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錄
微信朋友圈不發動态的人都是什麼心态
1.不敢發:微信裡面有許多好友,其中包括父母、客戶、親戚、朋友,我們有時候發朋友圈還要考慮可不可以發,發了會怎樣,要不要屏蔽等等一系列的想法,斟酌過後,或者是覺得麻煩,最後選擇還是不發了。
2.沒有期望值:發朋友圈的目的就是分享自己的生活或事情,當你發的朋友圈得不到他人的關注和回應,那久而久之,期望值就會慢慢下降,發朋友圈的欲望也就在降低。
3.太忙碌:忙碌過後,隻想享受短暫的休息時光,根本沒有發朋友圈這個想法。
4.心态發生了轉變:經曆得越多,想法也就越來越多,做事也就越來越低調、沉穩,不想了解他人太多,也不想他人來幹涉自己的生活。
5.成熟的标志:自己開心難過的情緒自我消化,學會隐藏自己。一些東西也不必太過炫耀,朋友圈也是一個複雜的圈子,沒有必要什麼都在朋友圈公之于衆,難免引人口舌,學會低調行事,這也是保護自己的一種方式。
6:沒有真正懂你的知己:朋友圈也算是一個可以用來傾訴的地方,遇到不開心但是有無關緊要或者不可避免的事情,隻是想找個地方說出來發洩一下而已,真正懂你的人,會知道你發出來的動态隻是一時的情緒,沒有必要深究,過了也就過了。而不懂你的人則會窮追不舍的問你怎麼啦,然後你又得一個個回複說沒事,或者有人裝着很懂你,在評論裡發長篇大論的雞湯語來安慰你,其實你根本不需要安慰,所以幹脆就不發朋友圈了。
7:不方便讓所有人看到:微信剛興起的時候加的人都是自己比較熟悉的親朋友好友,在朋友圈裡可以随意發布自己想發的内容。随着微信加的人越來越多,有從來沒見過面的陌生人,也有工作上關系的領導、同事等等,有時候發在朋友圈的内容不想給不認識的人看到,或者有些工作上的牢騷不方便給領導同事看到,那麼就要設置分組可見,特意屏蔽掉一些人,但每次都這樣做真的很麻煩,索性就不發了。
8:怕影響到别人的情緒:生活中有人開心就有人傷心,當你在傷心難過的時候看到别人欣喜雀躍,心裡可能會更加難過,在朋友圈也是一樣。當别人心情低落的時候,看到你發了一條滿是歡喜的朋友圈,也會對你分外眼紅,覺得你的信息格外的刺眼,認為你是故意在刺激他,甚至開始陰陽怪氣的針對你,而你可能都不知道自己什麼事情得罪了他。誰也不曾想到自己一條很随意的動态,卻影響到别人的情緒,為了避免得罪人,還是不發朋友圈了。
9:不想找麻煩和不痛快:有時候不發朋友圈也是為了不給自己找麻煩和不痛快,比如你去了某個國家旅遊,發了一條朋友圈說在哪裡哪裡,本來隻是想跟朋友分享一下,但是馬上就會有人找你幫忙買進口産品,對于這樣的請求,要是拒絕人家說你太小氣,要是不拒絕帶着那麼多的東西還怎麼玩,就算幫忙買了有些人還認為你賺了回扣,做了好事還要被人說。另外還有些人眼紅你去國外旅遊,心裡不平衡,就會在評論裡說一些譏諷的話,看到這些真的心情很不爽。
10:怕隐私洩露被人利用:現在是互聯網的時代,每個人都會使用各種各樣的平台,很容易就會洩露自己的隐私,别人想要找到你的信息也是輕而易舉的。有些人在朋友圈上會發自己和家人的照片,有些别有用心的人就會盜取他們發在朋友圈的圖片,用來謀取不合法利益,比如故意用别人的照片做頭像、取相似的微信名稱,來冒充别人,從而找别人朋友借錢或者向他人要紅包等等
發朋友圈和不發朋友圈,心态上的差别在哪裡
微信已經成了我們每個人通訊的必要條件,基本可以涵蓋生活中的各個方面。而朋友圈,也是朋友之間相互了解的橋梁。朋友圈之中有很多人都願意将自己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分享到微信的朋友圈之中,這樣的話别人就能夠看到自己最近的生活狀态是怎樣的。通過朋友圈的更新,就可以知道最近朋友的動态和生活情形,非常方便和自由。
在我們的生活之中有些人就是很喜歡發朋友圈,出門玩,帶娃,吃飯,都是會在朋友裡表露無疑,大大方方的發出來讓他的衆多好友了解。而有些朋友,卻不喜歡或者不愛發朋友圈,在微信朋友圈上極少看到他的動态,想要了解他近期的情況,基本無處可尋。朋友圈的“空蕩蕩”,成全了你對他的各種猜想。
我覺得發朋友圈和不發朋友圈,心态上的差别無非這兩點,不知道你又是哪一位呢?
常發朋友圈:
一,性格開朗。朋友圈跟交往人是一樣的道理,你的朋友裡一定有經常發起聚會邀請或是經常主動聯絡你的那個人吧?不用懷疑,在人際交往時占據主動的人,在朋友圈裡肯定也是那個願意天天發動态的人,這樣的人往往熱情,大方,性格開朗,在他的生活裡“沒什麼不能秀的”,甚至認為“圈裡都是朋友,看就看呗。”
二,有所圖謀。我們都知道,現在的朋友圈并非“加進來的全是朋友”,最讓人難以拒絕和不能接受的一種人是微商。這種人加進朋友圈,每天秀的是産品,曬的是利益,經常發動态無非是提醒你:快來買呀!朋友圈裡的這種人總是發動态,無非就是有所圖謀,明一認為,他們通常賺的“未必是小錢”。
不常發朋友圈:
一,處事方式不同。有一種些人,不管外在交往時如何開朗,歸結到私人小事上總是選擇沉默,處事方式不同,讓他對待朋友圈的态度就不同,不想讓别人過多知道自己的生活,參與自己的生活,性格低調,處事低調整,這就成了他不發朋友圈的一個理由。
二,對朋友圈反感。我們都知道現在朋友圈已經變了味,微信裡有各種人,比如微商,比如客戶,甚至讓你頭疼的老闆,所以你不敢亂發朋友圈,甚至不想看這些人的朋友圈,對朋友圈反感到極點,又關閉不得,那就隻能選擇“不發朋友圈”。
而我認為發朋友圈是一件很中立的事,但因為目的性不同才引起了大家褒貶不一的看法。
希望你的朋友圈,是你認真生活的一部分。
老公不讓老婆每天發朋友圈,什麼心态
我個人覺得老公不讓老婆每天發朋友圈的原因其實也很簡單,首先要保護自己的個人隐私,現在可能每個人都會注重個人隐私安全,所以他是出于安全方面的考慮,第二點就是不想把自己給的生活完全暴露給其他人,隻希望兩個人的生活更加簡單一些,沒有必要用朋友圈的方式讓所有人都知道也有可能是以下幾點原因
1、夫妻間性格差異大,朋友的類型和層次不一樣。
夫妻之間,并不一定都是琴瑟和鳴,也有不少喜好不同,性格特點差異很大的組合在一起的。
不過,這樣的夫妻在聊天時很難有共鳴,而朋友大都是臭味相投的人,和配偶的層次不同,讓另一半接觸他(她)的朋友圈。是一種負累,沒必要。
2、夫妻間保持一點神秘感,還可以在朋友面前裝,不被配偶拆穿。
夫妻不需要無縫連接,在家裡相互扶持,可以肆無忌憚地交流。
但在朋友面前,保持一點神秘感比較好。還可以假裝一下自己的家庭地位,不讓配偶拆穿,成為朋友的笑柄。
3、能随意吐糟配偶的家裡人。
婆媳關系,女婿丈母娘之間的關系,都會成為朋友中吐糟的話題,配偶要是看到,不吵得天翻地覆才怪。
不讓另一半進去,就是自己随意,也少了一些矛盾。
4、朋友圈有配偶反感的人。
在她(他)的朋友圈裡,有配偶不反感的人,比如說酒肉朋友,當然不希望另一半參與她(他)的朋友圈。
還有一種情況,就是她(他)的朋友圈裡有前任或者暧昧對象,配偶不知道那個人的存在。
不讓配偶走進自己的圈子,是怕對方打翻醋壇子,鬧得家庭不安。
再者,把朋友圈都展現給配偶,自己也就成了透明人了。遇到事情想要發洩都找不到地方。
總結,确實,現在沒有必要每天都把自己的生活發在朋友圈上,因為沒有很多人去關注你,你隻是自娛自樂,但是這個自娛自樂的過程可能還會被有些不謀好意的人所利用,所以我覺得偶爾發一些朋友圈可以,但經常的把自己的生活暴露在朋友圈裡面,可能是不妥的,還是應該尊重老公的意見,多和對方溝通交流,讓彼此的想法能相互融合,更好的接受和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