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錄
徐悲鴻擅長畫馬,齊白石擅長畫蝦,那張大千擅長畫什麼呢
20世紀50年代,張大千遊曆世界,獲得巨大的國際聲譽,被西方藝壇贊為“東方之筆”。
圖
我國近代衆多國畫大師,雖然技藝高超,但各有所長,譬如齊白石擅長畫蝦,徐悲鴻擅長畫馬,黃胄擅長畫驢,而大髯公張大千卻擅長畫荷花。作為我國享譽中外的國畫大師,張大千被譽為“五百年來第一人”,可見其繪畫技術之高超,這位大髯公更加精通書法、篆刻、詩詞等,可以說是藝術界的全才,而在國畫領域,張大千最擅長畫的荷花,往往唯美之極,被譽為“古今畫荷的登峰造極”。張大千擅長畫荷花,得因于他喜歡荷花,平時四處外遊寫生,常常就是為了尋找荷花,他也會在自己家的院子裡栽種荷花,以求随時随地觀察寫生創作。
圖
張大千對于荷花的創作,具有深厚的個人特色,用色和諧,從心所欲的揮灑之餘又有統一的畫面,整體往往顯得天真爛漫,寓意意境無窮無盡,為衆多藝術家稱贊不已。張大千曾對他的弟子說過,中國畫重在筆墨,而荷花是用筆用墨的基本功。畫荷,最易也是最難,易者是容易入手,難者是難得神韻。可見,張大千對自己的荷花創作具有自己的思路,同時也印證了他對中國文化的深刻理解。
我國12位名畫家各有擅長:徐悲鴻——馬:張大千——佛:齊白石——蝦:張善子——虎;梁文銘——羊:梁又銘——牛:黃胃——驢;廖冰兄——貓、鼠:張光宇一一猴子:葉淺予——王先生:黃苗子一一毛三爺;張樂平——三毛。
《桃源圖》是張大千晚年潑墨潑彩畫的代表作,與其生平最後巨制、現藏于台灣台北故宮的《廬山圖》寫于相若時期,同屬張大千創作生涯中壓卷之作。利用了散點透視的繪畫手法,大家可從畫中一幷看到桃花源、漁翁釣艇、岩洞、大片翠綠的高山、山後的桃源村莊。
圖
從張大千的潑彩作品中,我們還可以發現,張大千的潑墨潑彩在創作之前早已胸中有丘壑了。在宏大的構思之下,墨彩的流動卻有着千變萬化的不可預知性,張大千的潑墨潑彩就是在必然王國和自由王國之間徜徉,産生了今天我們所見的一個個令人陶醉的奇幻世界
畫家張大千以畫什麼而出名
山水畫
代表作品:《愛痕湖》《四屏大荷花》《松山仙境圖》《八屏西園雅集》《仿董其昌山水》等。
張大千(1899-05-10,四川内江~1983-04-02,台灣台北)
中國畫家。初名權,後改作爰,号大千。19歲時與兄張澤留學日本,學習繪畫與染織。回國後從師于曾熙、李瑞清,學習書法繪畫,潛心研究傳統繪畫,于石濤用功尤深。1940年,赴敦煌臨摹曆代石窟壁畫,并為莫高窟重新編号。出版《大風堂臨摹敦煌壁畫》。曾遊印度大吉嶺,臨摹阿旃陀石窟壁畫。50年代移居巴西,60年代末遷居美國,70年代末定居台北。曾在歐美及亞洲許多國家舉辦個人畫展。
張大千擅人物、山水、花卉。其人物工筆、寫意兼長,前者線條圓潤流暢,色彩富麗典雅,多寫仕女、士人及佛教人物,亦能以白描手法畫人物。他的山水畫,60歲以前緻力于傳統學習和師法自然;60~70歲,他經過10年探索,融潑彩于潑墨、勾勒法,創造了雄奇壯麗的新風貌。其過程大緻是,先以墨筆略勾大形,然後托裱一層紙(或将畫裱在紙上),再潑墨潑彩。其潑法近似現代西方繪畫的自動技法,用手牽動畫紙或畫闆,使墨彩漫然自流,以形成某種偶然效果,再憑感覺注水或加濃顔色,或用筆添補房屋、山腳、枝幹或人物,造成半抽象的、墨彩交輝的境界與情調。張大千的繪畫藝術集文人畫與作家畫、宮廷繪畫與民間美術于一爐,達到了“包衆體之長,兼南北二宗之富麗”的境地。
張大千擅長畫什麼揭秘張大千畫什麼最出名
說到張大千應該有不少的人都知道的,是中國近代最為著名的天才型的畫家了吧,所以不知道這位大師的人就一定要好好讀書了,最近又有不少網友說了,這個張大千到底最會畫什麼呢?張大千畫什麼最為出名呢?下面我們不妨就着這些事情一起來分析揭秘看看具體的情況吧,感興趣的網友别錯過了!
張大千擅長畫什麼張大千最擅長畫的是荷花。
張大千,男,四川内江人,祖籍廣東省番禺,1899年5月10日出生于四川省内江市中區城郊安良裡的一個書香門第的家庭,中國潑墨畫家,書法家。
20世紀50年代,張大千遊曆世界,獲得巨大的國際聲譽,被西方藝壇贊為“東方之筆”。
張大千作為一名國畫大師,雖然他所作的畫都有很大的成就,但卻還是有他最擅長的一面。那麼張大千擅長畫什麼呢?
說道這裡,很多人都知道,張大千最擅長畫的是荷花。
張大千之所以這麼喜歡畫荷花是有原因的,之一是因為在頤和園的時候他經常會看到各種各樣的荷花,時間長了,荷花對他的吸引越來越強,荷花的品格和外貌都是張大千所喜歡的。他畫的荷花不同于普通人所畫的荷花,他通過仔細觀察荷花的生長來了解荷花的内部特征及它的動态,然後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及作畫技巧,别有風格的荷花作品便展現出來了。
張大千認為畫荷花和書法也有着很大的關系,就像畫荷花的杆必須一筆到位而且内在的特征都要表現出來,這個和書法同理,書法也是要剛勁有力也沒得回旋的餘地。所以這些都是張大千喜歡荷花的重要原因。這都是他日積月累的生活經驗所發現的。
張大千擅長畫什麼這回大家都了解吧。其實,除了荷花張大千還有很多其它類型的畫作。話說張大千不畫虎,而且背後的原因也十分的有意思。
張大千為什麼不畫老虎?被徐悲鴻譽為“500年來第一人”的張大千是20世紀中國畫壇最負盛名的藝術大師,也是中國畫史上少見的最具全方位的畫家,無論寫意、工筆、水墨、設色,無不擅長,凡山水、花鳥、人物、走獸,無一不精,卻從不畫虎。此中原委,還須從他二哥張善孖說起。
張善孖長張大千17歲,他們兄弟十人,張善孖排行老二,他排行老八。張善孖早承家學,随母學畫,而年紀尚小的他就跟在哥哥後面東塗西抹,對繪畫産生了濃厚興趣。在他18歲那年,張善孖把他帶到日本。他考入京都藝專染織系,課餘學習書法和繪畫。張善孖經常給予指點,他進步較快。他回國後居住在上海,一邊在學校教繪畫,一邊在張善孖的帶領下拜師訪友,結交名流,得益較多。因此,他對張善孖敬畏有加,每當外出歸來拜見張善孖,必行大禮。晚年的他常對人說:“我在繪畫上有些成就,要感謝二家兄的教導。”
張善孖以擅長畫虎而名世,是個愛國畫家。1938年底,張善孖在周恩來、林森、許世英等人的支持下,帶着自己和張大千的作品共180多件先後在法國、美國展出,前後約兩年,舉辦100多次畫展,共募得捐款20餘萬美元,全部寄回國内支援抗戰。張善孖還以作品内容積極宣傳抗日救亡,曾畫過一幅猛虎撲日圖,在中國國畫界開抗日宣傳畫之先河。1940年初,美國空軍上校陳納德率美空軍志願隊援華作戰,張善孖畫《飛虎圖》贈陳納德。陳納德很喜歡這幅畫,将美空軍援華志願隊改名為“飛虎隊”,并按《飛虎圖》做了許多旗幟和徽章分發部下,以鼓舞戰士。後來,“飛虎隊”在華作戰十分勇敢,連連重創日機。陳納德對《飛虎圖》原圖更加珍惜,視同拱璧。現該圖藏于美國國家博物館。
張善孖善畫虎之各種形态,作品精妙沉雄,筆下的老虎不但威猛,而且有妩媚溫柔的一面。張善孖作有《金陵十二钗圖》,畫的是十二隻極具女性氣質的老虎,各摘《西廂記》句題之,頗為人稱道。張善孖住蘇州網師園時還特意養了一隻小老虎,以作繪畫觀察之用,成就了一段“人虎相處”的佳話。張善孖自号“虎癡”,人皆尊其為“虎公”。
畫藝和名氣都在張善孖之上的張大千不願壓倒張善孖,故很少畫虎,即使偶爾畫之,也是為了消遣自娛,從不送人,更不出賣。1935年春,有一天,兄弟二人在一起喝酒,喝得酒酣耳熱之際,他對張善孖說:“我今日作一幅畫,你來補景題詩,以表我們兄弟之誼。”接着,他畫了一幅六尺中堂《虎嘯圖》,畫畢,酒力也湧上來了,筆一扔,被人扶着休息去了。此畫用筆老辣,構圖奇特,畫面上枯松倒挂,怪石嶙峋,一隻斑斓猛虎迎風長嘯,神态栩栩如生,令人望而生畏,風格與張善孖迥異。張善孖在畫上補景作詩,還寫了褒贊他的跋語。恰好有一個日本人來訪,見了這幅由他畫虎、張善孖補景題詩的畫,再三請求張善孖割愛,價錢再高也要買。見張善孖猶豫不決,日本人繼而用激将法說:“你應該讓人知道你八弟還擅長畫虎。”張善孖為揚弟名,将畫賣了。這一切,醉酒中的他全然不知。此事不胫而走,第二天就有一個畫商找上門來,一見他就連聲贊揚他畫虎技藝超過了張善孖,願以高出張善孖十倍之價收買他的虎作。他聞之大怒,也因自己醉酒而畫虎懊悔不已。畫虎是張善孖的專長,自己豈能一較短長?為了讓張善孖獨擅其美,他發誓以後不再畫虎,便提筆寫下兩行字回答字畫商:“大千願受貧和苦,黃金千兩不畫虎。”自此,他立下“二戒”,一戒畫虎,二戒酗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