遐齡是什麼意思(耄耋遐齡是什麼意思)

biang 中華百科 1.1K+

本文目錄

  1. 遐齡解釋和意思
  2. 天賜遐齡是什麼意思
  3. 老年不能遐齡是什麼意思
  4. 壽享遐齡什麼意思

遐齡解釋和意思

遐齡,意思為老年人高壽的敬語,指高齡或者晚年。沒有特指多少歲,一般遐齡多指60歲以上。

年齡稱謂是古人指代年齡的稱呼,古人的年齡有時候不用數字表示,不直接說出某人多少歲或自己多少歲,而是用一種與年齡有關的稱謂來代替。年齡稱謂大多是記載在書籍之中,然後被沿用。

比如:垂髫(tiáo)是三四歲至八九歲的兒童(髫,古代兒童頭上下垂的短發)。總角是八九歲至十三四歲的少年(古代兒童将頭發分作左右兩半,在頭頂各紮成一個結,形如兩個羊角,故稱“總角”)。

拓展一下:

1、襁褓:本指嬰兒的布帶和布兜,後引申為嬰兒時期。《列子天瑞》:“人生有不見日月,不免襁褓者,吾既已行年九十矣。”

2、孩提:襁褓中知發笑的孩童,兩三歲之間。《孟子盡心》:“孩提之童。”

3、始龀:才換牙,指七八歲。《愚公移山》:“始龀,跳往助之。”

4、垂髫:兒童不束發,頭發下垂,指兒童或童年時期。《桃花源記》:“黃發垂髫,并怡然自樂。”

5、總角、束發:總角,未成丁者頭頂兩側束發為髻。《林黛玉進賈府》:“這院門上也有四五個才總角的小厮。”束發,男孩成童,将頭發束成一髻。《項脊軒志》:“餘自束發讀書軒中。”

6、豆寇:本指一種多年生常綠草木,詩人常以之比喻少女,言其年少而美。杜牧《贈别》:“娉娉袅袅十三餘,豆寇梢頭二月初。”後常以“豆寇年華”稱十三四歲的少女。

7、及笄:古時女子十五歲把頭發绾起,戴上簪子,以示成年。《禮記内則》:“女子……十有五年而笄。”

8、弱冠、加冠、結發:古代男子二十歲行成人之禮,結發戴冠。《送東陽馬生序》:“既加冠,益慕聖賢之道。”《孔雀東南飛》:“結發同枕席、黃泉共為友。”

9、而立:《論語為政》:“三十而立”,指年至三十,學有所成。後用“而立”指人三十歲。

10、不惑:《論語為政》:“四十而不惑”,指人到了四十歲,能明辨是非而不受迷惑。後來用“不惑”指人四十歲。

11、半百、知命、知天命:指人五十歲。杜甫詩雲:“相看過半百,不寄一行書”。《論語為政》:“五十而知天命。”

12、花甲:指人六十歲。“花甲”即六十甲子,天幹地支紀年,順次組合從“甲子”到“癸亥”為六十年。“花甲之年”也叫“耳順之年”。

13、古稀:指人七十歲。杜甫詩曲江:“酒債尋常行處有,人生七十古來稀。”

14、耋耄:八九十歲稱“耋”,泛指老人。清朝劉大櫆《程太夫人壽序》:“八十、九十者所在多有,惟無德以堪之,則雖有耋耄期頤之壽,與朝菌不殊也。”

15、期頤:語出《禮記曲禮上》“百年曰期頤”。也稱為人瑞,指百歲以上的老人。因此祝願夫婦“白頭偕老”,也可說“期頤偕老”。宋朝陸遊《初夏幽居》詩之五:“餘生已過足,不必到期頤。”

天賜遐齡是什麼意思

天賜遐齡是什麼意思如下:遐:長久。遐齡:高壽。傳說龜、鶴都能活一千年。比喻長壽。亦作“龜齡鶴算”。

擴展資料:

如何學好詞語:在閱讀教學中抓住關鍵詞突破教學重點

每堂課都有教學重點,或為理解内容,或為體會感情,或為領悟哲理。但不論是内容、感情還是哲都要表現在以詞語為單位的一句句話中。所以讀一句句話,抓住一個個詞,尤其是關鍵詞語是突破理,教學重點的有效途徑。

怎樣抓住詞語突破教學重點呢?

舉個例子,在學習《秦兵馬俑》一課時,學生初讀課文之後,教師提問:秦兵馬俑有什麼特點?請同學自己讀讀第三小節(第三小節内容為:兵馬俑不僅規模宏大,而且類型衆多,個性鮮明。)學生很快回答:兵馬俑“規模宏大”、“類型衆多”、“個性鮮明”。

學生一下子抓住了關鍵詞語,把握到文章的主要内容。“兵馬俑的規模宏大表現在哪些地方?”一個問題又把“規模宏大”一詞的理解引向深入,這樣就使學生對課文内容的理解更具體、更誘徹。

課堂要結束時利用詞語總結、概括。

上課時,老師往往要把關鍵詞語闆書在黑闆上,這樣使所學内容簡明、扼要。在課快要結束時,如果能利用這些關鍵詞語作以總結概括,會使學生對這一課内容記得準确,掌握得牢固。

例如:一位老師在上《鄉戲》一課臨近下課,指着黑闆上的闆書“過去、簡單、農民、喜歡”四個詞語要同學們用上這節課所學的關聯詞語“盡管......還是.....”說一句話,學生說:“過去鄉戲盡管簡單,可農民還是很喜歡。”幾個詞語,連成了一句話,既總結了本節課内容,又練習了說話

老年不能遐齡是什麼意思

遐齡_xiá líng老年人高壽的敬語,高齡。晚年。

對于這個問題的理解,我認為有兩種意思,分别如下:

1:老年人不能老而不尊。

現實生活中,包括新聞報道中,我們可以看到,有些老年人因為年齡比較大,倚老賣老,覺得自己做的事都是應該做的,尤其明顯的地方是乘坐公共交通工具讓座位的事情,個别老年人剛上車認為其他乘客就應該有義務讓座,時而發生不和諧的現象。客觀來說,傳統美德是大力發揚的,但不應該被綁架。

2:對老年人養老生活的憂慮。

根據國家統計數據顯示,預計我國老年人口規模在2026年超過3億,到2050年超過4.4億,這将表明高達1/3的群體是老年人。這種情況下,未來的養老生活面臨極大挑戰。老年人的增加,對應的是年輕人比例的下降,這樣傳統的以年輕人養老的模式不能匹配,究竟以什麼方式的養老還在探索中。顯然這是一種對未來的顧慮。從人無遠慮必有近憂這方面來說是應該長遠考慮的,不過也不用過于悲觀,要相信這些問題發展中都可以解決。以樂觀的心情生活于當下。

對于這樣的回答,是否滿意呢。

人老不能遐齡,遐齡是人高壽的一個敬詞用語,是個表有尊敬的詞。遐是遠,長久,遐齡就是高齡長壽之意。人老不能遐齡,就是婉轉而說,人老不可倚老賣老,為老不尊,老要有老樣,人老心不老,人老心紅志年輕。

為人不要老來憂愁,以為離死不遠,就心生悲觀消極依賴。生死病死是自然規律,人心難逆,但可認識并适應而利用之,要樂觀面對,切莫悲觀消極無作為。要積極樂觀,胸襟開闊看長遠,活得怡然坦然淡然安然超然。能先人後己,寬以待人,嚴于律己,做好榜樣典範,為老更得人尊重尊敬,越老越愛人敬仰羨慕愛戴。老有老樣,老有老品,年老身衰心卻紅,盡量多做力所能及之事,能少求人就少求人,能自己做的就不靠人,少煩人求人靠人最好,人老心紅志年輕,活到老學到老,積極到老樂到老,看輕看遠看淡一切,做好自己,多為善積德集品,珍惜時光,愛情一草一木,一山一水,一人一事,不空抛虛擲時光,做好榜樣,多積陰功陰德,為後人後代示範。

說的很好,人老心不能老,要為社會發揮餘熱。不能做為老不尊的事,不能為社會添不必要麻煩,要講文明講理貌講寬容。首先不給自己丢臉,二不給孩子和家人丢臉,三不給國家和單位丢臉。總之吧,要給社會和孩子們做好的榜樣,不關做什麼事情要低調,誠信,講公德。

不管是老年人還是年輕人,都要有一顆積極向上的心态,老年人也不應該覺得自己上點歲數了虛以度日破罐破摔,更不能為老不尊做些兒女以及周圍人群都不待見的事兒,積極向上,為人師表對自己的身體内心是都有好處的,做一個有益于個人和社會的人。

壽享遐齡什麼意思

壽享遐齡,漢語詞語,意思是形容壽命很長。

解釋:遐:長久;遐齡:高齡。

出處:《魏書·常景傳》:“以知命為遐齡。”

成語造句

(1)槟祺大哥哥給聞道和雷聃講了“壽享遐齡”的典故。

(2)打開本子,上面寫着“壽享遐齡”幾個大字。

(3)豐豐寫不出成語“壽享遐齡”,導緻期末考試才97分。

(4)香河縣第一中學的益老師在黑闆上寫上了成語“壽享遐齡”。

(5)小憨不會寫成語“壽享遐齡”的最後一個字。

遐齡

遐齡:[xiálíng]老年人高壽的敬語。以知命為遐齡。――《魏書·常景傳》;君當緻身高位,安享遐齡。――《醒世恒言》。