硯台是幹什麼用的(硯台是幹什麼的?)

biang 中華百科 843

本文目錄

  1. 硯台有什麼作用
  2. 什麼是硯,硯是幹什麼用的
  3. 硯台的槽是用來幹什麼的
  4. 硯台古代又稱為什麼
  5. 新買的硯台怎麼用

硯台有什麼作用

硯的使用,主要是磨墨。

使用新墨時,應在硯堂施水,輕輕地旋轉墨錠,待墨經浸泡稍軟後再逐漸地加力磨墨。

佳硯不可用劣質墨,以免損傷硯面。

硯使用後,應及時洗滌,不能留存蓄墨,以免因墨幹燥龜裂而燥損硯面。

用硯磨墨後必須用清水洗去硯上的積墨,将硯置于木盆内,用絲瓜瓤或蓮房殼慢慢洗滌,滌去墨垢,又不傷硯,以皂角清水洗硯最佳。

最後将洗滌幹淨的硯取出風幹,放于硯匣内。

藏硯時将硯置于窗前、案頭,應避免陽光直射,否則硯質易幹燥。

在玩賞時,桌上宜鋪毛氈,不可使硯接觸金屬或玻璃器物,更不可将硯重疊放置,以防碰傷。

擴展資料

硯亦稱為研,中國傳統手工藝品之一,硯與筆、墨、紙合稱中國傳統的文房四寶,是中國書法的必備用具。

硯材的運用也極為廣泛,硯台與筆、墨、紙是中國傳統的文房四寶,是中國書法的必備用具。

硯台不僅是文房用具,由于其性質堅固,傳百世而不朽,又被曆代文人作為珍玩藏品之選。

經過很長時間的曆史,硯台已早已不再是單純的文具,而成為了集雕刻,繪畫于一身的精美工藝品,成為文人墨客收藏的對象。

其中以廣東肇慶的端硯、安徽歙縣的歙硯、甘肅卓尼的洮河硯、山西绛縣的澄泥硯最為突出,稱“四大名硯”。

什麼是硯,硯是幹什麼用的

硯,也稱“硯台”。中國傳統文房用具,始于漢代。文房四寶之一。以筆蘸墨寫字,筆、墨、硯三者密不可分。

用途:硯與筆、墨、紙是中國傳統的文房四寶。硯用于研墨,盛放磨好的墨汁和掭筆。因為磨墨,所以有一塊平坦的地方;因為盛墨汁,所以有一個凹陷。硯雖然在“筆墨紙硯”的排次中位居殿軍,但在一個方面,它領先,所謂“四寶”硯為首,這是由于其堅實的紋理,能傳之百代。

擴展資料:

硯的起源:

硯之起源甚早,大概在殷商初期,筆墨硯始以粗見雛形。剛開始時以筆直接蘸石墨寫字,後來因為不方便,無法寫大字,人類便想到了可先在堅硬東西上研磨成汁,如石玉、磚、銅、鐵等。

殷商時青銅器已十分發達,且陶石随手可得,硯乃随着墨的使用而遂漸成形,古時以石硯最普遍,直到現在經曆多代考驗仍以石質為最佳。有許多石頭可以用硯、我國廣闊的領土、到處的河流制成,自然也有很多種類的石頭。石材生産,一定要有磚石,所以生産硯的地方遍布全國各地。

七十年代末,在陝西姜寨新石器時代遺址中,出土了一套繪畫工具,其中有石硯、研棒及硯蓋,距今約7000年左右。1975年,湖北雲夢睡虎地秦墓出土的戰國墨硯,是用鵝卵石打磨制成。不過,那時的墨為天然礦石,因而硯還需用研棒輔助,才能将墨磨至細。

硯這種附帶磨杵或研石的形制從什麼時候才開始發生改變,即取消磨杵或研石,而接近于現在的硯呢?目前所知,要直到兩漢時期。漢代由于發明了人工制墨,墨可以直接在硯上研磨,故不需再借助磨杵或研石研天然或半天然墨了。

磨杵或研石經過史前及夏商周共三千多年的漫長跋涉,才逐漸消隐,盡管今天已不為所用,但其為傳播文化立下的功績仍不可沒。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硯

硯台的槽是用來幹什麼的

硯台上的兩個凹槽具有特定用途。較大的凹槽稱為墨池,它是用來磨墨和儲存墨水的。當不需要使用時,也可以将毛筆放在這裡休息。較小的凹槽稱為筆舔,毛筆在墨池蘸墨後,為防止墨滴落下,可以在筆舔上微調筆的幹濕程度或調直筆尖。

硯台是漢族傳統的文房用具,起源于漢代,是文房四寶之一,也是四寶中的首位。優質的硯台磨制的墨汁,用來書寫的文字甚至可以保存數百年。因此,許多文人雅士有着收藏名硯的愛好。

硯台古代又稱為什麼

因為盛墨汁,所以有一個凹陷。因此,硯又稱硯台、硯田、墨池、墨海、墨盤。

在“筆墨紙硯”中,硯排名最後,但是它卻被稱為“四寶之首”。因為它質地堅固,能傳百代,又是集書法、詩詞、繪畫、雕刻多種藝術為一體,因此受到文人雅士的喜愛。硯台作為研磨的器具,與筆、墨、紙一起為傳播、記載中華文化發揮了重大的作用。

硯台曆經秦漢、魏晉,至唐代起,各地相繼發現适合制硯的石料,開始以石為主的硯台制作。其中采用廣東端州的端石、安徽歙州的歙石及甘肅臨洮的洮河石制作的硯台,被分别稱作端硯、歙硯、洮河硯。史書将端、歙、臨洮硯稱作三大名硯。

清末,又将山西的澄泥硯與端、歙、臨洮,并列為中國四大名硯。也有人主張,以天然硯石雕制的魯硯中的徐公石硯代替澄泥硯,合稱四大名硯。

擴展資料

漢代使用硯台比較普遍,傳世的數量也較多。1973年湖北江陵鳳凰山漢文帝前元十一年(公元前169年)的一座墓葬中,還出土了筆、墨、石硯等成套文具,許多漢墓出土時帶有硯台,說明當時的墨需要用研石研磨,這就證明了硯台最早是一種研磨器,直到漢代仍舊保留着這種性質。

兩漢的硯台,從出土的資料看,有陶制的,也有石制的,形狀大多為圓形、三足,足上有的刻花,有的作獸足,造型古樸,也有龜形硯。漢代用硯石将墨塊研磨成墨粉沾水來寫字。

漢人席地而坐,所以三足硯較多。漢代以後,随着制墨工藝的發展,墨可以在硯台上直接研磨,就不再使用研石了。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硯台

新買的硯台怎麼用

問題一:新的硯台第一次用注意什麼不要用開水清洗

有的商家賣硯台,喜歡塗點蠟,顯得光潔。按理說,硯堂是不能塗蠟的,塗上不發墨。

檢驗硯堂有沒有蠟,隻需用清水把硯堂全部浸濕,再把水倒掉,如果殘餘的水均勻地附在硯堂表面,說明硯堂是幹淨的,可以直接用;如果有的地方有水,有的地方是幹的,說明上面有蠟(也有可能是油脂,被手摸得太多,就會沾上少量油脂)。

發現有蠟或者油脂,可用廢牙刷蘸洗潔精刷洗硯堂。沖掉洗潔精,重複上面的檢驗,如果還是不行,說明蠟層較厚。可往硯堂擠點牙膏或者去污粉,用布搓一遍(邊角處用牙刷刷),以磨掉表面的蠟質。這樣就可以用了。

問題二:新買的硯應該怎麼使用?語石硯軒硯台的使用與保養:

養硯歙硯石内含有粉砂。是否發墨主要看粉砂含量多少,分布是否均勻。粉砂這些礦物長期浸在水中易風化,變成泥質,影響發墨。所以墨堂中要注意清潔不能經常浸啧。硯池中要養水,這樣保持硯墨滋潤。

研墨研墨時墨身要垂直,要重按輕轉,先慢後快,不可急性。研快了墨汁粗,而且濃淡不勻。如果研墨時,聽到沙沙響聲,說明墨的質量不好,其中含有雜質或砂子。應及時剔除,否則損墨傷硯。因此,好硯要用好墨來磨。研磨要清水,切忌用開水或茶水。開水使石質受熱鼓脹,容易損壞硯台,而影響發墨。用茶水會使墨汁變色,影響書畫果。

滌硯硯台要保持清潔,經常注意洗滌,不能暴曬,不要火烤,陰幹後,用硯蓋蓋好,以免灰塵落入。要用柔軟的東西擦洗硯。

包硯啟用新硯時,如果不發墨,可用杉木燒成的木炭粉磨硯堂一遍,然後洗滌幹淨,即可發墨,這叫“發硯”。硯上塗胡桃油可使硯台滋潤,而且起到保護作用。藝術價值高、紋飾妍麗的硯台,要小心輕放,注意保存,防止碰撞。不用時擦上胡桃油,用柔軟的紙包好收藏

問題三:剛買來的硯台,可以直接使用嗎?先洗洗後在用

問題四:新買的羅紋硯怎麼用法 1、新硯台表面用石蠟或者油保養,初用注意除蠟或者除油;

2、新墨塊棱角分明,初用新墨要輕輕研磨,防止新墨傷硯;

3、使用後硯台注意清洗,清洗後不用時,硯池盡量不要缺水,俗稱“養硯”;

4、研墨之後,即須将墨取出,不要放在泡中,否則墨與硯膠黏難脫,易損硯面。

若不小心黏住了,可别用力拔,可先用清水潤之,将墨在原處旋轉,待其松脫後再取出

問題五:新硯台表面的油怎麼處理幾乎新買的硯台都會有一層油脂的,一般是蠟或者其他防氧化的保護層。

解決方法:

1.用熱水沖洗

2.用風筒加熱後便可擦掉

問題六:請問新買的硯台改怎樣保養?上面的油是保養用的,好的硯台定期要用核桃油擦洗。

平時使用的養護要注意:

一,不一定每次都清洗,可兩三次清洗一下,或感覺遺留的墨比較厚時要清洗。

二,清洗要用柔軟的材料,硬質材料會使硯台表面變得粗糙不平。

三,定期放在水中養一養,但長時間不用應該置于幹燥的地方。

四,好的硯台要配優質的墨塊,劣質墨塊可能會劃傷硯台。

問題七:新硯台怎麼用?怎麼磨不出墨???是什麼材質的硯台,塑料還是石材還是合成材料,瓷器,有的材質硬的是跟發墨下墨沒有任何的聯系,或者表面太琺滑,開鋒差者也比較難出墨

問題八:新買的硯台塗蠟如何清除石上塗臘一般不易清除,用開水煮沸試試。

養硯--「歙硯譜」說:「硯成塗臘,與石相益,便于洗濯,不惹墨漬,初使塗以姜汁,硯即着。」是說新購未用過的硯,用前先塗刷姜汁,将硯堂上的臘去除,才能在磨墨時容易着墨。也可用葡萄條或柳木條燒成的炭條,穿硯堂後洗淨,這叫「發硯」。

問題九:硯台剛買來上面有層油,該怎麼辦?幾乎新買的硯台都會有一層油脂的,一閥是蠟或者其他防氧化的保護層。解決方法:1.用熱水沖洗2.用風筒加熱後便可擦掉

問題十:新買的硯台怎麼打磨,去除表面的蠟或油,求詳細,具體怎麼操作,謝謝去蠟用砂紙在水中打磨硯堂,一般用細點的400-1000,如果是油就簡單了,用洗潔精洗一下就可以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