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錄
【十八羅漢】都叫什麼名字
羅漢,是阿羅漢的簡稱,梵名《Arhat》。有殺賊,應供,無生的意思,是佛陀得道弟子修證最高的果位。他們的名字分别是:坐鹿羅漢,舉缽羅漢,托塔羅漢,騎象羅漢,笑獅羅漢,開心羅漢,探手羅漢,沉思羅漢,挖耳羅漢,布袋羅漢,長眉羅漢,看門羅漢,靜坐羅漢,過江羅漢,降龍羅漢伏虎羅漢,歡喜羅漢,芭蕉羅漢。
以下是十八羅漢的名字及簡介:第一位是坐鹿羅漢,他曾經乘坐他的鹿騎進皇宮勸說國王學佛修行。
第二位是歡喜羅漢,他清楚世間一切善醜惡,所以在很久以前,他是故印度一名雄辯家,他在辯論時,常帶笑容。
第三位是舉缽羅漢,他是一位托缽化緣的行者,所以手中一直拿着缽盂。
第四位是托塔羅漢,他是佛陀所收最後一名弟子,因為佛主懷念佛陀而常手托佛塔。
第五位是靜坐羅漢,又名為大力羅漢,因為他過去是武士出生,所以力大無窮,能搬動任何重物。
第六位是過江羅漢,他是一名賢者,過江似蜻蜓點水。
第七位是騎象羅漢,騎象羅漢是佛主的侍者,他原本是一名馴象師。
第八位是笑獅羅漢,意思為金剛子,原現是一名獵人,因為學佛,所以不再殺生,獅子來謝,故有此名。
第九位是開心羅漢,開心羅漢在出家前身是一名乞丐,曾袒露其心,使人覺知佛于心中,所以就叫做開心羅漢。
第十位是探手羅漢,探手羅漢是一個路邊生,因打坐完經常把手舉起伸懶腰,所以叫探手羅漢。
第十一位是沉思羅漢,沉思羅漢是釋迦牟尼的親生兒子,佛陀十大弟子中,佛法道行居首位。
第十二位是挖耳羅漢,意思為龍軍,習慣上稱那先比丘,以論耳根清淨聞名,所以稱挖耳羅漢。
第十三位是布袋羅漢,因為布袋羅漢經常背着一個布袋,沒時都是笑口常開。現今也被叫做布袋彌勒。
第十四位是芭蕉羅漢,因為他是出家後常在芭蕉樹下修行,有一天終于在芭蕉樹下修成正果,所以叫芭蕉羅漢。
第十五位是長眉羅漢,跟騎象羅漢一樣,也是佛的侍者,傳說自從出生時就有了兩條長眉了,所以叫做長眉羅漢。
第十六位是看門羅漢,是半托迦的弟弟,為人盡忠職守。
第十七位是降龍羅漢,因為早在古印度之時,龍王偷佛經,他就降幅過龍王,奪回佛經,所以立了大功,所以叫做降龍羅漢。
第十八位是伏虎羅漢,因為在寺廟外經常遇到有一隻饑餓的老虎,他把他的齋飯分給這隻老虎吃,所以就叫伏虎羅漢。
十八羅漢是那些,都叫什麼名字
十八羅漢是後人湊的數字,實際當時的印度隻有十六羅漢,中國的十八羅漢是由十六羅漢加上兩位羅漢,乾隆所欽定的十八羅漢。有兩種說法。分别是:
一、賓度羅跋啰惰阇(Pindolabharadvaja)
迦諾迦伐蹉(Kan-akavatsa)
迦諾迦跋厘惰阇(Kanaka-bharadvaja)
蘇頻陀(Suvinda)
諾距羅(Nakula)
跋陀羅(Bhadra)
迦理迦(Karika)
伐阇羅弗多羅(Va-jraputra)
戍博迦(Svaka)
半托迦(Panthaka)
羅怙羅(Rahula)
那伽犀那(Nagaena)
因揭陀(lngata)
伐那婆斯(Vanav-asin)
阿氏多(Ajita)
注荼半托迦(Cuda-panthaka)
嘎沙鴉巴尊者(迦葉尊者)
納答密答喇尊者(彌勒尊者)
二、另有一種說法:
降龍羅漢:慶友尊者,傳說曾降伏惡龍。
坐鹿羅漢:賓羅跋羅多尊者,曾乘鹿入皇宮勸喻國王學佛修行。
舉缽羅漢:迦諾迦跋厘隋閣,是一位托化緣的行者。
過江羅漢:跋陀羅尊者,過江似蜻蜓點水。
伏虎羅漢:賓頭盧尊者,曾降伏過猛虎。
靜坐羅漢:諾距羅尊者,又為大力羅漢,因過去乃武士出身,故力大無窮。
長眉羅漢:阿氏多尊者,傳說出生時就有兩條長眉。
布袋羅漢:因揭陀尊者,常背一布袋笑口常開。
看門羅漢:注茶半托迦尊者,為人盡忠職守。
探手羅漢:半托迦尊者,因打坐完常隻手舉起伸懶腰,而得此名。
沉思羅漢:羅怙羅尊者,佛陀十大弟子中,以密行居首。
騎象羅漢:迦理迦尊者,本是一名馴象師。
歡喜羅漢:迦諾伐蹉尊者,原是古印度一位雄辯家。
笑獅羅漢:羅弗多尊者,原為獵人,因學佛不再殺生,獅子來謝,故有此名。
開心羅漢:戍博迦尊者,曾袒露其心,使人覺知佛于心中。
托塔羅漢:蘇頻陀,是佛陀所收最後一名弟子,他因懷念佛陀而常手托佛塔。
芭蕉羅漢:伐那婆斯尊者,出家後常在芭蕉樹下修行用功。
十八羅漢是指佛教傳說中十八位永住世間、護持正法的阿羅漢,由十六羅漢加二尊者而來。他們都是曆史人物,均為釋迦牟尼的弟子。十六羅漢主要流行于唐代,至唐末,開始出現十八羅漢;到宋代時,則盛行十八羅漢了。十八羅漢的出現,可能與中國文化中對十八的傳統偏好有關。
十八羅漢,系自十六羅漢演變而來。目前所知最早的十八羅漢像,為五代·張玄及貫休所繪。其後,宋·蘇東坡分别為此二畫題十八首贊,并于貫休所作标出羅漢名稱。此外,杭州飛來峰金光洞中,刻在石床上的十八羅漢像,也是宋代的作品。
擴展資料:
羅漢,阿羅漢的簡稱,梵名(Arhat)。最早是從印度傳入中國的。意譯上有三層解釋:一說可以幫人除去生活中一切煩惱;二說可以接受天地間人天供養;三說可以幫人不再受輪回之苦。即殺賊、應供、無生,是佛陀得道弟子修證最高的果位。
羅漢者皆身心六根清淨,無明煩惱已斷(殺賊)。已了脫生死,證入涅盤(無生)。堪受諸人天尊敬供養(應供)。于壽命未盡前,仍住世間梵行少欲,戒德清淨,随緣教化度衆。
相傳羅漢本為佛教小乘追求的終極目标,但是在佛祖釋迦牟尼的規勸和鼓勵下,所有羅漢們紛紛回小向大,“往世不涅”,幫助維護大乘佛教,于是在大乘佛教裡羅漢們也有了他們新的地位和作為。
參考資料:十八羅漢百度百科
十八羅漢分别叫什麼名字
十八羅漢,各具特色,以下逐一介紹他們的别稱和故事:
1.賓度羅跋羅堕閣尊者,因其常騎鹿回宮勸導國王出家,故又稱“坐鹿羅漢”。
2.迦諾迦代蹉尊者,以其對“喜”與“慶”的獨特解釋,被譽為“歡喜羅漢”和“喜慶羅漢”。
3.諾迦跋哩陀尊者,因其獨特的化緣方式,被稱為“舉缽羅漢”。
4.蘇頻陀尊者,作為佛陀的最後弟子,因随身攜帶佛塔,故名“托塔羅漢”。
5.諾距羅尊者,以其靜坐時的威猛體格,被稱為“靜坐羅漢”。
6.臉若後何外顧示跋陀羅尊者,因渡江傳播佛法,故有“過江報微腳羅漢”之稱。
7.迦理迦尊者,以馴象師的身份出家,成為“騎象羅漢”。
8.伐阇羅弗多羅尊者,因其勇猛和放下屠刀,被尊為“笑獅羅漢”。
9.戍博迦尊者,以無私的心胸,赢得“開心羅漢”的美譽。
10.半托迦尊者,因獨特的坐法和打坐後的動作,被稱為“探手羅漢”。
11.羅怙羅尊者,以密行著稱,被譽為“沉思羅漢”。
12.那迦犀那尊者,因精通耳根理論,得名“挖耳羅漢”。
13.因揭陀尊者,曾為捕蛇人,以布袋盛蛇,故名“布袋羅漢”。
14.伐那婆斯尊者,因雨中出生和修行,被尊為“芭蕉羅漢”。
15.阿氏多尊者,因其生來長眉,被稱為“長眉羅漢”。
16.注茶半托迦尊者,以拍門化緣的方式,成為“看門羅漢”。
17.迦葉尊者,因與龍王的故事,被尊為“降龍羅漢”。
18.彌勒尊者,以善待猛虎,被稱為“伏虎羅漢”。
這些羅漢的故事不僅展示了他們的修行過程,也體現了佛教中不同修行方式和智慧的象征。
十八羅漢的座騎分别是什麼!
十八羅漢不是人人都有坐騎的,隻有三位羅漢有,分别是:
1、賓度羅跋羅堕閣尊者——坐鹿羅漢,其坐騎是鹿。尊者曾經騎鹿去王宮為優陀延王說法,并度化其出家修行,故名“坐鹿羅漢”。
2、迦理迦尊者——騎象羅漢,其坐騎是大象。迦理迦本是一位馴象師,出家修行而成正果,故名“騎象羅漢”。
3、伐阇羅弗多羅尊者——笑獅羅漢,其坐騎是獅子。尊者經常将小獅子帶在身邊,故名“笑獅羅漢”。
另外十五位羅漢是:
迦諾迦代蹉尊者——歡喜羅漢
諾迦跋哩陀尊者——舉缽羅漢
蘇頻陀尊者——托塔羅漢
諾距羅尊者——靜坐羅漢
跋陀羅尊者——過江羅漢
戍博迦尊者——開心羅漢
半托迦尊者——探手羅漢
羅怙羅尊者——沉思羅漢
那迦犀那尊者——挖耳羅漢
因揭陀尊者——布袋羅漢
伐那婆斯尊者——芭蕉羅漢
阿氏多尊者——長眉羅漢
注茶半托迦尊者——看門羅漢
迦葉尊者——降龍羅漢
彌勒尊者——伏虎羅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