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錄
著名的畫家徐悲鴻是以畫什麼而出名的
徐悲鴻以畫馬最出名
徐悲鴻是中國當代傑出的畫家,卓越的美術教育家。他出生于江蘇宜興,幼年随父學畫,後赴巴黎入法國國立高等美術學校,精研素描與油畫,并先後去英、德、法、意及瑞士觀摹學習,吸取了不少世界藝術精華。他擅長中國畫、油畫,尤精素描。
徐悲鴻畫馬,堪稱一絕。他很喜愛馬,最早也是以畫馬聞名的。他對馬的肌肉、骨骼以及神情及動态,作過長期的觀察研究,經常在山鄉和有馬的地方對真馬寫生,馬的速寫稿不下千幅。所以他下筆時能作到“全馬在胸”,筆墨酣暢。他早年流落上海時,曾畫了一幅馬,寄給上海美術館,得到主持該館的嶺南派畫家高氏兄弟的贊賞,說:“雖古之韓幹,無以過也”。
1934年4月,徐悲鴻應邀到莫斯科舉辦畫展。一天,他應蘇聯文化局長之請為觀衆作一次畫馬的現場表演,他充分運用中國畫獨有的線條,水墨濃淡相宜,寥寥數筆,一匹勢不可擋的奔馬便躍然紙上。當時,在場的素有愛馬之癖的騎兵元帥布瓊尼,撥開人群走到徐悲鴻面前,直率地說:“徐先生,就将這匹馬贈給我吧,否則我會發瘋的!”徐悲鴻被布瓊尼的幽默逗笑了,欣然點頭答應。布瓊尼高興地和徐悲鴻熱烈擁抱,并大聲稱贊道:“徐先生,你不僅是東方的一支神筆,也是屬于世界的一支神筆。你筆下的奔馬,比我所騎過的那些戰馬更加奔放、健美!”
徐悲鴻畫的馬落筆有神,奔放處不狂狷,精微處不瑣屑,盤骨強壯,氣勢磅礴,形神俱足。他以周穆王八匹名馬為題材所畫的《八駿圖》,成為這位藝術大師的不朽名作。而其最著名的則是《九方臯相馬》,現藏北京徐悲鴻紀念館。
在徐悲鴻筆下的馬,賦予了畫家自己的個性和理想。他常借畫馬抒懷,有所寓意,以寄托自己的悲哀、憂郁、希望和歡樂。這從畫面和畫上的題詞即可清楚地看出,這樣的事例不勝枚舉。上世紀40年代初,徐悲鴻在抗日戰争的戰火紛飛中,隻身遠走南洋,4次舉辦作品展覽,将賣畫的全部收入捐獻給失去家園的祖國難民。他在一幅馬畫上題詞:“水草尋常行處有,相期效死得長征。”表達了主張積極抗日的願望。1944年在重慶中央大學授課并籌備中央美術學院時,他把賣畫的收入多用來幫貧寒的學生、教師和文化界人士,而自己卻過着異常艱苦的生活。他在一幅側面奔馬畫上的題詞是:“問汝健腳果何用,為覓生活競日馳”,反映着當時的現實境況。1953年,徐悲鴻在北京故居,歡快地揮動墨汁淋漓的畫筆,隻用了十幾分鐘,便畫出了一匹栩栩如生、四蹄騰空的奔馬,并題寫道:“山河百戰歸民主,鏟盡崎岖大道平”。這充分表達了畫家對新中國誕生的神情和發自内心的真誠喜悅。
徐悲鴻畫的什麼最有名
徐悲鴻最有名的畫是《八駿圖》。
在中國現代繪畫史上,徐悲鴻的馬獨步畫壇,無人能與之相颉颃。《八駿圖》是徐悲鴻最著名的作品之一,以周穆王八駿為題材,八匹馬形态各異,飄逸靈動。
在繪畫技法上,是極為成功的中西融合的産物。暈染全部按照馬的形體結構而施加,墨色濃淡有緻,既表現了馬的形體,又不影響墨色的韻味。
潑墨寫意或兼工帶寫,塑造了千姿百态、倜傥灑脫的馬,或奔騰跳躍、或回首長嘶,或騰空而起、四蹄生煙。
他畫的馬既有西方繪畫中的造型,又有中國傳統繪畫中的寫意,融中西繪畫之長於一爐,筆墨酣暢,形神俱足。它那剛勁矯健,剽悍的駿馬,給人以自由和力量的象征,鼓舞人們積極向上。
擴展資料:
《八駿圖》創作背景
徐悲鴻的《八駿圖》作于民國37年,就是1948年,新中國建國的前一年。《八駿圖》是徐悲鴻送給陳納德将軍的一幅巨作。
那時陳納德将軍正從戰場上凱旋歸來,畫上那昂首奮蹄的八匹駿馬,映照着中華民族不屈的精神,同時也是徐悲鴻不可多得的一幅代表作。
後來陳納德将軍到美國,這幅畫也伴随着陳納德将軍到了美國,一直到他去世後,将軍的夫人陳香梅将這幅畫捐贈給了位于華盛頓的一個博物館費德博物館。
而他去世後,他的畫也終于陳列在美國的博物館内,也可以說是圓了自己的夢。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八駿圖
徐悲鴻的什麼畫最有名
一、在油畫方面,徐悲鴻非常成功的代表作包括《田橫五壯士》、《珍妮小姐畫像》、《系我後》、《愚公移山》、《奴隸與獅》等等,這些作品無論是在國内還是在國外,都是非常有名的。
二、徐悲鴻還擅長用素描來畫人物畫像,這方面的代表作品主要有《自畫像》、《魯迅與翟秋白》、《徐悲鴻夫人像》、《陳散原像》等等,不過其中有很多畫像在後來抗日戰争的過程中,由于戰亂和故居的拆遷,有很多都再也找不到了。
三、在中國畫方面的代表作品主要有《九方臯》、《巴人汲水》、《風雨雞鳴》、《日暮倚修竹》、《船夫》等等,其中《九方臯》也是徐悲鴻的有名的巨幅代表作品之一,包括《奔馬圖》和《群馬》這兩部作品。
擴展資料:
徐悲鴻,我國現代非常著名的繪畫大師和美術教育家,在國際上也享譽盛名。他原來的名字叫徐壽康,出生于1895年,與1953年離世,享年58歲。他曾在法國留學,就讀于國際知名的美術大學,巴黎高等美術學院,并且被當時法國最著名的畫家達仰收為徒弟。
徐悲鴻擅長人物、走獸、花鳥,主張現實主義,于傳統尤推崇任伯年,強調國畫改革融入西畫技法,作畫主張光線、造型,講求對象的解剖結構、骨骼的準确把握,并強調作品的思想内涵,對當時中國畫壇影響甚大,與張書旗、柳子谷三人被稱為畫壇的“金陵三傑”。所作國畫彩墨渾成,尤以奔馬享名于世。
按照徐悲鴻的遺願,夫人廖靜文女士将他的作品1200餘件,他一生節衣縮食收藏的唐、宋、元、明、清及近代著名書畫家的作品1200餘件,圖書、畫冊、碑帖等1萬餘件,全部捐獻給國家。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徐悲鴻
徐悲鴻最出名的畫是(徐悲鴻代表作)
徐悲鴻最出名的畫作是《八駿圖》
一、《八駿圖》作為徐悲鴻的代表作品,體現了馬在中華民族文化中的重要地位。馬自古就被視為升騰、才能和剛健的代名詞,而《八駿圖》正是徐悲鴻把這種精神诠釋得淋漓盡緻的畫作。周穆王八駿為題材的八匹馬形态各異,飄逸靈動,令人印象深刻。
二、徐悲鴻擅長人物、花鳥、走獸等多種繪畫題材,尤其以畫馬享譽全球。他的繪畫風格獨特,将西方藝術手法融入中國畫中,創造了新穎的風格。他的作品如《奔馬圖》等,展示了現實主義的光線和造型主張,同時注重作品的思想内涵。他的繪畫技巧和對藝術的熱情使他成為中國現代美術教育的奠基者。
三、徐悲鴻的繪畫生涯中,不僅創作了衆多優秀的作品,也積極從事美術教育事業,為中國美術事業的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他的代表作品如《奔馬圖》等,都體現了他對藝術的執着追求和深厚的藝術造詣。他的畫作不僅在中國,而且在國際上也具有很高的聲譽。
四、《奔馬圖》是徐悲鴻的代表作之一,創作于抗日戰争時期。這幅畫作不僅展現了他高超的繪畫技巧,還表達了他強烈的愛國情感。畫中的馬形象生動,充滿了力量和希望,是徐悲鴻藝術風格和個人情感的完美結合。
五、徐悲鴻的繪畫藝術成就不僅僅體現在他創作的作品上,還體現在他對繪畫藝術的熱情和執着追求上。他一生緻力于繪畫藝術的研究和實踐,為中國美術事業的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他的藝術成就和對藝術的熱情将永遠為人們所銘記。同時,他也為中國美術教育事業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培養了許多優秀的藝術人才。
綜上所述,《八駿圖》是徐悲鴻最出名的畫作,體現了他的藝術風格和才華。同時,他也是中國現代美術教育的奠基者之一,為中國美術事業的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他的藝術作品和對藝術的熱情将永遠為人們所銘記和欣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