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聞強識怎麼與滿腹經綸(博聞強識的)

biang 中華百科 941

本文目錄

  1. 強識怎麼造句
  2. 溫柔的人學識淵博怎麼說
  3. 博聞強識成語故事

強識怎麼造句

1、李教授是個博聞強識的人。

2、這本書的作者一定是位博聞強識的學者。

3、他博聞強識,是一位難得的人才。

4、諸葛亮胸藏百彙,博聞強識,善于籌劃,善于分析,見微知著,在隆中就已經定下了三分天下之計。

5、聞強識的人,可以勝任這份工作。

6、博聞強識4級智力4可學看技巧書能獲得額吐矣閩技巧點,看雜志的效不雅觀持續時刻加倍。

7、他是一個博聞強識的人,可以勝任這份工作.

8、奧斯卡:主食部分,熱情友好又博聞強識的服務生為我推薦了扒三文魚配土豆泥和香蔥檸檬黃油汁。

9、潛雖學不沾洽,然卓荦強識,祖宗制度之儀,喪紀五服之數,皆指掌畫地,舉手可采。

10、家芸小姐真是博聞強識,對這等野史也了若指掌。

11、太傅不但一身武學修為高深,而且博聞強識,見識廣博,或許太傅會知道的。

12、‘博文強識而讓,敦善行而不怠,謂之君子。

13、雜學宗弟子,本來就以‘博聞強識’著稱,你也可以多選一些功法武技。

14、征博聞強識,士和鈎深緻遠,吾弗逮已。

15、李逸雖然博聞強識,博覽古今,但是,還無法解釋這一現象,好的是,這一切都是在空間戒指當中發生的,别人并不知道。

16、屈平博聞強識,明于治亂,娴于辭令。

17、哈哈,戴老師久在江湖,博聞強識,日後你我可以與他多走動走動,想必大有裨益。

18、換上心後才發現,原來此心博聞強識、還有通天徹地之能。

19、老漢博聞強識,這一番話,也讓吳飛大概了解到這個世界的概況。

20、據說這位蔣大人精敏強識,與人見一面談一言,數十年後仍然記憶得絲毫不差。

21、那孔林也算是滿腹經綸,博聞強識,兩人相談甚歡,大有相見恨晚之意,促膝而談,直至深夜,方才歇息。

22、他見識通神,博覽強識,見多識廣,天地之事,幾乎無所不知,無所不曉,表面看來他外表鶴骨仙風卻酷愛錢财,整日行騙,是一個荒誕不經的算卦小老頭。

23、而朱氏更有輕财貴義的朱桓,桓字休穆,以強識名,與人一面,數年不忘,往遇疫疠,必隐親醫藥,餮粥相繼,士民感戴之。

24、根據對發動機在實際使用和生産中的故障診斷與監測現狀分析,該文拟開發一套基于聲強識别的發動機智能化故障診斷與監測系統。

25、同時,國家中醫藥局提醒廣大群衆在網上求醫問藥時務必提高警惕,加強識别能力,避免上當受騙。

26、梁正偉指出,全縣各級各部門要進一步提高認識,切實築牢反邪教第一道防線,着力提高農牧民反邪教的能力,增強識别邪教、抵制邪教的能力。

27、他也時常跟人争執神仙的境界,聖人究竟有幾位等等看似虛無缥缈的問題,對這些雜七雜八的東西博聞強識了若指掌。

28、沙玉藏的父親沙上月是一位郁郁不得志的刀客,他沒有超衆的刀法,卻見多識廣,在闖蕩江湖的幾十年中,他博聞強識,暗暗記下了很多成名刀客的刀法。

29、長衫少女眼光犀利,東方世家本來就以武學淵博著稱,她又自幼便博聞強識,是以丘平一出手便知是衡山劍法,見丘平存心逗樂,便以言附之。

30、他是幾個人中年紀最小的,從那時候起,不管是家學淵源也好,天資聰穎也好,一提起陳振濂就和“聰明”“博文強識”這類詞連在了一起。

31、沒想到在14号硬卧車廂1号下鋪還來得及躺下休息,就被乘警曲國強識破。

32、作家、文學研究家、翻譯家錢鐘書先生向來以博聞強識的能力為人所欽佩,然而這也不是與生俱來的天賦,而是筆頭上記出來的本事。

溫柔的人學識淵博怎麼說

(1)汗牛充棟:[hàn niú chōng dòng]棟:棟宇,屋子。書運輸時牛累得出汗,存放時可堆至屋頂。形容藏書非常多。

(2)才高八鬥:[cái gāo bā dǒu]才:才華。比喻人極有才華。

(3)學識淵博:[xué shí yuān bó]指學識深而且廣。

(4)博聞強識:[bó wén qiáng zhì]聞:見聞。形容知識豐富,記憶力強。

(5)學富五車:[xué fù wǔ chē]五車:指五車書。形容讀書多,學識豐富。

(6)才華橫溢:[cái huá héng yì]才華:表現于外的才能。多指文學藝術方面而言,很有才華。

(7)真才實學:[zhēn cái shí xué]真正的才能和學識。

(8)博覽群書:[bó lǎn qún shū]博:廣泛。廣泛地閱讀各種書。形容讀書很多。

(9)博古通今:[bó gǔ tōng jīn]通:通曉;博:廣博,知道得多。對古代的事知道得很多,并且通曉現代的事情。形容知識豐富。

(10)出口成章:[chū kǒu chéng zhāng]說出話來就成文章。形容文思敏捷,口才好。

(11)學貫中西:[xué guàn zhōng xī]形容學問貫通了中國和西方的種種知識。

(12)博學多才:[bó xué duō cái]學識廣博,有多方面的才能。

(13)滿腹經綸:[mǎn fù jīng lún]經綸:整理絲縷,引伸為人的才學、本領。形容人極有才幹和智謀。

(14)金聲玉振:[jīn shēng yù zhèn]以鐘發聲,以磬收韻,奏樂從始至終。比喻音韻響亮、和諧。也比喻人的知識淵博,才學精到。

(15)學而不厭:[xuéér bù yàn]厭:滿足。學習總感到不滿足。形容好學。

(16)八鬥之才:[bā dǒu zhī cái]才:才華。比喻人極有才華。

(17)博大精深:[bó dà jīng shēn]博:廣,多。形容思想和學識廣博高深。

(18)出類拔萃:[chū lèi bá cuì]拔:超出;類:同類;萃:原為草叢生的樣子,引伸為聚集。超出同類之上。多指人的品德才能。

(19)腹載五車:[fù zài wǔ chē]比喻讀書甚多,知識淵博。

(20)見多識廣:[jiàn duō shí guǎng]識:知道。見過的多,知道的廣。形容閱曆深,經驗多

博聞強識成語故事

『壹』博聞強志成語故事

博聞強志成語故事:

《荀子·解蔽》:“博聞強志,不合王制,君子賤之。”

《禮記·曲禮上》:“博聞強識而讓,敦善行而不怠,謂之君子。”

《史記·屈原賈生列傳》:“博聞強志,明于治亂,娴于辭令。”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六十回:“修曰:‘且無論其口似懸河,辯才無礙。适修以丞相所撰《孟德新書》示之,彼觀一遍,即能暗誦,如此博聞強記,世所罕有。

博聞強志

bó wén qiáng zhì

【解釋】形容知識豐富,記憶力強。

【出處】《荀子·解蔽》:“博聞強志,不合王制。”

【結構】聯合式

【用法】作謂語、定語;指人的記憶力

【近義詞】博聞強識

【例句】~,明于治亂。◎《史記·屈原賈生列傳》

【英譯】have wide learning and a retentive memory

『貳』與讀書有四字成語故事

博覽群書、學富五車、博聞強識、博學多才、滿腹經綸

一、博覽群書

讀音:[ bó lǎn qún shū ]

釋義:博:廣泛。廣泛地閱讀各種書。形容讀書很多。

出處:《周書·庾信傳》:“幼而俊邁;聰敏絕倫;博覽群書;尤善《春秋左氏傳》。”

白話譯文:小的時候腦子就很靈活,無比的聰慧,廣泛地閱讀各種書,特别精通《春秋左氏傳》。

二、學富五車

讀音:[ xué fù wǔ chē ]

釋義:形容讀書多,學問大(五車:指五車書)。

出處:《莊子·天下》:“惠施多方,其書五車。”

白話譯文:所精通的是各個方面的技能,學問大的需要五輛車才能裝下。

三、博聞強識

讀音:[ bó wén qiáng zhì ]

釋義:見聞廣博,記憶力強。也說博聞強記。

出處:《禮記·曲禮上》:“博聞強識而讓;敦善行而不怠;謂之君子。”

白話譯文:有廣博的見識和超強的記憶力卻很謙讓,做善事很勤勉卻不倦怠,這就是君子。

四、博學多才

讀音:[ bó xuéō cái ]

釋義:學識廣博,有多方面的才能。

出處:《晉書·郤诜傳》:“诜博學多才;瑰偉倜傥;不拘細行。”

白話譯文:郤诜這人學識廣博,風流倜傥,不拘泥于小節。

五、滿腹經綸

讀音:[ mǎn fù jīng lún ]

釋義:比喻人很有學問、本領。

出處:《周易·屯》:“雲雷屯,君子以經綸。”

白話譯文:雲雷表示事物的開頭,萬事開頭難,如果是君子的話,需要克服種種困難,最終成就大事。

『叁』成語故事短的22個

1、美人遲暮——《離騷》

“美人遲暮”出自戰國時期楚國屈原的《離騷》:“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遲暮。”在《離騷》中,作者以美人喻楚懷王,以香草自喻,抒發自己的政治抱負,希望得到君王的重用或勸慰君王勤于政事。這兩句話的意思是希望楚王趁着年華正當,改掉以前治國中不好的方法,走向更好的前路。後人用《美人遲暮》比喻因日趨衰落而感到悲傷怨恨。

2、市井之徒——《淮陽感懷》

在古代,開一口井是非常困難的事,為了水源,人們就會聚居在井的附近,漸漸就成為當時的市集,稱為市井。市井之徒就是指混迹于市井、身份低微的販夫走卒,當時劉邦做泗水亭亭長時,他是一個身份低微的小官吏,和他稱兄道弟的朋友中,夏侯嬰是一個趕馬車的,樊哙是殺狗的屠狗之輩,在當時來說,他們是典型的市井之徒,唐朝的李密有一首《淮陽感懷》詩,樊哙市井徒,蕭何刀筆史。一朝時運會,千古傳名谥。

3、片言折獄——《論語·顔淵》

春秋時期,孔子的學生子路身強力壯,他總是跟随孔子,為他駕車做侍衛,子路性情正直忠貞,十分孝順他的母親。他為人十分誠實,坦率公正,答應辦到的事一定會立即就辦,決不拖延。孔子對子路的贊語是:“片言可以折獄者,其由與也?”意思是隻聽了單方面的供詞就可以判決案件的大概隻有仲由(即子路)吧。

4、彩衣娛親——《列女傳》

春秋時期,楚國有一個隐士,叫老萊子,他非常孝順父母,想盡一切辦法讨好父母的歡心,使他們健康長壽。他70歲時父母還健在,為了不讓父母見他有白發而傷感,她就做了一套五彩斑斓的衣服穿在身上,走路時裝成小兒跳舞的樣子使父母高興。

5、虎踞龍盤——《吳錄》

三國時期,劉備為了聯吳抗曹,派諸葛亮去吳都建業遊說孫權。諸葛亮到了建業,看到秣陵的山勢地形,感慨地說:“紫金山山勢險峻,像一條龍環繞建業,石頭城很威武,像老虎蹲踞着,這是帝王建都的好地方。”

6、魚傳尺素——《飲馬長城窟行》

尺素,在古代用絹帛書寫,通常長一尺。相傳古時用絹帛寫信而裝在魚腹中傳給對方,後來改以鯉魚形狀的函套裝書信,于是“魚傳尺素”成了傳遞書信的一個代名詞。

7、禍從天降——《舊唐書·劉瞻傳》

唐懿宗的愛女同昌公主因病醫治無效死亡。他遷怒于醫官,以“用藥無效”的罪名将韓宗召、康仲殷及兩家族人300多人全部投入監獄,宰相兼刑部侍郎劉瞻上書勸谏,認為他們已經盡力,這是禍從天降,懲罰沒有犯罪的人。劉瞻因此被貶為康州刺史。

8、盡忠報國——《北史·顔之儀傳》

北州宣帝時禦史大夫顔之儀經常苦苦勸:束谏宣帝不要暴政,被宣帝冷落,宣高死後,潮中大臣劉日方、鄭澤造假遺诏讓楊堅做丞相輔助小皇帝治理國家,顔之儀極力反對。

9、疑鄰盜斧——《呂氏春秋.有始覽.去尤》

從前有個鄉下人,丢了一把斧子.他以為是鄰居家的兒子偷去了,于是處處注意那人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越看越覺得那人像是盜斧的賊.後來,丢斧子的人找到了斧子,原來是前幾天他上山砍柴時,一時疏忽失落在山谷裡.找到斧子後,他又碰見了鄰居的兒子,再留心看看他,怎麼也不像賊了。

10、趁人之危——《後漢書·蓋勳傳》

東漢涼州刺史梁鴻的屬官蘇正和不畏強權,依法查辦武威太守。梁鴻擔心會牽連朝廷高官,想殺了蘇正和滅口,就找好友蓋勳商量對策。雖然蓋勳和蘇正和是死對頭,但他還是認為不能趁别人危難時候去害别人,這是不仁的表現。

11、沉魚落雁——《莊子·齊物論》

春秋時期,越國傾國傾城的美女西施在故鄉溪邊浣紗時,溪中遊動的魚兒見了她都羞愧得沉入水底,不敢浮出水面。漢元帝時絕色美女王昭君在她出塞嫁給匈奴王時,天空飛過的大雁驚訝她的美麗,忘了飛行跌落到樹林裡。

12、按兵不動——《荀子·王制》

春秋末期,諸侯争霸,弱肉強食,位于晉國東部的一個弱小國家——衛國,長期以來受着強大晉國的壓迫,苦不堪言。這個時候衛國的國君——衛靈公,毅然投靠了與晉國同樣強大的齊國,締約結盟。這種做法令當時晉國的執政卿趙鞅十分惱怒。

集結大軍準備讨伐衛國,大軍出發前,趙鞅先派大夫史默出使衛國,暗中調查衛國内部的情況,并約好在一個月後回來報告,可是,一個月,兩個月很快過去了,史默仍舊沒有消息,趙鞅不知道究竟出了什麼意外情況,晉國内部也開始議論紛紛,史默已經被衛國殺害,不可能再回來了。

況且衛國隻不過是一個弱小的國家,不如幹脆出兵,一舉擊破,趙鞅否定了這種說法,他認為衛國之所以敢背叛晉國投靠齊國,一定已經做好了十分充分的準備,貿然進攻,會使晉國損失巨大,所以在史默控聽消息回來之前,決不能草率采取行動。就這樣等了半年之久,史默終于回來了。趙鞅問他:“為什麼耽擱這麼長的時間呢。

史默答道,經過六個月的觀察,衛靈公很有才幹,國内賢臣很多,人民擁戴,舉國上下團結一心。如果我們要依靠武力使衛國屈服,是要付出巨大的代價的。經過這半年來,還是尋找不到衛國的弱點,所以我隻好回來了。趙鞅聽後,同意史默的看法,暫時打消了攻打衛國的念頭,按兵不動,等待時機。

13、才高八鬥——《釋常談·鬥之才》

南朝時期,文學家謝靈運做永嘉太守時,經常遊山玩水,寫詩作賦,深得文帝的賞識。他因此驕傲地說:“天下的文才總共有一石,曹植占其中的八鬥,我占一鬥,其餘的人合占一鬥。”

14、目瞪口呆——《賺蒯通》

西漢初年,韓信被封為齊王,丞相蕭何擔心韓信兵權太大,就找樊哙共商計策。樊哙自鳴得意,連誇自己是如何鬥敗項羽,吓得他目瞪口呆,從而保住主公。面對這淮陰一餓夫且手無縛雞之力的韓信,隻須叫一兩個人就可以把他一刀兩斷

15、雕欄玉砌——《虞美人》

公元960年,趙匡胤陳橋兵變建立宋朝,消滅了南平、後蜀、南漢等國。南唐後主李煜不問朝政,隻會吟詩作詞,被宋朝打敗,投降後被封為違命侯。李煜作詞:“雕欄玉砌應猶在,隻是朱顔改。”宋太宗借機殺了他

16、笑容可掬——《三國演義》

三國時期,司馬懿率軍進攻蜀國街亭,諸葛亮派馬谡駐守失敗。司馬懿乘勝直逼西城,諸葛亮無兵迎敵,但沉着鎮定,大開城門,笑容可掬地坐在城樓上彈琴。司馬懿懷疑設有埋伏,引兵退去。等得知西城是空城回去再戰,趙雲急忙趕回解圍。

17、死而後已——《論語泰伯》

三國時期,蜀主劉備死後,昏庸無能的阿鬥繼位,他隻知享樂,把國内的軍政大權交給諸葛亮處理。諸葛亮一面聯吳伐魏,南征孟獲,積極準備兩次北伐,在最後一次北伐前夕給阿鬥寫《後出師表》表示自己為國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18、博聞強識——《荀子·解蔽》

三國時期,魏文帝曹丕自幼天資聰穎,下筆成章,博聞強識,才藝兼備。8歲時就能寫文章,他的詩詞歌賦文筆清新流暢。《典論》中的《論文》一篇是我國文學批判史上傑出作品。他跟随曹操南征北戰,公元220年他廢漢自立為皇帝。

19、不拘一格——《己亥雜詩》

清朝思想家龔自珍應對腐敗的清***,主張改革,提倡禁煙,得不到朝廷重用。48歲毅然辭官歸隐,在飄過鎮江時看到當地人在祭拜天神,他作詩一首:“九州生氣恃風雷,萬馬齊喑究可哀;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

20、滄海桑田——《神仙傳·麻姑》

從前仙人王遠和麻姑,他們相約到蔡經家去飲酒,王遠一行很快就到蔡經家,但沒見到麻姑的到來,就派使者去請。麻姑到來說她奉命去巡視蓬萊,已經三次見到東海變成桑田,此刻海水又退了一半。王遠說那裡又要揚起塵土來了。

21、不自量力——《左傳·隐公十一年》

春秋時期,實力弱小的息國從鄭國發動戰争,結果被打敗。原因是不正确分析敵我雙方的力量,分不清敵人與朋友,不團結鄰國,結果沒過多久息國被楚國消滅。

22、氣壯山河——《從奴隸到将軍》

北宋時期,趙鼎21歲中進士受到宰相吳敏的賞識,調到都城開封任職。金兵南下,宋欽宗驚慌失措,趙鼎主張抗金到底,但是宋欽宗不予理睬。北宋滅亡後,趙鼎仍然堅持抗金,秦桧迫害他,他隻好寫下:身騎箕,尾歸天上,氣壯山河壯本朝。

23、按圖索骥——《相馬經》

春秋時期相馬專家孫陽(伯樂)根據自己的相馬經驗寫了《相馬經》,他的兒子很想把相馬的絕技學到手,熟讀《相馬經》,根據經書上的标準選出的”千裡馬“——一隻癞蛤蟆回家向其父報喜,伯樂看後哭笑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