擺)尾巴
3、(翹)尾巴
4、(舔)尾巴
5、(踩)尾巴
6、(抓)尾巴
7、(扯)尾巴
8、(壓)尾巴
9、(揪)尾巴
10、(按)尾巴
11、(提)尾巴
12、(撓)尾巴
13、(抖)尾巴
14、(踢)尾巴
15、(踹)尾巴
形容詞填空:
1、美麗的尾巴,形容美好豔麗,好看。
2、細長的尾巴,指與長度或高度比起來直徑很小。
3、小巧的尾巴,形容小而靈巧。
4、精緻的尾巴,表示精巧細緻。
5、靈活的尾巴,意指敏捷,不呆闆。
6、耷拉的尾巴,意思是一種狀态,松弛地下垂。
動詞填空:
搖來搖去的尾巴
擺來擺去的尾巴
掃來掃去的尾巴
又卷又翹的尾巴
照樣子寫詞語張嘴巴搖尾巴還有什麼詞語
甩尾巴、翹尾巴、擺尾巴,豎尾巴、晃尾巴
1、甩[ shuǎi ]
【釋義】:掄,扔,抛開,抛去,擺動,揮動,甩胳膊,甩手,甩頭,甩衣服。安徽北方方言,表示人無能,類似"掉鍊子"。
【出自】:《紅樓夢》:将手裡的絹子一甩,向寶玉臉上甩來。
2、翹[ qiào ]
【釋義】:一頭向上仰起,"翹"有舉起、擡起、向上,特出和(木、紙等)平直的東西由濕變幹後不再平直等解釋,常用詞組有翹材,翹楚,翹棱,翹盼,翹企,翹曲,翹首,翹望,翹足,翹足而待,翹足引領等。
【出自】:出自宋《營造法式》稱翹為華拱,無論長短。
3、擺[bǎi]
【釋義】:能夠産生擺動的一種機械裝置。擺的發展和研究,同鐘表計時器的發展有密切的關系。意大利著名力學家伽利略首先研究了單擺,後來荷蘭科學家C.惠更斯研究了複擺,他們為擺的力學理論奠定了基礎。
【出自】:杜甫《橋陵》:何當擺俗累,浩蕩乘滄溟。
4、豎[shù]
【釋義】:直立,直立的,與"橫"相對,豎立。豎井(一種垂直的礦井)。豎琴。豎起耳朵聽。
【出自】:三國魏·邯鄲淳《笑林·長竿入城》:魯有執長竿入城門者,初豎執之,不可入。
5、晃[huǎng]
【釋義】:搖動,晃蕩,晃悠,遊逛,閑逛。特指向…點頭或搖動手指(如表示同意或溫和的指責)。
【出自】:潘嶽《秋興賦》:天晃朗以彌高兮。左思《魏都賦》:或晃朗而拓落。
可以形容“尾巴”的形容詞有哪些
精緻、小巧、可愛、靈活、柔軟、漂亮。
1、精緻
讀音:jīng zhì
釋義:謂精巧細緻;細密。也指精美工巧。美好等。
示例:松鼠用它那蓬松精緻的大尾巴當被子蓋,溫暖而又舒适。
2、小巧
讀音:xiǎo qiǎo
釋義:微小而精巧
示例:這隻小花狗喜歡搖着小巧的尾巴在主人面前撒嬌。
3、可愛
讀音:kěài
釋義:字面意義為令人喜愛,原本含義為在幼小或初生的、柔弱的生物或類幼兒事物身上體現出的令三觀正常的人産生正面的愉悅進而喜愛的情緒特征。
示例:小狗聽話地叼來拖鞋,并搖了搖可愛的尾巴。
4、靈活
讀音:líng huó
釋義:意指敏捷,不呆闆。也作為“靈魂活動”的簡寫。
示例:馬和牛都用靈活的尾巴驅趕蚊蟲。
5、柔軟
讀音:róu ruǎn
釋義:指軟和;不堅硬。
示例:一隻搖來搖去的柔軟尾巴暴露了小貓的藏身之處。
甩着尾巴照樣子寫詞語
咬着紅紅的嘴唇、走着輕輕的步伐、晃着大大的腦袋、蹬着腿、努着小嘴、擺着尾巴、甩着手臂、踢着鍵子、打着籃球、遛着小狗
着是時态助詞,也稱動态助詞,通常接在動詞或形容詞後,表動作或變化的狀态,可與時間副詞連用。白話文中常見的時态助詞有“着、了、過”,文言文中有“矣”。但“矣”字通常兼有語氣助詞的功用。
着不少正在進行。
甩甩尾巴類似的詞語
生生不息、面面相觑、欣欣向榮、念念不忘、頭頭是道。
一、生生不息
白話釋義:生生:中國哲學術語,指變化和新生事物的發生;不息:沒有終止。不斷地生長、繁殖。
出處:《周易·系辭上》:“生生之謂易。”
朝代:周
作者:姬昌
翻譯:變化和新生事物不會終止。
二、面面相觑
白話釋義:你瞧我,我看你。形容大家因驚懼或無可奈何互相望着,都不說話。
出處:《續傳燈錄》第六卷:“師曰:‘畢缽岩中面面相觑。’”
朝代:宋
作者:釋惟白
翻譯:老師說:‘畢缽岩中大家因驚懼或無可奈何互相望着,都不說話。’
三、欣欣向榮
白話釋義:形容草木長勢繁盛。
出處:《歸去來辭》:“木欣欣以向榮;泉涓涓而始流。”
朝代:晉
作者:陶淵明
翻譯:樹木蓬勃而像先前一樣茂盛;泉小而像當初一樣流着。
四、念念不忘
白話釋義:牢記在心,時刻不忘:他所~的是祖國的命運和民族的前途。
出處:《朱子全書·論語》:“其言于忠信笃敬,念念不忘。”
朝代:宋
作者:朱熹
翻譯:他對忠信笃敬的言論,念念不忘。
五、頭頭是道
白話釋義:形容一個人說話做事很有條理。
出處:《續傳燈錄》卷二六:“方知頭頭皆是道。”
朝代:明
作者:圓極居頂
翻譯:才知道任何事都有道理在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