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岸花美成語有哪些(彼岸花美成語有哪些四個字)

biang 中華百科 1.1K+

本文目錄

  1. 形容彼岸花的四字成語
  2. 形容彼岸花的成語
  3. 關于花有關的成語故事

形容彼岸花的四字成語

1.描寫彼岸花的詞語有哪些

1.紅白兩色

2.花開葉落

3.花開幾簇

4.葉落做土

5.苦渡蒼生

6.幽冥難醉

7.花開彼岸

8.輪回愁楚

9.獨泣幽冥

10.花豔人不還

11.花開花獨豔

12.塵世忍離

13.生死相憐

14.花葉空悲戀

彼岸花分為紅色、白色、黃色三種,紅色彼岸花盛開于地獄、白色彼岸花綻放于天堂。

紅色的彼岸花又稱曼珠沙華(manjusaka),《法華經》中的四華(花)之一。原産于中國長江流域,分布在長江中下遊及西南部分地區,相關記載最早見于唐代,被稱作“無義草”、“龍爪花”。民間有許多關于“彼岸花”的傳說。另有以《彼岸花》為名的歌曲和小說作品。

彼岸花,惡魔的溫柔。日本民間傳說中自願投入地獄的花朵,被衆魔遣回,但仍徘徊于黃泉路上,衆魔不忍,遂同意讓她開在此路上,給離開人界的魂們一個指引與安慰。地獄少女中的閻魔愛,就喜歡這種花。雪白色與血紅色的彼岸花共同代表死亡。傳言曼陀羅華盛開于天堂之路,曼珠沙華布滿在地獄之途。同是代表死亡,一個卻偏向于對死亡的另一種解釋:新生,另一個偏向于對痛苦與悔恨的彷徨與徘徊:堕落。所以說地獄與天堂,僅有一線之隔。所謂天使與惡魔的區别,不過是顔色與背負的含義罷了。

彼岸花是一種球莖植物,球莖的外形有點像水仙,花則是一支空空的莖頂端生出花,這種花有種特殊的味道,有點像大蒜。石蒜系自花授粉植物,蒴果背裂,種子多數,一般以鱗莖3-4年繁殖一次。由于花與葉永無緣相見,生生相惜,故得名彼岸花。由于它能消腫、殺蟲、治淋巴結結核、疔瘡疖腫、風濕關節痛、蛇咬傷、水腫、滅蛆、滅鼠、防瘟疫等,所以又被稱健康的守護神,又名舍花或舍利。彼岸花應該是專指紅花石蒜,而紅花石蒜又稱龍爪花。

2.描寫彼岸花的詞語

(1)彼岸花

繁華塵世,雲泥人海,兩望鵲橋渡。

彈指生死,幾輪朝暮,三塗黃昏處。

花開葉落,紅白兩色,癡情難留住。

葉落做土,花開幾簇,渺渺淚無數。

奈何橋頭,孟婆勸飲,幾生無回顧。

哭笑滄桑,黃泉相随,佛禅苦難度。

阿鼻魄落,七情魂在,迷津怎醒悟。

輪回愁楚,幽冥難醉,獨步無歸路。

彼岸花開開彼岸,斷腸草愁愁斷腸.奈何橋前可奈何.三生石前定三生

蝶戀花彼岸花彼岸花開開彼岸,獨泣幽冥,花豔人不還。塵世忍離誰再念?黃泉一路凝淚眼。葉落花開花獨豔,世世輪回,花葉空悲戀。莫歎人間魂黯淡,何知生死相憐遠!

彼岸花開開彼岸,奈何橋上可奈何

形容彼岸花的成語

繁華塵世,雲泥人海,兩望鵲橋渡。

彈指生死,幾輪朝暮,三塗黃昏處。

花開葉落,紅白兩色,癡情難留住。

葉落做土,花開幾簇,渺渺淚無數。

奈何橋頭,孟婆勸飲,幾生無回顧。

哭笑滄桑,黃泉相随,佛禅苦難度。

阿鼻魄落,七情魂在,迷津怎醒悟。

輪回愁楚,幽冥難醉,獨步無歸路。

關于花有關的成語故事

夢筆生花的成語故事

故事:

唐代大詩人李白少年時曾經做過一個奇特的夢,他夢見自己使用回的筆尖頭開出了鮮答豔的花朵,一張張白紙自動飛到他眼前,他高興極了,就抓起妙筆飛快地寫了起來,落在紙上的卻是一朵朵盛開的鮮花,他的許多著名的詩篇流傳至今。

【成語】:夢筆生花

【拼音】: mèng bǐ shēng huā

【解釋】:比喻寫作能力大有進步。也形容文章寫得很出色。

【出處】:五代·王仁裕《開元天寶遺事·夢筆頭生花》:“李太白少時,夢所用之筆頭上生花,後天才贍逸,名聞天下。”

【舉例造句】:李太白夢筆生花,特睡鄉幻景耳!清·紀昀《閱微草堂筆記》卷五

【拼音代碼】: mbsh

【近義詞】:生花妙筆

【用法】:作謂語、補語;指文思豐富

【英文】: write like an angel

源自曆史的帶植物的成語故事有哪些

來草木皆兵

cǎo mù jiē bīng

【解源釋】把山上的草木都當做敵兵。形容人在驚慌時疑神疑鬼。

【出處】《晉書·苻堅載記》:“堅與苻融登城而望王師,見部陣齊整,将士精銳;又北望八公山上草森皆類人形,顧謂融曰:‘此亦勁敵也,何謂少乎?’怃然有懼色。”

【結構】主謂式。

【用法】含貶義。用來形容戰敗者或畏敵者極端驚恐、疑懼;也可形容神經過敏;一有動靜就非常恐懼。一般作謂語、定語、補語。

【正音】皆;不能讀作“jié”。

【辨形】皆;不能寫作“揩”。

關于梅花的成語故事

望梅止渴

東漢末年,曹操帶兵去攻打張繡,一路行軍,走得非常辛苦。時值盛夏,太陽***辣地挂在空中,散發着巨大的熱量,大地都快被烤焦了。曹操的軍隊已經走了很多天了,十分疲乏。這一路上又都是荒山秃嶺,沒有人煙,方圓數十裡都沒有水源。将士們想盡了辦法,始終都弄不到一滴水喝。頭頂烈日,戰士們一個個被曬得頭昏眼花,大汗淋淋,可是又找不到水喝,大家都口幹舌燥,感覺喉嚨裡好像着了火,許多人的嘴唇都幹裂得不成樣子,鮮血直淌。每走幾裡路,就有人倒下中暑死去,就是身體強壯的士兵,也漸漸地快支持不住了。

曹操目睹這樣的情景,心裡非常焦急。他策馬奔向旁邊一個山崗,在山崗上極目遠眺,想找個有水的地方。可是他失望地發現,龜裂的土地一望無際,幹旱的地區大得很。再回頭看看士兵,一個個東倒西歪,早就渴得受不了,看上去怕是難得再走多遠了。

曹操是個聰明的人,他在心裡盤算道:這一下可糟糕了,找不到水,這麼耗下去,不但會贻誤戰機,還會有不少的人馬要損失在這裡,想個什麼辦法來鼓舞士氣,激勵大家走出幹旱地帶呢?

曹操想了又想,突然靈機一動,腦子裡蹦出個好點子。他就在山崗上,抽出令旗指向前方,大聲喊道:“前面不遠的地方有一大片梅林,結滿了又大又酸又甜的梅子,大家再堅持一下,走到那裡吃到梅子就能解渴了!”

戰士們聽了曹操的話,想起梅子的酸味,就好像真的吃到了梅子一樣,口裡頓時生出了不少口水,精神也振作起來,鼓足力氣加緊向前趕去。就這樣,曹操終于率領軍隊走到了有水的地方。

曹操利用人們對梅子酸味的條件反射,成功地克服了幹渴的困難。可見人們在遇到困難時,不要一味畏懼不前,應該時時用對成功的渴望來激勵自己,就會有足夠的勇氣去戰勝困難,到達成功的彼岸。

奇花異草傳說我想知道關于傳說中的化和草有意思的或者一些成語故事也可以謝謝!!

白色的彼岸花又稱曼陀羅華(mandarava),紅色的彼岸花又稱曼珠沙華(manjusaka),《法華經》中的四花之一。原産于中國長江流域,分布在長江中下遊及西南部分地區,相關記載最早見于唐代,被稱作“無義草”、“龍爪花”。民間有許多關于“彼岸花”的傳說。另有以《彼岸花》為名的歌曲和小說作品。

中國花語:“優美純潔”代表美麗、動人;日本花語:“悲傷回憶”;朝鮮花語:“相互思念”。又有“分離、傷心、不吉祥、死亡之美”的意思。曼珠沙華

在民間,春分前後三天叫春彼岸,秋分前後三天叫秋彼岸。是上墳的日子。彼岸花開在秋彼岸期間,非常準時,所以才叫彼岸花。而它生長的地方大多在田間小道,河邊步道和墓地,所以别名也叫做死人花。一到秋天,就綻放出妖異濃豔得近于血色的花朵,整片的彼岸花看上去便是觸目驚心的赤紅,如火,如血,如荼。因此也稱為「死人花」shibito hana,幽靈花yuurei hana,地獄花jigoku hana,天蓋花tengai hana,剃刀花kamisori hana,舍子花sutego hana曼珠沙華,又名彼岸花.意為死亡之花。一般認為是生長在三途河邊的接引之花。花香傳說有魔力,能喚起死者生前的記憶,盛開在陰曆七月下,大片大片,鮮紅如血,梵語意為開在天界的紅花。在去往地獄的路上,将會看到華麗的彼岸花盛開。内心将會有上一點安慰與寄托,這也就是地獄少女喜歡這花的原因。彼岸花也是雙魚們的象征花。

帶花的成語故事急急急急急

步步蓮花步步生蓮花遍地開花百花齊放百花齊放,百家争鳴

傍花随柳百花生日百花争妍百花争豔敗柳殘花

波羅奢花筆頭生花筆下生花閉月羞花彩筆生花

殘花敗柳吹花嚼蕊穿花納錦春花秋實春花秋月

粲花之論簇錦團花寵柳嬌花春暖花開春暖花香

翠竹黃花洞房花燭月夕花朝分花拂柳浮花浪蕊

繁花似錦風花雪月風花雪夜分花約柳過時黃花

花簇錦攢花攢錦簇花攢錦聚花殘月缺花辰月夕

花晨月夕花堆錦簇***花紅柳綠花花綠綠

花花世界花花太歲寒花晚節黃花晚節花好月圓

花街柳陌花階柳市花街柳市花街柳巷花錦世界

花甲之年花裡胡哨花明柳暗花明柳媚花貎蓬心

花衢柳陌花前月下花容月貌花說柳說火樹琪花

火樹銀花花團錦簇花天酒地花天錦地花信年華

花香鳥語花下曬裈花樣翻新花言巧語花樣新翻

花顔月貌花遮柳隐花遮柳掩火燭銀花花朝月夕

花朝月夜花枝招顫花枝招展花枝招颭酒病花愁

錦簇花團酒地花天羯鼓催花檻花籠鶴鏡花水月

借花獻佛鏡裡采花鏡裡觀花錦上添花錦團花簇

錦營花陣錦陣花營開花結果開花結實枯木生花

枯樹開花枯樹生花口吻生花口墜天花柳暗花明

柳暗花明又一村柳暗花遮柳寵花迷柳亸花嬌梨花帶雨

柳戶花門柳昏花螟落花流水落花無言落花有意,流水無情

柳嬌花媚柳街花巷戀酒迷花戀酒貪花柳綠花紅

路柳牆花柳陌花叢柳陌花街柳陌花衢柳暖花春

柳衢花市柳泣花啼浪蕊浮花柳弱花嬌柳市花街

柳聖花神流水落花流水桃花柳啼花怨柳巷花街

柳營花市柳腰花态柳煙花霧柳莺花燕柳影花陰

柳營花陣柳折花殘亂墜天花夢筆生花眠花藉柳

眠花宿柳眠花卧柳眉花眼笑迷花沾草眠花醉柳

美女簪花明日黃花馬上看花滿舌生花年登花甲

拈花弄柳拈花弄月拈花惹草拈花微笑拈花一笑

拈花摘豔鳥啼花落鳥啼花怨鳥語花香披紅戴花

攀花折柳攀花問柳跑馬觀花牆花路草牆花路柳

奇花異草琪花瑤草奇花異卉琪花玉樹秋月春花

巧語花言惹草拈花惹草沾花如花似朵如花似錦

如花似玉如花似月人面桃花生花妙筆耍花腔

生花之筆水流花落水流花謝樹上開花水性楊花

水月鏡花團花簇錦桃花流水天花亂墜桃花人面

桃花潭水頭昏眼花昙花一現天女散花鐵樹花開

鐵樹開花頭暈眼花問官答花五花八門五花大綁

五花殺馬晚節黃花無可奈何花落去霧裡看花問柳評花

問柳尋花羞花閉月萱花椿樹杏花春雨香花供養

先花後果尋花覓柳心花怒放心花怒發尋花問柳

閑花野草閑花野草繡花枕頭下馬看花朽木生花

雪月風花玉慘花愁瑤草奇花瑤草琪花異草奇花

野草閑花一花獨放眼花耳熱煙花風月銀花火樹

楊花水性移花接木眼花缭亂眼花撩亂眼花雀亂

尤花殢雪眼花心亂楊花心性吟花詠柳驿寄梅花

驿路梅花玉貌花容月貌花容異木奇花月缺花殘

玉軟花柔葉瘦花殘驿使梅花月夕花晨月下花前

詠月嘲花月圓花好月夜花朝油嘴花唇月墜花折

油漬麻花走花溜水走花溜冰沾花惹草粘花惹草

招花惹草走馬觀花走馬看花

有貓有花的成語故事

照貓畫虎

zhào māo huà hǔ

[釋義]比喻照着樣子模仿。

[語出]清·李綠園《歧路燈》第11回:“這大相公聰明内得很,他是照貓畫虎,容一見即會套的人。”

[近義]照葫蘆畫瓢、照本宣科

[用法]連動式;作謂語;含貶義

與“花”有關的典故,如:百花深處、鏡花緣......之類的。不是成語,是典故。

蘭:黃庭堅《書幽芳亭》:"土之才德蓋一國,則曰國士;女之色蓋一國,則曰國色;蘭之香蓋一國,則曰國香。"以"古"形容香,不僅指此種香馨時間久長,而且質地純良,古樸雅潔。元代薩都刺《蘭臯曲》七言古詩中說:"幽蘭日日吹古香,美人不來溪水長。"蘭等待着美人,隻有美人才配得上享受這陣陣的幽蘭古香。許多植物,特别是花卉都有馥香,然沒有蘭的馨芳,故人們稱蘭為香之祖。清代汪灏等著《廣群芳譜》卷四十四:"蘭幽香清遠,馥郁襲衣,彌旬不歇,常開于春初。雖冰霜之後,高深自如,故江南以蘭為香祖。"《清異錄》亦載:"蘭雖吐一花,室中亦馥郁襲人,彌旬不歇,故江南以蘭為香祖。"宋代郭茂倩《樂府詩集·猗蘭操序》:"琴操曰:《猗蘭操》孔子所作。孔子……自衛返魯,隐谷之中,見香蘭獨茂,喟然歎曰:蘭當為王者香,今乃獨茂,與衆草為伍。乃止車援琴鼓之,自傷不逢時,托辭于香蘭雲。"當然,古代的奇花異草,最大的享受者,是帝王後妃,是達官貴人,是豪門世紳,"王者香",可以理解為是供帝王欣賞的蘭花,但孔子所謂的"半當為王者香",似乎是香者之王的意思,示幽貞雅淡,芬芳襲人,然調高和寡,獨茂壑谷。:《廣群芳譜》雲:"蘭無偶,稱為第一香。"再沒有别的芬香能與蘭香并駕齊驅,因此它是獨占鳌頭,為第一香,又稱"天下第一香"。

蘭花典故--燕夢蘭

燕夢蘭

春秋時,鄭文公的姬妾燕姞有一天夢一位天使送給她蘭花,并對她說:"我叫伯鯈,是你的祖先.送你這蘭,作你的兒子.蘭花有國香之稱,佩戴它,人家一定會喜歡你的."不久,鄭文公見了燕姞,贈給她蘭花,兩人十分恩愛.過了一些日子,燕姞懷孕,生下一子,取名為蘭,就是後來的鄭穆公.後因稱蘭花為"國香",并以"夢蘭"比喻懷孕.

菊之高潔,在于它傲霜獨立。而名為花之魂魄,自古以來,文人雅士和園藝家多用極富表現力的辭藻給各種菊花賦予形象貼切和意韻超凡的名字。或以花色命名,白色菊有:“銀絲串珠”、“空谷清泉”、“珠簾飛瀑”、“月湧江流”;黃色菊則有:“飛黃騰達”、“黃莺出谷”、“泥金獅子”、“沉香托桂”;綠色菊有:“綠陽春”、“綠柳垂蔭”、“春水綠波”;白色微綠的稱“玉蟹冰盤”,紅色中加白的叫:“楓葉蘆花”;紅白綠三色的名“三色牡丹”、“綠衣紅裳”等等。或借詩詞典故表示菊花的顔色,如紅色的“紅葉題詩”、黃色的“黃石公”、粉色的“人面桃花”,每個菊名之後伴有一段精彩動人的故事。或以花瓣來辨其形:“驚風芙蓉”、“飛龍舞爪”、“松林挂雪”、“香羅帶”、“老翁發”、“金鈴歌”等等。還有以花的造型來命名的:“柔情萬縷”、“長風萬裡”、“金線垂珠”、“墨荷”、“十丈珠簾”、“一坯雪”、“彩雲爪”等,一語道破花的萬種風情。也有以曆史人物和故事命名的,如“出師表”、“龍城飛将”、“龍圖閣”、“木蘭換裝”、“嫦娥奔月”、“白西廂”、“湘妃鼓瑟”等等,每一個名字的背後都蘊含一串動人故事,啟發人們的想象。尚有一種依據色、瓣、朵綜合而成“韻”而命名的,如“醉荷”,取其似荷非荷,極似微醉之人,飄灑而無羁;又如“醉舞楊妃”,取其色粉紅,瓣肥厚,極似曆史故事中的楊貴妃帶醉曼舞。僅從名字看來,就已令人遐思不已,領悟其美了。

兩個關于菊花的典故,說的都是被後人稱為“唐宋八大家”的王安石。

明代馮夢龍編的《警世通言》中有一篇《王安石三難蘇學士》。蘇轼任職湖州期滿後赴京等候新的任命。一天蘇轼到當朝丞相王安石那裡拜會,恰好他不在。蘇轼在王安石的書桌上看到了王安石一首還未完成的詩:“西風昨夜過園林,吹落黃花滿地金。”蘇轼想不通王安石怎麼會吟出這有悖情理的詩句來,據他看來:“黃花即菊花。此花開于深秋,其性屬火,敢于秋霜鏖戰,最能耐久,随你老來焦幹枯爛,并不落瓣。說個‘吹落黃花滿地金’,豈不是錯誤了?”于是,就在後續道:“秋花不比春花落,說與詩人仔細聽。”随後不待晤面就一走了之。王安石回家後見到蘇轼的題句,心裡也暗笑蘇轼對事物觀察的不仔細、全面,《離騷》中就有“夕餐秋菊之落英”的詩句,何謂菊花無落英?因為王安石所詠之菊乃一特殊品種,此菊花産于黃州。因此玉安石次日上朝,撺掇皇上把蘇轼貶到黃州。朝廷任命蘇東坡為黃州團練副使,蘇轼隻以為王安石記恨更改他的題詩。

果不其然,在蘇東坡赴黃州上任後的那年重陽節之後幾天,連日大風,蘇東坡與來訪的好友陳季常一道去後花園賞菊花,沒想到隻見菊花棚下滿地遍灑黃燦燦的菊花,枝上全無一朵。這一情景使蘇東坡目瞪口呆,半晌說不出話來。陳季常見而生疑。蘇東坡便坦誠他說道:“季常有所不知,平常見此花隻是焦幹枯爛,并不落瓣。去歲在王荊公府中,見他《詠菊》詩二句,道:‘西風昨夜過園林,吹落黃花滿地金。’小弟隻道此老錯誤了,續詩二句道:‘秋花不比春花落,說與詩人仔細吟。’卻不知黃州菊花果然落瓣!此老左遷小弟到黃州,原來使我看菊花也。”此時此地蘇轼方明白被貶黃州的意義。

還有一個典故,出自《西清詩話》,說的是王安石和歐陽修讨論菊花詩的事。王安石寫了一首《殘菊》詩:“黃昏風雨瞑園林,殘菊飄零滿地金。”歐陽修讀了之後,笑曰:“百花盡落,獨菊枝上枯耳。”又戲曰:“秋英不比春花落,為報詩人仔細看。”王安石回說:“是豈不知《楚辭》‘餐秋菊之落英’,歐陽幾不學之過也。”他們争論的重點是菊花落與不落。

其實菊花落與不落。隻是品種的不同,雖然大多數菊花品種是不落的,但也有少量品種的菊花是落的,隻不過比較稀罕罷了。王安石對菊花的觀察很仔細,給我們留下了要仔細觀察生活,描寫才能栩栩如生貼切的啟示。

海棠花姿潇灑,花開似錦,自古以來是雅俗共賞的名花,素有“花中神仙”、“花貴妃”、“花尊貴”之稱,幫在皇家園林中常與玉蘭、牡丹、桂花相配植,形成“玉棠富貴”的意境。另外海棠花又稱斷腸花,思鄉草。有象征遊子思鄉,表達離愁别緒的意思。又因為其妩媚動人,雨後清香猶存,花豔難以描繪,又來比喻美人

2:南宋陸遊詩雲:“雖豔無俗姿,太皇真富貴。”形容海棠豔美高雅。陸遊另一首詩中:“猩紅鹦綠極天巧,疊萼重跗眩朝日。”形容海棠花鮮豔的紅花綠葉及花朵繁茂與朝日争輝的形象。

3:宋釋惠洪《冷齋夜話》記載.唐明皇登香亭.召太真妃.于時卯醉未醒.命高力士使待兒扶掖而至。妃子醉顔殘妝.鬓亂钗橫,不能再拜。明皇笑日:“豈妃子醉.直海棠睡未足耳!”這是“海棠春睡”典故的由來。曲故流傳後.蘇東坡據此寫了一首《海棠》

梅花飄落幾點紅,柔情恰似海水深。

錢溏海水未春潮,傲雪紅梅花開早。

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

補充:“宋代林逋隐居杭州西湖孤山,無妻無子,種梅養鶴以自娛,人稱其“梅妻鶴子”。”

林逋以傑出的詠梅詩詞聞名于世。他隐居孤山,躬耕農桑并大量植梅,寫出了不少詠梅佳句,其中《山園小梅》傳出後脍炙人口,在詩詞界引起了轟動:

衆芳搖落獨暄妍,占盡風情向小園;

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斷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須檀闆共金尊。

花好月圓的成語故事

中文發音:抄 huā hǎo yuè yuán。

成語解釋:襲花兒是美的;月亮是圓的。比喻美好團聚。多用做新婚賀詞。

成語出處:宋晁端禮《行香子别恨》詞:“莫思身外,且逗尊前,願花長好,人長健,月長圓。”

成語造句:(1)祝你們花好月圓,白頭偕老。(2)我們結婚的東西都已準備好,就等着花好月圓的那一天了。

成語使用:聯合式;作謂語、定語;比喻美好生活

發音技巧:好,不能讀作“hào”。

書寫技巧:圓,不能寫作“園”。

褒貶解析:屬褒義成語

歇後語:八月十五桂花香

近義詞:鵲笑鸠舞

反義詞:花殘月缺

英語翻譯:perfect conjugal bliss

與蘭花有關的成語及典故

采蘭贈藥

解釋:比喻男女互贈禮物,表示相愛。蘭:蘭花,花味清香;藥:芍藥專。

吹氣勝屬蘭

解釋:氣息象蘭花那樣香。形容美女的呼吸。

春蘭秋菊

解釋:春天的蘭花,秋天的菊花。比喻各有值得稱道的地方。

摧蘭折玉

解釋:毀壞蘭花,折斷美玉。比喻摧殘和傷害女子。摧:摧殘,毀掉。

芳蘭竟體

解釋:香氣滿身。比喻舉止閑雅,風采極佳。芳蘭:蘭草的香氣;竟體:滿身。

桂馥蘭香

解釋:形容氣味芳香。桂、蘭:兩種散發芳香的花;馥:香。

蕙心蘭質

解釋:蕙草樣的心地,蘭花似的本質。比喻女子心地純潔,性格高雅。蕙、蘭:都是香草名。

金蘭之契

解釋:指交情投合的朋友。金:比喻堅;蘭:比喻香;契:投合。

空谷幽蘭

解釋:山谷中優美的蘭花。形容十分難得,常用來比喻人品高雅。

蘭艾同焚

解釋:蘭花跟艾草一起燒掉。比喻不分好壞,一同消滅。

蘭心蕙性

解釋:比喻人品高尚,舉止文雅

有關花的成語故事

家推薦的幾篇有關成語的故事

有關成語的故事:火樹銀花

睿宗是唐代君主中最會享樂的一位皇帝,雖然他隻當了三年的皇帝,但不管什麼佳節,他總要用很多的物力人力去鋪張一番,供他的遊玩。他每年逢正月元宵的夜晚,一定紮起二十丈高的燈樹,點起五萬多盞燈,号為火樹。後來詩人蘇味道就拿這個做題目,寫了一首詩,描繪它的情形。他的元夕詩曰道:「火樹銀花合,星橋鐵鎖開,暗塵随馬去,明月逐人來。遊妓皆?季,行歌盡落梅,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這首詩把當時熱鬧的情況,毫無隐瞞的描寫出來,好像活躍在我們讀者的眼前。

這句成語是形容燈火盛的地方,望上去好像是火樹銀花的樣子。所以現在凡是繁盛的都市,或有盛大的集會在夜間舉行,燈光燦爛,都用這句話去形容它。

有關成語的故事:管鮑之交

從前,齊國有一對很要好的朋友,一個叫管仲,另外一個叫鮑叔牙。年輕的時候,管仲家裡很窮,又要奉養母親,鮑叔牙知道了,就找管仲一起投資做生意。做生意的時候,因為管仲沒有錢,所以本錢幾乎都是鮑叔牙拿出來投資的,可是,當賺了錢以後,管仲卻拿的比鮑叔牙還多,鮑叔牙的仆人看了就說:「這個管仲真奇怪,本錢拿的比我們主人少,分錢的時候卻拿的比我們主人還多!」鮑叔牙卻對仆人說:「不可以這麼說!管仲家裡窮又要奉養母親,多拿一點沒有關系的。」有一次,管仲和鮑叔牙一起去打仗,每次進攻的時候,管仲都躲在最後面,大家就罵管仲說:「管仲是一個貪生怕死的人!」鮑叔牙馬上替管仲說話:「你們誤會管仲了,他不是怕死,他得留着他的命去照顧老母親呀!」管仲聽到之後說:「生我的是父母,了解我的人可是鮑叔牙呀!」後來,齊國的國王死掉了,大王子諸當上了國王,諸每天吃喝玩樂不做事,鮑叔牙預感齊國一定會發生内亂,就帶着小王子小白逃到莒國,管仲則帶着小王子糾逃到魯國。

不久之後,大王子諸被人殺死,齊國真的發生了内亂,管仲想殺掉小白,讓糾能順利當上國王,可惜管仲在暗算小白的時候,把箭射偏了,小白沒死,後來,鮑叔牙和小白比管仲和糾還早回到齊國,小白就當上了齊國的國王。小白當上國王以後,決定封鮑叔牙為宰相,鮑叔牙卻對小白說:「管仲各方面都比我強,應該請他來當宰相才對呀!」小白一聽:「管仲要殺我,他是我的仇人,你居然叫我請他來當宰相!」鮑叔牙卻說:「這不能怪他,他是為了幫他的主人糾才這麼做的呀!」小白聽了鮑叔牙的話,請管仲回來當宰相,而管仲也真的幫小白把齊國治理的非常好呢!

後來,大家在稱贊朋友之間有很好的友誼時,就會說他們是“管鮑之交”。

有關成語的故事:高枕無憂

春秋的時候,齊國有一位叫做孟嘗君的人,他在家裡養了三千個客人,孟嘗君把這些人分成上、中、下三種等級!上等的客人每天都可以吃到大魚大肉、出門的時候還有車子可以坐;中等的客人每天隻有吃到魚和菜;下等的客人每天吃到的就隻有蔬菜而已。

有一天,孟嘗君的朋友介紹一個叫做馮谖(音:宣)的人到孟嘗君家,孟嘗君問他的朋友:「這個叫馮谖的人有什麼專長呀?」朋友想了很久說:「好像沒什麼專長耶!」孟嘗君聽了之後,就不怎麼理會馮谖,家裡的傭人看到孟嘗君不理馮谖,以為主人瞧不起馮谖,通通把馮谖當下等的客人招待。

馮谖心裡很不高興,天天發牢騷:「既然大家都瞧不起我,***脆離開算了!」孟嘗君知道以後,就把馮谖由下等的客人升為上等的客人,還送給馮谖的媽媽吃的和用的東西,馮谖心想:「孟嘗君對我這麼好,我一定要找機會報答他!」

有一次,孟嘗君派馮谖到薛地去讨債,馮谖就假裝是孟嘗君下的命令,叫所有欠孟嘗君錢的人不用還錢,替孟嘗君買了個「義」的好名聲!後來孟嘗君被齊王國君解除了相國的官位,回到薛地去住的時候,薛地的人民都熱烈地歡迎孟嘗君呢!

過了不久,馮谖又對孟嘗君說:「一隻兔子要有三個洞藏身,才能免除被獵人獵殺的危險。您現在住在薛地,就好像兔子隻有一個洞,是很危險的!萬一齊國的國君對您不滿意要殺您,您連其他躲的地方都沒有呢!所以,您現在還不能把枕頭墊高,安心地睡覺!」孟嘗君一聽:「那我該怎麼辦呢?」馮谖:「這件事就交給我去辦!我會讓您象狡兔一樣,有三個安全的洞藏身!」于是,馮谖就跑去找梁國的國君梁惠王,告訴梁惠王孟嘗君非常能幹,梁惠王聽了之後立刻派人帶着一千斤黃金、一百輛馬車去請孟嘗君到梁國做相國。這個消息傳到了齊國,齊國的國君馬上慌張起來,趕快用隆重的禮節請孟嘗君回去齊國做相國。同時,馮谖又叫孟嘗君在薛地建立宗廟,用來保證薛地的安全。等到薛地的宗廟建好以後,馮谖就對孟嘗君說:「現在三個洞都已經挖好了,從今天起,您就可以把枕頭墊高,安心地睡覺了!」後來,人們就用“高枕無憂”來形容做任何事情準備周全,感覺很安心、不用害怕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