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元有哪些種類圖片(銀元有哪些種類圖片及價格)

biang 中華百科 1.1K+

本文目錄

  1. 銀元種類
  2. 銀元的種類
  3. 銀元主要種類的介紹,你手上有幾種
  4. 銀元的種類有哪些

銀元種類

大約有幾百種,從光緒十五年開始,官方開始正式鑄造銀元。而在市面上的銀元既有本國的,也有外國的,由于當時制造技術不同,各銀元的重量、成色各異,而珍惜銀元則具有較高的收藏價值。

拓展資料

1.銀元俗稱“大洋”、“洋錢”或“花邊錢”。銀元起源于15世紀的歐洲,是銀本位制國家的主要流通貨币。

2.大約在明萬曆(1573年-1620年)年間銀元流入中國。清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清政府首次在西藏鑄行“乾隆寶藏”銀币。道光(1821年-1850年)年間,台灣福建等地也曾仿制銀圓,稱為銀餅。光緒十六年(1890年)清廷開始正式鑄造銀元“光緒元寶”(即龍洋),各省紛起效尤。民國時期建立銀本位貨币制度以後,也以銀元作為主要流通币。銀元是近代币收藏的重要币種之一。

3.在中國沿海地區流通的是西班牙銀元(Spanish Carolus dollar),又稱柱洋、本洋、佛頭。系1535-1821年間西班牙在拉丁美洲(墨西哥、秘魯等地)鑄造的銀币。16世紀末,本洋開始流入我國,但到鴉片戰争前,僅作為士大夫階級的一種玩物或收藏品,并沒有成為真正的貨币。鴉片戰争後流通于長江中下遊各省及河北、廣東、福建等地。

4.墨西哥于1821年獨立後,1824年開始鑄造墨西哥銀元(Mexican Dollar),因币面花紋有鷹鳥,俗稱鷹洋,誤稱為英洋,華北各地又稱之為正英。據1856年倫敦造币廠對中國流通的銀币的一次化驗,證明墨西哥銀元含純銀371.57英厘(grain),值英币50.21便士,而西班牙加羅拉銀元含純銀370.9英厘,值英币50.12便士。十九世紀六十年代前期,墨西哥銀元取代西班牙銀元成為在華主要流通銀币。到了1910年,上海一地幾乎以墨币為主币。有人估計到清末民初,流入中國市場的鷹洋在4億多枚,當時上海金融市場專門開設鷹洋行市。1905年後,墨西哥采用金本位制,停鑄鷹洋,鷹洋流入中國漸少,1919年後上海金融市場逐漸停開鷹洋行市。

5.晚清流入中國的外國銀元還有:英國貿易銀元,因币面鑄有一個持杖的不列颠女神站像,俗稱人洋或站洋、站人(是英國在印度境内和在香港專為在中國境内流通而鑄造的一種銀元,背面鑄有中國圖案花紋及中文“壹圓”兩字。該币由香港、新加坡、上海等地的英國銀行發行,總共發行約1.5億枚,流行于兩廣、閩浙、滬甯一帶);日本銀币,因币面有龍紋,俗稱龍洋或龍番;其他尚有美國的貿易銀元、法國的安南銀元等。

銀元的種類

1、銅質銀元:這種銀元的形态、大小、圖案完全與真銀元相似,但它是以銅為主體制造出來的,因為銅質堅硬造成圖案粗糙模糊,雖然外表鍍銀,但一磨擦,即現出銅的本質,敲擊出來的聲音比真銀元尖亮,并伴有哨聲。

2、鉛質銀元:是以鉛充銀、外為銀皮内夾鉛質之銀元,圖案與真銀元基本上沒有差别,但敲擊出來的聲音比較厚實,發悶,陰沉而帶嗒音,用火烤熱,随之變形,鉛即流出。

3、夾餡銀元:它的外層包裹兩層銀皮,銀層比較厚,磨擦一般不易磨出痕迹。這種夾餡銀元是假銀元最為常見的一種,内夾銅、鐵、鋼、鉛、鋅、錫等多種成分,敲擊出來的聲音厚實、短促沉悶,沒有轉音,重量比真銀元輕,通常不足25克。

4、砂版銀元:這種銀元是運用翻砂技術制造出來的,表面粗糙,圖像模糊不清,重量在20克左右,用力向地上一砸,即可碎裂,碎裂面呈淺灰色,材質多為鉛、錫等近白色金屬,敲擊出來的聲音也比較尖亮。市場上見到的假銀元多數屬于這一種類型。

5、私制銀元:這種銀元是私人制造的,材質為銀,這種僞錢主要是從台灣的錢币市場上販來的,民國時期在海南島鑄造,因此又稱瓊版銀元,品種有袁大頭币、孫中山開國紀念币、北洋造“龍洋”币等,其共同特點是聲音尖高,質量低劣,銀的成色不足百分之八十。總的來說,這種私制銀元也是舊銀元的一種。

6、改版銀元:這種銀元一般無法用肉眼鑒别,不論敲聲或測試銀的成色或重量或者包漿均是舊制,這種造假的方法很逼真,是把真銀元的字用刀刻或挖掉,然後将特制銀字粘貼上去,冒充高檔的珍稀品傳世銀元,牟取暴利。這種改版銀元唯一的辨别方法是依靠高倍放大鏡鑒别,細看每個字體的迹縫,是否有留下的刀刻痕迹。

7、新版銀元:這種銀元市場上比較多,是用真銀通過高仿制成。僞造新版銀元是因為早期銀元日漸稀少,它的收藏價值已遠遠高于銀子價格的數倍數十倍,利潤可觀。這種新版銀元雖然在圖案、聲音、重量等方面難以區别,但也有它的不足之處,早期的銀元是用幾十噸的機器沖壓制成,因此表面平滑如鏡,銀的密度較好,而新版銀元因制造設備簡陋,工藝簡單,大多數又是翻砂版,即便是用機器沖壓而成,機器的重量也比不上原先的老機器,所以細看銀元表面及局部有較小的沙眼,用五倍以上的放大鏡觀察,其圖像無立體感,尤其城牆垛口和齒邊不規整。

銀元主要種類的介紹,你手上有幾種

銀元種類的概述

中國銀元曆史源遠流長,自清光緒十五年開始官方鑄造,民國初期成為主要流通貨币。據統計,我國境内至少有二百多種銀元,外國流入的銀元種類約為三四十種,成色和重量差異很大,從98.5%到60%不等,重量從36.5克到26.5克不等。銀元不僅有大面額的,還有作為輔币的小銀元,如半元、二角、一角等,各有其特定用途。

中國蘇維埃時期銀元

01中華蘇維埃共和國币:鐮刀斧頭圖案,周邊文字為“全世界無産階級及被壓迫民族聯合起來”,背面“壹圓”字樣,麥穗圍繞,标明發行年份。

02中國蘇維埃共和國币:李大钊頭像,1931年版,背面有地球、鐮刀和“壹圓”字樣。

...

滿清統治時期的銀元

光緒元寶:有廣東省造、湖北造等多版,正面“光緒元寶”和地名,背面為盤龍圖案和英文。

大清銀元、宣統元寶和一兩大清币:各有不同圖案和文字,如滿文、英文和團龍等。

北洋軍閥時期銀元

袁頭銀元:袁世凱頭像,1914年至1921年多版本。

袁世凱紀念币和洪憲币:分别紀念共和和袁世凱稱帝。

...

國民黨統治時期銀元

孫頭銀元:孫中山小頭像,1911年開國紀念。

孫船銀元:1929年至1934年不同版本,圖案各異。

以上列舉了中國銀元曆史中的一些重要類型,每種銀元都承載着其特定的曆史背景和文化意義。

銀元的種類有哪些

銀元的種類有貴茂光緒元寶庫一兩銀元、孫中山大地像一枚銀元、奉天省造桂茂光緒元寶庫平12銀元、上海工業局委托英資港币造币廠鑄造銀元、清代發行的銀元、奉天省造桂茂光緒元寶庫平12銀元正面頂部是“奉天省制造”,中間是“光緒元寶”,背面是盤繞的龍紋,四周是英文“奉天省·庫平”。試鑄後未發行的實屬罕見。賣家報價25萬元。可惜作者動作慢,被畫師搶了。說實話,25萬元并不貴。 1991年6月4日,在加州超級展廳世界錢币拍賣會上,起拍價為35000美元。最終被台灣錢币收藏家張秀清以18.7萬美元收入囊中。這枚錢币陳列在台灣鴻熙美術館。

拓展資料:

1、清同治五年,上海工業局委托英資港币造币廠鑄造銀元。誰知道,“上海一二”(龍圖外有芒無芒)銀元的圖案出現了英皇國徽和國徽,閱讀順序是從右到左,從上到下,就是與中國錢币的閱讀順序相反湖北造光緒元寶,本省鑄币七枚,銀币兩枚:直徑3.9厘米,重約27克。正面正中是“光緒元寶”孫中山土版一元銀元:1929年天津造币廠鑄造,直徑3.9厘米,國民政府時期,銀币重約27克。正面為孫中山身穿西裝的畫像,背面為雙旗土紋,故稱“孫中山/土”銀币。 1997年3月,該币在上海首屆現代銀币拍賣會上以55萬元的高價成交。

2、清代發行的銀元。在市場上,很多老人們都知道,由于時間的優勢,清朝發行的銀元的市場價值已經不是以前了。他們也從幾條街上扔出類似的銀元,當然除了一些特殊的品種。首先是清代發行的光緒元寶。光緒元寶中,有湖北造、江南造、廣東造、北洋機械局造、安徽造、奉天造、北陽造、東三造等。各省、雲南造、天津造币、四川造、吉林造等,整體銀元設計大同小異,銀元正面刻有“光緒元寶”四個大字中間有滿文,字上鑄有各地區名稱,字下有苦平七錢二分字,銀元背面有盤龍,龍周圍有英文字刻有相應的時間。

3、其次,清代國家發行的大慶銀币正面有“大慶銀币”四個字,中間是滿文,上面有光緒年的标記,底部有苦平或兩個标記,雙背面有龍,中間有一兩條,底部有英文。發行了《宣統元寶》。宣通元寶已鑄于廣東省、湖北省、雲南省、四川省等地。除正面刻有“宣統元寶”外,其餘均與“光緒元寶”一緻。北方軍閥統治時期的銀元袁大頭銀元:正面有袁世凱及對應年份的側像。背面有嘉禾圖案,有“一圈”二字。主要發行年份有1914年(民國三年)、1919年(民國八年)、1920年(民國九年)、1921年(民國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