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菜市口刑場怎麼走(北京菜市口刑場老照片)

biang 中華百科 714

本文目錄

  1. 古代殺頭的菜市口現在在哪裡
  2. 菜市口刑場的具體位置
  3. 菜市口刑場遺址還在嗎
  4. 菜市口刑場遺址照片
  5. 菜市口刑場在哪裡

古代殺頭的菜市口現在在哪裡

北京的“菜市口”在今天的菜市口大街北側十字路口附近(原宣武區菜市口百貨商場舊址附近):

清政府将殺人的刑場從明朝時的西四牌樓(當時叫西市)移至宣武門外的菜市口。每到冬至前夕對判為“秋後問斬”的囚犯執行死刑。死囚在天亮前被推入囚車,經宣武門,走宣外大街到菜市口,囚犯由東往西排好,劊子手手執鬼頭刀也依次排列,頭被砍下來後,挂在或插在街中木樁子上示衆。清鹹豐末年(1861年)“八大顧命大臣”之一的肅順和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戊戌變法“六君子”都是在菜市口被殺害的。以後“菜市口”逐漸成為“刑場”的代名詞。1911年随着清王朝的滅亡,刑場被轉移。以後這一帶逐漸成為宣外大街最繁華的商業街和交通樞紐。

菜市口刑場的具體位置

圖中的藍線為宣武門外大街,十字處為現在的菜市口十字路口,早年年這裡是丁字路口。刑場就在現在的十字路口往東一點繩匠胡同北口東邊,就是圖中黑圈的位置。紅點就是鶴年堂藥店,行刑時監斬官的席棚就搭在鶴年堂藥店門口。那時的鶴年堂不在菜市口西北角而是在東北角,藥店前的大街就是刑場。我自己的老地圖照的有些不清楚不好意思了,我是老北京的愛好者如果有同樣興趣不如加個好友吧!

菜市口刑場遺址還在嗎

菜市口刑場遺址已經不在了。

北京菜市口刑場位于北京市西城區,是中國曆史上最著名的刑場之一。在明清兩代,這裡曾經執行過數千次死刑,許多犯人在這裡被處死。據說在這裡死亡的人數,甚至可以達到數十萬之多。

清鹹豐末年(1861年)“八大顧命大臣”之一的肅順和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戊戌變法“六君子”都是在菜市口被殺害的。以後“菜市口”逐漸成為“刑場”的代名詞。1911年随着清王朝的滅亡,刑場被轉移。以後這一帶逐漸成為宣外大街最繁華的商業街和交通樞紐。

菜市口的由來

菜市口,明、清兩代京都著名的法定刑場。菜市口在京城的名氣可是不小,明朝時是京城最大的蔬菜市場,沿街菜攤、菜店衆多,所以許多人都來此買菜,并把菜市最集中的街口稱為“菜市街”,清代時改稱“菜市口”,此名一直沿用到今日。

使菜市口名聲大振的主要原因,是清政府将殺人的刑場從明朝時的西四牌樓(當時叫西市)移至宣武門外的菜市口。據說當年的刑場就設于今天的菜市口大街北側十字路口附近,每到冬至前夕對判為“秋後問斬”的囚犯執行死刑。

當時的菜市口兩旁鋪面已不少,每逢“出紅差”,街市兩旁都熱鬧非凡。不知為什麼,人們都歡喜看那極其殘酷的一幕,懷着極大興趣喜氣洋洋地欣賞着别人生命的殘酷終止。

以上内容參考:百度百科-菜市口

菜市口刑場遺址照片

位于北京市西城區的菜市口刑場遺址已不再存在。這個刑場曾是明清兩代執行死刑的地方,據說有數千次死刑在這裡執行,死亡人數可能達到數十萬。肅順和戊戌變法“六君子”等知名人士都曾在菜市口被處決。随着清王朝的滅亡,刑場于1911年轉移,該地區逐漸發展成為宣外大街繁華的商業街和交通樞紐。

菜市口的名稱源自明朝時期,這裡是京城最大的蔬菜市場,因而得名“菜市街”。到了清代,名稱改為“菜市口”,并沿用至今。菜市口之所以聲名顯赫,主要是因為清政府将刑場從明朝時的西四牌樓遷移至此。據說刑場位于今天的菜市口大街北側十字路口附近,每年冬至前夕在這裡執行“秋後問斬”的囚犯。當時的菜市口商鋪林立,每次執行死刑時,人們都會聚集在此,對這一殘酷場景表現出極大的興趣。

以上内容參考了百度百科關于菜市口的介紹。

菜市口刑場在哪裡

答:菜市口在清代是北京的刑場。刑場位置在今天的鐵門胡同南口稍偏向西南的馬路上。每年交秋,大理寺、都察院、刑部與九卿共同對犯人會審,冬至前處斬,這叫“秋決”或“出大差”。處斬前夜,獄吏要對犯人說:“您大喜啦,官司今天完啦!”獄吏同時還給犯人送“辭陽飯”:醬肘子一包,大餅一斤。行刑當日,行刑的儀仗前有破鑼開道。衙役在犯人兩側,監斬官壓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